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注意事项:1.本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葡萄酒的生产过程包括葡萄除梗、榨汁、发酵、过滤等步骤,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除梗 B.榨汁 C.发酵 D.过滤2.为推进天蓝地绿水清的区域性生态强市建设,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开展河流污染源排查和整治行动 B.加快加大开发火力发电C.聚焦施工扬尘防治,提升保洁水平 D.推进农业生产污染综合治理3.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可以不必摄入B.缺铁可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和发育不良C.按时适量进餐,避免营养不良或过剩D.凭经验使用药物,不用在意剂量和方式4.2024年11月12日,嫦娥六号取回的月背月壤样品首次在中国航展亮相。经分析揭示,月壤样品中含有铝、钙、钍等元素。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钍原子核外有90个电子 B.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C.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钍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5.下列图标与探究“铁钉生锈条件”实验无关的是( )A.护目镜 B.锐器 C.排风 D.洗手6.“晚来骤雨山头过,栀子花开满院香。”栀子花的香气主要来源于苯乙醇(化学式为)。下列关于苯乙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挥发性 B.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苯乙醇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7.在2025年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若小阳同学抽到的考题是“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小阳的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A 称取氯化钠时,在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张 整洁美观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C 称取氯化钠时,将剩余的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D 量取水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A.A B.B C.C D.D8.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有助于更深层次理解化学学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组成观:碳酸钙和水中都含有氧元素B.微粒观:氯化钠是由和构成的C.转化观:Fe与稀盐酸反应直接转化为D.守恒观:在中燃烧生成9.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基本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备乙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不同的小球表示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烷的化学式可表示为B.参加反应的乙烷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原子种类都发生改变D.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改良酸性土壤B.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气体,所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11.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实验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C.稀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1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B.在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在时,将乙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D.在时,将甲加入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汽车燃料展开以下项目式学习。项目一:认识汽车燃料变迁汽车燃料(能源)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变迁过程,并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煤气→汽油→天然气→氢气(氢氧燃料电池)(1)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二:探究汽车燃料的使用(3)汽车的气缸工作时通常将汽油喷成雾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三:理解汽车燃料变迁的意义氢气、天然气和汽油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和产生的的质量如图所示。(4)结合信息,分析使用氢气作汽车燃料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14.(6分)生活中我们发现苹果表面损伤后,很快会“生锈”。同学们猜测“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或有关,于是在实验室制取气体并探究苹果“生锈”的原因。(1)图1中能制取不能制取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用该装置制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C装置收集,请将C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3)同学们用制得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②中苹果块“生锈”,试管①③中苹果块“不生锈”,说明苹果块“生锈”与_____有关。(4)结合上述实验可知,苹果加工厂保存苹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15.(6分)“84”消毒液是家庭常用消毒剂,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某兴趣小组利用粗盐制取次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图(部分过程和产物略)。(1)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经操作I后得到的液体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2)精制过程中,常加入,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3)已知电解氯化钠溶液时产生的气体A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写出气体A的化学式:__________。16.(6分)化学反应通常伴有吸热、放热、发光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有些化学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1)下列实验操作,均没有明显的现象,其中有化学反应发生的是_____。A.氧气通入水 B.氮气通入水中C.通入水中 D.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提出问题】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呢?【设计方案】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一 如图所示,用软塑料瓶收集一瓶,倒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振荡 软塑料瓶变瘪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方案二 如图所示,向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再滴入足量的X溶液 有气泡产生(2)请你写出方案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同学对实验方案一有质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4)方案二中X溶液可以是_____。A.稀盐酸 B.KCl溶液 C.溶液(5)上述方案验证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是验证反应物的消失(减少)或_____。注意:若答对(6)(7)两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分不超过40分。【拓展探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进行探究实验。向集满的三颈烧瓶中先挤入水,振荡,用压强传感器测定瓶中气压变化曲线如图2。(6)该装置可以通过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来检查其气密性,若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7)请解释图2中ab段变化趋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再挤入溶液,振荡,瓶中压强继续变化,请在图2上将瓶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补充完整。17.(5分)在实验室中,生石灰可用于干燥氧气,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现有生石灰固体56g,计算可以吸收气体中多少水分?(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C B C A C C D C D D D B二.非选择题13.(1)不可再生 (2)(3)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加充分(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4)等质量氢气燃烧释放出的能量最大(或氢气燃烧不产生更加环保)合理即可14.(1)A(2) (3)(或氧气) (4)隔绝氧气,密封保存15.(1)过滤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2) 复分解反应(3)16.(1)C、D (2)(3)溶液中的水也能吸收导致塑料瓶变瘪 (4)A (5)有新物质生成注意:答对(6)(7)两小题奖励3分(6)松手后活塞能回到原位(7)挤入50ml水瓶内气体被压缩压强增大17.(1)(2)解:设可吸收水的质量为答:可吸收水的质量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