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课前导入友谊是什么?1. “高山流水遇知音”,主人公是伯牙和钟子期。2. “患难之时见真情”,主人公是管仲和鲍叔牙。还有一种友谊叫“只要见面就抬杠”,主人公是 庄子和惠子。作者简介庄子姓庄 名 周 宋国蒙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老子齐名,并称老庄代表作有《逍遥游》、《秋水》等,清静无为主张: 天人合一人物介绍惠子(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南华经》《庄子》亦称 ,《庄子》一书是 庄及子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本文选自外篇中的《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rǔ)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疏通文意游玩濠水上的桥一种白色小鱼悠闲自得庄子与惠子游 于 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在怎么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 我,安知怎么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疏通文意固然本来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完全,肯定全矣!”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疏通文意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你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 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已经哪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代词,代指鱼之乐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字词清单◆古今异义①安知鱼之乐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安定;安全②请循其本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沿袭◆一词多义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副词,固然副词,本来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汝心之固形容词,顽固、固执是鱼之乐也 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子之不知鱼之乐之于我知之濠上也代词,代指鱼之乐介词,到介词,在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文言句式判断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即“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省略句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即“我知之(于)濠上也”课文理解梳理对话,分角色朗读,找出这次辩论的主题与双方观点。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辩论主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正方】庄子:我知道鱼之乐【反方】惠子:庄子不知道鱼之乐赏析辩术: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结合具体语句,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辩庄子惠子赏析辩术第一轮交锋发出感叹庄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里要读出庄子悠然自得、愉悦的语气。质疑发难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乐?——惠子认为:只有个体本身才能够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他认定庄子不是鱼,不可能知道“鱼乐”。因此要读出惠带着肯定的语气。乐? 不乐?赏析辩术第一轮交锋庄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乐?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反问摆脱——庄子不正面回答,而是以彼之道,还彼之身。要读出庄子从容不迫的语气。如果你是惠子,你如何用庄子的逻辑打败庄子 如果你是惠子,你如何用庄子的逻辑打败庄子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不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不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不知我不知子不知鱼之乐 ”……小结:庄子的逻辑实际上只是暂时化解了危机。赏析辩术第二轮交锋庄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乐?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以退为进逻辑推断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惠子前半句是让步,后半句则以庄子逻辑发起反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最后“全矣”则表现出一种胜券在握的得意,体现惠子很会逻辑推理。赏析辩术第二轮交锋庄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乐?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偷换概念“ 安知鱼之乐” 在庄子和惠子口中意思一样吗?怎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哪里“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议一议:你认为谁是胜者?分组讨论PK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力辩巧辩谈一谈: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资料助读:(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哲学家。他追求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主张“天人合一”。(2)惠子:名施,战国时期人,名家(研究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的开山鼻祖和代表人物。课文理解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同时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惠子庄子重感受,从美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对外界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重分析,从科学角度看世界。对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态度,重知识、逻辑的探讨。比较理性、求真务实。重欣赏重分析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写庄子、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境界。课堂小结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安知——反问摆脱、偷换概念庄子机智巧妙轻松闲适与惠子惠子:安知——质疑发难、逻辑推断当堂检测1.下列对句子中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若是则已矣(这样)B.子固非鱼也(本来)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安全)D.请循其本(追溯)解析:C项有误,全:完全,完备。当堂检测2.下列画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惠子相梁C.心乐之D.我知之濠上也解析:A项的“过”:犯过错,名词作动词;B项的“相”:作宰相,名词作动词;C项的“乐”:以……为乐,意动用法,此处可引申为“高兴”;D项的“知”:知道。一般用法。故选D。当堂检测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用以尊称对方。B.《庄子》善于运用典型事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C.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惠子二人正反问答,反复辩难,言语中充满趣味。解析:B项,《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故选B。当堂检测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B.面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反驳,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回答体现了他的巧辩、机智和从容。C.全文除第一句用叙述语言交代故事背景外,下文全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处。D.庄子以艺术的眼光看待世界,将自己的快乐转移到鱼的情绪上。而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解析:根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和“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可知,惠子并不是认为水中的游鱼不快乐,而是认为庄子不可能知道鱼是否快乐。因此,“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理解错误。典型考题1.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闲适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D.惠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注重对事物真相的探究。【解析】惠子是说“庄子不是鱼,不知道鱼的快乐”,而不是说“鱼不快乐”。庄子和惠子的故事拓展延伸惠子相梁惠施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 (yuān chú),你知道这种鸟吗?它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 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 , 发出‘吓! ’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庄子送葬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 yǐnɡ)人捏白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起斧子,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 ‘替我试试看。 ’匠石说道: ‘我以前能削, 但是能让我施展技艺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庄子和惠子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生平唯一的挚友。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辩论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庄子与惠子之间纯厚真挚的友情。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