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 水和溶液 (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 水和溶液 (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水和溶液
考点01 保护水资源
1.我国的水资源概括
(1)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 m3,居世界第六位。
(2)我国人均水量只有2048m3,人均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地域分布也不均匀。
2. 水体污染
(1)概念: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水体, 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 、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2)水体污染的来源
①工业污染: 、 、废气(工业“三废”)。
②农业污染:化肥、 的不合理使用。
③生活污染: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 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3. 水体污染的防治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 减少污染物的生产,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 。
(3)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 。
(4)加强水质的 。
考点02 水的净化
1.常用的净水方法
(1)沉淀:使不溶性的杂质沉降下来,并与水分层;除去 。
(2)过滤:把液体与不溶于该液体的固体分开;除去 。
(3)吸附:利用活性炭等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把水中的一些 、部分可溶性杂质吸附除去;除去部分不可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和 等。
(4)蒸馏: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除去 和不溶性杂质。
(5)说明:用蒸馏法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其他三种方法得到的水均为 。
2.过滤操作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 边缘,液面低于 边缘;
三靠:烧杯嘴靠在玻璃棒的 ;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的下端管口 。
考点03 电解水的实验
1. 水的电解实验
(1)实验现象:通电后两极上开始产生气泡。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收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 。
(2)气体的检验
①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发现木条 ,证明是氧气。
②负极: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发现该气体能够 ,火焰呈淡蓝色,证明是氢气。
(3)实验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能重组。
2. 水的组成
(1)水是由 两种元素组成的。(宏观)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水的化学式为 。(微观)
考点04 溶液的形成
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 的混合物。
2. 特征:具有 性、 性。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3. 组成:溶液由 和 组成,一种溶液中至少有一种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 或 ,
是最常用的溶剂,此外 、 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 构成:在溶液中溶质被分散成 或 ,所以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考点05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 下,向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 溶液;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叫作这种溶质的 溶液。
2.判断方法
(1)根据溶解现象判断:在 , 里,是否能继续溶解原溶质。
(2)根据析出晶体情况判断:
①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 溶液;
②无晶体析出的溶液,该温度下,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1)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一是使溶质的溶解度增大,对固体物质来说,可通过 实现;二是 。
(2)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一是使溶质的 ,对固体物质来说,可通过 实现;二是 ;三是增加溶质。
考点06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2)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
3.溶解度曲线
(1)定义: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 变化的曲线。
(2)意义:溶解度受 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 ;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 。
(3)应用: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4.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用 来表示,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和一定 时溶解在 体积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 。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除了跟气体 和溶剂种类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如 、压强等有关。
考点07 溶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
1.浓度:在溶液中,浓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 的量,常用溶质的 表示。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 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3.计算公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3)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考点08 溶液配制与粗盐提纯
1.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操作步骤
(1)计算:溶质质量= 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剂的质量= 。
溶剂的体积=
(2)称量:即称取固体、量取液体。量取溶剂时,所选量筒的规格 所需液体的体积并与之相接近。
(3)溶解:为加快溶解,可用 搅拌。
(4)装瓶:装瓶并贴上标签,标签上应该显示溶液的名称及其 。
2. 除去制得的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1)粗盐溶解:称取粗盐,加入烧杯中,倒入水中,用 使其溶解。
(2)过滤:准备好放有滤纸的漏斗,在铁架台上安装好过滤装置,进行粗盐溶液的过滤。
(3)蒸发: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加热过程中 至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
(4)称量、计算产率:用 将固体转移到洁净的纸片上称量,计算产率。
3. 除去制得的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1)称量:称取含有可溶性的粗盐。
(2)溶解并过滤:将粗盐放到滤纸上,加入一定量的水,并趁热过滤。
(3)烘干:将滤纸上的精盐转移到 烘干。
(4)计算产率:称量精盐质量,并计算产率。
考向01 保护水资源
1.(2024 山东滨州)2024年六五环境日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工厂废水直接排放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2.(2024 江苏苏州)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C.生活中可利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可随意排入河流
3.(2025 河南安阳一模)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每个人都要珍惜水、保护水。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城市要节约用水,农村无需节约 B.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
C.硬水中含有的杂质比软水中的多 D.水的净化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
考向02 水的净化
4.(2024 广西)家用净水器经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其净水方法是(  )
A.过滤 B.蒸馏 C.沉降 D.吸附
5.(2024 云南中考)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该装置可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
C.该装置净水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河水经该装置净化后仍是混合物
6.(2025 山东济南模拟)某同学利用蒸馏的原理,设计饮用水简易净化装置(如图所示),对非饮用水经阳光曝晒后进行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太阳能转换成了热能
B.一次性纸杯里的水是纯净物
C.在净化过程中非饮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D.水蒸气在透明塑料膜上冷凝时,水分子体积变小了非饮用水
考向03 电解水的实验
7.(2024 山东淄博)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 B.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实验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8.(2024 河南)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管中的电极连接的是电源正极
B.乙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
D.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考向04 溶液的形成
9.(2024 山东枣庄)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黄泥水
C.冰水混合物 D.澄清石灰水
10.(2024 江苏苏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B.碘酒中,碘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C.溶液的溶质只能是一种 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
考向05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1.(2025·湖南长沙模拟)要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溶剂 D.增加溶质
12.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升高溶液的温度 B.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加入溶剂
C.降低溶液的温度 D.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加入溶质
考向06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13.(2025 安徽模拟)KCl和KNO3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KNO3 13.6 21.4 31.9 45.6 62.9 84.2
A.50℃时,100g水最多溶解84.2gKNO3
B.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Cl大
C.升高温度可以使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20℃时,100g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4g
14.(2024 湖南长沙)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
B.在a2℃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5.(2025 山东临沂模拟)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填空。
(1)在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方法是    。
(3)t3℃时,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4)t3℃时,将125g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应再加入    g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考向07 溶液的质量分数
16.(2024 山东青岛)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关于此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质是葡萄糖,溶剂是水
B.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9
C.取出50g此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
D.从微观角度看,溶质溶解既有扩散过程,又有水合过程
17.(2024 云南)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C.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6gKCl
D.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
考向08 溶液配制与粗盐提纯
18.(2024 山东潍坊)下列粗盐提纯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粗盐 B.溶解粗盐
C.除去不溶物 D.蒸发结晶
19.(2024 重庆B卷)用密度为1.04g/cm3的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下列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混匀,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20.(2025·广东中山模拟)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1.(2024 陕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回收电池 B.低碳出行 C.滥伐森林 D.治理污水
2.(2024 四川内江)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体保护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
D.对水源地的水体进行严格保护
3.(2025 河北石家庄模拟)在净水过程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较高的方法是(  )
A.吸附 B.蒸馏 C.沉降 D.过滤
4.(2025 河南周口一模)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后再排放
B.河水经沉降、过滤处理后得到纯水
C.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5.(2025 河北模拟)某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并对少量河水进行了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水经该简易净水器处理后得到纯水
B.小卵石、石英砂用来去除难溶性杂质
C.利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D.所用塑料瓶的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6.(2024 江苏宿迁)下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系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取用药品 B.读取水量
C.称取药品 D.加速溶解
7.实践小组到矿泉水厂进行实地参观。该厂的矿泉水中含有钙、钾等,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超滤是利用膜分离技术,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矿泉水中的钙、钾指元素
B.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降低水的硬度
C.超滤和过滤器中的石英砂都起到过滤的作用
D.灌装水比水源的水净化程度高
8.(2025 广东清远模拟)如图简易净水装置及制取蒸馏水简易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装置能得到纯净水
B.乙装置中蒸馏得到纯净水
C.乙装置中烧杯内水的作用是密封
D.甲装置位置b放的是活性炭,位置c放的是石英砂
9.(2024 山东济南)如图是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管中的气体可燃烧,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B.该实验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D.该变化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D、该变化消耗电能,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0.(2024 江东无锡)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泥浆水 B.食盐水 C.蔗糖水 D.苏打水
11.(2024 山东滨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12.(2024 广西)下列家务劳动中,涉及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洗涤剂清洗衣物的油污 B.用自来水冲洗地上的灰尘
C.用食醋清除水壶内的水垢 D.用洁厕灵除去厕所的污垢
13.(2024 四川成都)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14.在温度不变时,某固体物质的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此温度时,该固体的溶解度为30g
B.若将溶液丙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
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15.(2025 北京模拟)KCl在医药上可作电解质紊乱的调节剂。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5℃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KCl的质量/g 10 20 30 4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A.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①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1
C.将③中溶液升温至40℃,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
D.将②中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6.(2024 广西)实验室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g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
C.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量筒中溶解
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并盖好瓶塞
17.(2024 重庆B卷)已知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在该温度下,依据如表所示的数据,进行KCl溶于水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KCl的质量/g 10 20 30
水的质量/g 50 60 70
A.在上述实验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①>②
B.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C.将实验②、③的溶液分别降温,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D.将实验①、③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与②浓度相等的溶液
18.(2024 无锡)NaCl、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Cl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T℃时,KCl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80℃时,KCl不饱和溶液降温,肯定无晶体析出
19.(2024 四川宜宾)为探究K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忽略水的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90
溶解度/g 34 40 54
A.①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3%
B.②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②的溶液降温到20℃时会析出固体
D.③的溶液质量是77g
20.(2025 山东济南模拟)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溶剂为水
B.将10g氯化钠溶于190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
C.此溶液是将氯化钠和水按质量比1:40配制所得的
D.取出50g该溶液,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
21.(2024 江苏南通)“侯氏制碱法”大幅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NaHCO3、NaCl、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Cl的溶解度一定小于NaCl的溶解度
B.将20℃的NaCl饱和溶液升高5℃,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40℃时,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小于NaH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40℃时,将15gNaCl溶于50g水中,可获得NaCl饱和溶液
22.(2025 安徽模拟)根据如图实验和溶解度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A.若a是NaCl,则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为2g
B.若a是NaCl,则②→③中溶液由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C.若a是KNO3,则②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1.6%
D.若a是KNO3,则③和④形成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
23.(2024 山东枣庄)实验室中对某河水的水样进行净化处理,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的作用是    。
(2)操作1的名称是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填一种即可)。
(3)加活性炭是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异味等。
(4)净化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4.实验室需要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
(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量取所需水时应选用    mL量筒(选填“10”、“50”“100”),把上述配制好的溶液装入    (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4)若量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5.(2025 甘肃模拟)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由某些元素组成的盐(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在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将接近饱和的硒酸镉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任写一种)。
(3)t2℃时,30g硒酸镉固体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KNO3的方法是    (填“冷却结晶”或“蒸发溶剂结晶”)。
26.(2025 湖北黄冈一模)百味之首——盐。
(1)食盐生产环节中要测试盐卤浓度,古有“石莲试卤法”,现可用密度计测量盐卤浓度。如图所示,在16℃时,往装有100g水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充分搅拌后,甲、乙中固体完全溶解,丙中有少量固体未溶解,插入密度计,甲示数最小,乙、丙相同。
①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只列计算式)。
②达到饱和状态的溶液有    (填“甲”或“乙”或“丙”)。
③16℃时,往盐井中注入100t水,理论上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    t。
(2)清代盐商李伯斋和工人在生产中发现,往盐井中灌入沸水或冷水,均能抽出相近浓度盐卤,遂改用冷水溶解井下盐矿,其他盐商竟相效之。冷水或沸水溶解盐矿均能得到相近浓度盐卤的主要原因是    。
27.硝酸钾对链球菌、乳酸杆菌等主要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表一是20℃时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表二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时的溶解度。将XgKNO3固体投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搅拌、加热,测得不同温度下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考虑水的蒸发),如图所示。
表一:
溶解度S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性 S≥10g 1g≤S<10g 0.01g≤S<1g S<0.01g
表二: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硝酸钾属于    (填“易溶”或“能溶”)于水的物质。
(2)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b点时的溶液质量比a点时多    g。
(4)小明通过分析,对图像有以下几个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a、b、c、d四点对应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小的是a
B.溶液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点是a、b、c
C.a、b、c、d四点对应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d>c>b>a
D.X的取值范围为63.9<X≤110
答案和解析
考点01 保护水资源
1.我国的水资源概括
(1)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 2.8×1012 m3,居世界第六位。
(2)我国人均水量只有2048m3,人均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四分之一 ,地域分布也不均匀。
2. 水体污染
(1)概念: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水体, 超过 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 人类健康 、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2)水体污染的来源
①工业污染:废水 、 废渣 、废气(工业“三废”)。
②农业污染:化肥、 农药 的不合理使用。
③生活污染: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 生活 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3. 水体污染的防治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 减少污染物的生产,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 农药 。
(3)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 处理和排放 。
(4)加强水质的 质量监测 。
考点02 水的净化
1.常用的净水方法
(1)沉淀:使不溶性的杂质沉降下来,并与水分层;除去 不溶性杂质 。
(2)过滤:把液体与不溶于该液体的固体分开;除去 不溶性杂质 。
(3)吸附:利用活性炭等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把水中的一些 不溶性杂质 、部分可溶性杂质吸附除去;除去部分不可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和 臭味 等。
(4)蒸馏: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除去 可溶性杂质 和不溶性杂质。
(5)说明:用蒸馏法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其他三种方法得到的水均为 混合物 。
2.过滤操作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 漏斗口 边缘,液面低于 滤纸 边缘;
三靠:烧杯嘴靠在玻璃棒的 中下部 ;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的下端管口 紧靠烧杯内壁 。
考点03 电解水的实验
1. 水的电解实验
(1)实验现象:通电后两极上开始产生气泡。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收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 1∶2 。
(2)气体的检验
①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发现木条 复燃 ,证明是氧气。
②负极: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发现该气体能够 燃烧 ,火焰呈淡蓝色,证明是氢气。
(3)实验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能重组。
2. 水的组成
(1)水是由 氢、氧 两种元素组成的。(宏观)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水的化学式为 H2O 。(微观)
考点04 溶液的形成
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均一 、稳定 的混合物。
2. 特征:具有 均一 性、稳定 性。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3. 组成: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一种溶液中至少有一种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 液体 或 气体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此外 汽油 、 酒精 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 构成:在溶液中溶质被分散成 分子 或 离子 ,所以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考点05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 一定温度 下,向 一定量溶剂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 饱和 溶液;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叫作这种溶质的 不饱和 溶液。
2.判断方法
(1)根据溶解现象判断:在 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溶剂 里,是否能继续溶解原溶质。
(2)根据析出晶体情况判断:
①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 饱和 溶液;
②无晶体析出的溶液,该温度下,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1)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一是使溶质的溶解度增大,对固体物质来说,可通过 改变温度 实现;二是 增加溶剂的质量 。
(2)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一是使溶质的 溶解度减小 ,对固体物质来说,可通过 改变温度 实现;二是 减少溶剂 ;三是增加溶质。
考点06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2)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Ca(OH)2 。
3.溶解度曲线
(1)定义: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 变化的曲线。
(2)意义:溶解度受 温度 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 溶解度 ;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 相等 。
(3)应用: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4.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用 体积 来表示,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和一定 温度 时溶解在 1 体积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 体积 。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除了跟气体 本身性质 和溶剂种类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如 温度 、压强等有关。
考点07 溶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
1.浓度:在溶液中,浓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 溶质 的量,常用溶质的 质量分数 表示。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 溶质 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3.计算公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3)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考点08 溶液配制与粗盐提纯
1.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操作步骤
(1)计算:溶质质量= 溶液 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体积=
(2)称量:即称取固体、量取液体。量取溶剂时,所选量筒的规格 不小于 所需液体的体积并与之相接近。
(3)溶解:为加快溶解,可用 玻璃棒 搅拌。
(4)装瓶:装瓶并贴上标签,标签上应该显示溶液的名称及其 浓度 。
2. 除去制得的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1)粗盐溶解:称取粗盐,加入烧杯中,倒入水中,用 玻璃棒搅拌 使其溶解。
(2)过滤:准备好放有滤纸的漏斗,在铁架台上安装好过滤装置,进行粗盐溶液的过滤。
(3)蒸发: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加热过程中 不断搅拌 至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
(4)称量、计算产率:用 玻璃棒 将固体转移到洁净的纸片上称量,计算产率。
3. 除去制得的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1)称量:称取含有可溶性的粗盐。
(2)溶解并过滤:将粗盐放到滤纸上,加入一定量的水,并趁热过滤。
(3)烘干:将滤纸上的精盐转移到 蒸发皿上 烘干。
(4)计算产率:称量精盐质量,并计算产率。
考向01 保护水资源
1.(2024 山东滨州)2024年六五环境日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工厂废水直接排放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答案】B
【解析】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法符合主题,故选项错误。
B、工厂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做法不符合主题,故选项正确。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做法符合主题,故选项错误。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能节约金属资源、减少污染,做法符合主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024 江苏苏州)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C.生活中可利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可随意排入河流
【答案】C
【解析】A、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全球总储水量的1%,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不能随意排入河流,否则会污染水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2025 河南安阳一模)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每个人都要珍惜水、保护水。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城市要节约用水,农村无需节约
B.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
C.硬水中含有的杂质比软水中的多
D.水的净化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
【答案】D
【解析】A、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无论城市、农村都需要节约用水,故A错误;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体污染,但不能禁止,故B错误;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硬水中含有的杂质不一定比软水中的多,故C错误;
D、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因此在净水方法中,蒸馏净化程度最高,故D正确。故选:D。
考向02 水的净化
4.(2024 广西)家用净水器经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其净水方法是(  )
A.过滤 B.蒸馏 C.沉降 D.吸附
【答案】D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家用净水器经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其净水方法是吸附。
故选:D。
5.(2024 云南中考)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该装置可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
C.该装置净水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河水经该装置净化后仍是混合物
【答案】C
【解析】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选项正确。
B、该装置可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该选项正确。
C、该装置净水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D、河水经该装置净化后仍是混合物,是因为该装置不能除去溶于水的无机盐等物质,该选项正确。
故选:C。
6.(2025 山东济南模拟)某同学利用蒸馏的原理,设计饮用水简易净化装置(如图所示),对非饮用水经阳光曝晒后进行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太阳能转换成了热能
B.一次性纸杯里的水是纯净物
C.在净化过程中非饮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D.水蒸气在透明塑料膜上冷凝时,水分子体积变小了非饮用水
【答案】B
【解析】A、该装置将太阳能转换成了化学能,故选项不正确。
B、一次性纸杯里的水是蒸馏水,是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在净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非饮用水发生了物理变化,故选项不正确。
D、水蒸气在透明塑料膜上冷凝时,水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不正确。故选:B。
考向03 电解水的实验
7.(2024 山东淄博)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
B.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实验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B
【解析】A、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则玻璃管a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而不是质量比)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8.(2024 河南)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管中的电极连接的是电源正极
B.乙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
D.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A
【解析】A、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甲管中的电极连接的是电源负极,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乙管中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来自于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则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考向04 溶液的形成
9.(2024 山东枣庄)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黄泥水
C.冰水混合物 D.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解析】A、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黄泥水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D、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
10.(2024 江苏苏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B.碘酒中,碘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C.溶液的溶质只能是一种
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
【答案】A
【解析】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说法正确;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说法错误;C、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溶质不是只能是一种,可以有多种,故说法错误;D、不是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说法错误。
故选:A。
考向05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1.(2025·湖南长沙模拟)要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溶剂 D.增加溶质
【答案】D
【解析】A、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方法不一定可行。B、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会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故选项方法不一定可行。
C、增加溶剂,不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溶质,仍为不饱和溶液,故故选项方法一定不可行。D、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方法一定可行。故选D。
12.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升高溶液的温度 B.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加入溶剂
C.降低溶液的温度 D.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加入溶质
【答案】B
【解析】A、升高溶液的温度不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降低温度后饱和溶液仍饱和,故选项错误。B、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加溶剂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C、降低溶液的温度不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会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仍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D、保持溶液温度不变,若加的是同一溶质,饱和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
考向06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13.(2025 安徽模拟)KCl和KNO3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KNO3 13.6 21.4 31.9 45.6 62.9 84.2
A.50℃时,100g水最多溶解84.2gKNO3
B.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Cl大
C.升高温度可以使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20℃时,100g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4g
【答案】D
【解析】A、根据表格可以看出,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4.2g,则50℃时,100g水最多溶解84.2gKNO3,故A正确;
B、由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Cl大,故B正确;
C、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可以使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0g,则20℃时,100g水最多溶解34.0gKCl达到饱和状态,故20℃时,134g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4g,故D错误。
故选:D。
14.(2024 湖南长沙)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
B.在a2℃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A、在a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该选项正确;B、在a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该选项不正确;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选项不正确;D、升高温度,甲的溶解度变大,不能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该选项不正确。故选:A。
15.(2025 山东临沂模拟)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填空。
(1)在    ℃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方法是    。
(3)t3℃时,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4)t3℃时,将125g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应再加入    g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答案】(1)t2;
(2)增加溶剂;
(3)80g;
(4)15。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是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且温度不变,所以使用增加溶剂的方法;
(3)t3℃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30g,t3℃时,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4)t3℃时,丙的溶解度是25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丙,所以t3℃时,将125g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5g溶质,100g水,降温至l1℃,溶解度变为40g,所以应再加入15g丙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考向07 溶液的质量分数
16.(2024 山东青岛)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关于此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质是葡萄糖,溶剂是水
B.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9
C.取出50g此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
D.从微观角度看,溶质溶解既有扩散过程,又有水合过程
【答案】C
【解析】A、葡萄糖溶液是葡萄糖的水溶液,葡萄糖溶液中溶质是葡萄糖,溶剂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g×10%=10g,溶剂质量为100g﹣10g=90g,则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0g:90g=1:9,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50g此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仍然是10%,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溶解于水,通常经过两个过程:一个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这种过程为物理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个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作用,形成溶剂(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7.(2024 云南)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C.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6gKCl
D.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
【答案】D
【解析】A、氯化钾溶液是氯化钾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氯化钾,溶剂是水,选项说法正确;
B、由试剂瓶标签信息可知,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选项说法正确;
C、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KCl的质量为100g×6%=6g,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仍为6%,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考向08 溶液配制与粗盐提纯
18.(2024 山东潍坊)下列粗盐提纯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粗盐 B.溶解粗盐
C.除去不溶物 D.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与试剂的位置放反了,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故选:D。
19.(2024 重庆B卷)用密度为1.04g/cm3的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下列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混匀,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用密度为1.04g/cm3的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采用的是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正确的组合是①③⑤。
故选:B。
20.(2025·广东中山模拟)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答案】C
【解析】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会导致所取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而不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故A说法错误;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会导致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而不是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故B说法错误;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剂水的质量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故C说法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不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2024 陕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回收电池 B.低碳出行 C.滥伐森林 D.治理污水
【答案】C
【解析】A、回收废旧电池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合题意;
B、低碳出行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合题意;
C、滥伐森林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环境保护,符合题意;
D、治理污水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合题意。
故选:C。
2.(2024 四川内江)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体保护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
D.对水源地的水体进行严格保护
【答案】C
【解析】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能减少水体污染,故选项有关水体保护的措施正确。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能减少水体污染,故选项有关水体保护的措施正确。
C、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项有关水体保护的措施错误。
D、对水源地的水体进行严格保护,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有关水体保护的措施正确。故选:C。
3.(2025 河北石家庄模拟)在净水过程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较高的方法是(  )
A.吸附 B.蒸馏 C.沉降 D.过滤
【答案】B
【解析】A、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各种有毒有颜色有气味的物质,净化程度不高;
B、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的蒸馏水属于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
C、沉降可以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难溶性物质,净化程度不高;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净化程度不高;故选:B。
4.(2025 河南周口一模)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后再排放
B.河水经沉降、过滤处理后得到纯水
C.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答案】A
【解析】A、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有利于防止水体污染,故说法正确;
B、河水经沉降、过滤处理后不能得到纯水,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矿物质等,故说法错误;
C、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说法错误;
D、冰是固态的水,水与冰块混合得到纯净物,故说法错误。
故选:A。
5.(2025 河北模拟)某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并对少量河水进行了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水经该简易净水器处理后得到纯水
B.小卵石、石英砂用来去除难溶性杂质
C.利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D.所用塑料瓶的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答案】A
【解析】A、该简易净水器中的小卵石和石英砂可以过滤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均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因此得到的水不是纯水,故A说法错误;
B、该简易净水器中的小卵石和石英砂可以过滤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故B说法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利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故C说法正确;
D、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6.(2024 江苏宿迁)下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系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取用药品 B.读取水量
C.称取药品 D.加速溶解
【答案】C
【解析】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D、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故选:C。
7.实践小组到矿泉水厂进行实地参观。该厂的矿泉水中含有钙、钾等,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超滤是利用膜分离技术,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矿泉水中的钙、钾指元素
B.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降低水的硬度
C.超滤和过滤器中的石英砂都起到过滤的作用
D.灌装水比水源的水净化程度高
【答案】B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因此矿泉水中的钙、钾指元素,故A正确;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B不正确;
超滤和过滤器中的石英砂都起到过滤的作用,故C正确;
通过上述生产流程能除去水源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并进行杀菌消毒,因此灌装水比水源的水净化程度高,故D正确。
8.(2025 广东清远模拟)如图简易净水装置及制取蒸馏水简易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装置能得到纯净水
B.乙装置中蒸馏得到纯净水
C.乙装置中烧杯内水的作用是密封
D.甲装置位置b放的是活性炭,位置c放的是石英砂
【答案】B
【解析】A、甲装置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水,故A错误;
B、乙装置中蒸馏得到纯净水,故B正确;
C、乙装置中烧杯内水的作用是加速降温,故C错误;
D、甲装置位置b放的是石英砂,位置c放的是活性炭,故D错误。
故选:B。
9.(2024 山东济南)如图是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管中的气体可燃烧,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B.该实验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D.该变化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答案】D
【解析】A、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实验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而不是质量比)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
C、微观上,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则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氢分子、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变化消耗电能,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0.(2024 江东无锡)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泥浆水 B.食盐水 C.蔗糖水 D.苏打水
【答案】A
【解析】A、泥浆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属于悬浊液,故A正确;
B、食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误;
C、蔗糖水是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误;
D、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误。故选:A。
11.(2024 山东滨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答案】C
【解析】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是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气体也可以作溶质,如盐酸溶液中氯化氢气体是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2.(2024 广西)下列家务劳动中,涉及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洗涤剂清洗衣物的油污
B.用自来水冲洗地上的灰尘
C.用食醋清除水壶内的水垢
D.用洁厕灵除去厕所的污垢
【答案】A
【解析】A、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B、自来水可以把地面上的灰尘冲去,用自来水冲洗衣服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故选项错误。
C、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与水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不是利用了乳化原理。故选项错误。
D、洁厕灵显酸性,能与厕所污垢反应从而清除污垢,这里利用了化学反应的原理,不是利用了乳化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2024 四川成都)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答案】C
【解析】A、拧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小,选项说法错误;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大量的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选项说法错误;
C、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也减小,但冒泡刚结束时仍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在温度不变时,某固体物质的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此温度时,该固体的溶解度为30g
B.若将溶液丙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
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答案】D
【解析】A、由于溶液甲蒸发掉10g水后,没有晶体析出,由此说明溶液乙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无法确定溶液乙是否饱和;只有当溶液乙为饱和溶液时,A蒸发10g水析出3g结晶,该固体的溶解度才为30g,答案错误;B、如果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丙是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丙若再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大于3g,如果乙溶液为饱和溶液时,若再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就等于3g,B答案错误;C、由于溶液乙中不存在未溶解的溶质,因此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答案错误;D、由于溶液乙蒸发掉10g水后,析出了3g晶体,则溶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如果乙溶液也是饱和的,则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答案正确。故选D。
15.(2025 北京模拟)KCl在医药上可作电解质紊乱的调节剂。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5℃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KCl的质量/g 10 20 30 4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A.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①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1
C.将③中溶液升温至40℃,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
D.将②中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C
【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①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10g:(10g+100g)=1:11,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5℃时,KCl的溶解度约为35g,③中KCl完全溶解,将③中溶液升温至40℃,溶解度变大,溶质、溶剂、溶液质量不变,故C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将②中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24 广西)实验室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g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
C.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量筒中溶解
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并盖好瓶塞
【答案】C
【解析】A、实验室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6%=8g,故A正确;
B、称量时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质量,故B正确;
C、溶解时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量烧杯中溶解,而不是在量筒中溶解,故C错误;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并盖好瓶塞,故D正确。故选:C。
17.(2024 重庆B卷)已知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在该温度下,依据如表所示的数据,进行KCl溶于水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KCl的质量/g 10 20 30
水的质量/g 50 60 70
A.在上述实验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①>②
B.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C.将实验②、③的溶液分别降温,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D.将实验①、③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与②浓度相等的溶液
【答案】D
【解析】A、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则4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氯化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6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40g×=24g,则①、②均是该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7%,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5%,溶质质量分数①<②,故选项说法错误。
B、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7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40g×=28g,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8g:70g=2:5,故选项说法错误。
C、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③是4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但②是40℃时的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析出晶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6.7%,③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则将实验①、③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与②浓度相等的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8.(2024 无锡)NaCl、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Cl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T℃时,KCl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80℃时,KCl不饱和溶液降温,肯定无晶体析出
【答案】B
【解析】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两者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T℃时,KCl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40℃时,KCl的溶解度是4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
D、由于不清楚不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比例关系,所以不能判断降温过程会不会析出晶体,故D错误。故选:B。
19.(2024 四川宜宾)为探究K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忽略水的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90
溶解度/g 34 40 54
A.①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3%
B.②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②的溶液降温到20℃时会析出固体
D.③的溶液质量是77g
【答案】B
【解析】A、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则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4g氯化钾,故15g氯化钾加入50g水中,固体全部溶解,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3%,故A正确;
B、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氯化钾,故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氯化钾,此时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为15g+5g=20g,此时②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C、②溶液为饱和溶液,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将②溶液降温到20℃时会析出固体,故C正确;
D、9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54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4g氯化钾,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7g,③中加入氯化钾的总质量为15g+5g+10g=30g,最多溶解27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27g+50g=77g,故D正确。
故选:B。
20.(2025 山东济南模拟)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溶剂为水
B.将10g氯化钠溶于190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
C.此溶液是将氯化钠和水按质量比1:40配制所得的
D.取出50g该溶液,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
【答案】C
【解析】A、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选项正确;
B、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200g×5%=10g,含水的质量为200g﹣10g=190g,则将10g氯化钠溶于190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故选项正确;
C、此溶液是将氯化钠和水按质量比5g:95g=1:19配制所得的,故选项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50g该溶液,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故选项正确。故选:C。
21.(2024 江苏南通)“侯氏制碱法”大幅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NaHCO3、NaCl、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Cl的溶解度一定小于NaCl的溶解度
B.将20℃的NaCl饱和溶液升高5℃,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40℃时,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小于NaH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40℃时,将15gNaCl溶于50g水中,可获得NaCl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NH4Cl的溶解度不一定小于NaCl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20℃的NaCl饱和溶液升高5℃,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但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是否饱和,则40℃时,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小于NaH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D、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是36.6g,则40℃时,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3g氯化钠,40℃时,将15gNaCl溶于50g水中,能全部溶解,可获得NaCl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22.(2025 安徽模拟)根据如图实验和溶解度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A.若a是NaCl,则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为2g
B.若a是NaCl,则②→③中溶液由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C.若a是KNO3,则②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1.6%
D.若a是KNO3,则③和④形成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A、若a是NaCl,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该温度下25g水中最多能溶解9g氯化钠,则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为10g﹣9g=1g,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a是NaCl,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为1g;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该温度下25g水中最多能溶解9.325g氯化钠,则②→③,升温至60℃时,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a是KNO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该温度下25g水中最多能溶解7.9g硝酸钾,则②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00%≈24.0%<31.6%,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a是KNO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25g水中最多能溶解27.5g硝酸钾;恒温蒸发5g水中,该温度下2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g硝酸钾,则③→④,没有硝酸钾晶体析出,③和④形成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23.(2024 山东枣庄)实验室中对某河水的水样进行净化处理,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的作用是    。
(2)操作1的名称是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填一种即可)。
(3)加活性炭是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异味等。
(4)净化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1)对悬浮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
(2)过滤;漏斗(或玻璃棒、烧杯等);
(3)吸附;
(4)混合物。
【解析】(1)明矾能对悬浮杂质进行吸附,使悬浮杂质沉降。
(2)操作1能将液体和不溶物分离,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3)加活性炭,是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异味等。
(4)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
24.实验室需要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
(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量取所需水时应选用    mL量筒(选填“10”、“50”“100”),把上述配制好的溶液装入    (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4)若量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7.5g;(2)AB;加速溶解;(3)50;细口瓶;(4)偏小
【解析】(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
(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应该左物右码,量筒读数,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以操作错误的步骤是AB;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3)水的质量是50g﹣7.5g=42.5g,合42.5mL,量取所需水时应选用50mL量筒,把上述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4)若量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25.(2025 甘肃模拟)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由某些元素组成的盐(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在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将接近饱和的硒酸镉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任写一种)。
(3)t2℃时,30g硒酸镉固体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KNO3的方法是    (填“冷却结晶”或“蒸发溶剂结晶”)。
【答案】(1)t1;(2)增加溶质;(3)75;(4)冷却结晶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将接近饱和的硒酸镉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
(3)t2℃时,硒酸镉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硒酸镉固体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的晶体,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5g;
(4)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KNO3方法是冷却结晶。
26.(2025 湖北黄冈一模)百味之首——盐。
(1)食盐生产环节中要测试盐卤浓度,古有“石莲试卤法”,现可用密度计测量盐卤浓度。如图所示,在16℃时,往装有100g水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充分搅拌后,甲、乙中固体完全溶解,丙中有少量固体未溶解,插入密度计,甲示数最小,乙、丙相同。
①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只列计算式)。
②达到饱和状态的溶液有    (填“甲”或“乙”或“丙”)。
③16℃时,往盐井中注入100t水,理论上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    t。
(2)清代盐商李伯斋和工人在生产中发现,往盐井中灌入沸水或冷水,均能抽出相近浓度盐卤,遂改用冷水溶解井下盐矿,其他盐商竟相效之。冷水或沸水溶解盐矿均能得到相近浓度盐卤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①;
②乙、丙;
③35.9;
(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解析】(1)①甲中固体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为。
②丙中有未溶解的固体,则丙肯定为饱和溶液,又由于乙、丙相同密度相同,则说明乙也为饱和溶液。
③丙中有未溶解的固体,因此丙是饱和溶液,乙、丙密度相同,所以乙也是饱和溶液,由此说明16℃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35.9g,则往盐井中注入100t水,理论上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
(2)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冷水或沸水溶解盐矿均能得到相近浓度盐卤。
27.硝酸钾对链球菌、乳酸杆菌等主要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表一是20℃时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表二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时的溶解度。将XgKNO3固体投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搅拌、加热,测得不同温度下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考虑水的蒸发),如图所示。
表一:
溶解度S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性 S≥10g 1g≤S<10g 0.01g≤S<1g S<0.01g
表二: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硝酸钾属于    (填“易溶”或“能溶”)于水的物质。
(2)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b点时的溶液质量比a点时多    g。
(4)小明通过分析,对图像有以下几个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a、b、c、d四点对应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小的是a
B.溶液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点是a、b、c
C.a、b、c、d四点对应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d>c>b>a
D.X的取值范围为63.9<X≤110
【答案】(1)易溶;(2)11:21;(3)32.3;(4)AD。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20℃,KNO3的溶解度大于10g,为易溶于水的物质;
(2)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即60℃时100g水中溶解110g硝酸钾达到饱和,所以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0g:210g=11:21;
(3)20℃,KNO3的溶解度为31.6g,40℃KNO3的溶解度为63.9g,其中 a、b溶液升温后溶液的质量增加,说明a、b溶液中都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所以a、b溶液一定处于饱和状态;a点溶液中含有溶质为31.6g,b点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为63.9g,两溶液水的质量相等,所以b点时的溶液质量比a点时多63.9g﹣316g=32.3g;
(4)A.根据图像变化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的质量增加,因此a、b、c、d四点对应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小的是a,故正确;
B.根据图像变化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的质量增加,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因此溶液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点是a、b,c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根据图像变化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的质量增加,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因此溶液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点是a、b,而由c到d,温度升高,溶液的质量不变,因此a、b、c、d四点对应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d=c>b>a,故错误;
D.b点溶液升温后溶液质量增加,说明b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固体的质量大于63.9g,而c溶液升温后溶液质量不变,说明c溶液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固体的质量小于等于110g,故X的取值范围为63.9<X≤110,故正确;
故选:A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