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7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01
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02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自学导航(P58-62)
思考: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点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
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
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
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
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
教学目标
生活观察
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著精神。
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相关链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P58、59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P58蓝字)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③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总结归纳
2024年6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强调,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后的“和而不同”文化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具有现实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交通的日益便捷,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然而,由于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差异,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此时,如果我们能够践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他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寻求共同的利益和发展目标,那么这些矛盾和冲突就能够得到有效化解,世界也将变得更加和平与繁荣。
知识拓展
内涵:①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
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意义: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瑰宝二:从“四大名著“中悟教化思想
说一说我国的四大名著是哪些?其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以四大家族兴衰为背景,写尽封建家族的奢华与腐朽,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必然
借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奇幻冒险,展现人战胜困难的不屈精神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描绘梁山好汉聚义与抗争,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以及对平等、正义的向往
叙说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政治军事斗争,体现历史的风云变幻,忠义与谋略的交织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毛笔书法
皮影戏
国画
探究与分享
思考:这些文艺作品中具有什么样的美学追求?
点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戏剧
剪纸
相关链接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有二十三万余行,讲述了传奇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七代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玛纳斯》经久流传、生生不息,以史诗的恢宏叙事主题和崇高演述风格凝聚民心、团结人民,给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知识总结
①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②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P60
毛笔书法
皮影戏
国画
探究与分享
思考:这些文艺作品中具有什么样的美学追求?
点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戏剧
剪纸
梅:凌霜傲雪、玉洁冰清;兰:优雅朴素、高洁坚贞;
竹: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清新高雅、悠然宁静;
松:高风亮节、坚韧顽强等
瑰宝三:(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诗词创作
绘画
戏剧
舞蹈
表现
作用
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
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音乐
《渔樵问答》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对追名逐利的鄙弃,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
欣赏乐曲,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
探究与分享4
知识总结
①体现: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②作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P61
中和泰和是一种追求内心平和、行为适当、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态度。
“中和”出自《礼记》,强调遵循中庸之道,避免极端和偏离,以达到内外平衡的状态,包括情绪的稳定、思想的平衡、行为的适当、人际关系的和谐等。
“泰和”,又称“太和”,出自《周易》,强调事物之间的整体和谐,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状态。
总的来说,在日常生活层面,“中和泰和”体现了以豁达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在交往中尊重他人、理解差异,以和谐友好的方式解决分歧、塑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中和泰和”意味着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在国际关系层面,“中和泰和”展现了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秉承“协和万邦”的中国智慧,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宫中和殿(左)、太和殿(右)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59-61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总体归纳
知识总结
影响深远的
人文精神
价值
体现
①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②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
③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1.下面图片是为不同城市设计的“福”字。“北京福”融合了天安门、故宫和京剧等元素;“上海福”简直就是一张外滩的艺术照;“重庆福”有重庆特色的火锅和交通;“西安福”中兵马俑住进了大雁塔……这些“福”字( )

①设计随意,是对汉字基本知识缺少了解的表现
②匠心独具,展现了美妙的形态和独特的神韵
③求同存异,是对各地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的表现
④形神兼备,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课堂练习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对我们今天做人、做事仍然具有启迪作用。下面对古文蕴含的道理解读正确的有(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我们要崇尚气节,保持自尊,坚守原则
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相处,不盲从苟同
③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我们要激发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④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我们要坚定目标,培养敢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3.《朱子家训》是记载我国古代优良家风的代表作。其中写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这体现了( )
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D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