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二)课件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送友人(李白)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卜算子·咏梅(陆游)作者简介常建,唐代大诗人。开元十五年(公元72年)进士,仕途坎坷,直到天宝年间才被授予县尉,后辞职还乡。今存诗五十七首。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题破山寺后禅院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注:蓝色字为易错字,画线句为名句或重点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诗意: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映照着山上的树林。 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深处,僧人住的房舍掩映在繁茂的花草树木中。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的俗念消失。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寂安静,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古寺:古老的寺庙。初日:初升的太阳。曲径:弯曲的小路。幽处:幽静的深处。禅房:僧人居住的房舍。悦:使……欢悦。空:使……消失。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万籁:指各种声响。但:只。钟磬:指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主旨: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1. 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2.“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不矛盾,这里以声衬静,以钟磐音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这两句更多书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悦”表现了作者从山林中感受到的欢欣,“空”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1. ,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 。2. 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 ,。”3.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和“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万籁此都寂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明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是: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人。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或称“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送友人本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 宣城,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来情有独钟。写作背景送友人 〔唐〕李白注:蓝色字为易错字,画线句为名句或重点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意: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明净的流水围绕着城东流淌。 我们在此地相互道别,你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飞,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游子的心思像浮云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我们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白水:明净的水。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别:告别。孤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征:远行。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落日:比喻难舍之情。自兹去:从此离去。兹,此。萧萧:马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主旨: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青山绿水间,作者与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绵绵。 虽感伤别离,却不使人灰心、颓废。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 , 。挥手自兹去, 。2.《送友人》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是: ,。3.《送友人》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是:, 。送友人(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萧萧班马鸣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4.《送友人》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无所归依的诗句是: ,。5.《送友人》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作者简介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因写诗获罪,幸免一死。被贬到黄州后,仍惊魂未定,梦寐惶恐。这首词写于初到黄州时,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闻。写作背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北宋〕苏轼注:蓝色字为易错字,画线句为名句或重点句。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诗意: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滴漏声断了,人声开始寂静。 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 仿佛那隐隐约约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晓。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疏桐:枝叶稀疏的梧桐。漏断:指深夜。幽人:幽居之人。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孤单的鸿雁。省(xǐng):知晓。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环境描写,营造了孤寂的气氛,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的......心情3.为下文.....做铺垫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人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不肯栖,表达了作者被贬谪黄州时的孤寂心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1. ,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 ”两句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下文“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缥缈孤鸿影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两句以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4.《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 ”写出了作者孤寂的心境。(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诗人。他的诗歌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示儿》《游山西村》等。卜算子·咏梅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推荐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等一群小人所排挤;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大家都孤立他,感到悲凉寂寞,因此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写作背景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注:蓝色字为易错字,画线句为名句或重点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意: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开着,无人欣赏。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春斗艳, 任凭百花的妒忌排挤。 即使凋零化作泥,被碾成尘土了,芳香依然如绽放时一般。驿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寂寞:孤单冷清。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着:遭受。苦:苦苦,极力一任:任凭零落:凋谢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上片)(下片)上片:写梅花的生存状况 处境悲凉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 高洁傲岸坚贞不屈托物言志主旨:这是陆游的咏怀之作。虽写梅花的遭遇,却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通过赞颂梅花花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1.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2. 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 , 。诗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 , 。3.《卜算子·咏梅》中,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 , 。卜算子·咏梅(陆游)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