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一上学期生物模拟练习 10.26限时训练(5)(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一上学期生物模拟练习 10.26限时训练(5)(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级高一生物限时训练(5)
范围:必修一前三章
一、单选题
1.概念图可以直观而形象地表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概念与图中a、b、c、d、e相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
A.细胞、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人体细胞、肌肉细胞
B.细胞中的脂质、固醇、脂肪、胆固醇、性激素
C.生物、单细胞生物、病毒、原核生物、蓝细菌
D.细胞中的糖类、非还原性糖、还原性糖、多糖、淀粉
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B.“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C.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D.生物个体中由“器官”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
3.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显微镜结构,乙图表示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若乙图视野出现污点,移动目镜污点不动,移动装片污点不动,则污点应该位于物镜上
C.若观察乙图,物镜与装片间距离是⑤,换到高倍镜后距离可能是⑥
D.高倍镜下观察乙图B细胞,操作顺序为:向左侧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和细准焦螺旋
4.红心火龙果不仅甜度高,含有具有解毒作用的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 B.切开时流出的红色果浆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C.红心火龙果甜度高与果肉细胞中的淀粉有关 D.红心火龙果中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其主要成分属于糖类
5.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种植中主要施加氮肥、磷肥、钾肥,因此植物生长发育中可以不需要B等微量元素
B.H1N1病毒和桃树共有的元素有C、H、O、N、P
C.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D.常吸入汽车尾气,可能在体内积累Pb等元素,因此Pb是人体需要的
6.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缺Mg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参与,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
B.缺铁性贫血症——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缺Fe会使红细胞运氧能力下降
C.植物缺P影响生长发育——P是组成细胞膜、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必不可少的许多化合物的成分
D.当大量出汗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后,应多喝淡盐水——Na+缺乏会使人体更加兴奋
7.生物体内有一种“BMAL1”的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和脂肪都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 B.“BMAL1”可能促进糖类等物质转化为脂肪
C.“BMAL1”的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 D.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与糖类相同
8.胰岛素原由86个氨基酸组成,含1条多肽链。胰岛素含有A、B两条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两条肽链之间通过二硫键(二硫键由不同R基上的两个—SH脱去2个H形成)连接,胰岛素中共有3个二硫键。胰岛素原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和一个多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原转变成胰岛素的过程中有肽键的断裂
B.该胰岛素的分子量比51个氨基酸分子量之和减少了888
C.经高温处理的胰岛素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D.一分子的胰岛素含有49个肽键
9.蛋白酶甲和乙是两种作用于肽链内部特定肽键的酶。已知酶甲作用于甘氨酸两侧的肽键,酶乙作用于丙氨酸羧基端的肽键,某三十肽经酶甲、酶乙分别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十肽经酶甲水解得到的产物与三十肽相比少了 8个肽键
B.三十肽中一定含有4个甘氨酸,且位于第2、6、20、29号位
C.三十肽中至少含有3个丙氨酸,30号位可能也是丙氨酸
D.三十肽经酶乙水解得到的产物与三十肽相比多了 6个H
10.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下图甲、乙为蛋白质、核酸的单体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可为羧基或氨基,R基的种类决定了蛋白质单体的种类
B.图甲中单体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决定了肽链种类的多样性
C.一个氨基酸的①和②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①和②
D.图乙是核苷酸,在人体肝脏细胞内8种,其中⑤有5种
11.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小分子单体能构成许多不同的多聚体,模式图如下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的多聚体为多糖,则构成它的单体是葡萄糖
B.若图中的多聚体为某蛋白质,则参与其构成的单体一定有21种
C.若图中的单体表示核苷酸,则每一个单体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D.若图中的S1、S2、S3、S4……是同一种单体,则该多聚体可以表示脂肪
12.糖类和脂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人每天要从食物中摄入一定量的糖类和脂质。下列正确的是( )
A.摄入糖类过多不会导致肥胖,但摄入脂肪过多会导致肥胖
B.固醇中的胆固醇对人体健康有害,但维生素D对健康有利
C.人体细胞中合成麦芽糖只需葡萄糖,但合成乳糖还必须有半乳糖
D.脂肪和糖类均由C、H、O元素组成,但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产生能量高于糖类
13.下图表示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图中表示)的运载体,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和图b中的药物都是水溶性的药物
B.脂质体的形成是因为磷脂分子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当脂质体与特定细胞接触时,图a的药物可利用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进入细胞内
D.若要让携带药物的脂质体与特定细胞起作用,可在脂质体膜上镶嵌某种蛋白质
14.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关于这段科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
B.戈特和格伦德尔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2倍,他们由此推断: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他认为生物膜是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构成的静态结构
D.科学家用绿色和红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鼠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B.植物的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利用这类细胞不可能培育出含叶绿体的植株
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参与细胞内囊泡运输、细胞分裂等活动
D.细胞核在细胞分裂时会解体,是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
16.下列关于①~⑨在各种生物中的存在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核酸 ②蛋白质 ③中心体 ④叶绿体 ⑤线粒体 ⑥核膜 ⑦核糖体 ⑧细胞膜 ⑨细胞壁
A.①②在HIV、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内都存在
B.⑦⑧⑨在大肠杆菌和衣藻体内都存在
C.①~⑨均可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内
D.①~⑨中除③④⑨以外,其余的在颤蓝细菌和草腹虫体内都存在
17.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重建时,膜小泡聚集在单个染色体周围,形成核膜小泡,多个核膜小泡最终融合形成细胞核,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膜的重建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B.核膜小泡的成分有磷脂分子、蛋白质、DNA等
C.膜小泡融合成核膜小泡时,只有磷脂分子发挥作用
D.草履虫、大肠杆菌细胞分裂时都有核膜小泡的出现
18.信号肽假说认为,在翻译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时,游离的核糖体上首先合成N末端的一段信号肽,这段信号肽可与信号识别颗粒结合,进而被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识别,引导核糖体接近内质网。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腔,随即被位于腔表面的信号肽酶水解,肽链则继续延伸并在腔内进一步折叠、加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经信号肽引导,游离态核糖体可能转化为附着态核糖体
B.内质网腔表面的信号肽酶水解信号肽的过程中有水生成
C.消化酶、抗体、胰岛素的合成均需经历信号肽引导过程
D.参与蛋白质加工、折叠的内质网,其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
19.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伞藻嫁接实验说明细胞核直接控制伞帽形态 D.不是任何物质都能随意进出核孔,说明核孔具有选择性
20.进行生物实验时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实验材料或方法的选择,正确的是(  )
①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荧光标记法
②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概念模型
③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公鸡的成熟红细胞
④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⑤观察叶绿体—菠菜叶上表皮细胞
⑥细胞核功能—核移植技术
①②③ B.④⑤ C.④⑤⑥ D.④⑥
21.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①②⑤膜成分更新越快
B.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是③④
C.⑥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D.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依赖结构⑧的参与
二、多选题
22.内共生起源学说,由P. Porteir和I. E. Wallin先后在1918和1922年提出,他们认为线粒体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1970年,Margulis在已有资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该假说,该假说认为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细菌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最初外膜来自于原始真核细胞的细胞膜
B.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
C.图中叶绿体的两层膜成分上有差异,而线粒体的两层膜成分相同
D.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细菌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了有机物
23.施一公院士说过:“结构决定功能,这是所有物质科学的基本共识”。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Co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肌动蛋白等大分子物质能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B.真核细胞的骨架是蛋白质纤维,具有维持细胞形态,锚定、支撑细胞器的作用
C.Cofilin-1缺失可导致细胞核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能力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可推测其核孔的数量较多
24.《细胞》杂志刊登了康奈尔大学一项研究,该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废物清除过程涉及细胞间信息的交流,能识别旧的或受损蛋白
B.细胞膜塑形蛋白含量与该细胞降解胞内废物的能力呈正相关
C.“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其内部的水解酶的修饰加工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D.“分子垃圾袋”的作用是运输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其可能来自高尔基体
25.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P4表示沉淀物,S1~S4表示上清液。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分离细胞中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B.DNA存在于P1、S1、P2、S2、P3、S3中
C.P2、P3、P4、S1、S2、S3均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D.S1、S2、S3和S4中均含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三、综合题
26.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图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X、Y、Z、P分别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所代表的元素分别为 元素和 元素。
(2)I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指 ,一分子X可与一分子 结合生成一分子蔗糖。
(3)组成Ⅱ和Ⅲ的五碳糖和碱基的不同表现在: 。
(4)Ⅴ是动、植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水解后的产物为 。人体细胞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图中 (填图中符号)的氧化分解。同等质量的I和Ⅴ相比,Ⅴ储存的能量更多的原因是 。
(5)从P的角度分析,Ⅳ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
限时练5参考答案:
1.B【详解】A、细胞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人体细胞属于真核细胞,人体细胞包括肌肉细胞,A正确;B、细胞中的脂质包括固醇和脂肪,而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固醇和维生素D,B错误;C、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病毒,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蓝细菌,C正确;D、细胞中的糖类包括非还原性糖和还原性糖,非还原性糖包括多糖,多糖包括淀粉,D正确。
2.C【详解】A、细胞是生命活动中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层次,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A错误;B、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B错误;C、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细胞是生命活动中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层次,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正确;D、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层次,D错误。
3.B【详解】A、①②表示目镜,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所以放大倍数是①<②,③④表示物镜,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放大倍数③>④,A错误;B、若乙图视野出现污点,移动目镜污点不动,移动装片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和装片上,那么污点应该位于物镜上,B正确;C、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若观察乙图,物镜与装片间距离是⑤,换到高倍镜后距离比⑤的距离更近,不可能是⑥,C错误;D、由于显微镜呈倒立的像,所以乙图B细胞偏向右方,那么装片应该向右方移动,所以操作顺序为:向右侧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和细准焦螺旋,D错误。
4.C【详解】A、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A正确;B、红心火龙果细胞中的红色色素存在于液泡中,切开时流出的红色果浆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B正确;C、淀粉不具有甜味,C错误;D、红心火龙果中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中的多糖,D正确。
5.B【详解】A.B虽然是微量元素,但也是生命活动必需的,A错误;B.H1N1病毒和桃树均含有核酸,二者共有的元素有C、H、O、N、P,B正确;C.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C错误;D.Pb不是人体需要的,D错误。
6.D【详解】A、由于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参与,所以缺镁影响光合作用,A正确;
B、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缺铁造成血红蛋白不能合成,从而影响氧气的运输能力,从而出现缺铁性贫血,B正确;C、细胞膜、细胞核中的核膜,染色质等成分都含有P元素,P是构成磷脂和核酸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植物缺P影响生长发育,C正确;D、当大量出汗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后,应多喝淡盐水,Na+缺乏会使人兴奋性降低,D错误。
7.B【详解】A、糖类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A错误;B、“BMIAL1”可能在夜间会促进糖类、蛋白质等转化为脂肪,造成脂肪堆积,B正确;C、“BMIAL1”是蛋白质,故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D、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多于糖类,D错误。
8.C【详解】A、胰岛素原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和一个多肽,所以胰岛素原转变成胰岛素的过程中有肽键的断裂,A正确;B、氨基酸分子形成胰岛素时,共脱去水分子数=21+30-2=49个,脱去氢原子共6个(形成了3个二硫键),对比51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9×18+6=888,B正确;C、经高温处理的胰岛素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但肽键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错误;D、一分子胰岛素中肽键的数目为(21+30)-2=49,D正确。
9.B【详解】A、三十肽中含有29个肽键,经酶甲水解得到3条多肽,共有肽键2+12+7=21个,因此三十肽经酶甲水解得到的产物与三十肽相比少了8个肽键,A正确;B、酶甲作用于甘氨酸两侧的肽键,通过酶甲的水解产物可以判断出第2、6、20、29号位都是甘氨酸,但1和30号位的氨基酸种类无法判断,也有可能是甘氨酸,B错误;C、酶乙作用于丙氨酸羧基端的肽键,根据酶乙的水解产物推测可能第1、4、8号位都是丙氨酸,30号位可能也是丙氨酸,C正确;D、三十肽被酶乙水解时共断了3个肽键,每断一个肽键需要消耗1分子水,因此得到的产物与三十肽相比H多了6个,D正确。
10.C【详解】A、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基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①可为羧基或氨基,R基的种类决定了蛋白质单体的种类,A正确;B、图甲所代表的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决定了肽链种类的多样性,B正确;C、一个氨基酸的①和另一个氨基酸的②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①和②,C错误;D、乙为核苷酸,⑤是碱基,人体肝脏细胞中含有DNA和RNA,故含有8种核苷酸,5种碱基(A、G、C、T、U),D正确。
11.C【详解】A、若图中多聚体为多糖,则构成它的单体不一定是葡萄糖,比如几丁质单体不是葡萄糖,而是乙酰葡萄糖胺,A错误;B、若图中多聚体为某蛋白质,21种氨基酸不一定都参与合成,B错误;C、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C正确;D、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若图中S1、S2、S3、S4……是同一种单体,则该多聚体不可以表示脂肪,D错误。
12.D【详解】A、摄入糖类过多会转变成脂肪导致肥胖,A错误;B、胆固醇的作用有①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②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都是对人体有益的,B错误;C、人体细胞中不能合成麦芽糖只需葡萄糖,C错误;D、脂肪和糖类均由C、H、O元素组成,但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产生能量高于糖类,D正确。
13.D【详解】A、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图a中药物在脂质体内部,说明是能在水中结晶或溶解的药物,图b中药物不亲水,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是脂溶性药物,A错误;B、脂质体的形成与磷脂分子在结构上有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有关,B错误;C、当脂质体与靶细胞接触时,图a中药物通过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以胞吞的方式将药物送入细胞,体现了细胞的结构特点的流动性,C错误;D、在脂质体膜上镶嵌某种糖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使脂质体与特定细胞识别而起作用,D正确。
14.B【详解】A、1895年,欧文顿有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事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据此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错误;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断:红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C、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他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大胆提出了细胞膜模型的假说:所有的细胞膜都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错误;D、1970年,添加用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和人的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
15.C【详解】A、并不是所有生物体的细胞壁都是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植物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A错误;B、植物的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但根部细胞中含有控制叶绿体形成的基因,利用这类细胞可以培育出含叶绿体的植株,B错误;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形态,参与细胞内囊泡运输、细胞分裂等活动,C正确;D、细胞核是DNA复制的主要场所,但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16.D【详解】A、HIV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①核酸、②蛋白质在HIV、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体内都存在,A正确;B、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此⑦核糖体、⑧细胞膜、⑨细胞壁在大肠杆菌和衣藻体内都存在,B正确;C、低等植物细胞中含中心体及其他植物细胞含有的细胞器,因此①~⑨均可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内,C正确;D、颤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除不含③中心体、④叶绿体以外,还不含⑤线粒体、⑥核膜,D错误。
17.B【详解】A、核膜的重建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错误;B、核膜小泡的成分有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主要包括磷脂;且膜小泡聚集在单个染色体周围,形成核膜小泡,所以其中还有DNA等,B正确;C、膜小泡融合成核膜小泡时,除了磷脂发挥作用外,还有蛋白质等物质发挥作用,C错误;D、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故也不会形成核膜小泡,D错误。
18.B【详解】A、在信号肽的引导下,游离的核糖体可接近并附着在内质网上,使游离态核糖体转化为附着态核糖体,A正确;B、内质网腔表面的信号肽酶可催化信号肽水解,水解反应需要消耗水,B错误;C、消化酶、抗体、胰岛素都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经历信号肽引导过程,C正确;D、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等膜结构都属于生物膜系统,D正确。
19.C【详解】A、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A正确;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C、伞藻嫁接实验只能说明伞帽形态和假根有关,核移植说明了细胞核直接控制伞帽形态,C错误;D、核孔主要是一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蛋白质可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但DNA不能出细胞核,故核孔具有选择性,D正确。
故选C。
20.D【分析】1、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2、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借助同位素原子研究有机反应历程。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就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差速离心法:主要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度较低,将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悬浮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将不同大小细胞器分离开来。
4、制备细胞膜的适宜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存在内膜系统的干扰。
【详解】①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①错误;
②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物理模型,②错误;
③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鸡不是哺乳动物,③错误;
④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通过设置不同速度,把不同密度的细胞器分离开来,④正确;
⑤观察叶绿体—菠菜叶肉细胞,⑤错误;
⑥细胞核功能—核移植技术,利用核移植技术设置不同的核为实验自变量,⑥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④⑥,ABC错误,D正确。
C【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细胞膜,②为高尔基体,③为细胞核,④为线粒体,⑤为内质网,⑥为细胞质基质,⑦为核糖体,⑧为中心体。【详解】A、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①细胞膜、②高尔基体膜、⑤内质网膜成分更新越快,A正确;B、③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④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结构,B正确;C、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③,C错误;D、⑧中心体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22.BC【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原始真核生物的细胞膜向内凹陷,吞入蓝细菌,形成叶绿体,因此叶绿体的外膜来自于原始真核细胞的细胞膜,A正确;B、细胞膜是单层膜结构,B错误;C、线粒体的两层膜成分不同,功能也不同,C错误;D、蓝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D正确。
故选BC。
23.BC【详解】A、肌动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但不会出细胞核,A错误;
B、细胞骨架的成分是蛋白质,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具有维持细胞形态,锚定、支撑细胞器的作用,B正确;C、Co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可导致细胞核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能力,C正确;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细胞核退化消失,没有核孔,D错误。
24.BD【详解】A、根据材料得知,细胞内的废物清除过程是指处理细胞内的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不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B、细胞降解胞内废物的能力与“分子垃圾袋”的数量呈正相关,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分子垃圾袋”的形成,B正确;C、溶酶体内部的水解酶的修饰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来完成,C错误;D、“分子垃圾袋”的作用是运输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囊泡(分子垃圾袋)可能来自高尔基体,D正确。
25.ACD
【分析】据图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P1为细胞核、细胞壁碎片,S1为细胞器和细胞溶胶;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P2为叶绿体;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P3为线粒体;S4为除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P4为核糖体;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
【详解】A、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A正确;
B、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故P1、S1、S2,P2、P3中均存在DNA,B错误;
C、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P2、P3、P4、S1、S2、S3中均存在核糖体,C正确;
D、植物细胞中除了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还存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有膜结构的细胞器,D正确。
26.(1) N、P N
(2) 淀粉 果糖
(3)Ⅱ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Ⅲ含有核糖和尿嘧啶
(4) 甘油和脂肪酸 X 因为Ⅴ(脂肪)中H的相对含量比Ⅰ(糖类)高
(5)组成Ⅳ中氨基酸(P)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分析】分析图可知,图中Ⅰ是生物大分子且是能源物质,所以Ⅰ表示多糖,X表示其基本单位;Ⅱ携带遗传信息,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Ⅱ表示DNA,Y表示脱氧核苷酸,同理Ⅲ表示RNA,Z表示核糖核苷酸,A表示N、P元素;Ⅳ承担生命活动,表示蛋白质,P表示氨基酸,B表示N元素;Ⅴ表示储能物质脂肪,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1)分析图可知,Ⅱ携带遗传信息,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Ⅱ表示DNA,Y表示脱氧核苷酸,同理Ⅲ表示RNA,Z表示核糖核苷酸,因此A表示N、P元素;Ⅳ承担生命活动,表示蛋白质,P表示氨基酸,因此B表示N元素。
(2)分析图可知,图中Ⅰ是生物大分子且是能源物质,所以Ⅰ表示多糖,I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指淀粉,X表示淀粉的基本单位葡萄糖;一分子葡萄糖可与一分子果糖结合生成一分子蔗糖。
(3)分析图可知,Ⅱ表示DNA,Ⅲ表示RNA,DNA和RNA的不同表现在:ⅡDNA含有脱氧核糖和碱基T(胸腺嘧啶),ⅢRNA含有核糖和碱基U(尿嘧啶)。
(4)Ⅴ是动、植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所以Ⅴ表示脂肪,脂肪水解的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X表示淀粉的基本单位葡萄糖,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所以体细胞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图中X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同等质量的I(糖类)和Ⅴ(脂肪)相比,脂肪储存的能量更多的原因是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5)分析图可知,Ⅳ承担生命活动,表示蛋白质,P表示氨基酸,从氨基酸角度分析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