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鸿雁》——认识蒙古族的长调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鸿雁》——认识蒙古族的长调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鸿雁》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名称 《鸿雁》—认识蒙古族长调
适用对象 七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分析歌曲,培养学生对蒙古音乐独特风格的审美感知能力,能够识别并欣赏蒙古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特点,深入理解蒙古音乐中长调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与音乐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增进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通过模仿演唱等形式,表达对少数民族民歌的感受和理解,提升艺术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的讲授思路分为如下三点: 一.情境导入。通过蒙古族的民族特点,导入本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正文讲解。聆听音乐,了解蒙古音乐中长调的特点。 三.课程总结,结束活动。
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 √课中讲解或活动 □课后辅导 □其他
预计时间 7分钟
教学过程
板块 内容
一、片头 微课名称:《鸿雁》—认识蒙古长调,制作者单位、姓名
二、主体 一.情境导入 播放《鸿雁》舞蹈视频,引入课题。 解说词: 同学们,在这段舞蹈中,你知道它代表了哪个少数民族? 这是蒙古族的代表舞蹈。 提到蒙古族,我们想到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民族,想到的是洁白的蒙古包、马奶酒与手扒肉、草原“那达慕”。 在蒙古族人民眼中,它们有三件宝贝: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 刚刚那段舞蹈背景音乐《鸿雁》,就是蒙古族代表歌曲,这节课让我们通过这首歌曲,认识蒙古音乐中的长调。
二.聆听音乐,感受节奏 1.播放《鸿雁》,感受其中的音乐特点。 2.提出问题:从音乐中,你感受到蒙古音乐有什么特点? 这首歌曲在节奏上,辽阔悠扬,意境悠远宽广,表现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为什么会有辽阔的感觉? 从节拍上能够看到整首歌在节拍上更加自由,在演唱时能够发现歌曲中出现很多一字多音、波浪式进行的旋律,唱腔上偏拖腔,这些都是蒙古音乐的特点。 3.介绍长调 长调是蒙古族民歌中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它的旋律悠长、节奏自由,常常带有装饰性的滑音和颤音。在《鸿雁》这首歌曲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长调的运用。 在蒙古族民歌中,长调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体现。通过长调的演唱,我们可以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豪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长调音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腔多字少,气息绵长,音乐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长调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她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讲述着蒙古族人民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的活化石”。 请大家注意看乐谱中的旋律线条,它们起伏跌宕、连绵不断,这正是长调旋律的典型特点。在演唱时,我们需要通过调整气息和发音,来模仿这种旋律的起伏和变化。同时,长调还非常注重情感的表达。在《鸿雁》中,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此,在演唱时,我们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让听众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深情。
三、片尾 蒙古族民歌洋洋洒洒,浩如烟海,其品位之高,数量之巨,令世人叹为观止,这是一个无法估量的音乐宝库 ,我们要让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放射出不灭的光芒。 通过今天的微课,我们了解了蒙古族民歌《鸿雁》的背景和歌词意境,深入剖析了长调这一音乐形式的特点及其在蒙古族民歌中的地位,还拓展了关于民歌体裁和形式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关注和欣赏民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课程的最后,请跟着老师试着唱一唱这首歌,在演唱的过程中,请注意起音的柔和、气息的平稳、吐字的清晰以及音乐的连贯流畅等技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