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题优】4.10 人体的自我调节 知识清单--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题优】4.10 人体的自我调节 知识清单--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下(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 第10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默写篇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作用。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它们相连的神经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包括非条件反射(生来就已建立的先天性反射)和条件反射(在出生以后个体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两大类,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人类条件反射最突出的特征是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进入眼球的光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网膜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可以沿着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而产生冲动。
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接受不同类型的外界刺激,各种刺激经过处理被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形成各种感觉。
生长激素促进身体的生长。性激素主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对人体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都有影响。
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易患侏儒症;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易患巨人症;如果已经到了成年阶段,生长激素异常增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就会患呆小症;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不足,则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缺乏胰岛素时,易患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识图填空
背记篇(子栏目涉及【知识拓展】、【识图要点】、【特别提醒】)
考点01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由脑神经与脊神经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又叫作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
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沿一定方向传导冲动
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树突可能有许多,而轴突一般只有一个,树突将冲动传向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胞体传出
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作神经节。
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叫作神经。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较灰暗,称为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称为白质。
考点02 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作反射。神经系统就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反射活动来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作反射弧。反射弧都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即产生冲动,由传入神经将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再发出冲动,由传出神经将冲动传达到效应器,使效应器作出反应。神经中枢则是反射弧上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有关联系结构。
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建立的先天性反射,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称为非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叫作条件刺激
如果要使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长时间保持下去,还需要经常使用非条件刺激与之结合。否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当然,条件反射还可以改建或重建
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远比一般非条件反射的要复杂
人和高等动物的许多非条件反射在大脑皮层以下(脑干或脊髓)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而条件反射则一般要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参与下才能实现
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位,它的生理活动叫作高级神经活动。人的学习、记忆、语言、情绪、睡眠等,都属于高级神经活动。大脑皮层上存在着专门管理某些活动的功能区。例如,管理随意运动的躯体运动中枢、管理感觉的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等。
考点03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眼球壁
外膜的前部是无色透明的角膜;后部是白色不透明的巩膜,坚韧的巩膜对眼球具有支持、保护作用。
中膜的后半部分是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并使眼球内成为“暗室”;中膜前端是虹膜,中央围成瞳孔,膜内平滑肌活动控制着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虹膜与脉络膜的连接部分加厚,内含较多平滑肌,此处是睫状体。
内膜为视网膜,其中含有能感受光刺激后产生冲动的感光细胞,所以视网膜就是光感受器。视网膜与位于眼球后内侧的视神经直接相连,视网膜产生的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入脑,到达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眼球内容物
房水是稀薄的液体,充盈在角膜与晶状体之间、虹膜前后方的间隙里
玻璃体是较脆弱的胶冻状物,填满晶状体后方眼球内的空间
晶状体则是一个小巧而富有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它被悬挂于睫状体上,睫状体内平滑肌的舒缩引起晶状体的曲度变化
视觉的形成过程:进入眼球的光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网膜上大量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可以沿着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近视眼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使进入眼内的光在视网膜前方成像,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多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使进入眼内的光在视网膜后方成像,而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根据透镜对光的折射原理,配戴凹透镜能矫正近视眼,配戴凸透镜能矫正远视眼。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知识拓展】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鼓膜里面是一个腔,名为鼓室;鼓室内有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内耳。
【知识拓展】鼓室还在内下方有一条小管与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哈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这样就会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
内耳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而产生冲动;前庭和半规管里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时也产生冲动。
【知识拓展】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的冲动,最后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前庭和半规管中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传入的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
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作嗅黏膜,这里的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味觉感受器叫作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上表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
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
人体的唇、鼻尖、舌尖等处触觉非常敏感,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如手心与手背)触觉要敏感
考点04 激素调节
激素是内分泌系统分泌的重要调节物质。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微少,但它们所产生的调节作用却非常显著,特别对于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基本生命活动来说,激素的调节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生长激素促进身体的生长。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易患侏儒症;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易患巨人症;如果已经到了成年阶段,生长激素异常增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性激素主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性激素具有促进相应的男、女生殖器官生长和发育的显著作用,同时还能够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知识拓展】男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较低等,女性的第二性征表现为骨盆宽大、乳腺发达、声调较高等。
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就会患呆小症;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表现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人会表现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需要碘,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不足,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这种病叫作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对人体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都有影响。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胰液通过胰管输送到十二指肠(小肠初始部分)。胰腺的内分泌部是在胰腺中散布的许多腺细胞团,叫作胰岛,它分泌的一种激素叫作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时,易患糖尿病。如果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答案】1.神经;激素;神经。2.脑;脊髓;神经。3.神经元。4.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语言文字。6.晶状体;视网膜;物像;大脑皮层;视觉。7.耳蜗;耳蜗。8.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感觉。9.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10.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11.呆小症;碘;地方性甲状腺肿。12.胰岛素;胰岛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