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小黄鸭历险记”——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小黄鸭历险记”——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名称 “小黄鸭历险记”——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知识点来源 □学科:科学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教科版 □所属章节:《空气》单元第2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设计思路 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空气和水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要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探究方法上,借助有形的材料简单设计实验,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构建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也能够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本课创新地利用小黄鸭历险记的情景开展,以“拯救小黄鸭”的情景任务驱动教学。将抽象的知识,用故事情节和明显的实验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压杯入水、带孔观察和打气观察三个阶段的实验操作。在分析实验现象时,用符号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画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建构“空气占据空间”的模型。 此外,课本塞纸团的实验容易因操作不当导致纸巾浸湿。经分析和预实验,将纸巾改为漂浮的小黄鸭进行三个阶段的实验,较好地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也大大地增强了情景的趣味性。学生实验全程使用一个杯子即可贯穿三个实验,课程实验更连贯,更有整体性。 最后课后探究环节,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吹不大的气球。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应用和解释,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科学观念目标: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思维目标:通过描述、分析压杯入水、打孔观察、打气观察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能理解并解释“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 探究实践目标:能用漂浮小黄鸭等材料分步操作,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使用材料设计小实验。 态度责任目标: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能尊重事实,对实验现象和结果如实进行记录和描述;了解“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创新的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学生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做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物体占据空间——《小黄鸭历险记之上公交》   师(讲述故事):小黄鸭今天要搭巴士要出发去它最爱的池塘,它正好占据了巴士里的最后一块空间,后面来的小黄鸭就无法上车了。 师:在小黄鸭搭巴士的场景中,小黄鸭属于物体,而巴士就是一个空间,小黄鸭搭巴士其实就是物体占据空间的一个例子。而空间是有限的,这台巴士只能容纳5只小黄鸭,假设这是一只不文明的小黄鸭,硬要上车(演示)——原本的小黄鸭会被“挤”走。   师:实物演示:固体、气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让我们接着来看看小黄鸭的故事。 二、探索1:压杯入水《小黄鸭历险记之被困杯中》 1.《小黄鸭历险记之被困杯中》   小黄鸭下车后来到它心爱的池塘里,但可惜天有不测之风云,有一个坏蛋大石头想要绑架小黄鸭。它带着一个杯子想要来困住小黄鸭。只见大石头带着杯子竖直地从湖面上缓缓地跳下,用这个杯子困住了小黄鸭。大家猜猜,小黄鸭此时在哪个位置呢? 2.压杯入水   播放实验指导视频,学生完成实验活动。 3.初步建立“空气占据空间”模型   思考:杯内水面在哪里?小黄鸭为什么上不去呢?杯子内有什么物体?   教师引导:和水类似,我们也用符号来表示空气,我们用三角形来代替空气,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画出来。 三、探索2:带孔观察《小黄鸭历险记之小蜜蜂扎孔救援》 1.故事讲述:   原来小黄鸭被困在了底部,虽然在门隔壁,可是小黄鸭缺少钥匙,无法开门。小黄鸭正苦恼呢,但幸运的是,此时它的好朋友来了!原来是小蜜蜂!比大石头小很多的小蜜蜂要怎么帮助小黄鸭呢? 2.引导思考   在水上漂浮的小黄鸭想要上去,需要借助水面上升。但现在杯子里的大部分空间被什么占据了?水想挤也挤不进去。小蜜蜂怎么利用它身上的秘密武器帮助小黄鸭呢? 3.观看实验指导视频   扎孔后,杯子里面的空气和水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实验时,请观察杯子里的水面、小黄鸭位置和洞口有什么现象。 4.实验总结   原本杯子里的空间已经满了,扎孔后,水进入杯子里,杯子里原有的空气通过洞被挤出去了。 四、探索3:打气观察《小黄鸭历险记之齐齐打气来帮忙》 1.故事讲述   在小蜜蜂和大家的帮助下,小黄鸭成功拿到了钥匙,但要开门的话,就要请聪明的同学们来帮忙啦!我们怎么将水挤出杯子,让空气重新占据杯内的空间呢?想一想,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 2.观看实验指导视频:   师:打气有什么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一下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 3.实验演示并研讨   思考:打气后,水位和小黄鸭在什么地方?   往杯子里打气后,空气重新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把水挤出去,所以水面下降了。在聪明的你们帮忙下,小黄鸭成功带着钥匙下去开门,逃离了大石头的魔爪。我们通过这三个步骤成功地营救了小黄鸭。   师:接下来,请大家结合实验现象,小组开展讨论——空气能不能占据空间?你可以用这样的语句来表达:在实验1/2/3中,我观察到……现象,因此我认为空气(能/不能)占据空间。 师:请你结合实验现象说一说: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五、研讨拓展   师:其实还有很多空气能占据空间的例子,例如:充气后漂浮在水面的游泳圈、形态各异的气球、充气后涨鼓鼓的篮球等等。正因空气占据了空间,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如此多姿多彩,生活中还有什么例子呢? 六、课后探究任务——瓶中气球   请你将气球塞入塑料瓶内,把气球口套在瓶口处。尝试吹一吹气球,并观察思考:气球能被正常吹大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请你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使瓶中的气球能被吹得更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