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08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08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8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题型突破
题型一 动物的运动
解题关键1:运动系统的突破(图形结合)
1、运动系统的组成

关节头 覆盖着 关节软骨 (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
运动系统 关节 关节窝 动时的震动)。
关节 囊 (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属于 结缔 组织)
关节 腔 (内有滑液,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肌肉 :骨骼肌 组成: 肌腹、肌腱 。 (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连接在
特性:受刺激而收缩 不同的两块骨上)
一块骨骼肌、肱二头肌均属于器官
骨—杠杆作用;关节(既牢固又灵活)—支点作用;骨骼肌—连结和动力作用
2、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 神经 系统的调节, 消化 系统、 呼吸 系统、 循环 系统的配合提供能量。
1.(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图为关节结构示意图,关于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对应有误的是(  )

A.关节囊——使关节更加牢固 B.关节腔——内有减少摩擦的滑液
C.关节头和关节窝——适于肌肉附着 D.关节软骨——起到缓冲作用
【答案】C
【解析】A.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使关节更加牢固,故A正确。
B.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灵活,故B正确。
C.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故C错误。
D.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故D正确。
故选C。
2.(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引体向上是初中生经常进行的运动,在进行引体向上运动中( )
A.肱二头肌两端的肌腱附着在肱骨的两端
B.双臂竖直悬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C.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D.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
【答案】D
【解析】A.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肱二头肌的肌腱一端附着在肱骨上,另一端绕过肘关节附着在桡骨上,A错误。
B.双臂竖直悬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B错误。
C.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错误。
D.引体向上的完成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 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由骨骼肌牵拉着骨绕着关节活动而产生的,D正确。
故选D。
3.(2023·山西晋中·中考真题)观察如图所示蓝脚鲣(jian)鸟的形态,你推测其很可能善于(  )

A.飞行和游泳 B.飞行和爬行 C.跳跃和游泳 D.奔跑和爬行
【答案】A
【解析】蓝脚鲣鸟是一种大型的热带海鸟。嘴粗壮,长直而尖,近似圆锥形,上下嘴缘均呈锯齿状,喉囊发达,有贮存作用。翅狭窄,长而尖,羽毛防水,具有发达脚蹼。主要栖息于热带海洋中的岛屿、海岸和海面上。主要以鱼类为食,特别是鲅鱼和鲛鱼,也吃乌贼和甲壳类等。结合题图可知,蓝脚鲣鸟具有翅能够飞行,脚上有脚蹼,能够游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题型二 动物的行为
解题关键动物行为(必备知识)
1、从行为的 获得途径 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在 遗传因素 的基础上,通过 环境因素 的作用,由 生活经验和学习 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 后天学习获得
意义 满足生存基本需要 适应复杂环境变化
举例 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鱼 老马识途、鹦鹉学舌
关系 先天性行为 是 学习行为 的基础。
2、社会行为
⑴特点: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的群体、狒狒等。
⑵信息传递:声音、动作、接触、气味都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如:蜜蜂的动作: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表示距离和方向;蚂蚁能够利用气味来标志路线;鸟类的声音起着传递信息。
1.(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经过专业训练的导盲犬被誉为视障人士的“新眼睛”。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下列与导盲犬的导盲行为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雄鸡报晓 B.老马识途 C.鲫鱼觅食 D.蜘蛛织网
【答案】B
【解析】导盲犬指路是通过学习、引导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选项中的雄鸡报晓、鲫鱼觅食、蜘蛛结网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而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与导盲犬指路属于同一类型,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海南·中考真题)下列选项能体现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邯郸学步 B.望梅止渴 C.东施效颦 D.蜻蜓点水
【答案】D
【解析】邯郸学步、望梅止渴和东施效颦都是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蜻蜓点水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均属于先天性行为,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①成群的蝗虫啃食庄稼
②狒狒“首领”带领狒狒群体有序前进
③火蚁在洪水来临时,团队成员在水面上用身体搭建“筏子”,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随水向岸边漂流
④头雁带领雁阵呈“人”字形排列
⑤鲫鱼在水中成群觅食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①成群的蝗虫啃食庄稼,蝗虫之间没有形成组织,也没有明确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
②狒狒首领带领狒狒群体有序前进,说明狒狒首领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和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所以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属于社会行为。
③火蚁在洪水来临时,团队成员在水面上用身体搭建“筏子”,蚂蚁群体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
④头雁带领雁阵成“人”字形排列,雁阵由经验丰富的头雁带领,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体现了群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属于社会行为。
⑤鲫鱼在水底成群觅食,鲫鱼之间没有形成组织,也没有明确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
因此属于社会行为的是②③④,A正确。
故选A。
二.课堂巩固
1.升国旗仪式中,少先队员行队礼的动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动作的动力来源于骨路肌的收缩
B.该动作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C.完成该动作时,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D.在升国旗仪式上,少先队员行队礼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2.2024年5月19日,宜宾市南溪区举行了全国“村跑”比赛。某选手跑完全程后出现了膝关节(如下图所示)疼痛的症状。下列关于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关节腔分泌的滑液使得关节的运动更灵活
B.仅需骨、关节、肌肉的配合即可完成跑步
C.图中标号①所示的结构是膝关节的关节窝
D.图中标号②所示结构磨损会导致关节疼痛
【答案】D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关节囊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滑液进入关节腔,起着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标号①所示的结构是膝关节的关节头,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标号②所示结构是关节软骨,关节软骨磨损会导致关节疼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软骨。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还有韧带,使两块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3. 2024年4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名为“天工”的机器人(图甲),图乙是机器人下肢部分结构的简易模型。下列关于机器人跑步小腿向后抬起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模拟骨,③④模拟肌肉
B.②在④牵动下绕⑤活动
C.③④都处于舒张状态
D.机器人的运动由模拟“神经系统”控制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图中,①和②都模拟骨,③和④模拟的是链接两块骨的骨骼肌,A说法正确。
B、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到刺激收缩牵引着②绕着⑤关节活动,B说法正确。
C、当小腿向后抬起时,骨骼肌④收缩牵引着小腿抬起,骨骼肌③处于舒张状态,C说法错误。
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所以,机器人的运动由模拟“神经系统”控制 ,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4.下图为某人左脚的踝关节射线透视图像,①②表示踝关节内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窝
B.①②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
C.关节腔内有滑液,使关节灵活
D.踝关节在运动中起枢纽(支点)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的关节的模式图可知,①是关节窝,②是关节头。
A.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图中,①是关节窝,②是关节头,A说法错误。
B.①关节窝和②关节头构成关节面,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B说法正确。
C.关节囊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滑液进入关节腔内,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C说法正确。
D.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起杠杆作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关节的结构及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振动,关节囊能分泌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骨牢固地联起来,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5.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小刚拿起水杯大口喝水。完成下图动作时(  )
A.①舒张,②收缩
B.②两端附着在肱骨上
C.需要肌肉和骨骼的协调配合
D.只需要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参与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小刚拿起水杯大口喝水,属于屈肘动作。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A错误;
B、②肱三头肌的一端附着肱骨上,另一端绕过肘关节附着桡骨上,B错误;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C正确;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动作的产生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骨的运动总是需要两组骨骼肌的相互配合,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题图中:①是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
6.打太极拳是人们喜爱的种健身方式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打太极拳需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运动系统参与
B.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完成太极动作
C.除运动系统外,太极动作的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参与
D.打太极拳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练习逐渐学会的,属于学习行为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打太极拳属于运动,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的参与,运动细胞包含骨、关节、肌肉,A错误;
B、在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骨和关节的运动需要骨骼肌的牵引,B正确;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正确;
D、行为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打太极是后天学习而来的,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包含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肌肉的结构包括:肌腹、肌腱。
7.如图是人的屈肘动作示意图。下列关于屈肘动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舒张,②收缩 B.不需要消耗能量
C.骨牵拉关节绕②活动 D.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上肢自然下垂时,二者同时舒张;垂提重物时,二者同时收缩,A错误;
B、屈肘运动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C错误;
D、屈肘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所以,屈肘运动的完成需要骨、骨骼肌、骨连接的配合,三者缺一不可。
8.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行为。下列各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
B.乌鸦扔下坚果让汽车碾碎后取食
C.行人过路口看到红灯就驻足等待
D.马戏团的猴经训练后会骑自行车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A符合题意。
BCD.乌鸦扔下坚果让汽车碾碎后取食、行人过路口看到红灯就驻足等待、马戏团的猴经训练后会骑自行车均属于学习行为,这些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行为,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9.一位爷爷走路时经常会出现膝盖疼痛的现象,经检查确诊后,医生在他的膝关节腔内注射了玻璃酸钠溶液,玻璃酸钠溶液的作用相当于关节内的(  )
A.滑液 B.关节头 C.韧带 D.关节囊
【答案】A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题目中提到的“玻璃酸钠溶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滑液替代物,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等疾病。当关节腔内的滑液分泌不足或质量下降时,注射玻璃酸钠溶液可以起到补充滑液的作用,从而减轻关节活动时的摩擦,缓解疼痛。因此,玻璃酸钠溶液的作用相当于关节内的滑液。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还有韧带,使两块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10.“春燕衔泥筑爱巢,呕心沥血不畏劳”。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选项中与其相同的是(  )
A.惊弓之鸟 B.候鸟迁徙 C.鹦鹉学舌 D.老马识途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CD、 惊弓之鸟、鹦鹉学舌和老马识途都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使动物能够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不符合题意;
B、候鸟迁徙和燕子筑巢,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1.模型制作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图甲是某同学利用木板、松紧带、螺丝等材料制作的一个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图乙是人体屈肘动作示意图。图甲中的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相当于图乙中的(  )
A.木板-②、松紧带-①、螺丝-③
B.木板一②、松紧带-③、螺丝-①
C.木板-①、松紧带一②、螺丝-③
D.木板一①、松紧带-③、螺丝-②
【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图中,木板相当于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螺丝相当于关节,起支点作用,松紧带相当于骨骼肌,能手收缩和舒张,相当于骨骼肌,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接受了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进而牵引着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以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12.幼年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对黑猩猩的这些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后天性行为
③生来就有的 ④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幼年黑猩猩模仿了成年黑猩猩的动作”“成年黑猩猩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这说明黑猩猩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如蜘蛛织网、鲫鱼捕食、春蚕吐丝等。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如鹦鹉学舌、老马识途。
13.关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蕴含的生物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鸟类筑巢属于先天性行为
B.植物的根有向水生长的特性
C.敲门动作不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
D.肘关节在敲门动作中起支点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鸟类筑巢属于繁殖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A说法正确。
B、植物的根有向水、向肥生长的特性,B说法正确。
C、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所以,敲门动作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C说法错误。
D、肘关节在敲门动作中起支点作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3)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引着骨绕着关节活动,完成了运动,在运动中,骨骼肌提供动力,关节起支点作用,骨起杠杆作用,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4.黄鼬俗称“黄鼠狼”,遇到危险本能地排出臭气来麻痹敌人。它常捕食的鼠类闻到臭气往往选择逃离。下列关于“排出臭气”这一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对黄鼬有利 B.有利于躲避敌害
C.是学习行为 D.可以诱杀鼠类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运动的意义
【解析】【解答】A、黄鼬排出臭气的行为是一种防御行为,对黄鼬是有利的,A说法错误。
B、黄鼬排出臭气是为了保护自己,是一种防御敌害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利于躲避敌害,B说法正确。
C、动物的防御行为花丝动物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C说法错误。
D、根据题干所述,黄鼬排出臭气时,常捕食的鼠类闻到臭气往往选择逃离,这不利于诱杀鼠类,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知防御行为的意义,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15.2024年5月18日,据央视新闻报道,陕西旬邑石门山自然保护区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北豹行走的清晰影像。有关华北豹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B.行走主要靠四肢
C.骨收缩牵拉肌肉完成行走 D.不利于觅食和繁殖后代
【答案】B
【知识点】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动物运动的意义
【解析】【解答】A、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A说法错误。
B、华北豹属于哺乳动物,行走主要靠四肢,B说法正确。
C、骨本身不能运动,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引着骨绕着关节活动,C说法错误。
D、动物通过运动可以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关节的结构特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运动的意义等基础知识。
(1)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上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囊围成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3)动物通过运动可以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6.动物的行为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刚出生的小猫吮吸母乳 B.大山雀偷喝瓶中牛奶
C.雄孔雀开屏吸引雌孔雀 D.秋天大雁飞到南方越冬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刚出生的小猫吮吸母乳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大山雀偷喝瓶中牛奶是大山雀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C、雄孔雀开屏吸引雌孔雀属于生殖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秋天大雁飞到南方越冬是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对注意寄了常见的实例,根据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蜘蛛知网、家蚕吐丝等,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如鹦鹉学舌、老马识途等。
17.蜜蜂采蜜、金鸡报晓等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捕食行为 D.社会行为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根据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所以,蜜蜂采蜜、金鸡报晓等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所决定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动物越高等,学习的能力越强。
18.人在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舒张 B.收缩、收缩 C.舒张、收缩 D.舒张、舒张
【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当我们进行屈肘动作时,需要特定的肌肉群来产生这种运动。在人体上肢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主要的肌肉群,它们对肘关节的运动起着关键作用。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当它收缩时,会拉近前臂和上臂,使肘关节弯曲,即完成屈肘动作。相反,当肱二头肌舒张时,肘关节会趋向于伸直。
而肱三头肌则位于上臂后侧,它的主要作用是伸直肘关节。当肱三头肌收缩时,会推动前臂远离上臂,使肘关节伸直。相反,当肱三头肌舒张时,肘关节的伸直状态会减弱或保持不变。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在屈肘时,肱二头肌是处于收缩状态的,以产生屈肘的力;而肱三头肌则处于舒张状态,不参与或阻碍屈肘动作的进行。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人体运动的形成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并在神经系统的协调和相关肌肉协作控制下完成的,运动所消耗的能量是由肌细胞中的线粒体分解有机物时释放出来的。
19.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蜘蛛结网
②蚯蚓走迷宫
③孔雀开屏
④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⑤黑猩猩钓取白蚁
⑥大山雀偷喝牛奶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
【解析】【解答】①蜘蛛结网是蜘蛛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因此①正确。②蚯蚓走迷宫是蚯蚓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形成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所以②错误。
③孔雀开屏是孔雀为了吸引异性或展示领地而进行的求偶或警告行为,这也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因此③正确。
④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是由菜青虫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它们天生就对十字花科植物有取食的偏好,属于先天性行为,所以④正确。
⑤黑猩猩钓取白蚁是黑猩猩通过观察和模仿其他黑猩猩或自己的经验积累学会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因此⑤错误。
⑥大山雀偷喝牛奶是大山雀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牛奶并学会取食的行为,这也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属于学习行为,所以⑥错误。
综上所述,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①蜘蛛结网、③孔雀开屏和④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先天性行为又称为本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这种行为不需要后天学习,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
20.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B.哺乳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敌害、繁殖后代
C.陆生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是行走、跳跃、奔跑
D.哺乳动物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动物运动的意义
【解析】【解答】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确实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组成。骨为运动提供了杠杆作用,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使得骨骼能够灵活运动,而肌肉则通过收缩和舒张为运动提供动力,A正确。B、哺乳动物的运动对于其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动,哺乳动物可以更有效地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以及进行繁殖后代等生命活动。这些活动都需要运动系统的支持,B正确。
C、对于陆生哺乳动物来说,由于其生活在陆地上,受到地形、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运动方式主要呈现出行走、跳跃、奔跑等特点。这些运动方式使得哺乳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环境,C正确。
D、虽然运动系统为哺乳动物的运动提供了必要的结构和动力支持,但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实际上,哺乳动物的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的配合和协调。例如,神经系统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产生运动指令,消化系统为运动提供能量来源,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则负责氧气的输送和废物的排出等,D错误。
故选D。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三大部分组成,这三者在运动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需要多个系统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复杂的运动。骨是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框架,为运动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杠杆作用。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点,它们使得骨骼能够相对运动。肌肉则是运动的动力来源。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力量,推动骨骼绕关节运动。然而,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哺乳动物的运动还需要多个系统的协调配合。
随着全民健身战略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形式多样的健身运动。走在街头,处处都是运动场,人人都是运动员,有跑步的、骑行的、玩滑板的、跳锅庄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跳锅庄舞是青海人民喜欢的一种健身方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跳舞时各种动作的动力来自肌肉
②跳舞仅依靠运动系统完成
③跳舞时气体在肺部完成交换
④跳舞时靠大脑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⑤跳舞需要后天学习,属于学习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22.运动过程中,人体代谢产生的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在 ▲ 中形成尿液。(  )
A. B.
C. D.
【答案】21.C
22.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分析】(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群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
(2)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细胞代谢终产物有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尿素、无机盐的排出途径有排汗、排尿两种途径,尿液的形成主要是在肾脏中形成的。
21.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就会收缩变短,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骨围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到了杠杆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人体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各种动作,所以,跳舞时各种动作的动力来自肌肉,①说法正确;
人体每一个动作的完成不但需要运动系统的参与,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参与,②说法错误;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③说法正确。
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所以,跳舞时靠大脑来维持身体的平衡,④ 说法错误;
跳舞是出生以后,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⑤说法正确。
可见,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⑤,C符合题意。
22.A、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能把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促进脂肪的消化,A不符合题意。
B、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B不符合题意。
C、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能初步消化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尿液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等,所以,运动过程中,人体代谢产生的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在肾脏中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体育锻炼有益身心,其中蕴含许多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23.人体运动的产生有以下过程:①神经传导兴奋,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收缩。这些过程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4.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可降低运动时意外伤害的风险,下列不利于降低伤害风险的是(  )
A.身体不适时坚持运动 B.运动前进行拉伸和热身
C.月经期避免剧烈运动 D.在安全的场所进行运动
25.在剧烈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而尿液减少。汗液增多的意义是(  )
A.排出多余的水分 B.排出多余的无机盐
C.排出体内的尿素 D.带走热量调节体温
26.在运动休息时可吃香蕉补充能量,是因为香蕉中富含(  )
A.水 B.糖类 C.无机盐 D.维生素
【答案】23.B
24.A
25.D
26.B
【知识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分析】(1)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2)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肌收缩和舒张,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3)血液流经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时,其中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进入汗腺的分泌部形成汗液,通过导管排出体外。
(4)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2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所以人体运动的产生有以下过程:①神经传导兴奋,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收缩。这些过程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①→③→②。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4.A、身体不适时坚持运动,不利于降低伤害风险,A错误。
B、运动前进行拉伸和热身,有利于降低伤害风险,B正确。
C、月经期避免剧烈运动,有利于降低伤害风险,C正确。
D、在安全的场所进行运动,有利于降低伤害风险,D正确。
故选A。
25.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生的热量增多,汗液显著增多能够带走体内的热量,所以在剧烈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而尿液减少,汗液增多的意义是带走热量调节体温。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6.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葡萄糖、淀粉、麦芽糖等都属于糖类。香蕉中富含糖类,因此运动休息时可吃香蕉补充能量。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蚂蚁、蜜蜂等动物群体中,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种行为称为   。
【答案】社会行为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有的群体(如狒狒)中还会形成等级,所以,蚂蚁、蜜蜂等动物群体中,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种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故答案为:社会行为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的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能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营社会行为的动物成员之间往往通过一定的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如形态、动作、姿态、声音等。
28.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藏羚羊迁徙繁育种群,每年7月,产羔后的藏羚羊从可可西里地区南下来到这里。保护区内共记录有野生动物158种,包括藏野驴、黑颈鹤、红尾沙蜥、裸鲤等多种特有动物。下图表示该自然保护区内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题目中画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请写出一条生物G处于第三营养级的食物链:   .
(3)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包括   和非生物成分。
(4)藏羚羊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胚胎发育在母体的   内进行。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藏羚羊产羔属于   行为。
【答案】(1)物种
(2)A→B→G
(3)分解者
(4)子宫;先天性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食物链和食物网;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题干中,“保护区内共记录有野生动物158种,包括藏野驴、黑颈鹤、红尾沙蜥、裸鲤等多种特有动物”,即保护区内生物种类繁多,这体现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2)图中,含生物G的食物链有:A→B→G,A→C→E→G,A→B→E→G,生物G处于第三营养级的食物链是:A→B→G。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消费者,图中,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4)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这种生殖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藏羚羊产羊羔是一种繁殖行为,是藏羚羊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1)物种;(2)A→B→G;(3)分解者;(4)子宫、先天性。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①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消费者;③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终点为最高级消费者,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④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如鹦鹉学舌老马识途等。
29.鸟卵的结构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请根据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鸟卵产出后,自然环境下的亲鸟会孵卵,卵内胚胎才能继续发育,说明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亲鸟孵卵的行为是   (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
(2)能为鸟的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   。
(3)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的表面有坚硬的[   ]   ,能减少水分的丢失,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4)每年4~5月是多数鸟类繁殖的季节,民谚号召大家“不打春日三月鸟”,只因“子在巢中待母归”。作为中学生要爱鸟、护鸟,我们应该这样做:   。
【答案】(1)温度;先天性行为
(2)④;卵黄
(3)①;卵壳
(4)悬挂人工巢箱;张贴宣传画;不捕杀鸟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 (1)鸟卵产出后,自然环境下的亲鸟会孵卵,卵内胚胎才能继续发育,说明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亲鸟孵卵的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卵黄。
(3)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但其卵的表面有坚硬的①卵壳,既能保护卵的内部结构,又能减少水分的丢失,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4)多数鸟类都是益鸟,与人类关系密切。每年4~5月是多数鸟类繁殖的季节,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悬挂人工巢箱;张贴宣传画;不捕杀鸟等方式爱鸟、护鸟。
【分析】(1)鸟卵孵化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气、转倒以及保护等方面。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可以促进胚胎的正常发育;充足的氧气供应是胚胎新陈代谢和发育的基础。
(2)鸟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蛋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3) 鸟卵的卵壳位于最外层,其主要功能包括:①保护作用:卵壳能够保护鸟卵内部的结构,防止外界环境对胚胎的直接伤害;②减少水分的散失:卵壳上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不仅允许气体交换,还有助于调节水分蒸发,保持卵内部适宜的湿度。
(4) 爱护鸟类的好处: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②保护农作物等。因为鸟类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③维护与鸟类呈共生关系的物种的存活。 ④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大自然的环境等。
30.同学们每天课间操时间都要到操场做一系列的运动。人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进行各项体育运动时,关节起到   的作用。图甲是关节示意图,在跑跳过程中,能够增加关节牢固性并有效防止脱臼的结构是[   ]   ,能够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并起到缓冲机械压力作用的结构是[   ]   。
(2)由图乙可以知道,骨骼肌两端的[⑥]   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3)跑跳时需要不断地进行腿部的屈伸运动,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骼肌收缩;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④骨绕关节活动。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答案】(1)支点;②;关节囊;⑤;关节软骨
(2)肌腱
(3)③②①④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 (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我们进行各项体育运动时,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②关节囊致密坚韧,将相邻两骨牢固地包绕起来,能够有效防止出现脱臼现象的发生;关节面上覆盖着⑤关节软骨,能缓冲运动时的振荡,还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骨骼肌具有遇刺激而收缩的特性,由肌腱和肌腹组成,由图乙可以知道,骨骼肌两端的⑥肌腱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3)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因此,跳绳时需要不断地进行腿部的屈伸运动,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②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④骨绕着关节活动。
【分析】(1)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 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 和关节窝。在关节头与关节窝的表面 都覆盖有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里 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关节腔内 有滑液。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图中 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
(2)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 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 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 附着在相邻的骨上。图中 ⑥表示肌腱,⑦表示肌腹。
(3) 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 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31.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江苏连云港临洪河口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东方白鹳(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其中主要保护动物之一。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结合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来看,东方白鹤的迁徙属于   行为(填“先天性”或“后天性”)。
(2)东方白鹤飞行耗氧量高,与此相适应的呼吸方式是   。
(3)请根据图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4)该生态系统可以依靠   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稳定,但该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答案】(1)先天性
(2)用肺呼吸,以气囊辅助呼吸
(3)水草→蝗虫→蛙→蛇→东方白鹳
(4)自我调节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动物行为从获得过程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东方白鹤的迁徙属于先天性行为,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鸟类的主要特征包括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多数能够飞翔,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东方白鹤飞行时耗氧量高,为了满足其对氧气的需求,其呼吸系统较为特殊,具有气囊辅助呼吸的特点。这使得它们即使在飞行时也能充分获取氧气。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在给出的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水草→蝗虫→蛙→蛇→东方白鹳。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使得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其承受范围时,生态系统就会受到破坏。因此,我们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和保护生态系统,使其得以和谐共生。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称之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2.2025年3月23日,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在广东信宜举行,吸引了450多名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参加。据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听到发令枪响后,参赛选手马上开始骑行。从反射类型看,该过程属于   反射,完成这一反射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和   。
(2)骑行者完成骑车动作,需要   系统的调节。当骑行者向下踏脚踏板时(如图乙),股四头肌   (填“收缩”或“舒张”),牵拉胫骨绕   运动。
(3)骑行运动员比赛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他们深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胸廓增大,吸入的氧气在   (填细胞结构)中参与呼吸作用为运动员提供大量能量。
(4)在骑行过程中,若脚踏频率过快,容易造成图丙中的[ ]   磨损,影响关节的灵活性。请你结合生活经验,为参赛选手提出一条骑行运动中保护关节的措施:   。
【答案】(1)复杂(条件);耳蜗;大脑皮层
(2)神经;收缩;膝关节(或关节)
(3)收缩;线粒体
(4)③关节软骨;骑行时佩戴护膝;骑行前进行热身活动等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33.阳光大课间有利于同学们增强体质。图一、二、三分别是与人体运动相关的概念图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B是   ;从结构层次上来看,骨骼肌和A分别属于   、   。
(2)图二中,关节很灵活,离不开[③]   内的滑液和   (填数字)。
(3)图三为屈肘过程,①只能收缩牵拉骨,不能将骨   ,所以骨连接中至少有   肌肉相互配合完成运动。
(4)运动的完成需要   系统的调节,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需要消耗的能量需要   系统、循环系统、   系统的密切配合。
【答案】(1)肌腱;器官;器官
(2)关节腔;⑤
(3)复位;两组
(4)神经;消化;呼吸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图二中,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④是关节窝,⑤是关节软骨;图三中,①是肱二头肌。
(1)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所以,图一中,B是肌腱,从结构层次上来看,骨骼肌属于器官。A骨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
(2)图二中,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④是关节窝,⑤是关节软骨。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的表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同时关节囊分泌的滑液在关节腔内,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因此,图二中,关节很灵活,离不开③关节腔内的滑液和⑤关节软骨的作用。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是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4)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运动需要骨、关节和肌肉(骨骼肌)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故答案为:(1)肌腱、器官、器官;(2)关节腔、⑤;(3)复位、两组;(3)神经、消化、呼吸。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结构及特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难度一般,需要熟记:
(1)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收缩能为运动提供动力。
(2)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3)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两组肌肉的协调,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下提供。
(1)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肌腹由肌细胞构成,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具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因此,图一中,B是肌腱,从结构层次上来看,骨骼肌属于器官。A骨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
(2)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的表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同时关节囊分泌的滑液在关节腔内,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因此,图二中,关节很灵活,离不开③关节腔内的滑液和⑤关节软骨的作用。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是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4)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运动需要骨、关节和肌肉(骨骼肌)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三.课后巩固
1.小明打球时不小心发生了骨折,与骨折后骨的修复有关的结构是(  )
A.骨髓 B.骨密质 C.骨膜 D.软骨层
【答案】C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其中骨膜是紧密贴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血管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所以与骨折后的修复有关的是骨膜内的成骨细胞,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2.北极熊嗅觉灵敏,若发现冰面下有海豹,它会在冰面上等候,一旦海豹露头,就发动突然袭击。这种行为属于(  )
A.迁徙行为 B.繁殖行为
C.取食行为 D.社会(社群)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迁徙行为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可见A不符合题意。
B.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根据题干所述,北极熊袭击海豹的目的是获取食物,这属于取食行为,C符合题意。
D.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行为的类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①迁徙行为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迁徙是其生命本能的一部分,受到其内在生理因素的调节。
②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求偶、产卵、育雏等行为。
③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些高等得的动物群体内还有明显的等级。
④动物的取食行为是指动物获得营养的多种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藏食物等过程。
3.一群非洲狮遇到猎物时,最有战斗力的雄狮负责指挥,其他个体负责驱赶和捕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非洲狮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B.非洲狮群体捕猎的行为与其遗传物质无关
C.非洲狮捕捉猎物的过程有分工合作的特点
D.胎生、哺乳能够提高非洲狮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B、非洲狮群体捕猎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符合题意;
C、非洲狮捕捉猎物的过程属于社会行为,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不符合题意;
D、非洲狮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特征,这两种繁殖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如果膝关节已严重磨损,往往需要置换人工关节(如图)。其中的a相当于人体关节中的(  )
A.关节头 B.关节腔 C.关节窝 D.关节囊
【答案】A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膝关节置换通过植入假体改善关节活动度并缓解疼痛,已成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结合题图可知,植入的a替换的是膝关节的关节头,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5.章鱼为了保护自己,会利用空的海螺壳做“铠甲”。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迁徙行为 D.社会行为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有觅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章鱼利用空的海螺壳作为“铠甲'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防止被捕食者发现或攻击;这个行为明确地指向了自我保护的目的,符合防御行为的定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行为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6.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扭伤脚踝。医生对其伤情进行诊断时一般不需要检查的是(  )
A.骨 B.关节 C.肌肉 D.血型
【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连结)和肌肉(骨骼肌)组成。所以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扭伤脚踝时,医生对其伤情进行诊断时,要检查与脚踝有关的骨、关节和肌肉, 一般不需要检查的是血型。
故答案为:D。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艾力西尔·吾买尔在2024年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以45秒53的成绩获得男子400米冠军。下列关于跑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一组肌肉参与完成 B.肌肉牵引骨完成运动
C.关节使运动更加灵活 D.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答案】B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跑步需要多组肌肉的协调配合,而不是仅由一组肌肉参与完成,不符合题意;
B、骨骼肌有受剌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符合题意;
C、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和关节软骨使关节更加灵活,不符合题意;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8.人体膝关节的屈伸主要与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的活动有关。在完成由图甲到图乙所示的动作时,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膝关节为运动提供动力
B.股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C.只需股四头肌收缩就能完成
D.股四头肌牵拉股骨绕膝关节活动
【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A说法错误。
B、由图可以看出,由甲到乙过程是屈腿到伸腿的过程,所以,股二头肌处于由收缩到舒张状态 ,B说法正确。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C说法错误。
D、屈腿的动作的完成是股四头肌牵拉胫骨和腓骨绕膝关节活动 ,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为基础题,难度一般,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骼肌的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引着骨绕着关节活动,就完成了运动,但是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9.蚂蚁群体中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表明蚂蚁具有(  )
A.防御行为 B.取食行为 C.社会行为 D.繁殖行为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群体内的个体成员之间通过动作、气味、形体姿态等进行信息交流,根据题干所述,“蚂蚁群体中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说明蚂蚁具有社会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的概念,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群居在一起的动物,具有分工和形成组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称之为社会行为。
10.跳绳是一项青少年喜爱的健身运动,也是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内容之一。下列关于跳绳运动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B.心跳加快及呼吸加强增加了氧气的供应
C.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肌细胞的无氧呼吸
D.身体及动作的协调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解析】【解答】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可见,A说法正确。
B.在进行跳绳时,新陈代谢加强,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体内二氧化碳的排出加快,导致心跳和呼吸加快。B说法正确。
C.在跳绳等剧烈运动中,虽然肌肉细胞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无氧呼吸来产生能量,但主要的能量来源仍然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氧气来分解葡萄糖,产生更多的能量。而无氧呼吸虽然也能产生能量,但效率较低,且会产生乳酸等副产品,导致肌肉疲劳,C说法错误。
D.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即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难度一般,需要熟记:(1)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骨骼肌、骨、关节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2)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哺乳动物的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活动丰富多彩,如赛龙舟、吃粽子、系五色绳、挂蒲艾等。这些习俗既饱含人们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还蕴藏着对平安健康的追求。请完成下面小题。
11.赛龙舟,运动员奋力划桨时,骨骼肌起的作用是(  )
A.杠杆(支撑) B.支点(枢纽)
C.保护 D.动力
12.吃粽子,粽子的清香被吸入时,膈肌和肺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扩张 B.收缩、回缩 C.舒张、扩张 D.舒张、回缩
【答案】11.D
12.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分析】(1)人体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中骨、骨骼肌、关节分别起到杠杆、动力、支点的作用。
(2)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此时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使肺泡内的气体不断地得到更新。
11.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牵拉骨围绕关节运动,赛龙舟,运动员奋力划桨时,骨骼肌起的作用是动力。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此时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所以吃粽子,粽子的清香被吸入时,膈肌和肺的状态分别是收缩、扩张。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中国选手盛李豪获得射击男子10米气步枪个人金牌,并以253.3环的优异成绩刷新世界纪录,如图是他比赛时的精彩瞬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肌肉牵拉着骨围绕关节进行的
B.步枪上举过程中,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举枪—瞄准—射击”已成为习惯,属于非条件反射
D.关节在运动中起支撑作用
【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14.婴儿和某些脊髓受损病人膀胱内尿液充盈就会立刻排尿,正常人体处于极度惊恐状态时,也可能出现无法控制地排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排尿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尿道
B.婴儿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脊髓受损病人的排尿属于学习行为
D.惊恐状态时的排尿反射属于复杂的反射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排尿反射的感受器是位于膀胱壁上的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位于膀胱壁上的肌肉,A说法错误。
B、排尿反射就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有脊髓灰质里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婴儿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说法正确。
C、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排尿反射属于简单的反射,成年后该行为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脊髓受损病人的排尿属于先天 性行为,C说法错误。
D、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的反射,惊恐状态时出现大小便失禁,无法进行有意识排尿,属于简单的反射,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反射的类型及反射弧,为基础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的反射,但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的控制,脊髓从胸部折断的病人,神经冲动不能从大脑传到脊髓,排尿中枢就失去了大脑的控制,结果此人出现大小便失禁,无法进行有意识排尿。
15.黄胸织布鸟的雄鸟在建巢时会留下洞口用于日后喂食幼鸟。上述行为属于(  )
A.取食(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社会(社群)行为 D.繁殖(生殖)行为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 繁殖行为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繁殖行为包括识别、占有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的复杂行为, 故黄胸织布鸟的雄鸟在建巢时会留下洞口用于日后喂食幼鸟。上述行为属于繁殖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行为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16.卷叶象甲(如图)是一类农业害虫,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雌虫在植物叶片上产卵后,将整个叶片加工成卷筒状并切下,作为幼虫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关于卷叶象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类
B.卷叶象甲加工叶片属于先天性行为
C.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D.在蛹期喷洒农药防治最有效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生物防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卷叶象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和三对足,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而不是甲壳类,A错误。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因此,卷叶象甲加工叶片属于先天性行为,B正确。
C、卷叶象甲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
D、卷叶象甲发育过程中,幼虫期食量最大,是危害农作物的主要时期,所以在幼虫期喷洒农药防治最有效,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
2、生物防治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
3、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17.凉山“达体舞”的各种动作由走、跑、跳组合,要通过头、颈、躯干等多个关节的屈伸和转动来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完成“达体舞”动作
B.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C.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D.一块骨骼肌只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答案】B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不符合题意;
B、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符合题意;
C、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不符合题意;
D、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白色的肌腱跨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8.近年来,我州中小学定期开展防震减灾疏散演练,预警声响起师生迅速来到操场等开阔地带,模拟紧急避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听到防震减灾演练警报声时,撤离行为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B.听到口令,学生一系列的撤离行为,都属于简单反射
C.快速奔跑到操场需要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D.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以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
【答案】B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在听到防震减灾演练警报声时,撤离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不符合题意;
B、听到口令,学生一系列的撤离行为, 都属于由大脑皮层参与的复杂反射,符合题意;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不符合题意;
D、急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19.2024年5月19日,宜宾市南溪区举行了全国“村跑”比赛。某选手跑完全程后出现了膝关节(如下图所示)疼痛的症状。下列关于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关节腔分泌的滑液使得关节的运动更灵活
B.仅需骨、关节、肌肉的配合即可完成跑步
C.图中标号①所示的结构是膝关节的关节窝
D.图中标号②所示结构磨损会导致关节疼痛
【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关节囊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滑液进入关节腔,起着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不符合题意;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不符合题意;
C、图中标号①所示的结构是膝关节的关节头, 不符合题意;
D、图中标号②所示结构是关节软骨,关节软骨磨损会导致关节疼痛,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图中: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软骨。
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20.“科学食养,助力儿童健康成长”是2023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的主题。均衡的营养是身体的健康之本,良好的饮食习惯能让身体健康地生长发育。而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导致人体生理功能紊乱,甚至患病。如何科学食养呢?
(1)三餐要规律。每天都要吃三餐,且每餐用餐时间和用餐量都要规律。早中晚餐摄入的能量应当分别占   左右。
(2)搭配要合理。膳食搭配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和比例合理,学生时期应当多补充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构成   的重要物质,人的   都离不开蛋白质。
(3)吃动要平衡。坚持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当人体进行图二(其中4为腘绳肌,5为股四头肌)所示曲小腿运动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   肌群收缩,相应肌群舒张,牵引小腿骨围绕   进行的。
(4)三减很重要。三减是指饮食中要“减盐、减油、减糖”。图三表示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的曲线图,饭后1小时(BC段)血糖浓度大幅上升,是因为营养物质中的糖类主要在图一[ ]   中被消化,葡萄糖经过消化道管壁进入   后,运送到全身各处,CD段血糖浓度迅速下降,主要是图一中3分泌的   调节的结果,糖尿病人血糖升高的原因是   。
【答案】(1)30%、40%、30%
(2)细胞;生长发育
(3)腘绳肌等屈肌;膝关节
(4)1小肠;血液;胰岛素;胰岛素分泌不足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合理营养;激素调节;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21.家蚕取食桑叶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吗?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家蚕、清水、桑叶、包菜、苹果及相关装置(如下图所示,字母表示家蚕和实验材料放置的位置)进行探究。
(1)实验对象家蚕应选择____。
A.刚孵化的幼虫 B.蜕皮后的幼虫
C.蛹 D.成虫
(2)为确保单一变量,家蚕放置的位置是   (填字母)。
(3)实验发现,家蚕都爬向并取食桑叶,说明   。
(4)兴趣小组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中国科学家利用敲除X基因的家蚕与正常家蚕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依据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A
(2)A
(3)家蚕取食桑叶是生来就有的行为
(4)家蚕取食桑叶由基因控制(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实验用的家蚕最好选择刚刚孵化出的幼虫,原因是:避免孵化出的幼虫在后天环境中的学习行为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故选:A。
(2)该实验设计的是以树叶的种类为变量的对照实验。为保证变量单一,清水、桑叶、包菜、苹果放置的位置与家蚕的距离相同等,所以家蚕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8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题型突破
题型一 动物的运动
解题关键1:运动系统的突破(图形结合)
1、运动系统的组成

关节头 覆盖着 关节软骨 (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
运动系统 关节 关节窝 动时的震动)。
关节 囊 (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属于 结缔 组织)
关节 腔 (内有滑液,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肌肉 :骨骼肌 组成: 肌腹、肌腱 。 (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连接在
特性:受刺激而收缩 不同的两块骨上)
一块骨骼肌、肱二头肌均属于器官
骨—杠杆作用;关节(既牢固又灵活)—支点作用;骨骼肌—连结和动力作用
2、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 神经 系统的调节, 消化 系统、 呼吸 系统、 循环 系统的配合提供能量。
1.(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图为关节结构示意图,关于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对应有误的是(  )

A.关节囊——使关节更加牢固 B.关节腔——内有减少摩擦的滑液
C.关节头和关节窝——适于肌肉附着 D.关节软骨——起到缓冲作用
2.(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引体向上是初中生经常进行的运动,在进行引体向上运动中( )
A.肱二头肌两端的肌腱附着在肱骨的两端
B.双臂竖直悬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C.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D.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
3.(2023·山西晋中·中考真题)观察如图所示蓝脚鲣(jian)鸟的形态,你推测其很可能善于(  )

A.飞行和游泳 B.飞行和爬行 C.跳跃和游泳 D.奔跑和爬行
题型二 动物的行为
解题关键动物行为(必备知识)
1、从行为的 获得途径 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在 遗传因素 的基础上,通过 环境因素 的作用,由 生活经验和学习 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 后天学习获得
意义 满足生存基本需要 适应复杂环境变化
举例 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鱼 老马识途、鹦鹉学舌
关系 先天性行为 是 学习行为 的基础。
2、社会行为
⑴特点: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的群体、狒狒等。
⑵信息传递:声音、动作、接触、气味都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如:蜜蜂的动作: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表示距离和方向;蚂蚁能够利用气味来标志路线;鸟类的声音起着传递信息。
1.(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经过专业训练的导盲犬被誉为视障人士的“新眼睛”。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下列与导盲犬的导盲行为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雄鸡报晓 B.老马识途 C.鲫鱼觅食 D.蜘蛛织网
2.(2023·海南·中考真题)下列选项能体现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邯郸学步 B.望梅止渴 C.东施效颦 D.蜻蜓点水
3.(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①成群的蝗虫啃食庄稼
②狒狒“首领”带领狒狒群体有序前进
③火蚁在洪水来临时,团队成员在水面上用身体搭建“筏子”,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随水向岸边漂流
④头雁带领雁阵呈“人”字形排列
⑤鲫鱼在水中成群觅食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二.课堂巩固
1.升国旗仪式中,少先队员行队礼的动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动作的动力来源于骨路肌的收缩
B.该动作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C.完成该动作时,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D.在升国旗仪式上,少先队员行队礼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2.2024年5月19日,宜宾市南溪区举行了全国“村跑”比赛。某选手跑完全程后出现了膝关节(如下图所示)疼痛的症状。下列关于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关节腔分泌的滑液使得关节的运动更灵活
B.仅需骨、关节、肌肉的配合即可完成跑步
C.图中标号①所示的结构是膝关节的关节窝
D.图中标号②所示结构磨损会导致关节疼痛
3. 2024年4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名为“天工”的机器人(图甲),图乙是机器人下肢部分结构的简易模型。下列关于机器人跑步小腿向后抬起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模拟骨,③④模拟肌肉
B.②在④牵动下绕⑤活动
C.③④都处于舒张状态
D.机器人的运动由模拟“神经系统”控制
4.下图为某人左脚的踝关节射线透视图像,①②表示踝关节内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窝
B.①②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
C.关节腔内有滑液,使关节灵活
D.踝关节在运动中起枢纽(支点)作用
5.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小刚拿起水杯大口喝水。完成下图动作时(  )
A.①舒张,②收缩
B.②两端附着在肱骨上
C.需要肌肉和骨骼的协调配合
D.只需要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参与
6.打太极拳是人们喜爱的种健身方式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打太极拳需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运动系统参与
B.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完成太极动作
C.除运动系统外,太极动作的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参与
D.打太极拳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练习逐渐学会的,属于学习行为
7.如图是人的屈肘动作示意图。下列关于屈肘动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舒张,②收缩 B.不需要消耗能量
C.骨牵拉关节绕②活动 D.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8.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行为。下列各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
B.乌鸦扔下坚果让汽车碾碎后取食
C.行人过路口看到红灯就驻足等待
D.马戏团的猴经训练后会骑自行车
9.一位爷爷走路时经常会出现膝盖疼痛的现象,经检查确诊后,医生在他的膝关节腔内注射了玻璃酸钠溶液,玻璃酸钠溶液的作用相当于关节内的(  )
A.滑液 B.关节头 C.韧带 D.关节囊
10.“春燕衔泥筑爱巢,呕心沥血不畏劳”。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选项中与其相同的是(  )
A.惊弓之鸟 B.候鸟迁徙 C.鹦鹉学舌 D.老马识途
11.模型制作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图甲是某同学利用木板、松紧带、螺丝等材料制作的一个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图乙是人体屈肘动作示意图。图甲中的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相当于图乙中的(  )
A.木板-②、松紧带-①、螺丝-③
B.木板一②、松紧带-③、螺丝-①
C.木板-①、松紧带一②、螺丝-③
D.木板一①、松紧带-③、螺丝-②
12.幼年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对黑猩猩的这些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后天性行为
③生来就有的 ④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关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蕴含的生物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鸟类筑巢属于先天性行为
B.植物的根有向水生长的特性
C.敲门动作不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
D.肘关节在敲门动作中起支点作用
14.黄鼬俗称“黄鼠狼”,遇到危险本能地排出臭气来麻痹敌人。它常捕食的鼠类闻到臭气往往选择逃离。下列关于“排出臭气”这一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对黄鼬有利 B.有利于躲避敌害
C.是学习行为 D.可以诱杀鼠类
15.2024年5月18日,据央视新闻报道,陕西旬邑石门山自然保护区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北豹行走的清晰影像。有关华北豹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B.行走主要靠四肢
C.骨收缩牵拉肌肉完成行走 D.不利于觅食和繁殖后代
16.动物的行为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刚出生的小猫吮吸母乳 B.大山雀偷喝瓶中牛奶
C.雄孔雀开屏吸引雌孔雀 D.秋天大雁飞到南方越冬
17.蜜蜂采蜜、金鸡报晓等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捕食行为 D.社会行为
18.人在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舒张 B.收缩、收缩 C.舒张、收缩 D.舒张、舒张
19.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蜘蛛结网
②蚯蚓走迷宫
③孔雀开屏
④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⑤黑猩猩钓取白蚁
⑥大山雀偷喝牛奶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20.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B.哺乳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敌害、繁殖后代
C.陆生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是行走、跳跃、奔跑
D.哺乳动物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随着全民健身战略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形式多样的健身运动。走在街头,处处都是运动场,人人都是运动员,有跑步的、骑行的、玩滑板的、跳锅庄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跳锅庄舞是青海人民喜欢的一种健身方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跳舞时各种动作的动力来自肌肉
②跳舞仅依靠运动系统完成
③跳舞时气体在肺部完成交换
④跳舞时靠大脑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⑤跳舞需要后天学习,属于学习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22.运动过程中,人体代谢产生的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在 ▲ 中形成尿液。(  )
A. B.
C. D.
体育锻炼有益身心,其中蕴含许多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23.人体运动的产生有以下过程:①神经传导兴奋,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收缩。这些过程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4.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可降低运动时意外伤害的风险,下列不利于降低伤害风险的是(  )
A.身体不适时坚持运动 B.运动前进行拉伸和热身
C.月经期避免剧烈运动 D.在安全的场所进行运动
25.在剧烈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而尿液减少。汗液增多的意义是(  )
A.排出多余的水分 B.排出多余的无机盐
C.排出体内的尿素 D.带走热量调节体温
26.在运动休息时可吃香蕉补充能量,是因为香蕉中富含(  )
A.水 B.糖类 C.无机盐 D.维生素
27.蚂蚁、蜜蜂等动物群体中,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种行为称为   。
28.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藏羚羊迁徙繁育种群,每年7月,产羔后的藏羚羊从可可西里地区南下来到这里。保护区内共记录有野生动物158种,包括藏野驴、黑颈鹤、红尾沙蜥、裸鲤等多种特有动物。下图表示该自然保护区内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题目中画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请写出一条生物G处于第三营养级的食物链:   .
(3)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包括   和非生物成分。
(4)藏羚羊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胚胎发育在母体的   内进行。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藏羚羊产羔属于   行为。
29.鸟卵的结构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请根据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鸟卵产出后,自然环境下的亲鸟会孵卵,卵内胚胎才能继续发育,说明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亲鸟孵卵的行为是   (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
(2)能为鸟的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   。
(3)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的表面有坚硬的[   ]   ,能减少水分的丢失,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4)每年4~5月是多数鸟类繁殖的季节,民谚号召大家“不打春日三月鸟”,只因“子在巢中待母归”。作为中学生要爱鸟、护鸟,我们应该这样做:   。
30.同学们每天课间操时间都要到操场做一系列的运动。人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进行各项体育运动时,关节起到   的作用。图甲是关节示意图,在跑跳过程中,能够增加关节牢固性并有效防止脱臼的结构是[   ]   ,能够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并起到缓冲机械压力作用的结构是[   ]   。
(2)由图乙可以知道,骨骼肌两端的[⑥]   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3)跑跳时需要不断地进行腿部的屈伸运动,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骼肌收缩;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④骨绕关节活动。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31.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江苏连云港临洪河口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东方白鹳(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其中主要保护动物之一。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结合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来看,东方白鹤的迁徙属于   行为(填“先天性”或“后天性”)。
(2)东方白鹤飞行耗氧量高,与此相适应的呼吸方式是   。
(3)请根据图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4)该生态系统可以依靠   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稳定,但该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2.2025年3月23日,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在广东信宜举行,吸引了450多名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参加。据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听到发令枪响后,参赛选手马上开始骑行。从反射类型看,该过程属于   反射,完成这一反射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和   。
(2)骑行者完成骑车动作,需要   系统的调节。当骑行者向下踏脚踏板时(如图乙),股四头肌   (填“收缩”或“舒张”),牵拉胫骨绕   运动。
(3)骑行运动员比赛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他们深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胸廓增大,吸入的氧气在   (填细胞结构)中参与呼吸作用为运动员提供大量能量。
(4)在骑行过程中,若脚踏频率过快,容易造成图丙中的[ ]   磨损,影响关节的灵活性。请你结合生活经验,为参赛选手提出一条骑行运动中保护关节的措施:   。
33.阳光大课间有利于同学们增强体质。图一、二、三分别是与人体运动相关的概念图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B是   ;从结构层次上来看,骨骼肌和A分别属于   、   。
(2)图二中,关节很灵活,离不开[③]   内的滑液和   (填数字)。
(3)图三为屈肘过程,①只能收缩牵拉骨,不能将骨   ,所以骨连接中至少有   肌肉相互配合完成运动。
(4)运动的完成需要   系统的调节,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需要消耗的能量需要   系统、循环系统、   系统的密切配合。
三.课后巩固
1.小明打球时不小心发生了骨折,与骨折后骨的修复有关的结构是(  )
A.骨髓 B.骨密质 C.骨膜 D.软骨层
2.北极熊嗅觉灵敏,若发现冰面下有海豹,它会在冰面上等候,一旦海豹露头,就发动突然袭击。这种行为属于(  )
A.迁徙行为 B.繁殖行为
C.取食行为 D.社会(社群)行为
3.一群非洲狮遇到猎物时,最有战斗力的雄狮负责指挥,其他个体负责驱赶和捕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非洲狮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B.非洲狮群体捕猎的行为与其遗传物质无关
C.非洲狮捕捉猎物的过程有分工合作的特点
D.胎生、哺乳能够提高非洲狮后代的成活率
4.如果膝关节已严重磨损,往往需要置换人工关节(如图)。其中的a相当于人体关节中的(  )
A.关节头 B.关节腔 C.关节窝 D.关节囊
5.章鱼为了保护自己,会利用空的海螺壳做“铠甲”。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迁徙行为 D.社会行为
6.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扭伤脚踝。医生对其伤情进行诊断时一般不需要检查的是(  )
A.骨 B.关节 C.肌肉 D.血型
7.艾力西尔·吾买尔在2024年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以45秒53的成绩获得男子400米冠军。下列关于跑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一组肌肉参与完成 B.肌肉牵引骨完成运动
C.关节使运动更加灵活 D.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8.人体膝关节的屈伸主要与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的活动有关。在完成由图甲到图乙所示的动作时,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膝关节为运动提供动力
B.股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C.只需股四头肌收缩就能完成
D.股四头肌牵拉股骨绕膝关节活动
9.蚂蚁群体中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表明蚂蚁具有(  )
A.防御行为 B.取食行为 C.社会行为 D.繁殖行为
10.跳绳是一项青少年喜爱的健身运动,也是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内容之一。下列关于跳绳运动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B.心跳加快及呼吸加强增加了氧气的供应
C.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肌细胞的无氧呼吸
D.身体及动作的协调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活动丰富多彩,如赛龙舟、吃粽子、系五色绳、挂蒲艾等。这些习俗既饱含人们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还蕴藏着对平安健康的追求。请完成下面小题。
11.赛龙舟,运动员奋力划桨时,骨骼肌起的作用是(  )
A.杠杆(支撑) B.支点(枢纽)
C.保护 D.动力
12.吃粽子,粽子的清香被吸入时,膈肌和肺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扩张 B.收缩、回缩 C.舒张、扩张 D.舒张、回缩
13.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中国选手盛李豪获得射击男子10米气步枪个人金牌,并以253.3环的优异成绩刷新世界纪录,如图是他比赛时的精彩瞬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肌肉牵拉着骨围绕关节进行的
B.步枪上举过程中,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举枪—瞄准—射击”已成为习惯,属于非条件反射
D.关节在运动中起支撑作用
14.婴儿和某些脊髓受损病人膀胱内尿液充盈就会立刻排尿,正常人体处于极度惊恐状态时,也可能出现无法控制地排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排尿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尿道
B.婴儿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脊髓受损病人的排尿属于学习行为
D.惊恐状态时的排尿反射属于复杂的反射
15.黄胸织布鸟的雄鸟在建巢时会留下洞口用于日后喂食幼鸟。上述行为属于(  )
A.取食(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社会(社群)行为 D.繁殖(生殖)行为
16.卷叶象甲(如图)是一类农业害虫,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雌虫在植物叶片上产卵后,将整个叶片加工成卷筒状并切下,作为幼虫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关于卷叶象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类
B.卷叶象甲加工叶片属于先天性行为
C.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D.在蛹期喷洒农药防治最有效
17.凉山“达体舞”的各种动作由走、跑、跳组合,要通过头、颈、躯干等多个关节的屈伸和转动来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完成“达体舞”动作
B.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C.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D.一块骨骼肌只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18.近年来,我州中小学定期开展防震减灾疏散演练,预警声响起师生迅速来到操场等开阔地带,模拟紧急避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听到防震减灾演练警报声时,撤离行为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B.听到口令,学生一系列的撤离行为,都属于简单反射
C.快速奔跑到操场需要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D.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以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
19.2024年5月19日,宜宾市南溪区举行了全国“村跑”比赛。某选手跑完全程后出现了膝关节(如下图所示)疼痛的症状。下列关于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关节腔分泌的滑液使得关节的运动更灵活
B.仅需骨、关节、肌肉的配合即可完成跑步
C.图中标号①所示的结构是膝关节的关节窝
D.图中标号②所示结构磨损会导致关节疼痛
20.“科学食养,助力儿童健康成长”是2023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的主题。均衡的营养是身体的健康之本,良好的饮食习惯能让身体健康地生长发育。而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导致人体生理功能紊乱,甚至患病。如何科学食养呢?
(1)三餐要规律。每天都要吃三餐,且每餐用餐时间和用餐量都要规律。早中晚餐摄入的能量应当分别占   左右。
(2)搭配要合理。膳食搭配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和比例合理,学生时期应当多补充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构成   的重要物质,人的   都离不开蛋白质。
(3)吃动要平衡。坚持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当人体进行图二(其中4为腘绳肌,5为股四头肌)所示曲小腿运动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   肌群收缩,相应肌群舒张,牵引小腿骨围绕   进行的。
(4)三减很重要。三减是指饮食中要“减盐、减油、减糖”。图三表示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的曲线图,饭后1小时(BC段)血糖浓度大幅上升,是因为营养物质中的糖类主要在图一[ ]   中被消化,葡萄糖经过消化道管壁进入   后,运送到全身各处,CD段血糖浓度迅速下降,主要是图一中3分泌的   调节的结果,糖尿病人血糖升高的原因是   。
21.家蚕取食桑叶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吗?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家蚕、清水、桑叶、包菜、苹果及相关装置(如下图所示,字母表示家蚕和实验材料放置的位置)进行探究。
(1)实验对象家蚕应选择____。
A.刚孵化的幼虫 B.蜕皮后的幼虫
C.蛹 D.成虫
(2)为确保单一变量,家蚕放置的位置是   (填字母)。
(3)实验发现,家蚕都爬向并取食桑叶,说明   。
(4)兴趣小组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中国科学家利用敲除X基因的家蚕与正常家蚕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依据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22.跳绳是一项有氧运动,青春期经常跳绳有助于生长发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摇绳时,骨骼肌收缩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
B.与跳绳有关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神经、关节和肌肉组成
C.跳绳时需要手脚协调,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
D.跳绳之前做一做热身活动,可以预防关节脱臼和肌肉拉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