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紫茎泽兰原分布于中美洲,传入我国后,先是在云南疯长蔓延,现已扩散至广西、贵州、四川等多个省份,对当地林木、牧草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榜首。讨论1: 为什么紫茎泽兰在原产地没有大肆繁殖,在入侵地可以疯长蔓延?适应、繁殖能力强,没有天敌等制约因素问题探讨2.我国曾引入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来防治紫茎泽兰。泽兰实蝇也是一种外来生物,对这种方法,你怎么看?泽兰实蝇可以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但是泽兰实蝇是一种外来物种,也有可能影响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因此在释放泽兰实蝇之前,应做好相关研究,如泽兰实蝇的生物安全性研究,野外如何布点释放泽兰实蝇,定点释放的虫量应当为多少等等,即在确保利用泽兰实蝇的安全性后,再利用它进行防治。问题探讨像紫茎泽兰这样的入侵种,由于它的繁殖、适应的能力很强,而且没有天敌等制约因素,因此一旦蔓延,就会严重干扰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紫茎泽兰凤眼莲福寿螺1.什么是生态平衡2.生态系统如何自我调节3.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怎样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平衡1. 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生态平衡。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1)结构平衡:(2)功能平衡:(3)收支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机制实现的呢?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此可见,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3.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 负反馈调节实例1:兔子数量增加狼增加草减少,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减少兔子数量减少草增加,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增加狼减少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内部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实例2:森林植被大量生长林下光照减少,树苗生长受限,枯枝落叶增加自然火灾光照充足土壤养料增多种子萌发,幼苗迅速成长植被逐渐恢复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能够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上述生态系统都遇到了破坏或干扰,而对抗这种破坏或干扰,使生态系统恢复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机制。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②意义: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原方向原方向发生偏离发生偏离正反馈调节更加偏离负反馈调节回到原方向破坏稳态(错上加错)调节稳态(“改邪归正”)掠夺式开发后的黄土高原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正反馈调节: 具有破坏性。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正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实例:有一个湖泊受到了严重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活鱼就更少了。结果: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 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2)两个方面: 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伤害)的能力。1. 抵抗力稳定性2. 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抵抗干扰,维持原状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蝗虫采食下,草原植物再生能力增强干旱时树木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1. 抵抗力稳定性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些都反映生态系统本身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2. 恢复力稳定性大兴安岭1987火灾,大量植被遭到破坏若干年后,大兴安岭的植被有所恢复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 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比较森林生态系统和北极冻原生态系统在两种稳定性表现上的差别。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的复杂,假如其中某种生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少,食物网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北极冻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区 别 实质 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核心影响 因素保持恢复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受到破坏,恢复原状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稳定性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一般为负相关关系恢复力稳定性4.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注意: 环境恶劣地带的生态系统(北极冻原、荒漠),往往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都比较弱!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在个体水平稳态的维持上,有没有类似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情况?人体在遇到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这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相似;人体也有恢复稳态的机制和趋势,在大病初愈时,有些功能需要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与恢复力稳定性相似。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生活所需;(2)能够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环境保持稳定。1.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意义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合理放牧封山育林适量捕捞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农田施肥防护林防风阻沙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建知识网络一、概念检测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 )(2)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强度不同。 ( )2.封山育林能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 )A.封山育林控制了物质循环B.延长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C.增加了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数量D.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性增加练习与应用√√D3.天然森林很少发生的松毛虫虫害,却经常发生在人工马尾松林中,合理的解释是 ( )A.马尾松对松毛虫抵抗力差B.人工林内松毛虫繁殖能力强C.人工林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D.当地气候适于松毛虫的生长和繁殖C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