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植物的生活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一)类型一 被子植物的一生1.(2024河南新安期末,13,★☆☆)播种玉米种子后,连续几天下大雨,结果出苗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中养分流失 B.土壤中水分不足C.土壤的温度过低 D.土壤中空气不足2.(2024广东惠城期末,27,★☆☆)如图所示是花生幼苗的幼根,其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3.新特色 生活情境种子保存(2024广西模拟,14,★★☆)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安全、长期、有效地保护作物种质资源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对大豆种子的超干燥保存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温度下保存一年后,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种子含水量(%) 种子发芽率(%).25℃ 5℃4.2 88.00 95.006.0 93.33 97.008.8 86.00 95.67A.本实验探究了种子含水量和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B.实验中选取的种子应大小均匀、饱满无虫害C.在25℃条件下,大豆种子保存的适宜含水量为6.0%D.保存种子时,含水量越低,种子活力一定越低4.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理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有机物B.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硫、磷的无机盐C.有些无机盐的需要量极小,所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不大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其他器官5.(2024福建泉州二模,14,★☆☆)如图是豌豆花和果实的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受精卵B.②发育成⑤C.③是花中最重要的结构D.传粉时,花粉落在④上6.(2024海南海口二模,27,★☆☆)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胚完整、活的、度过休眠期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自身条件B.水稻种子萌发时,胚轴发育成茎,胚芽发育成叶C.在空间培养过程中,水稻种子萌发首先要吸收水D.水稻依次经历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和开花结果才能完成全生命周期7.(2024山东枣庄四十一中月考,33,★☆☆)花生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某兴趣小组同学以学校生物种植园内的花生为对象,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花生植株是由图甲中的[ ] 发育而来的,破土而出的嫩叶是由图甲中的[ ] 发育而来的。(2)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其鲜重和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其中,表示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3)花生幼根的生长主要靠图丙所示根尖的[ ] 区细胞体积的增大和[ ] 区细胞数量的增多实现。其生活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图丙所示[ ] 的细胞吸收的,花生的茎是由图丁中的[ ] 发育来的。(4)在花生的开花结果时期,应多施加含 的无机盐,促进果实发育。8.(2024辽宁大石桥期末,13,★☆☆)在生物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同学回家后,根据课上所学知识,选用了一定数量完整且饱满的、同一品种的绿豆种子,分别用4个相同的实验装置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实验装置编号 种子数量(粒)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1 10 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不萌发2 10 适量的水,置于温暖处 萌发3 10 适量的水,置于冰箱中4 10 过量的水,置于温暖处 不萌发(1)根据上表可知,该同学共做了 组对照实验。(2)3号装置的种子能否萌发 (填“能”或“不能”)。(3)此探究实验中,2号和4号装置探究的变量是 。(4)为了实验方便,此探究实验每个实验装置中各放1粒种子,是否可以 。(5)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适宜的 、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类型二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9.跨学科模型制作类(2024陕西西安交大附中期末,23,★☆☆)构建模型是学习生物学的方法之一,它能让复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如图是安安制作的植物气孔模型,其中气球相当于 ( )A.表皮细胞 B.保卫细胞 C.叶肉细胞 D.维管束细胞10.(2024吉林名校调研期末,14,★☆☆)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晚上要比白天旺盛B.蒸腾作用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表现C.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D.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的吸收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11.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采摘生长旺盛的绿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和B对照,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B. B和C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增加光照,A中产生的气泡一定会增加D. A中产生的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2.(2024安徽池州一模,9,★☆☆)安徽凤仙花分布于中国安徽(岳西),生于山谷岩石缝中,该花花形奇特,花如其名。如图表示凤仙花叶片正在进行某一种生理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B.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③是水,④是无机物C.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顶部的“阳光”可有可无D.通常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13.(2024陕西韩城期末,35,★☆☆)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能固定太阳能,直接或间接为人和动物提供生存所需食物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全球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D.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14.(2024天津东丽模拟,30,★☆☆)请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①所示,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或消耗。图③所示,把叶片放入盛有 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2)图④所示,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到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 。(3)对照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说明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15.(2024湖北黄石港期末,23改编,★☆☆)小红热爱生物学,她栽培了菠菜,并进行了相关实验,下面是她的实验探究过程:(1)小红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一)和下表皮结构示意图(图二)。①小红在使用单目显微镜的过程中,先用 (填“低”或“高”)倍镜对光。调节焦距看到图一所示的物像后,再转动 (填“转换器”或“物镜”)换上高倍物镜进一步观察。②她发现[2]细胞中有大量的 ,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一中的[2]所示细胞与图二中的[6]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呼吸作用主要在该结构中进行。③图二中的[8] 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2)小红设计如图三的实验装置。将新鲜菠菜和烫熟的菠菜各200克分别放入甲、乙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一天后将两袋内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装有 (填“新鲜”或“烫熟”)菠菜袋子中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 。实验中,他不用透明塑料袋的原因是 。16.新课标 核心素养科学思维(2024 山东宁阳期末,19 改编,★★☆)某农科院引进了新品种西瓜,并在大棚植物的三大内进行试种。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品种西瓜的生 生理作用长,研究人员测量并绘制了如图。图一是西瓜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Ⅰ和Ⅱ代表生理过程,①和②代表细胞结构;图二是西瓜植株一天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大棚中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可监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自动灌溉以满足西瓜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 作用散失;植物通过这一生理过程,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 。(2)图二中曲线乙代表的生理过程对应图一中的过程 (填“Ⅰ”或“Ⅱ”),①代表的细胞结构是 。(3)根据图二分析,曲线DE段强度减弱,主要是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进入叶片的 减少。(4)将该品种西瓜分别种植在三个大棚内(光照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调节大棚内温度,测得西瓜的含糖量如下表:大棚编号 1号 2号 3号白天平均温度(℃) 32 32 32夜间平均温度(℃) 24 21 18含糖量 7.3% 8.1% 9.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请你为西瓜增产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 D 雨水将土壤中的大部分空气排出,玉米种子因缺乏充足的空气而无法发芽。2. B 幼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②成熟区。3. D 在25℃下保存种子时,含水量为4.2%和6.0%的种子发芽率都高于含水量为8.8%的种子;在5℃下保存种子时,6.0%含水量的种子发芽率大于8.8%含水量的种子,因此保存种子时,含水量越低,种子活力不一定越低,D错误。4. D 合理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无机盐,A错误;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B错误;有些无机盐的需要量极小,但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重要的作用,C错误。5. D 由题图可知,①是胚珠,将来能发育成⑤种子,A错误;②是子房壁,能发育成⑥果皮,B错误;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雄蕊和雌蕊,C错误。花粉从花药中散放出来落到雌蕊④柱头上的过程,叫作传粉,D正确。6. B 在空间培养过程中,水稻种子萌发首先要吸收水,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7.答案:(1)6 胚 3 胚芽(2)b(3)2 伸长 3 分生 1 成熟区 c 芽轴(4)磷解析:(1)花生种子中的6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发育成花生植株。胚中的3胚芽发育成茎和叶。(2)图乙中,曲线b表示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变化,开始下降的原因是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后来上升的原因是幼苗长出了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幼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图丙中2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和3分生区细胞的分裂来实现。根尖的结构中,1成熟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花生的茎是由图丁中的c芽轴发育来的。(4)磷肥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所以在花生的开花结果时期,应多施加含磷的无机盐,促进果实发育。8.答案:(1)3(2)不能(3)空气(4)不可以(5)温度解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有3组对照实验:1号和2号装置形成以水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2号和3号装置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2号和4号装置形成以空气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2)3号装置温度太低,种子不能萌发。(3)2号和4号装置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4)如果每个实验装置中各放1粒种子,实验结果会具有较大误差,因而要取多粒种子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9. B 图中的气球相当于保卫细胞。跨学科解读本题运用生物学、工程学等学科概念,以及“结构和功能”“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选择恰当的材料,设计并制作模型,直观地表征相应的结构与概念,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10. D 晚上温度低,部分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A错误;植物在每个季节都能进行蒸腾作用,B错误。绝大部分水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C错误;蒸腾作用产生拉力,带动植物体对水的吸收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D正确。11. A A中是含有叶绿体的悬浮液并进行光照,B中是含有叶绿体的悬液进行遮光,A和B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A正确;B和C有光照和叶绿体两个变量,不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错误;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增加光照,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产生的气泡增多,但超过一定限度,光合作用反而减弱,产生的气泡减少,C错误;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不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错误。12. C 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③是水,④是有机物,A、B错误;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因此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顶部的“阳光”可有可无,C正确;一般情况下,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错误。13. C 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全球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C错误。14.答案:(1)酒精(2)淀粉(3)光解析:(1)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2)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后,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3)叶片遮光部分与见光部分形成以光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15.答案:(1)①低 转换器 ②叶绿体 线粒体 ③气孔(2)新鲜 二氧化碳 新鲜菠菜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解析:(1)①小红在使用单目显微镜的过程中,先用低倍镜对光。调节焦距看到图一所示的物像后,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进一步观察。②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③[8]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2)新鲜菠菜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需要用不透明塑料袋,目的是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16.答案:(1)蒸腾 水循环(2)Ⅱ 叶绿体(3)二氧化碳(4)降低夜间温度,增大昼夜温差解析:(1)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2)图二中曲线乙代表的生理过程一天24小时都在进行,代表呼吸作用;图一中过程Ⅱ利用有机物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因而过程Ⅱ代表呼吸作用。过程Ⅰ是光合作用,场所是①叶绿体。(3)曲线DE段强度减弱,主要是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减少。(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昼夜温差越大,含糖量越高,因而合理化建议是降低夜间温度,增大昼夜温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