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8课 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二课时)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教科书《道德与法治》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内容来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 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第8课 我们受特殊保护课 时:第2课时《专门法律来保护》 共3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 计 者: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政治认同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习惯和能力。2.道德修养懂得自律,诚实守信,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遵纪守法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3.法治观念了解与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4.健全人格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5.责任意识具有法治意识,守规矩,能够依规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根据规则参与校园和社会生活。二、教材分析《我们受特殊保护》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本课共有三个话题:“我们是未成年人”、“专门法律保护”、“特殊关爱助我成长”,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二个话题,主要着眼于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育不健全、外部环境较复杂,较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的现状,依托课堂这个教育的主阵地,帮助学生从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了解法律在维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加深其对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网络、司法所建构的立体保护体系的认知。同时本课内容既是第一单元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在法律视角下的深入解读,也为第九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搭建了理论先导,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三、学情分析步入六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很容易受到不法侵害,而且维权意识淡薄,只有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应享有哪些权利,应受到哪些保护,才能增强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了解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2.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六大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3.通过情景辨析,提高法治意识与能力,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五、评价任务:1.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分享所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知道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对以上法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2.通过学习法律条文、观看视频等方式,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六大防线。3.通过情景辨析、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能力,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内容导入。2.揭示课题。3.明确学习目标。议题一多部法律来保护 活动一:认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观看视频等方式介绍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和条文。(完成评价目标一、二)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和条文。(评价目标一、二)通过情景辨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能力,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评价目标三)活动二:情景辨析1.学生依据相关法律辨析具体情景中说法/做法是否正确。2.针对同一个问题(如:未成年人追回打赏的财物)不同法律有相关规定给予成年人特殊保护,体会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完成评价目标一、二、三)议题二多方联手齐保护 活动一:案例分析展示案例,学生思考分析。(完成评价目标三) 通过案例分析、明白要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多方联合。(评价目标三)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六大防线”。(评价目标一、二)活动二:观看视频观看有关“六大防线”的视频。(完成评价目标一、三)活动三:合作探究学生合作交流,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合理化建议。(完成评价目标三) 通过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能力,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评价目标三)议题三自我学习重保护 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评价目标三) 通过师生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熟悉有关法律,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能力,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评价目标一、三)板书设计专门法律来保护自我学习重保护多部法律来保护多方联合齐保护健康 成长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