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宇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进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半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题框内,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策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以后,将答题卡收回。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古琴是一种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古典乐器。“和雅”“清淡”是古琴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古琴的深远意境。陶渊明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白居易诗“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都生动地表现了古琴高雅淡泊的审美境界。“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东汉·班固)在儒家思想中,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以清微淡远、平和雅正为意趣的古琴,被推为音乐中的典范。儒家认为琴乐能洗涤、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唐代薛易简在其所著《琴决》中论迷说:“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意…此琴之善者也。”由此可见(甲)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逍遥无为;道家音乐最理想、最崇高的境界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庄子将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瓶三类,认为“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提個音乐应追求自然之趣。传统的古琴制作采用的是丝弦,声音很小,但夜深人静之时,却能弹出真正的天籁之音。琴声细腻、微炒,绕渠不地,令人思绪无限。弹奏者在弹拨古琴时会陷入沉思、冥想,心灵在琴声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与万物合和,进入“弦外之境”。由此可见(乙)嵇康《琴赋》把古琴推崇为最适宜君子修身养性的器物,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确是如此。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乐而不淫,度而不伤,怒而不怒,温柔救厚,雅正平和,无过亦无不及。弹奏之人在古朴低媛而又沉静旷远的琴声之中,由躁入静,二诊语文试题第!页(共10页)进而物我两忘。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闲适的内心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种艺术境界,由此可见(丙)古琴美学境界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它以独特的美学趣味,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在人心易于浮躁的今时,亟需古琴这般恬谈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本真的精神世界。(摘编自魏育林《(听琴经〉释义》)材料二:黛玉道:“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遥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荧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鹅,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还有一层,又要指法好,取音好。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老,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将身就在锅边,把琴放在上,坐在第五微的地方儿,对着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心身俱正。还要知道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好。”宝玉道:“我们学着玩儿,若这么讲究起来,那就难了。”(节选自《红楼梦》第八十六回)材料三:“琴者,禁也”,是儒家古琴美学的主流思想。“琴者,心也”,是道家古琴文化的主要命题。中国古琴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由“器”逐步归结到“道”的文化路途上,塔为大道流行的最佳载体。“琴并不简单地是一门乐器而已,而是某种文化之‘道’的转换策略”。古琴出现功能上的历史位移。《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放女解琴书”中,紧玉道:“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黛玉这番活集中体现了古琴文化内涵之一的正统琴道—儒家的“乐教”思想,蕴涵了以乐成教的人文精神,以音乐的救化作用实现人生意义与人格完善的终极目标。黛玉所称之古琴言“禁”,始自东汉桓禅的《新论·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后被《白虎通》加以发展、深化,浅变为救化、修身和正心的传统琴道,且由于儒家在中国古琴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成为古琴美学的主流思想之一。在古代,琴被称为“圣人”之作,“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强调古琴的礼乐思想和修身之用这些经世致用的功能成为儒家古琴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如果格外注重音乐与其外部关系的研究,将之视为音乐的创作之本而忽视其艺术审美价值,就必然导致重德轻艺,就会使音乐异化,沦为实现功利目的的工具。汉代《白虎通》以后,拳人、琴论大多言琴必禁,且范圈不断浅变扩大。儒家“琴之言禁”的命题,正是以突出古琴的非艺术功能为目的,于音乐审美中划出诸多禁区,“禁”逆渐成为束缚古琴艺术发展的控梏,并二诊语文试题第2页(共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