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第2章第1节 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一、生物群落(简称群落)定义: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教材22页视觉决定问题——个体、种群和群落研究不同问题群落的范围和边界如何?群落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占优势?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群落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群落具有怎样的时空结构?群落的演替情况是怎样的?边缘效应丰富度优势种生态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种群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研究群落的核心问题视角决定问题——个体、种群和群落研究不同问题一、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数量特征二、群落的物种组成这两个森林群落有哪些主要的差别?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二、群落的物种组成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针叶林一个群落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我国从东北到海南,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优势种: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米槠甜槠木荷还有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影响不大,它们就不占优势。二、群落的物种组成狗脊 芒萁二、群落的物种组成草原群落的优势物种:羊草放牧强度加大:糙隐子草占优势过度放牧:碱蓬占优势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材P23)羊草: 中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天然草场上的重要牧草过度放牧后碱蓬占优势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糙隐子草二、群落的物种组成——怎样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教材30页1、调查方法植物群落:样方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取样器取样法2、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记名计算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目测估计法(等级划分如: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图片来自网络推荐视频:B站搜索“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探究雪松落叶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二、群落的物种组成——怎样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准备取样器和记录环境情况取土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分类统计分析取样器取样诱虫器诱捕、简单采集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方法步骤:二、群落的物种组成——怎样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利用了土壤中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D的习性准备取样器和记录环境情况取土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分类统计分析取样器取样诱虫器诱捕、简单采集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三、种间关系——原始合作能量流动三、种间关系——互利共生真菌(分解者)藻类(生产者)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地衣(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三、种间关系——捕食Q螳螂:母吃公是捕食关系吗?(1)数量关系(2)能量流动被捕食者捕食者三、种间关系——寄生能量流动寄生植物菟丝子寄生种群得利,宿主受害;宿主不可能全部死亡个体数时间AB三、种间关系——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被称为种间竞争。生存能力相同生存能力不同尾草履虫 双核草履虫 绿草履虫原始合作寄生捕食蚜虫-植物寄生瓢虫-蚜虫捕食任务一:① 小丑鱼和海葵 ② 噬菌体和细菌 ③蚕和桑树④蚜虫、瓢虫和植物1、两种鸟的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错开。2、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海星与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四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后四种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腐殖质等为食,彼此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自然状态下,这五种生物可以共存,但在人为去除捕食者——海星之后,而发生变化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之间是种间竞争,且占优势的物种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3、影响群落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除种间关系外,生物因素还有种内竞争等;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无机盐等。任务二:教材25页思考与讨论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任务三:教材46页复习与提高第3题D自变量因变量池塘编号1和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