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自相矛盾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 自相矛盾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15 自相矛盾
(部编)五年级


本课目标
目录
新知导入

精读课文

课外拓展

课堂评价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能联系上下文,猜测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深入理解 “其人弗能应也”的理由,领悟故事的寓意。
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寓言故事:
自相

不要漏了第二笔点
máo

下面是“目”
dùn
半包围结构
盾:盾牌,古代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又称“韩非子”。
代表作品:《韩非子》。其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老马识途》等。
初读课文
鬻盾 吾盾 弗能 夫




你能读准这些字词吗?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文言文
这篇文言文应该怎么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上学期我们学过文言文《古人谈读书》,回忆一下: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文言文学习?
结合注释、插图、上下文理解,猜读等。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刚刚大家说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弄懂《自相矛盾》的大概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文言文《自相矛盾》的大意。
全班交流汇报。
谁能连贯地说一说《自相矛盾》的大意?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刺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穿透!”集市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精读课文
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瞧,这个楚国人在干什么?
这个楚国人在卖盾与矛。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谁来帮他吆喝吆喝生意。
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
没有
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会说:叔叔——
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会说:兄弟——
假如你是一位老人,你会说:年轻人——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那个卖矛和盾的楚国人又是什么反应呢?
其人弗能应也。
这件事引发了人们什么样的议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第2课时
请同学们来当当小老师。
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正下着场滂沱大雨。
前面说阳光明媚,后面又说滂沱大雨,这是自相矛盾。
讲述故事
自相矛盾就是一个人说话或行动前后不一致,互相抵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说话做事皆应三思而后行。
四人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每小组选一个讲得最好的代表上台讲故事。
全班交流汇报。
对比阅读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集市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耀起来,说:“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坚固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坚固的盾和最尖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结果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都先一愣,继而爆发出一阵哄笑,便都散了。那个卖兵器的人扛着矛和盾灰溜溜地走了。
你们是喜欢文言文的《自相矛盾》,还是喜欢现代文的《自相矛盾》?
文言文短小精悍,但难懂;现代文通俗易懂,但篇幅较长。
这篇文言文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所著。
韩非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韩非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后来被李斯陷害入狱,最后服毒
自杀。《韩非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二十卷。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这个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
谁来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了?
不能
这个人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一致,做生意要实事求是,讲诚信。
感悟寓意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戳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戳破!”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这时那个人是什么反应?
哑口无言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这个人说的话前后抵触,不一致,无法自圆其说。
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
课文是怎么说的?
其人弗能应也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情很多,为了避免自相矛盾的事情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今天我们学习了文言文《自相矛盾》,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
先把文言文读通读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小结:
今天我们读懂了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意思,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的独特韵味。这篇文言文语言凝炼,只用71个字,就让我们逛了逛古代的集市,了解了一个引人发笑的楚人,知晓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今后说话、做事不要像这位楚国人一样自相矛盾!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坚固
物莫能陷也
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锋利
于物无不陷也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