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2章第1节 群落的结构(第二课时)四、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样的分层有什么意义?湖泊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地下部分的分层现象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样的分层有什么意义?26页绿藻褐藻红藻浅层中层深层不同波长的光在水中的穿透力是有差别的。海洋中的藻类垂直分布是海洋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有效的避免的竞争,充分利用了光能。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山雀、莺、啄木鸟等鸟类总是在森林的中层营巢。血雉、画眉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垂直结构的意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群落的形成是不同物种:协同进化的结果。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草原群落的水平结构草原群落的水平结构针茅草呈斑块状分布,其他草本植物呈镶嵌分布①②③四、群落的空间结构——立体农业教材32页板栗--茶树结构板栗:深根性树种高度3-4m喜光茶树:根系较浅高度1m左右耐阴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照,土壤中不同深度的水分和无机盐;板栗增加枯枝落叶,使得茶园的小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均有利于茶树生长。稻-萍-鱼模式佛手瓜-生姜模式任务4:尝试分析下列2种模式的群落结构怎样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佛手瓜种植密度小,间隙种植生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佛手瓜枝蔓遮荫促进喜阴的生姜生长。鱼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供水稻光合作用;水稻田害虫、浮游动物、杂草的数量因养殖鱼而大大下降;收获的鱼还带来经济效益。五、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候鸟迁徙仓鼠冬眠非洲肺鱼夏眠四季植物群落变化六、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教材27页研究植物的生态位该植物在研究区域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动物的生态位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教材28页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他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鹤鹬[yù]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1. 这4种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异同?哪一种鸟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①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两者均选择生境1和生境3,并以生境1为主,不选择生境2;②绿头鸭主要选择生境1;③青脚鹬在3个生境中都出现,在生境3出现的概率高于前两处。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任务5:分析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教材28页)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宽度为2000m左右;生境2为海三棱藨biāo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他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鹤鹬[yù]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不一定。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他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鹤鹬[yù]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以绿翅鸭为例,绿翅鸭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还吃茎类、螺类、贝类等, 与绿头鸭相似,二者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3.任选一种鸟,分析它的食性。从觅食的角度,与它有竞争关系的鸟类有哪些?绿翅鸭与鹤鹬、青脚鹬也有种间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绿翅鸭与鹤鹬都吃贝类。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他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鹤鹬[yù]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描述鸟类的生态位,通常需要来考虑它们的觅食生境(栖息地)、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等。以青脚鹬为例4.任选一种鸟,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描述这种鸟类的生态位。觅食生境:包括低潮盐沼—光滩带、海三棱藨biāo草带及海堤内鱼塘芦苇区;食物种类:以草屑、螺类、甲壳类为食;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青脚鹬与鶴鹬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都以草屑和螺类为主要食物;青脚鹬与绿翅鸭、绿头鸭也存在种间竞争,都捕食螺类。四大家鱼混养原理:在池塘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优点:既降低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又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获得更大价值。上层水:鲢鱼---浮游植物中上层:鳙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中下层:草鱼---水草中下层:青鱼---水底的螺、蚌以及水生昆虫六、生态位——与社会的联系 教材28页任务6思考分析:河蟹是杂食性动物,以鱼、虾、螺、蚌、水生昆虫和水草等为食,它们喜欢潜伏在水草或底泥中。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会将河蟹与食性和它相似的青鱼混养。为什么? 教材29页课后练习与应用青鱼与河蟹的食性相似,生态位有所重叠,如果放在一起混养,在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二者的种间竞争关系强烈,不利于各自种群数量的增加。六、生态位——重叠时发生分化同一生境下,不同种群的生态位相似(重叠)时,种群的数量会如何变化?甲甲乙生态位重叠甲甲乙甲甲乙资源不足种间竞争生态位移动一个物种灭绝同一生境,当资源不足时,物种越丰富,物种间为了共同食物、生活空间、其他资源使得竞争越剧烈,对某一物种占据的实际生态位就可能越小。导致进化过程中,2个生态位相近的物种,向着占有不同空间,栖息地分化,食物变化,取食时间不同等方向变化,以降低竞争的紧张度,达到各种物种平衡和共存。最可能的原因是B任务7:思维训练 教材29页栖息地:河流 (生活着多种生物,各种群间有复杂的种间关系)短吻鳄:顶级捕食者,捕食多种鱼类、虾类和其他生物河鱼:捕食虾、小鱼、贝类;也可能被其他肉食鱼类捕食作出推测后,不能直接得出结论,还需要进一步详细调查:与短吻鳄、河鱼存在直接关系的种群,发生了什么变化;气候条件是否发生了剧烈变化等。推荐观看视频资源:B站搜索“15头大象到底为什么集体北迁?我去了趟云南寻找答案”亚洲象群从西双版纳出发,快到昆明市区后返回,长达17个月的北迁。亚洲象 70年代100+多头 → 目前300+头每头野生亚洲象每天吃150公斤以上的植物需要10-12平方公里的取食范围大象为何会北迁?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原始热带雨林人工经济林人工经济林栖息地 原始的热带雨林 70%缩减50%只余 9.9万公顷面积 最多容纳100+只象当地居民 人均收入低14478元/年新鲜茶叶1公斤不到1元;粮食作物会被大象破坏只能种植大象不吃,相对收入较高的橡胶树如何做?弥补居民的损失,被大象破坏的庄稼进行补助;商业保险;村庄周围种植大象的食物;轮耕轮歇等。小结: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分析群落的形成是存在客观规律的。人类的活动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规律。1.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鹏等鸟类。判断下列表述是否合理,(1)针阔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2)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3)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2. 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 40 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丰富度趋于增加B.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C.物种丰富度呈现“S”形增长D.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C七、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1.河蟹是杂食性动物,以鱼、虾、螺、蚌、 水生昆虫和水草等为食,它们喜欢潜伏在水草或底泥中。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会将河蟹与食性和它相似的青鱼混养。为什么?青鱼与河蟹的食性相似,生态位有所重叠,如果放在一起混养,在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二者的种间竞争关系强烈,不利于各自种群数量的增加。2.《诗经·小雅·小宛》写道: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古人以为蜾蠃不产子,因此捕捉“螟蛉”当作“义子”来养育。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发现。蜾鸁将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入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所以他认为螟蛉不是“义子”,而是蜾鸁幼虫的食物。这两种生物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螟蛉蜾蠃捕食3.在群落形成的过程中,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你认为这两个物种的发展将会是什么结果?发生生态位的分化而能共存或者其中一个物种被竞争所淘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