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我 看穆 旦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入新课现在,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 1938 年的一个春天的傍晚。你正站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一阵向晚的春风轻轻拂过你的脸庞,带着青草的香气和泥土的气息。你缓缓睁开眼睛,看到了眼前的一番景象……那么,同学们,你们猜猜看,你们会看到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诗人穆旦在《我看》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2.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九叶诗派相关介绍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1981年九位诗人集结出版诗集《九叶集》,“九叶诗派”由此得名。该诗派在文学观念上主张“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诗选自《穆旦诗文集》。本诗写于1938年, 由于战事危急,20岁的穆旦与几百位师友(清华大学)不远千里,奔赴西南联大。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惨状,经历了现实的苦难,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无数代祖先胸中燃烧的希望”。这首诗写于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所在地蒙自。诗歌写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写作背景字词积累丰润 红晕 揉过翅翼 忧戚 枉然勃发 协奏 飘逸摇曳 漫游 咏赞流盼 吹熄字词积累丰润:沉醉:枉然:忧戚:飘逸:流盼:(肌肤等)丰满滋润。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白白地。忧伤烦恼。漂浮,飘散。转动目光观看。听读课文自主学习: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重音;语气、语调和停连。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听读诗歌说说诗歌小节对应的主要内容。第一小节:写春风、青草第二小节:写飞鸟、晴空、流云、大地第三小节:感叹生命第四小节:感叹时间第五小节:点明主旨-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整体感知1、诗歌题目为“我看”,诗人看到了什么?诗人看到了大地春风拂过青草,飞鸟滑翔在蓝天,流云在夕阳的照耀下泛着红晕,大地一片生机勃勃。合作探究2、除了“看到”,诗人又有哪些联想?诗人联想到远处的湖水泛起青绿,联想到此前自己对这片热土发出过的由衷的赞美以及因它正在遭受着的苦难而发出的忧戚,联想到远古的哲人对这片土地倾诉的咏赞的叹息。合作探究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3、前两节诗以“我看”领起,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描绘出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合作探究4、第三节中的“你”指谁?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合作探究眼前美好的景象引发了作者的忧思,不由心生感叹:大自然的美好枉然在眼前掠过,鲜活、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如何不叫人悲哀?作用:即景生情,是作者诗情的缓冲,为下文的抒情蓄势。5、第三、四节诗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折?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6、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 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合作探究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7、读全诗,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合作探究品味语言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拟人将无形的“风”拂过青草的情景写得形象生动,表现了春风的柔和和小草的生机勃勃。将风吹青低的情景写得形象生动。拟人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这一句运用拟人,赋予云、大地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将夕阳染红大地的场景写得富有柔情。而沉醉了的不止大地,还有诗人。品味语言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反复,表达了诗人的热切盼望。比喻、拟人、排比,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品味语言品味语言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联想实写虚写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凸显了“风”柔和的特点。归纳主旨这首诗通过描绘两幅美丽的大自然图景,引发诗人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愿以热血青春报效祖国的深情。我看看思春风、青草、绿潮飞鸟、流云、大地思索生命致敬哲人拥抱自然自然之美人生意义热爱生命渴望自由板书设计①冰或雪。以冰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雪指代高洁的心性,古人用冰雪聪明说明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比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诗人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外物来感应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以达到烘托情感的作用。延伸拓展③柳树。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④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比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⑤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芳草比喻人的离恨之情。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延伸拓展课堂检测1.下列对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丰富而湿润)B.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C.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漂浮,飘散)D.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转动目光看)答案:A点拨:“丰润”的意思是“(肌肤等)丰满滋润”。课堂检测有关《我看》这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标题采用第一人称,自然亲切,便于抒发感情;同时,设置悬念,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诗歌第一、二节是平行结构,反复渲染和谐的气氛,婉转柔和的语气与诗人看到的景色是一致的。C.“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中的“你”指大自然。D.诗人通过写自己的所看、所思,展现了大自然和谐而美好的图景,是为了表达对春天的热爱。答案:D点拨:诗人通过写自己的所看、所思,展现了大自然和谐而美好的图景,是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生命与和谐的赞美。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穆旦在现代诗歌史上的成就以及地位。2、读一读穆旦的其他作品。作业布置课程结束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