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新兴科技,人工智能应用对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生活质量、推动创新和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产生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心也与日俱增。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拿来与核武器类比,也被认为是“人类最后的技术”。全球精英人士如霍金、Yoshua Bengio、Max Tegmark、Stuart Russell、埃隆·马斯克、Daron Acemoglu等,都对“盲目”发展人工智能提出过严厉警告。警告的内容直指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不平等、经济失衡以及劳动力替代问题,人工智能在战争,核武器等领域的潜在危险和可能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还有在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带来的重大风险。简言之,人类正处于人工智能的“奥本海默时刻”。距离第一个“人工智能核弹”可能只有几年的时间。
与从前“技术中立”思想不同,人们认为人工智能并非是一项纯粹的新技术,简直就是”新物种”。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以一种超级快的速度进化,必须要做好计划,不能任由其像科幻小说的发展那样失控。与人类过往经验不同,过去是坏人试图利用新工具作恶,而现在是这个新工具本身可能就是人类对手。Google DeepMind前沿安全与治理主任Allan Dafoe甚至认为“我们只有2~4年的窗口期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加强人工智能监管刻不容缓。
面对人工智能,人类正进入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时代。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在一次采访中曾表示,人类对于人工智能,就像“一个人拥有了一只非常可爱的老虎幼崽,老虎幼崽是个很棒的宠物,但你最好确定当它长大后,它永远不会想吃掉你,如果你能确定这一点,那就没问题”。2023年3月,埃隆·马斯克杰弗里·辛顿Yoshua Bengio Stuart Russell等领袖级人物参与签署了《暂停大型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开信(Pause Giant Al Experiments: An Open Letter, 由美国生命未来研究所向全社会发起),信中呼吁所有人工智能实验室立即暂停比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暂停时间至少为6个月,并要求这一暂停是公开可核查的,涵盖所有主要的人工智能开发组织和团体。他们还建议利用这段时间制定和部署一套针对高等级人工智能设计和研发的共享安全协议。在当今社会,最极端的“人工智能末日论者”莫过于Eliezer Yudkowsky,他主张应”立即轰炸数据中心”。
其实,“立即轰炸数据中心”并不可行,“绥靖”态度更不对,唯有加快人工智能监管治理系统开发才是正确态度。《暂停大型人工智能研究》公开信中呼吁,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必须与政策制定者合作,以显著加快开发强大的人工智能治理系统,其中至少应包括:建立专门负责人工智能的有能力的新监管机构;监督和跟踪高性能人工智能系统和大量计算能力;推出标明来源系统和水印系统,以帮助区分真实与合成,并跟踪模型泄漏;强大的审计和认证生态系统;界定人工智能造成的伤害的责任;为人工智能技术安全研究提供强大的公共资金;以资源充足的机构来应对人工智能将造成的巨大经济和政治破坏。
(摘编自郭朝先《加强人工智能监管》)
材料二:
为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需要前瞻研判相关风险,守住法律和伦理底线。在发展和规范之间找到平衡点,引导人工智能应用朝着向上向善的方向发展。
最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虚拟人物的现象引起关注。通过收集照片、语音等资料,该技术能生成已故亲人的影像,为部分家庭提供情感寄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人工智能得以较为逼真地还原人物影像,离不开大模型的应用。以高质量的数据为训练“养料”、以高性能算力为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了出色的内容理解和生成能力。整理文档、写作代码、检测零部件缺陷……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辅助。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更高效的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未来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也应该看到,人工智能技术给社会治理、伦理道德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以生成人物影像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在收集、生成数据时,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和肖像权。打破真实和虚拟的边界,让亲人再次“重逢”,也存在一些伦理上的争议。进一步说,如果相关技术被恶意使用,还可能引发制造虚假信息、诈骗等违法活动。此外,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作活动,是否会侵犯知识产权等,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摸索和防范。
对此,我国做出了不少有益探索:为防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被滥用和侵权,2023年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
如何与人工智能“朝夕相处”,关键在使用工具的人。从更大的时间跨度看,纵观人类文明史,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当前的信息时代、智能时代,每一次生产工具的变革,都冲击着人们的固有经验与思维定式,每一次我们都在挑战中迈向了新阶段。相信通过前瞻研判风险挑战、健全保障伦理规范和法律体系,加强全球合作与对话,我们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增进社会福祉。
拥抱更美好的智能时代,我们更需厘清技术的边界。未来,或许人工智能会让一般的知识生产打折扣,但我们不应失去创造性;或许虚拟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不应让真实世界的意义消散。再强大的人工智能也只是辅助工具,在计算和逻辑之外,还有更美好的世界,值得我们不懈努力去实现。
(摘编自喻思南《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向上向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的应用对于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忧患。
B.人工智能正在飞速进化,必须要做好计划,否则可能发展失控。
C.《暂停大型人工智能研究》公开信呼吁应立即实施为期6个月的可核查暂停。
D.人工智能的应用在赋能千行百业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伦理道德带来了风险和挑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了加强人工智能监管的错误论调以及相关措施。
B.面对人工智能,“立即轰炸数据中心”的想法和“绥靖”态度都不可取。
C.人工智能的“奥本海默时刻”让我们不断反思技术的发展与法律、伦理的关联。
D.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携手同行更在于如何使用这一工具。
3.下列表述,不能体现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一项是(3分)
A. AI辅助医生分析医学影像,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B. AI算法根据用户喜好定向投送虚拟招聘或贷款审批广告。
C. AI分析土壤和气候数据,优化种植方案,提高产量。
D. AI分析交易数据,实时检测欺诈行为,降低风险。
4.请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色。(4分)
5.人工智能应用遍地开花,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效率,但问题也无处不在。请根据材料概括我们应如何正确使用人工智能工具。(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
西班他们刚走,雨就来了。在这之前,连续半个多月,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我不怕天旱,但我怕玛克辛姆的哭声。柳莎到了月圆的日子会哭泣,而玛克辛姆呢,他一看到大地旱得出现弯曲的裂缝,就会蒙面大哭。好像那裂缝是毒蛇,会要了他的命。可我不怕这样的裂缝,在我眼中它们就是大地的闪电。
安草儿在雨中打扫营地。
我问安草儿,布苏是不是个缺雨的地方,西班下山还得带着雨?
安草儿直了直腰,伸出舌头舔了舔雨滴,冲我笑了。他一笑,他眼角和脸颊的皱纹也跟着笑了———眼角笑出的是菊花纹,脸颊笑出的是葵花纹。雨水洒下来,他那如花的皱纹就像是含着露珠。
我们这个乌力楞只剩下我和安草儿了,其他人都在早晨时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以往我们也下山,早些年去乌启罗夫,近年来到激流乡,用鹿茸和皮张换来酒、盐、肥皂、糖和茶等东西,然后再回到山上。但这次他们下山却是彻底离开大山了。他们去的那个地方叫布苏,帕日格告诉我,布苏是个大城镇,靠着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墙红顶的房子,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圈,用铁丝网拦起,驯鹿从此将被圈养起来。
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让我每天走在城镇平坦的小路上,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两年前,达吉亚娜召集乌力楞的人,让大家对下山做出表决。她发给每人一块白色的裁成方形的桦树皮,同意的就把它放到妮浩遗留下来的神鼓上。神鼓很快就被桦树皮覆盖了,好像老天对着它下了场鹅毛大雪。我是最后一个起身的,不过我不像其他人一样走向神鼓,而是火塘,我把桦树皮投到那里了。它很快就在金色的燃烧中化为灰烬。我走出希楞柱的时候,听见了达吉亚娜的哭声。
我以为西班会把桦树皮吃掉,他从小就喜欢啃树皮吃,离不开森林的,可他最终还是像其他人一样,把它放在神鼓上了。我觉得西班放在神鼓上的,是他的粮食。他就带着这么一点粮食走,迟早要饿死的。我想西班一定是为了可怜的拉吉米才同意下山的。
安草儿也把桦树皮放在了神鼓上,但他的举动说明不了什么。谁都知道,他不明白大家在让他做什么事情,他只是想早点把桦树皮打发掉,好出去做他的活计。安草儿喜欢干活,那天有一只驯鹿的眼睛被黄蜂蛰肿了,他正给它敷草药,达吉亚娜唤他去投票,安草儿进了希楞柱,见玛克辛姆和索长林把桦树皮放在了神鼓上,他便也那么做了。那时他的心里只有驯鹿的那只眼睛。安草儿不像别人把桦树皮恭恭敬敬地摆在神鼓上,而是在走出希楞柱时,顺手撒开,就好像一只飞翔的鸟,不经意间遗落下的一片羽毛。
虽然营地只有我和安草儿了,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只要我活在山里,哪怕是最后的一个人了,也不会觉得孤单的。
我回到希楞柱,坐在狍皮褥子上,守着火塘喝茶。
以往我们搬迁的时候,总要带着火种。达吉亚娜他们这次下山,却把火种丢在这里了。没有火的日子,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为他们难过和担心。但他们告诉我,布苏的每座房子里都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种了。可我想布苏的火不是在森林中用火镰对着石头打磨出来的,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那样的火又怎么能让人的心和眼睛明亮呢!
我守着的这团火,跟我一样老了。无论是遇到狂风、大雪还是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来没有让它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
我是个不擅长说故事的女人,但在这个时刻,听着刷刷的雨声,看着跳动的火光,我特别想跟谁说说话。达吉亚娜走了,西班走了,柳莎和玛克辛姆也走了,我的故事说给谁听呢?安草儿自己不爱说话,也不爱听别人说话。那么就让雨和火来听我的故事吧,我知道这对冤家跟人一样,也长着耳朵呢。
我是个鄂温克女人。
我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玛克辛姆一看到大地旱得出现弯曲的裂缝,就会蒙面大哭,可我不怕这样的裂缝,在我眼中那是大地的闪电。
B.布苏是个大城镇,靠着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墙红顶的房子,可以作为他们定居的住所。这次其他人下山去布苏代表着他们彻底离开大山了。
C.同意让大家下山的就把桦树皮放到妮浩遗留下来的神鼓上。因为我把桦树皮投到火塘里,达吉亚娜哭出了声。
D.安草儿进了希楞柱把桦树皮放在了神鼓上,他的心里只有驯鹿的那只眼睛,在走出希楞柱时把桦树皮顺手撒开了。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设置“我”在表决结束后面对营地的“不孤单”体现了我执着于当下的心情。
B.小说中多次出现火,而我愿意守卫火,表现了我对鄂温克族传统的温情和坚守。
C.小说结尾强调“我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强调了我的独特和身份。
D.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叙事,叙述真实生动,产生意味悠长打动人心的力量。
8.请简要概括小说中“我”的性格特点。(4分)
9.有评论家认为迟子建的这篇作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对顽强生命和坚毅民族精神的礼赞。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嬴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 摘编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吴人败曹休于石亭,诸葛出陈仓之师,上言曰:“贼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其无功宜矣。恃吴胜而乘之,吴且退矣,失所恃而心先沮、气先折也。蜀定吴交以制魏,此诸葛之成谋,计之善者也。虽然,吴交之必定,亦唯东顾无忧,可决于进尔。及进,而所恃者终在己也。己未有必胜之形,而恃人以逞,交相恃,交相误,六国之合从,所以不能动秦之毫末,其左验已。
石亭之役,贾逵以虚声怖吴而吴退,吴望蜀之乘之,蜀不能应也。陈仓之役,张郃以偏师拒蜀而蜀沮,蜀望吴之牵之,吴不能应也。两国异心,谋臣异计,东西相距,声响之利钝不相及,闻风而驰,风定而止,恃人者,不败足矣,未有能成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三国》)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至有A街亭违命之阙B咎C皆在臣D授任无方E臣明不知 □人□恤事多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戮谡以谢众”与“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这两句中的“谢”含义相同。
B.“使己志不申”和“又申之以揽茝”(《离骚》),这两句中的“申”含义不同。
C.“吴人败曹休于石亭”与《伶官传序》中的“请其矢,盛以锦囊”句式相同。
D.宜,指应该、应当,与《孟子》“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宜”词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应完全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B.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将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
C.蜀国与吴国订立盟约共同对付魏国,能使蜀国在东方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北伐以进取中原。
D.王夫之认为陈仓之役徒劳无功的根本原因,是蜀吴两国心思不一,谋臣的计略也不一致,东西相距遥远,对于彼此很难把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4分)
(2)恃吴胜而乘之,吴且退矣,失所恃而心先沮、气先折也。(4分)
1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京口
陆龟蒙
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注]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宋帝,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中通过“断山零落春潮平”和“东风料峭客帆远”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早春江边送别图,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
B.“战舸西浮千骑去”可能暗示了历史上的战争场景,而“钓舟今载西翁轻”则转向了现实的宁静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C.“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借典抒情,赞扬了在京口起兵的刘裕。
D.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离别的伤感,也有对历史的沉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16.请将本诗尾联“苍翠无烟草自生”中的“自”与《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中的“自”进行对比,试分析其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时光匆匆,转瞬即逝,有时候你都来不及去体会,就是春去秋来。屈原《离骚》中的“ ,
”,特别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2)李白的《蜀道难》中,“ , ”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有异曲同工之妙。
(3)古诗词中诗人常借“水”抒发自己的情怀,如“ , ”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①“没病没灾,未老先衰。”这是很多人的自我调侃。年龄不大,心脏已经老了;皱纹不多,头发已经白了;还没发福,骨头已经脆了……这种“早衰”现象不仅体现在生理上,更在心理和精神层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实,催人老的何止岁月,还有情绪!
②(甲),也是人们心理健康状态最直观、最即时的反映。我们经常会简单粗暴地将情结二元分类,例如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或正面情绪、负面情绪。但是,这容易造成误解,即消极、负面的情绪就是不好的,会损害健康的,因此要尽量避免或努力压抑。
③事实上,情绪是一种信号,情绪也是一种能量,就如愤怒,在面对_________的人时,可能会让你失去理智、口无遮拦;然而,在面临暴徒威协时,它也能成为你内心的动力,让你发挥浅能,勇敢地奋起反抗。总的来说,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具有外显信号性、体内工能性、情境适应性和行为动力性等特点,帮助我们在不同情境中做出反应和决策。不过,相对于积极情绪,(乙),伤身也伤心。因此,大多数人都对“负面情绪”蔽之不及,但又常常对其感到无能为力。
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心理状态良好的人,很少被烦恼绊倒,自然无需在意眼角皱纹、发白鬓角;然而,(丙),却可能陷入______的境地。
⑤一些研究表明,身体衰老与心理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单向的,心理状态欠佳的人会加速衰老,而衰老速度快的人也更可能在晚年出现心理问题。半年叠加半年,小小的数字不起眼,叠加起来却很伤身,心理状态和衰老速度之间形成了一个消极漩涡,会无情地裹挟着我们,使我们难以逃脱。
18.文中第三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3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2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中首次使用了“侨寓文学”这个概念。
B.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关于“合作”这个话题。
C.掩着耳朵去偷铃铛,这个法子太“巧妙”了,你该不会也准备做出这样的举动吧?
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修辞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游戏制作人冯骥,凭借对游戏的热爱投身游戏行业,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游戏开发知识,带领团队研发出《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一经发布便惊艳众人。
饺子导演,凭借对动画的热爱踏入动画领域,他领衔制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现象级作品。2025 年,《哪吒之魔童闹海》再次掀起观影热潮,火爆全球,打破多项纪录。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答案 C
2. 答案B
3. 答案B
4.答案 ①采取总分结构,开篇即鲜明地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伴随的潜在风险,紧接着通过引用全球精英的警告和类比手法,将人工智能比作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新物种”,从而强调了加强监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②采用了包括名人名言、专家观点、公开信内容等多种形式的论据,丰富多样且来源于权威人士和机构,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③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鲜明对比的论据和具体可信的例子,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并强调了监管的必要性;
④文章语言准确、客观,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能够激发读者对人工智能监管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5. 答案 ①在拥抱智能时代的同时,应保持对技术的审慎态度,不断反思和评估其对社会、文化和人类价值观的影响,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增进社会福祉,而不是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
②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前瞻性地研判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包括技术风险、社会风险和伦理风险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③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数据的收集、处理和生成不侵犯个人隐私、肖像权和知识产权等,防止违法活动的发生;
④要尊重公序良俗,避免技术使用中的伦理争议,特别是在涉及生成人物影像等敏感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和伦理问题;
⑤推动建立和完善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规范和法律体系,为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加强全球合作与对话,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全球性挑战;
⑥明确人工智能的定位是辅助工具,而非替代人类。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作、生产等活动时,应发挥其高效、精准的优势,同时保持人类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3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6. 答案C
7. 答案C
8. 答案①“我”即使年事已高,面对族人的离去和环境的变迁,依然坚守在山林之中,不愿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②“我”对山林、雨雪、驯鹿等自然元素有着深厚的情感,不愿看到它们受到破坏或改变,这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③“我”在面对是否下山定居的抉择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随波逐流,显示出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
④虽然“我”身边只剩下安草儿一人,但“我”并不觉得孤单,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体现了对信仰的坚守;⑤“我”虽然不擅长说故事,但在雨声和火光中却特别想与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显示出“我”内心深处对于交流和分享的渴望。(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答对4点得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9. 答案 ①主人公作为鄂温克女人,与山林、雨雪、驯鹿等自然元素紧密相连,文中通过她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如夏季雨的稀疏、冬季雪的稀薄,以及她对火种的珍视,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关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依赖,更是精神上的寄托和情感的纽带;
②主人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见证了身边人的离去和民族的变迁,但她依然坚守在山中,守护着心中的信仰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她的坚韧和毅力,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都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尊严。同时,文中驯鹿等动物的形象也寓意着生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③鄂温克民族在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时,虽然有人选择离开,但主人公等人依然坚守传统,不愿放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这种对传统的坚守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体现了民族的坚毅和力量。(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3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10. 答案 BEG
11. 答案 A(
12. 答案 D
13. 答案 (1)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率”“戎陈”“肃”各1分,句意1分)
(2)依赖吴国的胜利而趁机进攻,等到吴国退兵,则蜀军会因为失去依赖而心中大为沮丧,士气遭到挫伤。(“恃”“且”“折”各1分,句意1分)
14.马谡违背军令,失守街亭;诸葛亮用人无方;诸葛亮北伐途中疾病去世;蜀国依靠吴国不可能取得成功。
(答对1点得1分,2点得3分,3点得5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建兴六年春天,诸葛亮发出消息说要从斜谷道去攻打郿县,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郃在街亭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将西县百姓一千多户迁回汉中,斩杀马谡向大家谢罪。上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军队掌握大权,总是严格地训练三军,但是不能训导规章,严明法度,面临大事几乎无措,致使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这都是我用人不当而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多有不智,依照《春秋》军事失利责罚主帅的原则,过错应由臣来承当。我自请降职三级,来督责我的过失。”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魏将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供应不上,让自己统一全国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谋取私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去巡察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说:“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剩余。臣在外任职当官,别无开销,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官府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其他产业,来增加家财。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余的币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
材料二:
吴国军队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休,诸葛亮于是出师北伐,进攻陈仓,他上表对后主刘禅说:“曹贼在西线已经疲敝,现在又不得不把注意力投向东线,兵法上讲要乘敌人疲劳时进攻,现在正是进攻的好时机。”从他的话可以知道,他此次北伐徒劳无功是应当的。依赖吴国的胜利而趁机进攻,等到吴国退兵,则蜀军会因为失去依赖而心中大为沮丧,士气遭到挫伤。蜀国与吴国订立盟约以共同对付魏国,这是诸葛亮成熟的谋划,是很好的计策。虽然如此,与吴国订立盟约,也只是使自己没有东方的后顾之忧,能够专心的北伐以进取中原。等到真正北伐进军的时候,所应该依赖的终究只有自己而已。如果自身没有必定能胜利的态势,却依赖别人的力量以求一逞,则双方相互依赖,只会相互耽误对方,战国时六国合纵抗秦,之所以不能动秦军一根毫毛,(原因正在于此),这是历史早已验证过的道理。
石亭之战时,贾逵虚张声势来吓唬吴军,吴军因此退兵,吴国指望蜀国此时能趁机在西线进攻魏军,取得战果,蜀军却不能回应吴国的期望。陈仓之战,张郃率偏师抵御蜀军,而蜀军受挫,蜀国指望吴军能牵制魏军,吴国也不能回应蜀国的期望。两国心思不一,谋臣的计略也不一致,东西相距遥远,对于彼此的行动和成败利钝很难及时把握,只能闻风而动,风定而止,依赖他人的人,能不失败就不错了,没有能够最终成功的。
15. 答案C
16.答案 相同点:一个“碧草自春色”,一个“草自生”,都是以乐景衬哀情,让人倍觉凄凉与冷落。(2分)
不同点:杜诗以青草自绿,无人光顾,衬托出自己的寂寥、惆怅之心,同时为下文抒写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和感叹其壮志未酬之情做铺垫;(2分)
陆诗以青草自生长,不管此事兴衰,凸显渡头不尽的荒凉,寄托了诗人对于朝代更迭和历史兴亡的深切惋惜和无奈之情。(2分)
17.答案 (1)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示例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示例二: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18.命题透析 本题考察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答案 协一胁;浅一潜;工一功;蔽一避(每空1分,找对未改对不得分)
19.答案 A不可理喻、蛮横无理 B一蹶不振、萎靡不振(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 甲: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乙:消极情绪更容易带来负面行为;丙:对于心理状态欠佳的人。(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1. 答案 D
22.答案“消极漩涡”使用了比喻,“裹挟”使用了比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负面情绪对人的影响之大,可以加速人的衰老。 (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4分)
23.立意参考
分析材料核心内容:材料中提到游戏制作人冯骥凭借对游戏的热爱投身游戏行业并取得成果,饺子导演凭借对动画的热爱在动画领域获得成功,核心在于热爱对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推动作用。
从个人成长角度:可以阐述热爱是个人成长的强大动力,以冯骥和饺子为例,说明因为热爱他们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不断钻研学习,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如可以写个人如何在热爱的指引下明确目标、坚持奋斗等。
从行业发展角度:探讨热爱对于行业进步的意义,正是有像冯骥和饺子这样热爱自己行业的人,才推动了游戏行业和动画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优秀作品,如可以论述热爱如何激发创新,为行业注入活力等。
从社会层面角度:思考热爱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这些优秀的游戏和动画作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还可能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如可以写热爱如何通过优秀作品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等。
建议:写作角度可以从个人成长(热爱对个人目标确立、奋斗坚持、价值实现的作用)、行业发展(热爱对行业创新、进步的推动)、社会层面(热爱通过作品带来的文化娱乐丰富和价值观传递等社会影响)等方面来选择。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