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复习:高中政治必考知识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一、解决问题在科学思维观念(三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统摄下,把我逻辑思维规则(概念、判断、推理),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辩证分合、质量互变、辩证否定、认识历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联想——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正逆互补——超前思维)二、逻辑思路树立科学思维——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科学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三、重点考点1.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2.科学思维的特征: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结果具有可检验性。3.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4.逻辑思维的三大规律:(1)同一律——A是A,不是非A,否则会犯偷换概念或者偷换论题的错误。 (2)矛盾律——A与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否则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3)排中律——A与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否则会犯“两不可”的错误。5.概念的基本特征:①内涵——下定义(常见错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否定定义、比喻定义)。②外延——划分(常见错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划分标准不一,越级划分)。6.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全异关系)。7.判断的类型:简单判断——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8.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9.性质判断: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10.判断中主项、谓项的周延与否标准:主项看量项(全程、单称周延,特称不周延;)、谓项看联项(肯定不周延、否定周延)。11.关系判断:对称性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传递性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12.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全真为真,一假则假。13.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1)相容选言判断:一真即真,全假才假。(2)不相容选言判断:只能一真,同真或同假都为假。14.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要条件假言判断)(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无前后不定,有前无后必假。(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有前后不定,无前有后必假。(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3)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前后不一致必假。(肯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后件式)15.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16.判断推理是否正确:前提正确、推理结构有效。17.性质判断的换质推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但是注意谓项要换成与之相矛盾的概念。18.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主项与谓项互换位置,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也不能周延。19.三段论推理:大项、小项和中项规则 逻辑错误①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四概念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中项不周延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大项不当扩大、小项不当扩大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否定,前提中必有一个为否定。 双否定前提20.联言推理:合成式联言推理、分解式联言推理。21.选言推理: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不相容选言推理(肯定否定式、否定肯定式)。22.假言推理:(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23.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必然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或然推理)。24.不完全归纳推理:常犯错误是轻率概括。为提高可靠性,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关系——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25.类比推理:结构类比、功能类比、条件类比、要素类比等,常犯错误是机械类比。26.辨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基本特征——整体性和动态性。27.把握辨证分合——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分析。28.理解质量互变: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渐近性和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29.推动认识的发展:坚持辨证否定观,不能简单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否定一切;认识发展历程: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30.创新思维特点:思路具有多向性、步骤具有跨越性、结果具有独特性。31.如何运用创新思维:(1)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2)继承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破旧立新。(3)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4)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运用迁移、想象等方式进行联想思维。(5)发散与聚合是创新思维的两翼,运用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进行发散思维,运用归纳、推理、比较、概括等方法进行收敛、集中进行聚合思维,反复“发散-聚合-发散-聚合”。(6)运用逆向思维,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7)运用超前思维,运用矛盾分析法、推理和想象、注重调查研究,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