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一句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课前导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齐策》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解题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重点)
学习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难点)
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重点)
解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刺
今义:
古义: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标题解析
邹忌:战国时政治家,齐国大臣。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pī],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kūn]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解题
人物简介
解题
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它语言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小故事来论证观点。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解题
疏通文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 服
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早晨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赶得上,比得上
光艳美丽
穿戴
照镜子
谁,哪一个。孰与,文言固定句式,与……相比怎么样
长,指身高
表判断
解题
疏通文意
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文: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问客人:“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宾语前置句,“不信自”不相信自己
第二天
不如,比不上

解题
疏通文意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
弗如远甚。 暮 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睡觉,这里指躺着
译文: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晚上
认为……美

第二天
同“熟”,仔细
解题
文言字词
通假字
1·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2·邹忌修八尺有余(“有”同“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余数,余)
解题
文言字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今义:
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
古今异义词
今义: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讽刺、嘲笑。
长,这里指身高。
修理。
解题
文言字词
明日徐公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今齐地方千里
今义:
今义:
今义:
次日,第二天
将要到来的下一天
自私
古义:
古义:
偏爱
古义:
土地方圆
名词,地点,处所
解题
文言字词
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朝服衣冠
能谤讥于市朝
(名词,朝廷)
(动词,朝见)
(名词,早晨)
(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解题
文言字词
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形容词,同“熟”,仔细)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门庭若市
(动词,及,比得上)
(动词,如,像)
解题
文言字词
能谤讥于市朝
面刺寡人之过者
今义:
今义:
古义:
议论
古义:
指责
诽谤、讥讽。
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解题
合作探究
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都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邹忌以亲身经历设喻,推及治国之道的层面,是进谏的内容。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并对这件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是进谏的缘起。
第三部分(3):
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取得的成效。
解题
合作探究
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分别是怎样回答的,这样回答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原因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私我
畏我
有求于我
解题
合作探究
第一段写邹忌“自以为不如”“又弗如远甚”,有什么作用?
面对别人的吹捧,邹忌并没有盲目自信,而是深刻反省,说明邹忌善于自省,有自知之明,不易被美言蒙蔽。
解题
合作探究
邹忌劝谏从自身说起,有何用意?
邹忌见到齐威王后,首先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意在用自己的家庭琐事来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以此作为劝谏的切入点和有力论据,有利于劝谏的顺利推进,同样使得齐威王易于理解和接受。
解题
合作探究
邹忌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是怎样在讽谏中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以小见大
解题
合作探究
“皆朝于齐”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不能。“皆朝于齐”一方面能够侧面表现齐威王纳谏的巨大成果;另一方面意在告诉人们,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
解题
合作探究
三问
问其妻
问其妾
问其客
三答
君美甚……君也
徐公何……君也
徐公不……美也
三思
私臣
畏臣
有求于臣
三比
莫不私王
莫不畏王
莫不求王
三赏
面刺,上赏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令初下,门庭若市
数月后,时时间进
期年后,无可进者
邹忌:
(2)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并分析思索;
齐威王:
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
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
(1)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 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3)在政治上有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坚持真理;
解题
人物形象
解题
文本感悟
(1)邹忌讽谏,给我的启示: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2)齐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解题
归纳主旨
本文通过邹忌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开言路,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B.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
D.闻寡人之耳者 闻:听说
D
解题
课堂检测
2、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心活动。
B.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C.本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邹忌问的人物有三个,人物答语有三次、心理有三种,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等级等。
C
解题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朝服衣冠,窥镜 朝而往,暮而归
B. 客之美我者 环而攻之而不胜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及鲁肃过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A
【解析】 A 早晨; B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
C 过错/到; D 名词:集市/动词:买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D
【解析】“间”是偶尔的意思,表示偶尔有人进谏,此句理解错误。
解题
课堂检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仔细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缺点
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D.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
B
6.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B.相与步于中庭
C.今诸生学于太学
D.万钟于我何加焉
D
解题
课堂检测
7.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今齐地/方千里
C.与臣而/将四矣
D.此/庸夫之怒也
C
8.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
D.今日是也。(这样)
B
解题
课堂检测
9.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与徐公/孰美
D.盖/石性坚重
A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视之(仔细)
B.臣之妻私臣(偏爱)
C.皆以美于徐公(在)
D.不以物喜(因为)
C
解题
课堂检测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 迷惑。
B.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C
解题
课堂检测
解题
作业布置
简单写一写学习本文之后的感受和心得体会。可以从结构写法上着笔,也可以从纳谏这件事上着笔,或者从邹忌讽谏的技巧着笔。
解题
课程结束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