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认识空气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认识空气 教案

资源简介

6《认识空气》教案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教材简析】
本课是冀人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六课《认识空气》。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存在、特征及用途,帮助学生构建对身边常见物质——空气的初步认知,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科学知识奠定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的关键一课。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世界充满探索欲望,但认知能力有限,观察和思考不够全面深入。他们虽在生活中接触空气却未深入探究,教学中需用直观有趣活动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能描述空气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透明的特征,理解空气对人、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性及用途。
2.科学思维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空气特征,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探究实践
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实验操作,证明空气存在,探究其特征和用途,提升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
4.责任态度
养成严谨认真科学态度,增强对周围环境和生物的保护意识,认识到空气污染危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空气存在和特征,了解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和用途。
教学难点:用科学方法准确描述空气特征,理解空气与生物复杂关系及空气污染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扇子、塑料袋、简易降落伞、口哨、吸管、水杯、一杯水、气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PPT:1-7】 教师读诗歌导入:我就在你身边,却看不见我,你呼吸着我,却摸不到我,我托起飞鸟的翅膀,我推动远航的帆,我在你身边,快快来找我吧!这首美妙的诗歌描述的是什么物质? 引导:空气说,快快来找我吧,那我们怎么找空气呢?今天我就一起来找一找空气,研究空气的性质。 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空气。(板书课题:认识空气) 提供一些工具引导:选择你想用的工具,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 5.分发工具给每个小组,共同探讨使用方法,如何利用工具来感受空气,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各小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方法。 6.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分享,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就科学表达,如我看到了……我认为是空气……。 7.汇报结束后,对各小组的发现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对空气存在的认知。 8.提问问题:空气无处不在,那空气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征呢? 预设:空气。 分享交流。 领取工具,并寻找空气。 预设:我用塑料袋收集的空气,塑料袋鼓鼓的,里面装的就是空气;扇风时有空气,因为我感受到了空气流动等。 通过儿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探究与发现 【PPT:9-13】 观察准备:在观察空气之前,我们先要收集一袋空气,讲解收集空气的方法。 讲解观察空气的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空气:每组下发塑料袋,让同学们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捏一捏来感受空气特征。引导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结果,与上节课的水的特征进行比较,描述空气的特征。 提问:我们如何用一句话对空气的特征进行总结? 教师进行评价指导和总结。 尝试着收集一袋空气。 了解观察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空气的特征,填写记录单。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存在,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准确认识空气特征。
应用与拓展 【PPT:14-20】 1.憋气游戏:空气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我们离不开它,那它有什么用途呢?让我们通过多种方法一起来进行研究吧。我们首先通过一个游戏,来谈谈你的感受吧! 2.讲解游戏规则,即让学生用手捏住鼻子,憋气十秒后呼吸,再说说感受。 3.展示图片,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空气与动物、植物的关系。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空气是动物呼吸的必需品,植物也离不开空气等。 5.展示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在开放空间和在密闭空间里的植物,它们有什么不同?你认为空气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6.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进行点评,并总结:植物离不开空气。 7.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空气与人、植物、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8.组织小组讨论并进行汇报。 9.总结:空气是生命的基石,它能维持人类呼吸、帮助植物生长、让动物维持生理活动,是三者生存繁衍不可或缺的要素 。 10.提问:“空气还有哪些用途?如果空气被污染了,会对生物的生存产生哪些影响?” 11.在学生回答过程中,通过追问、引导联想生活实际案例,如工厂排污、汽车尾气排放后的环境变化等。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出清晰的逻辑关系。 12.布置课后任务: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空气还有哪些用途? 预设:憋气时难受、胸闷。 预设:动物呼吸需要空气。植物也需要空气。 预设:密封空间的植物枯萎;放空间的植物生长更茂盛,猜测空气能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等。 预设:人和动物呼吸需要空气,植物也离不开空气。 预设:工厂排污、汽车尾气。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观感受空气对人体呼吸的重要性,增强对空气用途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了解空气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空气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的关键地位。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思考空气在生物生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对空气污染影响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增强环保意识,明白保护空气对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意义。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总结与评价 【ppt:21-22】 1.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 2.小结:空气的特征是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空气能维持人、动物的呼吸;能让植物茁壮生长。如果空气被污染了,会影响生物的健康生长。 3.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 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预设:空气的特征是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如果空气被污染了,会影响生物的健康生长。 自我评价:学习新课后,学生从“我知道、我会做、我会说”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收获,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板书】
6认识空气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