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新课导入【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年),美国诗人,曾四度获得普利策奖。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代表作】《新罕布什尔》《诗歌选集》《又一片牧场》等。关于作者弗罗斯特经常与好朋友托马斯在乡间散步。托马斯总不停地想要选择一条能向弗罗斯特展示奇异植物或奇特风景的路。但每次散完步,托马斯都要为做出的选择后悔,为错过的风景长吁短叹。弗罗斯特从这种为本来可能发生什么而后悔的行为中悟到了一些东西。弗罗斯特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有感而发,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诗。创作背景学习任务一:朗读诗歌,研讨诗意进入任务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伫立、思索)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决定、选择)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选择之后的怅惘)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择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2.全诗共四小节,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3.请同学们自由谈谈本诗中最令自己感动的诗句或词。学习任务二:分析学习象征手法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什么表现手法?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学习任务三:对比分析,获得启发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且具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课堂小结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要注重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积极的性格,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板书设计未选择的路伫立决定怅惘回顾、叹息(思索)(选择)(选择之后)(多年之后)(共17张PPT)外国诗两首1.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创作背景;能够流利并有感情地吟诵诗歌;理解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语言运用)2.反复品读,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拓展延伸,尝试写诗,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思维能力)3.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审美创造)4.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文化自信)任务目标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我们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会如何面对?俄国诗人普希金为此写了一首诗,普希金诗作的语言热烈深沉,在本诗中给了我们一番特别的叮咛和嘱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我们体会诗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特点,学会面对生活的一切。新课导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学习任务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清诗歌的大体意思。进入任务【普希金】(1799—1837年),俄国著名的文学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应。【代表作】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1.作者介绍《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在普希金因作品抨击专制暴政,呼唤人民追求自由,触怒沙皇,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2.背景介绍3.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1)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2)听范读,把握读音。(3)自由诵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4.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劝告)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希望)学习任务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作者所处的时代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1.结合时代背景回答,面对逆境,作者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逆境也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哲理。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4.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学习任务三:联系实际,体验反思1.齐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当堂背诵诗歌。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秉承怎样的人生态度?板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面对挫折勿悲伤:劝告永远向往美好未来:希望正确面对挫折坚信未来光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pptx 《未选择的路》.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