2025高考倒计时生物大突破练习:神经调节(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高考倒计时生物大突破练习:神经调节(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高考倒计时生物大突破:神经调节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 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 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2.膝跳反射进行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共有三个由神经元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突触
B. 在A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③④上均有膜电位变化
C. 大脑皮层不能控制膝跳反射
D. 该反射发生时发生过程中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3.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通过调控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分别是由大脑皮层和脊髓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B.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C.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D. 中枢神经系统可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4.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皮层能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等功能
B. 中枢神经系统中脑对脊髓的调控,存在分级调节机制
C. 神经元的轴突末端有许多分枝,有利于接受神经递质
D. 脊髓中具有多种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相应的生理活动
5.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B. 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
C. 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
6.神经系统的电活动是神经系统信息传输的重要形式,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在神经肌肉相关疾病的诊断、监测、预防、评估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生命活动时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B. 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运动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D.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发生病变的患者能够听到别人的讲话
7.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图是简化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播方向),下列有关排尿反射相关结构及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产生了“尿意”
B. 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所以排尿不受意识控制
C. 排尿反射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逼尿肌和括约肌等组成
D. 盆神经和阴部神经分别属于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8.针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它利用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体特定部位(穴位),引发一系列生理调节作用。低强度电针通过刺激小鼠后肢“足三里”穴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抑制Na+内流,错误的是(  )

A. 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传出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 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Prokr2感觉神经元,并将兴奋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
C. 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低,Na+内流增加,提高了神经元的兴奋性,导致针灸抗炎疗效良好
D. 电针刺激引起的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包括足三里→Prok2感觉神经元→脊髓→脑→迷走神经→肾上腺,其中肾上腺作为效应器分泌相关激素抑制炎症的发生
9.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元,闰绍细胞受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如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刺激b处,a、c、d三点中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是a点和d点
B. 图中效应器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C. 闰绍细胞的活动可减弱运动神经元兴奋带来的肌肉反应
D. 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可能会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症状
10.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现将一示波器的两极连接在D神经元膜内外两侧,用同种强度的电流分别刺激A、B、C,不同刺激方式(I表示分别单次电刺激A或B,Ⅱ表示连续电刺激A,Ⅲ表示单次电刺激C)产生的结果如图2所示。(注∶阈电位表示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三种刺激方式下在突触小体处均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神经元A、B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元C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
C. 单个突触连续多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
D. 用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A和B,示波器上一定能产生动作电位
11.如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进行双向传导、单向传递
B. 图中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Na+内流所致
C. 图中ae段Na+和K+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
D. 从针刺手指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可视为另一个反射活动
12.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整个反射弧中传导
C. 身体的内脏器官不能进行反射活动 D.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完成
13.脊髓损伤后常引起尿潴留(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尿路感染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时可导致截瘫患者死亡。科研人员利用犬建立了“腹壁反射—脊髓中枢—膀胱”这一反射弧,通过刺激下腹壁皮肤或肋间神经产生的神经冲动,经传出神经传到膀胱,引起膀胱的自主性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传出神经能引起膀胱的自主性收缩,其功能相当于正常人体的副交感神经
B. 在“腹壁反射—脊髓中枢—膀胱”这一反射弧中,兴奋均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C. “腹壁反射—脊髓中枢—膀胱”的建立可说明反射弧是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
D. 脑部和脊髓受损伤的患者若建立上述反射弧,可降低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14.手指被割破,人会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心跳加快。伤口愈合后仍隐隐作痛,这与病原体入侵引起的炎性疼痛有关。抗原刺激使巨噬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NGF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受体,引起感受器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缩手反射中,兴奋以电信号形式直接传递到肌肉细胞,没有经过大脑皮层
B. 伤害性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C. NGF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受体可使神经元膜内电位由负变正
D. 研发抗N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可为治疗炎性疼痛提供思路
15.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元,闰绍细胞受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刺激b处,a、c、d三点中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是a点和d点
B. 图中效应器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C. 闰绍细胞的活动可减弱运动神经元兴奋带来的肌肉反应
D. 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可能会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症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2024年巴黎奥运赛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斗志昂扬,拼尽全力,坚持到最后一刻,只为赢得比赛的胜利。回答下列问题:
(1)比赛开始前,运动员会有一些紧张的表现,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这是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若某运动员不慎感染病菌,致使体温呈上升趋势,此时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2)足球运动员从接球到完成精准射门,控制这一反射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________;该过程中一系列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说明人脑具有________的高级功能。
(3)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会出现脸红、出汗多,是因为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递至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最终引起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加散热。当运动员流汗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________,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以维持了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4)有些运动员为了提高比赛成绩,会违规使用睾酮类激素药物。人长期服用睾酮类激素药物会导致性腺萎缩,甚至失去生育能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7.图1 表示由甲、乙、丙三种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Ca2+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图2是图1中丁部位的放大图;图3表示神经元某部位受刺激前后膜电位变化情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甲神经元与乙神经元组成的突触结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 。神经递质的释放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2)甲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后,乙神经元 (填“兴奋”或“抑制”),丙神经元 (填“兴奋”或“抑制”),丙神经元的膜电位 (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图2中A测量的电位是 ,与图3中 点的电位对应,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4)若抑制甲神经元膜上通道的开放,刺激甲神经元,乙神经元 (填“能”或“不能”)测到如图3所示电位变化,原因是 。
18.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毒会入侵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狂犬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由__________组成。大脑皮层中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________________,若其中的H区受损,患者会得___________________症。
(2)人突然被狗追咬,受到惊吓后可能导致尿失禁,原因是____________。同时,心跳加快、呼吸加速、出汗增多,此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加快,这是甲状腺受_________激素直接调节的结果。
(3)人若被疯狗咬伤,狂犬病毒会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中度过潜伏期,后通过与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以_________的方式进入神经细胞,再沿着相同的通路进入脊髓,并进入人脑,并在脑组织中繁殖,继而沿传出神经进入唾液腺,使唾液具有传染性。
( 4)恐水是发作性咽肌痉挛,这样越是想喝水,也越是怕喝水,因为有了水的声音,看见水、想喝水,都会引发喉咙痉挛,这是发生了_______反射,此时咽肌细胞膜内外电位持续处于____________的状态,咽肌持续收缩。
19.吃苦药时即使加糖,仍感觉很苦。甜味和苦味分子先被舌面和上颚表皮上专门的味细胞(TRC)识别,经突触处信号转换后,传递至匹配的神经节神经元。然后这些信号再经脑干孤束吻侧核(rNST)中的神经元突触传导,最终抵达味觉皮层的甜味区域(CeA)和苦味区域(GCbt),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味细胞上识别甜味和苦味分子的关键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味蕾接受苦味分子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在②处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双向/单向)的。
(2)据图分析,“苦尽甘来”的原理是:摄入苦味物质时,在GCbt产生苦的感觉,一方面GCbt通过对rNST的信息反馈_________(加重/减轻)苦的感觉;另一方面GCbt对rNST中向CeA传导兴奋的部分起_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该作用解除,CeA产生甜的感觉,因此“苦尽”才能“甘来”。
(3)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具有“甜不压苦”的现象。科学家们给实验小鼠分别喂养甜味剂K、苦味剂Q、以及两者的混合物,然后测定小鼠在5秒钟内的舔食次数,以反映小鼠对“甜”和“苦”的感觉。下列各图能支持该现象的是__________。
A. B.
C. D.
(4)甜味通常属于能促进营养物质摄入的“好”味;而苦味属于警示食物有毒的“坏”味。人类及大多数哺乳动物进化出“甜不压苦”的现象,该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最可能是__________。
A.警示生物不要因为过多摄入苦味物质而中毒
B.对苦味敏感的生物在野外更容易生存
C.摄入苦味“危险物”时不被甜味所遮盖,在野外更容易生存
D.在食物紧张的情况下,摄入少量糖类的个体更容易生存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A
16.【答案】(1)神经-体液调节;大于
(2)大脑皮层;学习和记忆
(3)下丘脑;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 ,汗腺分泌增多;醛固酮
(4)体内睾酮类激素药物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性腺萎缩、精子数量减少
17.【答案】(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需要
(2)兴奋 抑制 发生
(3)静息电位 C K+外流
(4)不能 甲神经元膜上Ca2+通道被抑制,其神经递质不能释放,不会使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18.【答案】(1)脑和脊髓;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合理即可)
(2)大脑皮层对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失去了控制;促甲状腺
(3)胞吞
(4)条件;外负内正
19.【答案】(1) 糖蛋白; 单向
(2) 加重;抑制
(3)A
(4)C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