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新课导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舞动春晚、惊艳亮相。兼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追求的融合创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创作灵感源自哪部作品?该作品又体现了哪些中华人文精神?本节课让我们来学习《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作为中国文博界的“顶流”,故宫博物院集古代建筑群、宫廷收藏、历代文化艺术为一体,共藏有180余万件文物,一级藏品更是多达8000余件,堪称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所谓文物不言,自有春秋。文物见证历史,承载文化,提供滋养。今天我们就云游“故宫博物院”,解读文物蕴含的“人文精神”!文物仅仅是一件古老的物品吗?人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何为人文,在古代主要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即诗书、礼乐、法度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也泛指人事,即人类社会的行为、习俗或状态。中国古人的许多思想尤其是政治、伦理思想,都基于“人”提出,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探究蕴含的人文精神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里,你从中领略到哪些人文精神?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勇于追梦坚韧不拔乐曲高妙知己相赏安贫乐道坚守本心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品茗经典-探究蕴含的人文精神课堂笔记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重要性)P58-59+62①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P59)②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P58蓝字)③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P6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后的“和而不同”文化时政链接2024年6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展现开放包容的胸襟。世界各国犹如乘坐在同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这艘船承载的不仅是和平期许、经济繁荣、科技进步,还承载着文明多样性和人类永续发展的梦想。历史上,多元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成就,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大发展、大繁荣,书写了美美与共、交流互鉴的灿烂篇章。中方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就是旨在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促进各种文明包容互鉴。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不同文明完全可以在平等相待、互学互鉴中兼收并蓄、交相辉映。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具有现实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交通的日益便捷,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然而,由于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差异,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此时,如果我们能够践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寻求共同的利益和发展目标,那么这些矛盾和冲突就能够得到有效化解,世界也将变得更加和平与繁荣。笔记整理2.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内涵:①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意义: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记述了兰亭雅集的情景,不仅书法艺术精湛,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且文章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唐宫夜宴》,以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乐俑为原型,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唐朝宫女们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体现了唐朝的文化繁荣和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传递出中华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人文精神,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欣赏交流经冬不凋迎寒开放“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你知道“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指的是什么吗?2024年6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强调,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后的“和而不同”文化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具有现实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交通的日益便捷,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然而,由于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差异,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此时,如果我们能够践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寻求共同的利益和发展目标,那么这些矛盾和冲突就能够得到有效化解,世界也将变得更加和平与繁荣。知识拓展在教化思想这一内涵方面,我则通过展示两部哪吒电影中的经典语录,例如“我命由我不由天”等台词,让学生通过经典台词感受其中的情感与价值观,深刻理解何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意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从《千里江山图》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构图布局精妙,色彩运用独特,艳而不俗,绘画技艺精湛(形)从壮丽山河中还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对生活的热爱(神)(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从河南卫视出圈文化作品中领略沉淀的人文精神(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以历史为原型,通过舞蹈的形式传递中华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仅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知识小课堂((1)查阅陶渊明的田园诗,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2)你还知道哪些故事能体现该生活理念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新知探究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东汉时,杨震为官清廉公正。他途经昌邑时,曾受他举荐的昌邑县长王密深夜拜访,送上十斤黄金。杨震拒绝,王密说:“深夜无人知晓。”杨震严词回应:“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会无人知晓?”王密羞愧离去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的生活极为简朴。孔子曾称赞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用竹器盛饭吃,用木瓢舀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新知探究故事欣赏欣赏两则故事,思考践行这些生活理念有何意义?故事一:故事二: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探究与分享含义意义(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笔记落实】2.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有哪些(含义、意义)?0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0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0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0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价值体现①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②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③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课堂小结1.在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活动上,双方领导人强调要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差异,深化互利合作。这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中哪一内涵的现实价值?A.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B.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C.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D.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课堂练习B解析:题干中"尊重差异、深化合作"对应"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体现化解国际分歧的现实意义。选项A侧重文化教化,C强调美学追求,D关注生活理念,均不符合题意。2.2025年1月7日,“艺美共富路”2025年浙江省“我们的中国梦一一文化进万家”文艺惠民活动在宁波启动。本次活动表明( )A.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在宣传,普惠人民B.人民精神生活要满足,文艺形式最重要C.中华传统文化最优秀,惠民利民放心中D.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检测目标3.中国茶具、丝绸、服饰、瓷器、手工、家居等兼具形神之美的文化产品,能让各国人民得到便利、共享美好生活。中国的这些文化产品体现(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②形神兼备、情景交融③俭约自守、中和泰和 ④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A检测目标4. 一位家长向儿童心理学家求助,表示自己的孩子步入初中之后,为了和同学攀比,经常向家长提出购买最新款电子产品、奢侈服饰等要求,给家长带来不小的压力。如果你是这位儿童心理学家,你会建议这个孩子培养( )A.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C.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D.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A 检测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