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充市初中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组8.1公平正义的价值设计一、单选题。1.电影《第二十条》聚焦正当防卫这一热议话题,经典台词“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体现出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是( )A.民主自由 B.公平正义 C.公正司法 D.自由平等2.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下列诗句能体现人们向往公平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3.从公平的内涵来看,下图漫画中的做法不符合 的要求。( )A.权利公平B.规则公平C.收入公平D.过程公平4.如今流行的“最美”一词,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勇敢承担责任、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精神等高尚行为的赞扬和肯定。这充分表达了( )A.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 B.正义只是人们的美好期盼C.正义榜样只是用来赞赏的 D.正义行为是难以复制学习的5.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下列行为属于正义行为的有( )①日本发生了地震,商家大幅度提高食盐价格②小林记住醉驾肇事逃逸车辆的车牌号,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③看见校外青年殴打同校同学,小马及时拨打“110”④小丽响应“讲文明树新风”号召,加入志愿者行动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综合探究题6.【依法行使权利,弘扬法治精神】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了“身边事,深点评”活动,以下是同学们选取的两个镜头,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镜头一 春节假期档电影《第二十条》异乎寻常地大“火”,该电影以艺术性角度向观众释放国家支持正当防卫、鼓励见义勇为的信号。“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一金句已经连续三年被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彰显了检察机关捍卫法治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和毅力。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请结合材料,运用公平正义相关知识,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提供理论依据。试卷第1页,共3页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来源】2025年辽宁省辽阳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公平正义的认识和理解。B: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故B说法符合题意;AC:民主自由、 公正司法等均不属于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故AC说法不符合题意;D:这也是法治社会的价值追求,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D【来源】202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详解】本题考查公平的价值。D:“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表达了公正和不偏不倚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公平的向往,故D说法正确;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后引申为对教师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故A不符合题意;B:“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意思是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体现了豪迈之情,故B不符合题意;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体现了爱国之情,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A【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详解】本题考查公平的内涵。A:依据教材知识,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漫画反映出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拒绝接受女性、残疾人、农民、矮个子等,这种做法不符合权利公平的要求,A说法正确;BCD:三项与漫画中提供的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4.A【来源】天津市东丽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正义的认识和把握。A:依据题文描述,“最美”一词,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勇敢承担责任、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精神等高尚行为的赞扬和肯定,这充分表达了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故A说法正确;B:“只是”说法错误,C:正义的榜样是用来学习的,C说法错误;D:正义行为可以效仿,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5.C【来源】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详解】本题考查正义的相关知识。②③④: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小林记住醉驾肇事逃逸车辆的牌号,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他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属于正义行为;看见校外青年殴打同校同学,小马及时拨打“110”,这是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属于正义行为;小丽响应“讲文明,树新风”号召,加入志愿者行动,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属于正义行为,②③④正确;①:日本发生了地震,商家大幅度提高食盐价格,这损害了他人正当权益,属于非正义行为,①错误;故本题选C。6.(1)①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②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③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④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⑤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⑥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来源】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分析】考点考查:公平正义的价值;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法律, 需要运用公平正义的有关知识,从依据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一金句已经连续三年被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彰显了检察机关捍卫法治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和毅力→可链接公平正义的价值。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