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邓稼先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邓稼先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升语言基础素养。
2.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准确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提高信息梳理与整合能力。
3.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文本,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多种写作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其对表现邓稼先精神品质的精妙之处。
4.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们在艰苦环境下坚持科研、不畏艰难的高尚品格,
同学们,看到这些震撼的图片,你们知道这些核武器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吗?那你们又知道是谁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 —— 邓稼先。
课程导入
邓稼先(1924-1986),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安徽怀宁人。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内忧外患。国际上,美苏争霸,世界笼罩在核阴影之下,美国对新生的中国采取敌视政策,挥舞着核大棒进行威胁,妄图将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国内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落后。在这样极端艰难的困境下,中国毅然决然开启了自主研发核武器的征程,而邓稼先正是这条荆棘路上的领军人物。
知识备查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读一读
预习检查
元勋
奠基
选聘
谣言
背诵
昼夜
昆仑
挚友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xūn
diàn
pìn
yáo
sòng
zhòu
lún
zhì
xiǎn
xiè
cuì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读一读
预习检查
宰割
彷徨
孕育

罗布泊

殷红
无垠
kuì


zǎi
pánɡ
yùn
xūn

tǐnɡ
yān
yín

燕然
邓稼先
萦带
读一读
预习检查
jià
yínɡ
yān
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章是通过哪几个部分来展现邓稼先的一生的,每个部分又讲了什么。”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两弹”元勋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把邓稼先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第 1 - 4 段)
(第 5 - 14 段)
(第 15 - 18 段)
整体感知
民族感情?友情?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作者为邓稼先领导科研人员独立设计“两弹”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第 19 - 20 段)
(第 21 - 22 段)
(第 23 段)
精读细研
“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标题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精读细研
思考小标题对文章条理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方面的意义,加深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精读细研
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邓稼先突出贡献的句子,说说他取得了哪些成就,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弹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精读细研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精读细研
你还勾画了哪些句子?说一说。
精读细研
邓稼先搞科研期间面临的困难:
国力衰弱
科研条件落后
自然环境恶劣
政治环境不稳定……
精读细研
勾画出文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语句,结合关键词语和具体内容说说,文章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气质和人格。
精读细研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精读细研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精读细研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发抖?”
精读细研
“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段话,从作者对邓稼先工作细节的描述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关注“粗估”“筹划计算”“决定方案”等动词,以及作者的疑问“手有没有发抖”,体会邓稼先工作的艰巨复杂、责任重大,以及他的勇敢无畏。
邓稼先
奥本海默
精读细研
做事不爱引人注目,性格朴实忠厚,在学术上有着一股“钻”的精神,热爱祖国。
锋芒毕露,性格直爽,敢于直言,不怕得罪人,在学术上同样有着一股“钻劲”。
精读细研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表现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说一说:这一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讨论: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
1.环境本身的特点: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
③渲染(营造)氛围。
合作探究
2.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①烘托人物的心情;
②烘托人物的形象;
③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3.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①推动情节发展;
②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③埋下伏笔等。
4.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
①暗示文章的中心;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答题模式一般为:
本段文字描写了……,渲染(衬托、交代)了……,表现了……
合作探究
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时不是单一的,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合作探究
2.说说你对第四部分中的“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示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震荡,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合作探究
3.回顾全文,六个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六个部分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是第一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延伸;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概括主题
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来描写、评价,展现了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形象,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崇高品质及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