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百家争鸣:你知道他是谁吗?
自主预习
结合教材P53—57,思考: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2.如何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思想和智慧?
以上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环节(一)
古文破译 智慧传承
讲仁爱
守诚信
求大同
重民本
崇正义
尚和合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②“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⑤“舍生而取义者也”“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
⑥“物之不齐,物之也。”“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请你破译以下古文,连一连以下古文中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的地位(P5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
知识小结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后世将仁爱从社会人伦推广到宇宙万物,小爱升华为大爱。
爱自己:成就自我
爱动物:请勿滥杀
爱花草:请勿践踏
爱祖国:维护利益
爱家人:幸福美满
爱朋友:共同进步
爱地球:请勿破坏
①讲仁爱,要求我们“亲亲”“仁民”“爱物”,即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
②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
知识小结
3.我们应如何做到“讲仁爱”?(P54)
思考: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为了推行变法,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商鞅顺利的推行了变法。
点拨:要守诚信。
商鞅“立木取信”
探究与分享3
考考你:你知道哪些与诚信相关的典故?
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郭伋竹马
一字千金
曾子杀猪
①守诚信,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
②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知识小结
5.我们应如何做到“守诚信”?(P55)
相传在尧帝时期,黄河流域发生严重地洪涝灾害。大禹接过治水的重任后,带领人民疏通河道,开挖沟渠,成功将洪水引入江河湖海,有效防止了水患的发生,挽救了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改善了民生。
思考: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与分享
点拨:重民本,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
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国家的哪些政策、行动体现了“重民本”?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民生福祉
我们应如何做到“重民本”?
(1)重民本,要求我们遵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
知识归纳
(2)我们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君子义以为上”
“见利思义”
“义然后取”
名言诗句解析
君子把义看作是最尊贵的
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上该得不该得
符合道义的前提下才去获取
正义作为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知识拓展
“崇正义”的具体要求
崇正义,要求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弘扬社会正气,崇尚社会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坚守民族大义,才能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
用音乐进行说明“和而不同”的含义:演奏一首美妙的音乐,既需要很多乐器,也需要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相协调,还需要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等相配合,这就是多种因素“和”的结果。如果乐器只发出一个音调,就很难听,这就是单纯“同”的结果。
中华民族赞赏“不同”基础上的“和”,是在尊重事物多样性和差别性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调、相互作用,达到更高层次的和谐统一。
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乐器?
你听完这段音乐后有什么感受?
探究与分享5
晏子如何回答“和“与”同”?
2.如何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5)尚和合
作用:①只有多样性的东西相互作用并努力达到平衡,事物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②完全相同的东西简单相加,事物则会失去生机,难以维系。
要求:①尚和合,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②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议学小结】(笔记)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求大同,要求我们胸怀天下,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
②我们应当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
知识小结
8.我们应如何做到“求大同”?(P56)
课堂小结
1.下列做法能体现“尚和合”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同学之间经常闹矛盾,互不相让
B.班级活动中,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班级荣誉而努力
C.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破坏团队关系
D.与家人相处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B
课堂检测
2.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传统文化蕴含的理念与这一特征相契合的是( )
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②重民本,求大同
③见贤思齐,见善则迁
④守诚信,崇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检测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至今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以下与“君子义以为上”所体现的理念一致的是( )
①小组讨论时常有不同的声音“碰撞”
②小季答应别人的事总是能说到做到
③小秦积极制止小孩向残疾人抛掷杂物
④小峰看到社会青年欺负同学,及时报警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D
课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