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跨学科实践活动(二) 制作可调节的成像模型模拟眼球成像1.学科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生物学学科概念(1)眼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一种感觉器官。(2)视觉的形成过程中,通过晶状体曲度的改变,使不同距离的物体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成像。物理学科概念(1)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2)成像模型中,凸透镜曲度过大或与成像光屏距离过远,可用凹透镜矫正成像效果;反之,可用凸透镜矫正成像效果。跨学科概念(1)系统与模型:眼球各个结构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成像系统;眼球成像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借助模型可认识和理解眼球成像原理及视力的变化与矫正。(2)结构与功能:视物正常的眼球的晶状体富有弹性,由于睫状肌的收缩、舒张作用,其曲度发生变化,使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2.任务描述利用一定的材料器具制作可调节的成像模型,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合理选用凹透镜或凸透镜对成像不清的情况进行矫正,模拟视力的矫正。本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课时安排建议活动课时安排 活动内容第1课时 小组讨论,确定装置制作及模拟眼球成像的方法和材料第2课时 小组制作成像模型,并模拟眼球成像及视力矫正。展示、交流3.方案设计以下材料器具供选择:透明胶带的内圈,波波球(一种无色透明、有弹性的气球),环保强力胶水,打孔器,剪刀,塑料软管,20 mL注射器(不含针头),凸透镜、凹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水,等等。每位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就模型的制作方案提出自己的想法。经过讨论,小组形成最佳的模型制作方案,并采用画图、表格等方式记录设计方案。可调节的“晶状体”示意图4.方案实施小组成员使用提供的材料器具或其他自备、自制的材料器具,依照确定的方案制作成像模型,分析模型中各个部件与眼球各结构的对应关系,并在模型中标注相应的眼球结构名称。根据方案制作可调节的晶状体模型或眼球前后径模型,实现成像的可调节。操作模型,模拟正常视物、近视、远视成像情况,选择合适的透镜,并将其置于合适的位置,对“视力不良”的情况进行矫正。采用表格、图片、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模型作品、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果。1.(陕西中考)图1是显微镜及遮光器的放大图;图2是眼球结构模型;图3的①~④是从眼球模型中依次取出的结构。遮光器上的光圈可以控制显微镜的进光量,①~④中相当于遮光器的是( C )图1 图2 图3A.③ B.④ C.② D.①眼球的瞳孔的大小是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变小,以避免过强的光线刺伤眼睛;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变大,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便于看清物体。②瞳孔相当于遮光器。2.(山东青岛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制作的模拟眼球成像的可调节模型,图中的注水塑料瓶和光屏分别模拟的是( D )A.玻璃体、脉络膜 B.玻璃体、巩膜C.晶状体、角膜 D.晶状体、视网膜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从图中可以看到,注水塑料瓶模拟眼球的晶状体,起调节作用;光屏模拟眼球的视网膜。3.(山东烟台期末)下图为生物小组同学制作的眼球成像模型,左边的白纸板和中间的双凸透镜分别相当于眼球的( C ) A.4和5 B.6和8C.8和5 D.9和6在该模型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5晶状体,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8视网膜。4.(山东潍坊中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活动计划如下:①学习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并查阅、学习物理学科的相关内容;②研讨眼球模型制作方案,并绘制草图;③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制作眼球结构模型和成像模型;④测试眼球模型,并根据测试效果进行改进;⑤撰写实践活动报告。(1)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__条件反射__(填反射类型)的过程。在学习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时,听到老师“眼是视觉器官……”的声音前,声波刺激依次经过耳的结构是__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__(用名称和箭头表示),最后经听觉中枢分析处理形成听觉。(2)兴趣小组制作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光盘相当于眼球的__虹膜__,气球B相当于眼球的__玻璃体__。(3)为测试眼球模型,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调节螺丝,使光源清晰地成像在蓝色塑料板上,该过程模拟的是__眼球的调节功能__。为演示近视的形成,可以调节螺丝使气球A的前后径__变大__(填“变大”或“变小”),让物体成像于蓝色塑料板前方。(4)查阅资料时发现,光也会影响睡眠、情绪等非成像视觉功能,夜间光的输入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兴趣小组模拟手机、电脑等蓝光模式,按图示流程探究夜间蓝光诱发小鼠的抑郁行为,得到表中结果(“强迫游泳”作为反映抑郁程度的指标)。分组 强迫游泳不动时间(min)前测 后测甲 20 35乙 20 20以上结果显示__夜间蓝光处理会使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__,表明只有夜间蓝光可诱发小鼠的抑郁行为。本研究结果对你健康生活的启示是__夜间应尽量避免接触蓝光,如减少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时间__。跨学科实践活动(二) 制作可调节的成像模型模拟眼球成像1.学科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生物学学科概念(1)眼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一种感觉器官。(2)视觉的形成过程中,通过晶状体曲度的改变,使不同距离的物体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成像。物理学科概念(1)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2)成像模型中,凸透镜曲度过大或与成像光屏距离过远,可用凹透镜矫正成像效果;反之,可用凸透镜矫正成像效果。跨学科概念(1)系统与模型:眼球各个结构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成像系统;眼球成像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借助模型可认识和理解眼球成像原理及视力的变化与矫正。(2)结构与功能:视物正常的眼球的晶状体富有弹性,由于睫状肌的收缩、舒张作用,其曲度发生变化,使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2.任务描述利用一定的材料器具制作可调节的成像模型,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合理选用凹透镜或凸透镜对成像不清的情况进行矫正,模拟视力的矫正。本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课时安排建议活动课时安排 活动内容第1课时 小组讨论,确定装置制作及模拟眼球成像的方法和材料第2课时 小组制作成像模型,并模拟眼球成像及视力矫正。展示、交流3.方案设计以下材料器具供选择:透明胶带的内圈,波波球(一种无色透明、有弹性的气球),环保强力胶水,打孔器,剪刀,塑料软管,20 mL注射器(不含针头),凸透镜、凹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水,等等。每位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就模型的制作方案提出自己的想法。经过讨论,小组形成最佳的模型制作方案,并采用画图、表格等方式记录设计方案。可调节的“晶状体”示意图4.方案实施小组成员使用提供的材料器具或其他自备、自制的材料器具,依照确定的方案制作成像模型,分析模型中各个部件与眼球各结构的对应关系,并在模型中标注相应的眼球结构名称。根据方案制作可调节的晶状体模型或眼球前后径模型,实现成像的可调节。操作模型,模拟正常视物、近视、远视成像情况,选择合适的透镜,并将其置于合适的位置,对“视力不良”的情况进行矫正。采用表格、图片、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模型作品、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果。1.(陕西中考)图1是显微镜及遮光器的放大图;图2是眼球结构模型;图3的①~④是从眼球模型中依次取出的结构。遮光器上的光圈可以控制显微镜的进光量,①~④中相当于遮光器的是( )图1 图2 图3A.③ B.④ C.② D.①2.(山东青岛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制作的模拟眼球成像的可调节模型,图中的注水塑料瓶和光屏分别模拟的是( )A.玻璃体、脉络膜 B.玻璃体、巩膜C.晶状体、角膜 D.晶状体、视网膜3.(山东烟台期末)下图为生物小组同学制作的眼球成像模型,左边的白纸板和中间的双凸透镜分别相当于眼球的( ) A.4和5 B.6和8C.8和5 D.9和64.(山东潍坊中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活动计划如下:①学习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并查阅、学习物理学科的相关内容;②研讨眼球模型制作方案,并绘制草图;③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制作眼球结构模型和成像模型;④测试眼球模型,并根据测试效果进行改进;⑤撰写实践活动报告。(1)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__ __(填反射类型)的过程。在学习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时,听到老师“眼是视觉器官……”的声音前,声波刺激依次经过耳的结构是__ __(用名称和箭头表示),最后经听觉中枢分析处理形成听觉。(2)兴趣小组制作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光盘相当于眼球的__ __,气球B相当于眼球的__ __。(3)为测试眼球模型,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调节螺丝,使光源清晰地成像在蓝色塑料板上,该过程模拟的是__ __。为演示近视的形成,可以调节螺丝使气球A的前后径__ __(填“变大”或“变小”),让物体成像于蓝色塑料板前方。(4)查阅资料时发现,光也会影响睡眠、情绪等非成像视觉功能,夜间光的输入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兴趣小组模拟手机、电脑等蓝光模式,按图示流程探究夜间蓝光诱发小鼠的抑郁行为,得到表中结果(“强迫游泳”作为反映抑郁程度的指标)。分组 强迫游泳不动时间(min)前测 后测甲 20 35乙 20 20以上结果显示__ __,表明只有夜间蓝光可诱发小鼠的抑郁行为。本研究结果对你健康生活的启示是__ 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跨学科实践活动(二) 制作可调节的成像模型模拟眼球成像 - 学生版.docx 跨学科实践活动(二) 制作可调节的成像模型模拟眼球成像.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