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生物的多样性的认识及其保护-2025届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收官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六 生物的多样性的认识及其保护-2025届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收官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六 生物的多样性的认识及其保护-2025届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收官测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如“地里的蚯蚓——能屈能伸”“长颈鹿的脖子丹顶鹤的腿——各有所长”“春蚕作茧——丝不苟”“蚂蚁搬家——大家动口”“瓮中捉鳖十拿九稳”等。老师将这些动物分成了两大类其归类的依据最可能是( )
A.生活习性的不同 B.运动方式的不同
C.体内有无脊柱 D.呼吸方式的不同
2.每年3月中下旬广州从化吕田镇的枇杷果实挂满枝头。根据下列表可将枇杷归为( )
A.单子叶植物 B.双子叶植物 C.孢子植物 D.裸子植物
3.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一个生物分类图。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哪组生物不能用该图分类( )
A.蘑菇、银杏、肾蕨、水绵 B.流感病毒、红豆杉、铁线蕨、海带
C.大熊猫、水杉、卷柏、衣藻 D.大肠杆菌、苏铁、水稻、紫菜
4.小明同学将以下几种生物按照某一依据分成两类,结果如表。请你判断小明的分类依据是( )
类群一 螃蟹、蜜蜂、青蛙、蝮蛇
类群二 喜鹊、鲸鱼、猎豹
A.是否陆生 B.是否恒温 C.有无脊柱 D.有无翅膀
5.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的分类,其中A类是以胎生、哺乳为依据,则B、C类的分类依据依次是( )
①用肺呼吸
②体温恒定
③卵生
④心脏四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某学习小组对图中动物按照一定的生物学依据进行了分类,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能是体温是否恒定
B.②可能是呼吸器官不同
C.③可能是生殖发育特点不同
D.④可能是有无变态发育
7.下列与生物分类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间的相似程度
B.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远的
C.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8.下列有关分类单位的特征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C.同一分类单位中,物种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D.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9.如表所示为家鸽、山斑鸠和雪鸽三种鸟在分类上的部分等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种 家鸽 山斑鸠 雪鸽
属 鸽属 斑鸠属 鸽属
科 鸠鸽科 鸠鸽科 鸠鸽科
A.据表可推测三种鸟属于同一目
B.三种鸟在形态结构上有很多共同特征
C.通过分类可弄清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D.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10.如图是五种生物的分类图解。有关生物及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⑤分别代表的生物是水绵、大熊猫
B.与花生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银杏
C.分类单位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也越多
D.大熊猫与丹顶鹤都属于恒温动物
11.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3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原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基因的多样性
B.自然衰老和死亡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
12.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宣布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从纸上的目标到现实的行动,需要汇聚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丰富资源时不能盲目、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B.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3.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达到3352个。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并使它们得到发展
B.提供了肉类食物的来源,开发了生物资源
C.可以拓展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D.为大量繁殖提供种源,为培育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
14.下图为公园中西府海棠的标识牌,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西府海棠属于被子植物 B.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C.蔷薇科的植物都属于苹果属 D.花是其进行分类的依据之一
15.为宣传保护某水库的生物多样性,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些鱼类的物种信息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名由属名+种加词构成
B.图示鱼类中,鲢和鲤的亲缘关系最近
C.鲶形目包含的生物种类比黄颡鱼属少
D.可调查鱼类繁殖周期来制定保护方案
16.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水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豆科
目 豆目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亚门
A.培育杂交水稻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B.水稻、小麦、大豆的种子中均有子叶和胚乳
C.分类等级越小,所包含的物种亲缘关系越远
D.表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17.2020年6月,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用野生高寒耐盐碱水稻和高产水稻杂交培育出高寒耐盐碱高产水稻。高寒耐盐碱高产水稻的培育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基因的多样性。下列关于基因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B.不同种生物的基因差别较大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D.同种生物的基因组成是完全相同的
18.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无限的,人类可以无限制地利用自然资源
C.“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9.下列关于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多样有利于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及其所属层次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对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描述 层次
A 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 基因多样性
B 国外某市的居民中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 生物种类多样性
C 白水洞风景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分层明显,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我国有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生态系统多样性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21.(6分)下面是小麦、月季和玉米的分类等级图,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
(2)在进化中它们都属于_____植物。(填“低等”或“高等”)
(3)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分类单位是_____。
(4)如果增加“亚门”这一分类单位,其分类地位应处于_____之间。
(5)确定小麦和月季分类等级的主要依据是_____。
22.(9分)黑茶山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资料一: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吕梁山中段,是晋西北低山浅山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保护区有两栖类3科5种,爬行类5科14种,鸟类36科158种,兽类15科42种,是褐马鸡、原麝、金钱豹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资料二:原麝是黑茶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动物,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下图是原麝在动物分类上的位置。
资料三:原麝喜爱独居,雄性腹部具有麝香腺,可分泌麝香来吸引异性。由于麝香的气味持久,并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功效,千百年来都被视为天然香料和名贵药材。原麝曾被高强度猎杀,且如今适宜生活环境减少,分布区缩小,数量呈下降趋势。
(1)资料一中画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____________的多样性,其实质上是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2)原麝属于哺乳动物,这类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大大提高了幼崽的成活率。
(3)资料二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____________。图中与原麝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____________(选填:梅花鹿;麋鹿;林麝),理由是____________。
(4)原麝种群数量稀少,我国建立了多个原麝自然保护区。请你为保护原麝再提出一条建议:____________。
(5)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些什么?____________。
23.(10分)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如图是海葵、鲤鱼、蜜蜂、蜗牛、鸽子、熊猫这6种动物的分类表解图,据图回答问题:
(1)在生物分类上,上述6种动物所属的最大共同单位是__________。图中A和B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
(2)图中②代表的动物名称是__________,该动物类群的特征是成员之间按照等级分化而建立分工,因此,它们是具有__________行为的动物。
(3)图中⑤代表的动物名称是__________,其在生殖方面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4)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
(5)生物的多样性表现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__________,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4.(11分)每年六月,成群结队的藏羚羊翻过昆仑山脉和一道道冰河,历经艰险,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它们身材矫健,奔跑如飞,被称为“高原精灵”。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但是曾经盗猎行为非常严重,导致藏羚羊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除此之外,人类活动对藏羚羊迁徙和活动的干扰,以及对藏羚羊栖息地的侵占,使得藏羚羊濒临灭绝。为了保护藏羚羊和其他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我国成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中国国务院随即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藏羚羊确定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严禁非法猎捕。近年来,在政府和各类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武装盗猎活动也随之减少,新生小藏羚羊的成活率有所提高,种群恢复增长较快,到2014年数量已近30万只。
(1)藏羚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___类,此类动物具有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除了这个原因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建议把藏羚羊引入动物园圈养起来,这样做属于________保护;但有人认为这将会导致藏羚羊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____________。
(4)从资料中可以得知,国家保护藏羚羊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通过制定_______________,用来___________。
25.(5分)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时反复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勉励大家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大保护”的关键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资料二:《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如图所示)。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状况变差的濒危物种受到的最主要的威胁,来自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丧失。
(1)长江流域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主,当生态系统多样性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物种多样性和_____________多样性的丧失。
(2)水生动物在长江里繁衍了两千多万年,而近几十年来数量却迅速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3)图中大多数濒危物种的状况是______________,“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4)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请举一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动物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将题述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有长颈鹿、丹顶鹤、鳖,无脊椎动物有蚯蚓、蚕、蚂蚁。
2.答案:B
解析:被子植物是生物圈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枇杷能开花、结果,用种子繁殖后代,是种子植物,它的种子中有两个子叶,属于双子叶植物。故选B。
3.答案:D
解析:无叶绿体的生物①可以表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和微生物等。有叶绿体、无果实、有种子的生物②是裸子植物。有叶绿体、无果实、无种子的包括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等,其中,有叶的生物③包括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无叶的生物④是藻类。水稻属于被子植物,有叶绿体、有果实,不属于生物③,D错误。故选D。
4.答案:B
解析:螃蟹、蜜蜂、青蛙、蝮蛇的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喜鹊、鲸鱼、猎豹的体温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
5.答案:A
解析:金丝猴、蝙蝠属于哺乳动物,海龟属于爬行动物,鲫鱼属于鱼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都用肺呼吸;哺乳动物体腔内有膈,胎生、哺乳;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共同点是卵生。所以金丝猴、蝙蝠、海龟用肺呼吸,海龟、鲫鱼、青蛙卵生。故选A。
6.答案:B
解析:A.体温是否恒定通常是区分鸟类、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一个依据,①可能是体温是否恒定可以作为分类依据,A正确。
B.鲤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大鲵属于两栖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蝮蛇属于爬行类,用肺呼吸。②呼吸器官的不同不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B错误。
C.不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可以有很大差异,灰喜鹊属于鸟类,卵生;黄牛属于哺乳动物,胎生。③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D.变态发育是指动物在生命周期中经历不同形态的变化,大鲵属于两栖类,变态发育;蝮蛇属于爬行类,不具有变态发育特点,④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D正确。
7.答案:B
解析: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
8.答案:B
解析: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A错误;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之间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但其特征并不是完全相同的,C错误;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D错误。
9.答案:D
解析:分类单位越大,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D错误。
10.答案:C
解析:①无种子,代表水绵:②有种子,无果皮,代表银杏;③有种子,有果皮,代表花生;④卵生,代表丹顶鹤;⑤胎生,代表大熊猫,A正确。题图中的银杏和花生都具有种子,同属于种子植物,故二者亲缘关系最近,B正确。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C错误。大熊猫属于哺乳类,丹顶鹤属于鸟类,都属于恒温动物,D正确。
11.答案:C
解析: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A错误。
B.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环境污染等。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合理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这些物种可能会因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A正确;
B、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而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开发利用生物等自然资源,B错误;
C、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的开发利用;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的影响。其中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C正确。
D、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保护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并且可以使它们得到发展,丰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是自然保护区的作用,A正确。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能保护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并不是为了提供肉类食物,B错误。自然保护区可以拓展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C正确。为大量繁殖提供种源,为培育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是自然保护区的作用,D正确。
14.答案:C
解析:A.西府海棠具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
B.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B正确。
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苹果属的植物都属于蔷薇科,C错误。
D.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都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其中的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是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15.答案:C
解析:A.林奈的双名法给生物命名是:生物物种名由属名+种名构成,A正确;
B.两种生物同属的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反之两种生物同属的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题图中,鲢和鲤的最小共同分类单位是鲤形科,故两者的亲缘关系更近,B正确;
C.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鲶形目包含黄颡鱼属,鲶形目包含的生物种类比黄颡鱼属多,C错误;
D.保护鱼类资源主要是保护产卵期的母鱼和育肥期的幼鱼,所以可根据鱼的繁殖周期制定保护方案。D正确。
故选:C。
16.答案:A
解析: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培育杂交水稻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
B.水稻和小麦是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有子叶和胚乳;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中无胚乳,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C错误。
D.水稻和小麦同科,大豆和小麦同门,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所以三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多,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水稻,D错误。
故选A。
17.答案:D
解析:A.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方式,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在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而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就是基因。基因通过指导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因此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故A正确。
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不同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因此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故B正确。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故C正确。
D.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故D错误。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物种一旦灭绝,其基因库也就消失了,不可再生。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19.答案:D
解析:A.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正确。
C.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D.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20.答案:B
解析:双眼皮和单眼皮由基因控制,体现了基因多样性,A相符。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属于同一物种,不能体现物种多样性,B不相符。白水洞风景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分层明显,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C相符。我国有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D相符。
21.答案:(1)小麦和玉米;小麦和玉米同科,亲缘关系最近
(2)高等
(3)界
(4)门和纲
(5)植物的形态结构
解析:(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如图可知,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小麦和月季,因为小麦和月季都属于种子植物门,共同特征最多。
(2)小麦和月季都属于种子植物,是比较高等的类群,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比较低等。
(3)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等级,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种是基本的单位,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少。
(4)“亚门”这一分类单位,比门小,比纲大,因此分类地位应处于门与纲之间。
(5)小麦和月季都属于被子植物,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
22.答案:(1)生物种类(或“物种”);基因
(2)胎生;哺乳
(3)目(或“偶蹄目”);林麝;与梅花鹿和麋鹿相比,原麝与林麝都属于麝属,共同所属的分类单位最小,亲缘关系最近
(4)加强对原麝栖息环境的保护;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偷猎原麝等行为进行处罚;等等
(5)爱护身边的环境,不破坏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呼吁身边的人加入行动;努力学习,用更发达的科技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
解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资料一中提及有两栖类3科5种,爬行类5科14种,鸟类36科158种,兽类15科42种,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2)原麝属于哺乳动物,这类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有胎生、哺乳等,这大大提高了幼崽的成活率。
(3)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资料二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目,林麝与梅花鹿和麋鹿相比,原麝与林麝都属于麝属,共同所属的分类单位最小,亲缘关系最近。
(4)加强对原麝栖息环境的保护、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偷猎原麝等行为进行处罚等,可保护原麝种群。
(5)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爱护身边的环境,不破坏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呼吁身边的人加入行动;努力学习,用更发达的科技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3.答案:(1)界;体内有脊柱(或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2)蜜蜂;社会
(3)熊猫;胎生、哺乳
(4)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
(5)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
(6)栖息环境
解析:(1)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题述中的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可见,它们所属的最大共同分类单位是界。A类动物和B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有脊柱。
(2)②为无脊椎动物,无硬壳、身体分节,可确定②是蜜蜂。蜜蜂群体按照等级分化而建立分工,具有社会行为。
(3)由图中可看出⑤是胎生的,题述动物中只有熊猫是胎生的,属于哺乳动物,在生殖方面的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
(4)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特征。
(5)生物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4.答案:(1)哺乳;胎生;哺乳
(2)人为的偷猎与破坏;栖息地的丧失;外来物种的入侵
(3)迁地;下降
(4)建立自然保护区;各种法规;加强教育和进行法制管理等
解析:(1)藏羚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类,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2)根据题述可知,偷猎者的盗猎行为导致藏羚羊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为的偷猎与破坏。除了这个原因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还有栖息地的丧失、外来物种的入侵等。
(3)有人建议把藏羚羊引入动物园圈养起来,这样做属于迁地保护。把藏羚羊引入动物园圈养起来,改变了藏羚羊的生存环境,将会导致藏羚羊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下降。
(4)从题述中可以得知,国家保护藏羚羊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同时,我国还制定了各种法规,用来加强教育和进行法制管理等。
25.答案:(1)遗传
(2)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或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
(3)变差;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4)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
解析:(1)当生态系统多样性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2)乱砍滥伐森林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因不能适应环境而死亡;外来物种入侵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从而影响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当地生物的死亡,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3)据图可知,大多数濒危物种的状况变差。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如资料中的“伞护效应”。
(4)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