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送别类古诗词整合复习》课件(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语文复习《送别类古诗词整合复习》课件(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 别” 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送别类古诗整合复习
学情分析
考情分析
山东统考真题及样卷卷古诗鉴赏考点分析
主观题考查
设问方式
试题
诗名
题号及题型
考点
句意、画面描述、手
法、情感、题材(勾连
课内)、炼字
8.选择题
9.主观题
《出塞》
炼字(情境题)
炼字
2024省中考统考
句意、诗句作用、画面
描述、手法(勾连课
内)、情感、炼字
《咏山三首
(其一)》
8.选择题
9.主观题
2023-2024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
句意、诗句作用、画面 分析句子的异同
描述、手法、作品风 (勾连课内《渔家
2024-2025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
9.选择题
格、情感
傲· 秋思》):手
《边城听角》
法、风格、情感
10.主观题
1
李白
五莲实验学校九年级7班
...
...
等待对方接受邀请
邀请你视频通话
学习目标
1.通过群诗阅读,梳理送别类诗词的特征、常用意象及情感。
2.依托习题训练,掌握送
别类诗词的能力。
3.多角度鉴赏送别类诗词
领会深层底蕴。
学习目标
1.通过群诗阅读,梳理送别类诗词的特征、常用意象及情感。
2.依托习题训练,掌握送
别类诗词的能力。
3.多角度鉴赏送别类诗词
领会深层底蕴。

温故知新,认清“ 别” 之标志
标题解码台
这些年,我们学过的送别诗——
篇 名

《渡荆门送别》

京》
有此
标题解码台
题目中多有“送别”或“送”“别”等字眼。
(一)送(别)/饯别+人名。李白
(二)地点+送(别)。李白《渡
王昌龄 《芙
(使、游
杜少府之任
链接中考
请指出下列标题中哪首不是送别诗?
1.2024· 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2.2024· 山东省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3.2023· 四川自贡· 统考中考真题
4.2023· 四川达州· 统考中考真题
5.2023· 湖北武汉· 统考中考真题
李频· 送边将

圈点勾画,探究“ 别” 之缘由
任务二:圈点勾画,探究“别”之缘由
要求:自读诗歌,初步感知,找出诗歌中送别对象及送别的缘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别老母
送子由使契丹
宋· 苏轼
唐· 王勃
清·黄景仁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搴(qiān)帷(wéi)拜母河梁去,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chán)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披文入境,分析“ 别” 之表达





日暮伤别
歌行远别
饮酒泣别
长亭饯别
小组活动表现评价量表
小组
互评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参与态度 能主动参与话题讨论,与小组成员积极配合,活动积极
性高。善于倾听小组同学意见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活动能力 能总结本小组话题的观点,进行流畅准确的表达。
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能在积累的诗词中准确找出送别
素养养成 意象,并进行归纳总结,5种以上为优,3-5为良,3以下
待改进。
备注
评价指标赋值方法:3星制
优:☆☆☆;良:☆☆;待改进:☆;





日暮伤别
歌行远别
饮酒泣别
长亭饯别
送别诗常用意象
日 暮 、 月 夜 、 清 晨 、 秋
长 亭 、 南 浦 、 渡 口 、 古 道 ......
杨 柳 、 子 规 、 柳 絮 ( 杨 花 ) 、 孤 帆 、 流
水 、 美 酒 、 芳 草 、 笛 声 、 浮 云 、 鸿 雁 、
船 ......
《 阳 关 曲 》 《 骊 歌 》 《 劳
歌 》 ......
送别意象歌
长亭古道柳枝扬,孤帆一片向远方。
敬君三盏离别
路边芳草连天
月落乌啼霜满
马鸣声声催人
轻舟已过万重
离歌一曲随风
请找出以下诗句运用何种表现手法
诗句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直接抒情
以乐景衬哀情
比喻
拟人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夸张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虚实结合
对比、用典、想象、白描......
任务三:披文入境,分析“别”之表达
要求:再次细读《别老母》《送子由使契丹》,找出诗句对应的相关表现手法,并填
写好学案表格
别老母
送子由使契丹
宋·苏轼
清·黄景仁
搴(qiān)帷(wéi)拜母河梁去,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chán)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白发愁看泪眼枯。
任务三:披文入境,分析“别”之表达
题目
作者
黄景仁
苏轼
手法
直接抒情
白描
《别老母》
借景抒情、
用典、
虚实结合


咬文嚼字,归纳“ 别” 之情感
任务四:咬文嚼字,归纳“别”之情感
要求:再次齐读课外两首诗,选择其中一首诗,从关键处着眼,
咬文嚼字,归纳诗歌情感。
送子由使契丹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qiān)帷(wéi)拜母河梁去,
云海相
不辞驿
沙漠回
白发愁看泪眼枯。
单(chán)
任务四:咬文嚼字,归纳“别”之情感
送别
对象
题目
作者
情感
无力奉养母亲的无奈与悲愤
对自我的谴责,内心愧疚
《别老母》
黄景仁 老母
对弟弟此次出行的担忧
含蓄地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和维护
国家尊严的决心,希望弟弟在出使
过程中展现出大国风范,不辱使命。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弟弟
送别诗情感分析评价量表
学生
自评
评价
等级
评价内容
优秀 1. 情感体察:能多维度、多层次地体察诗人的情感,准确把握诗中隐含的离别之
意。
2. 概括表达:能精准提炼诗歌的核心情感,并用简练、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3. 朗诵演绎:能通过声调、节奏、情感的调控,声情并茂地朗诵,使诗歌意境得到
生动呈现。
良好 1. 情感体察:能基本理解诗人的情感,但分析较为表面,未能深入挖掘深层含义。
2. 概括表达:能大致概括诗歌的情感,但表述稍显笼统,缺乏精准性。
3. 朗诵演绎:朗诵时能注意情感表达,但语调、节奏的控制不够自然,感染力一
般。
待改进 1. 情感体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较为片面,未能结合诗歌意象或背景深入分析。
2. 概括表达:概括时偏离诗歌主旨,或表述模糊,未能准确传达诗人情感。
3. 朗诵演绎:朗诵缺乏情感投入,语调平淡,未能体现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
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
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
激发人意。而在大国气象滋养下的旷达与豪迈,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
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的感情类别小结
依依惜别......
叩问送别,四步真章
归纳“别”
之情感
咬文嚼字
分析“别”
之表达
披文入境
探究“别”
之缘由
认清“别”
之标志
圈点勾画
慧眼识珠
送子由使契丹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是( )(2分)
宋 苏轼
A. “云海相望寄此身”以“云海”的苍茫意象,
象征兄弟相隔的遥远与人生际遇的漂泊,为全诗
奠定苍凉基调。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①识凤麟②。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B. “天骄”出自汉代匈奴“天之骄子”之称,
此处借指契丹,暗含对其强盛实力的忌惮与无奈。
C.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借用
李揆典故,提醒苏辙隐晦身份,暗含对契丹的戒
备与外交策略的谨慎。
【注释】①天骄:汉代人称匈奴为“天之
骄子”,这里指辽国。②凤麟:凤凰与麒
麟,比喻杰出的人才,这里指子由。③中
朝第一人:这里用李揆指子由。唐朝李
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
世第一”。苏氏一门,尤其是苏轼在契
丹声名尤著,故化用此典,说明中原人
才众多,不止苏氏。
D. 含蓄委婉,善用典故,更显深沉蕴藉,既有
兄弟惜别之情,亦含家国使命之思,展现了苏轼
的政治智慧。
创意贺卡——我来诉离肠
中考的号角已经吹响,同窗三年的我们就要说再见了,请选
用你最喜欢的诗句或创作诗句表达你的离情别绪,写在贺卡上。
告别不仅是一种仪式,更
是对生命的怜惜、对爱的珍
惜、对未来的期盼。
课后作业
沙漠回看清禁月”与“湖山应梦武林春”两
句在空间与情感上有何关联 请简要说明。(3分)
水调歌头·送诸生
师:长亭挽柳色,落日映江流。
女:莫言驹(jū)隙如电,莫负少年头。
男:且放孤帆破浪,直跃龙门三跃,剑气贯吴钩。
齐:振翅九霄外,云海没(mò)鹏鸥。
男:携书剑,披星月,纵骅骝(huá liú)。
女:他年若问消息,应在最高楼。
齐:踏碎蟾宫桂影,醉倒长安花阵,一笑酹(lèi)清秋。
齐:万里风鹏举,天地掌中收。
重复:万里风鹏举,天地掌中收。


漫 更 往 让
溯 深 诗 我
处 海 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