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宁波市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思想政治试卷考生须知: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j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只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形态就不会灭亡③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④社会形态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阻碍生产关系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跳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以下对“路”的论断正确是①革命的前途问题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具有决定性意义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成功于十一届三中全会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扎根本民族土壤又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这主要得益于①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②党和人民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中华民族更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要矛盾转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①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刻总结③其最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十四个坚持”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最早出自《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中的“群众”二字最早出自《荀子》“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这说明①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高度的契合性②要从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③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可以在中国的土壤扎根绽放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致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蠡巴年宁波市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思想政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I(本大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345678910BDADBC内BCB11121314151617DOADBC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81920212223DABCDA三、综合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48分)24.(9分)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1分)宁波市人大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人大代表、议事员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2分)②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以多种方式听取意见和要求。(1分)人大代表通过开展座谈、视察、调研等活动,推进实施民生实事项目。(2分)③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协商。(1分)依托居民议事组织平台,议事员建言献策,把民生“小事”办好、办实。(2分)25.(12分)(1)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1分)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短板。(1分)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分)南京等城市以杭州为标尺进行对照,有利于取长补短,提升城市竞争力。(1分)③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1分)南京等城市在与杭州的比照中更能正视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更好地扬长避短,发展新质生产力。(1分)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分)各城市扬优势、补短板,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1分)(2)《经济与社会》答案示例: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1分)宁波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符合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要求。(1分)《哲学与文化》答案示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分)根据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的实际情况,宁波适合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1分)(本题为开放题,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26.(9分)(1)应当支付。(1分)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1分)吴某每天实际工作时间超过了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属于加班。(1分)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合同条款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本案劳动合同中“加班需要审批,否则属于自愿加班,不支付加班费”并不具有法律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三模政治试题.pdf 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