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1.(2024九上·东阳期末)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物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适合处于青春期生长阶段的青少年多摄入。从膳食平衡的角度考虑,以下食谱中最需要增加清炒豆腐这道菜的是( )A.粗粮面 木耳炒山药 猪油炒青菜B.馒头 牛奶 蔬菜沙拉C.米饭 清炖牛肉 素炒豆角D.南瓜饭 清炒大虾 炒娃娃菜2.(2024九上·东阳期末)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物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豆乳凝固是豆腐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凝固过程需要加入硫酸钙(CaSO4)等凝固剂。按物质的组成分类,硫酸钙(CaSO4)属于( )A.混合物 B.有机物 C.酸 D.盐3.(2024九上·东阳期末)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物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豆腐不宜与菠菜同食,因为豆腐中的硫酸钙会和菠菜里的草酸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沉淀,其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aSO4=CaC2O4↓+H2SO4,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2024九上·东阳期末)雾炮车利用高压装置向天空喷水,使灰尘快速沉降,净化空气。在高温天气时,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如图所示是雾炮车在马路上工作的情景。请回答下列小题:4.雾炮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并向天空喷水时,雾炮车的( )A.动能减小 B.动能不变 C.势能不变 D.机械能不变5.雾炮车在喷出水雾时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四个冲程中能量转化相同的是( )A.压缩冲程 B.排气冲程C.做功冲程 D.吸气冲程6.(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在A点和B点共同扛起均质木料并恰好水平,其中AO=BO,O为木料的中点。当乙的作用点从B点向O点靠近时,乙对木料作用力将(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7.(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为人体内某器官的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器官,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B表示肺,则C内的血液中含氧量减少B.若B表示小肠,则C内的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减少C.若B代表心脏,则A内血液是静脉血,C内血液是动脉血D.若B代表肾脏,则C内血液中尿素含量小于A内血液中尿素含量8.(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是稀硫酸与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反应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B.乙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稀硫酸与丙生成的白色沉淀属于盐类D.稀硫酸与丁产生的无色气体可能是单质9.(2024九上·东阳期末)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解释合理的是( )A.①获得的胆矾属于混合物 B.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C.③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D.④说明金属活动性铁比铜活泼10.(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曲线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依次用A、B、C、D、E表示)中被消化的过程。表述不合理的是( )A.A表示口腔,C表示胃,D表示小肠B.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C.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胃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D.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胆汁、胰液和肠液11.(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四个瓶子分别模拟心脏的四个腔。对该模型的分析合理的是( )A.瓶①表示心脏的右心房B.流回到瓶②的血液是静脉血C.瓶①中血液的含氧量低于瓶④D.手臂静脉注射时,药液先进入瓶③12.(2024九上·东阳期末)某电子秤的简化电路如图所示,R0是定值电阻,Rx是压敏电阻,其阻值随着压力增大而减小,电源电压恒定不变,闭合开关S,当上方压力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B.电路的总功率变大C.通过Rx的电流变小 D.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变大13.(2024九上·东阳期末)考古发现: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水生生物,并且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的进化趋势是(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 D.以上三者都是14.(2024九上·东阳期末)“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中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反应后减少的离子恰好变成水或气体等分子物质,能用该示意图来表示的是( )A.Na2CO3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H2SO4)B.NaOH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HCl)C.酒精加入适量的水中D.Ba(OH)2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NO3溶液15.(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甲是蹦极运动过程示意图,小东从O点开始静止下落,OA段的长度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B点小东所受拉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蹦极过程中动能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忽略空气摩擦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点小东的速度达到最大B.OB段对应图乙0到t2时间段C.AB段动能转化为弹性绳的弹性势能D.BC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绳的弹性势能16.(2024九上·东阳期末)某品牌的软籽石榴,皮薄、籽软、汁多、香甜,深受人们喜爱。(1)软籽石榴具有皮薄、籽软等优良性状由 决定。(2)该品牌的石榴适宜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这是 的结果。17.(2024九上·东阳期末)许多植物花瓣浸出液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常用作酸碱指示剂。下表是几种植物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据表回答:植物花瓣浸出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紫卷心菜 浅紫色 蓝色 黄绿色玫瑰花 浅红色 浅红色 绿色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1)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植物花瓣浸出液是 。(2)植物花瓣浸出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显色效果与无色酚酞试液最相似的是 。18.(2024九上·东阳期末)核电站的发电原理是利用核反应堆反应释放能量,使水变成蒸汽,再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机旋转,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如图所示是两种核反应示意图。(1)核电站核反应堆利用的是 所示的核反应(填“A”或“B”);(2)根据核电站的发电原理,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核能→ →电能。19.(2024九上·东阳期末)我国古代记录传统手工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一种捣谷用的眷,“横木穿插碓头,硬嘴为铁,足踏其末面舂之”,如图甲所示。(1)图乙为脚用力向下踩舂时(脚踩在最右端)在某一位置的示意图,O点为支点,F2为阻力,小东判断:此时舂属于费力杠杆,理由是 ;(2)若碓头质量为10kg,每次碓头上升的高度为0.3m,1min撞击臼中的谷粒10次,则人克服碓头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W。(不计横木的重力和摩擦)20.(2024九上·东阳期末)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如图所示。结合实验过程回答:(1)实验时应取尾鳍色素少的小活鱼,用浸湿的纱布把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把小鱼放在 中,用 盖住鱼尾。(2)用显微镜观察时选择的物镜是 (填“低倍镜”或“高倍镜”)。(3)图中①②③表示血管,判断血管②是毛细血管,理由是 。21.(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所示,将A、B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分别在拉力F1、F2的作用下沿着光滑斜面的左右两边从底部拉到顶端。A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甲,B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关系如图乙。据图分析:(1)F1、F2的大小关系为:F1 F2(填“>”“<”或“=”,下同);(2)若F1、F2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W1 W2;(3)若F1、F2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P1 P2。22.(2024九上·东阳期末)研习小组进行氢氧化钠固体和湿润的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搭建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玻璃管连接有连接湿度传感器,并向其中充满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迅速从另一口处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固体,测出一段时间内湿度变化(可表示水蒸气含量)如图乙所示。(1)图乙中曲线AB下降说明氢氧化钠具有 性。(2)请解释图乙中C点湿度比A点湿度高的原因: 。23.(2024九上·东阳期末)在科学发展不同时期,人们对“热”有不同的认识。材料一:18世纪末,普利斯特利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热质说”,认为热是一种称为“热质”的物质,是一种无质量的气体。自然界热质的总量不变,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热质会由高温物体流到低温物体。材料二:19世纪中期,焦耳提出: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热质,热只是一种能量的形式,其它形式的能量也可以转化为热能。如燃烧能产生热,导体通电也会产生热。材料三:焦耳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重物下降时通过定滑轮和转轴带动水中的叶轮转动,使容器中水的热能增大,温度升高,并计算出水增加的热能约等于重物做的功。改用水银、油重复实验,最终确认热与其它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1)其它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内能,如摩擦可以产生热,压缩气体可以产生热,导体通电也会产生热。以上情况都是属于 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2)焦耳实验中,重物做的功使水温升高t1℃,将水改为等质量的油,重复相同实验,油温升高t2℃,t1<t2,这是由于水比油的 更大;(3)焦耳的实验中存在多处摩擦,其中一处的摩擦力增大有利于提高实验精确度,此处为 (填“定滑轮处”“转轴处”或“叶轮处”)。24.(2024九上·东阳期末)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东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粉末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步骤①: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步骤②:将步骤①得到的溶液分别取少量装入A、B两支试管中;步骤③:在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发现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步骤④:在B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后,再向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银溶液。(1)由步骤①可知,原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2)小东进行步骤④的操作时,如何判断加入的硝酸钡已过量 。25.(2024九上·东阳期末)取相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根据实验测定:铁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锌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的大致曲线,并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26.(2024九上·东阳期末)研习小组利用“比色法”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目的】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人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实验试剂】50mg/mL淀粉溶液、50mg/mL人唾液淀粉酶溶液、蒸馏水、pH不同的缓冲液。【实验器材】试管、恒温箱、麦芽糖试纸、麦芽糖含量标准比色卡等。【实验步骤】①取一支试管,依次加1mL淀粉溶液、1mL人唾液淀粉酶溶液和4mLpH=2的缓冲液;②振荡试管,在37℃恒温箱中反应10分钟后,用麦芽糖试纸进行检测,将所显示的颜色与麦芽糖含量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麦芽糖含量并记录;③换用pH不同的缓冲液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表】编号 pH 麦芽饱和量(mg/mL)1 2 0.0462 4 0.0943 6 0.5664 8 0.7455 10 0.176【交流与讨论】(1)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体现了酶具有 性。(2)根据实验可得出结论:在 的条件下,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pH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3)为了寻找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小东继续探究。记录的实验组别及缓冲液的pH如下表所示。组别 A B C D E F GpH 6.1 6.4 6.7 7.0 7.3 7.6 7.9根据小东选取的缓冲液的pH,小阳认为小东的实验方案不够严谨,原因是 。27.(2024九上·东阳期末)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因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但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能否“制造现象”获得CO2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实验一】小东设计了如方案一所示的实验,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U形管左侧液面 右侧液面,由此证明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实验二】小阳查阅资料后设计了如方案二所示的实验,也获得了化学反应的证据。查阅资料:NaOH易溶于酒精,Na2CO3微溶于酒精且两者都不与酒精反应。实验步骤:步骤一: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的石灰石,分液漏斗中装入适量的稀盐酸,按方案二连接装置,甲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10%NaOH水溶液,乙试管中装入等量的10%NaOH酒精溶液。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a、b,分别向甲、乙两试管通入CO2气体。步骤三:观察甲、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发现甲试管没有明显现象,乙试管有白色沉淀析出。(2)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解释乙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 。实验结论: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实验反思】研习小组通过“制造现象”获得发生化学反应证据的两种方法:方法一: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减少。方法二:通过观察生成物的 。28.(2024九上·东阳期末)研习小组制作了一个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液体密度秤”,并制作了一份“制作说明书”,如图所示。“液体密度秤”制作说明书步骤①:按图甲制作好杆秤,提起提纽,移动秤砣(小螺母),当杆秤水平平衡时,用笔将此时秤砣悬挂点B标记为“0”刻度(单位:g/cm3)。步骤②:按图乙将大螺母没没在水中但不能碰到烧杯底部,提起提纽,移动秤砣,当杆秤再次水平平衡时,用笔将此时秤陀的悬挂点C标记为“1”则度。步骤③:将BC两刻度之间均匀分为10等份,并标上相应的刻度。步骤④: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待测液体,按照步骤②的方法操作,当杆秤水平平衡时,秤砣悬挂点的刻度即待测液体的密度。【原理探析】为探究“液体密度秤”刻度是均匀的,小东进行了推论:根据步骤①和②,由杠杆平衡原理可得:………………①……………②①②两式相减,可得:…………………③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④由③④可得:(1)根据推理结果,液体密度秤刻度是均匀的原因是 ;(2)【制作与应用】小东根据说明书制作了“液体密度秤”,并对已知密度为0.7g/cm3的液体进行测量验证,发现测量值为0.9g/cm3,经排查是大螺母放入烧杯时候有错误操作。其错误操作可能是 ;(3)【评价与改进】制作“液体密度秤”评价量表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刻度均匀、量程大 刻度较均匀、量程一般 刻度不均匀、量程小指标二 测量精确程度高 测量精确程度一般 测量精确程度低根据评价量表该小组制作的密度秤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合格”。为使指标二达到“优秀”,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意见 ;(4)若大螺母是铁块制作,对测量的液体种类有所限制,请举出一种不能测量的液体名称,并简要说明原因 。29.(2024九上·东阳期末)研习小组利用实验室的器材设计并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器材:电压恒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导线等。(1)【方案一】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均有较小角度的偏转。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A.更换小灯泡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灯泡发光情况(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伏,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3)【方案二】利用定值电阻R0代替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方案的电路图如图乙所示,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S、S1,断开S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1(I1=0.25A);②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闭合开关S、S2,断开开关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③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4)【方案三】利用定值电阻R0代替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方案的电路图如图丙所示,实验步骤如下,请你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闭合开关S和S1,断开S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额=2.5V;② ;③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5)【交流与讨论】分析以上三种方案,归纳出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基本原理都是P额= 。30.(2024九上·东阳期末)某工厂排放的废气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中或几种。为了探究该废气的组成,研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经气密性检查后,将气体通入装置(假设每一步都充分反应)。实验中观察到A中溶液变浑浊,C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D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1)实验方案中,装置 (填字母)的作用是将可能存在的CO和H2转化成CO2和水。(2)本实验可能存在污染空气的气体。适合接在E装置之后的尾气处理装置是 。(3)由于E装置没有明显现象,所以还不能确定废气中是否含有CO。小东在不更换E装置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操作”并判断气体中含有CO。“一定的操作”是指 。(4)装置A中的钡离子是重金属离子,会污染环境。以下混合液可以代替氢氧化钡溶液的是 。A.NaOH和NaCl的混合液B.NaOH和CaCl2的混合液C.NaCl和CaCl2的混合液31.(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是某草坪生态系统的成分关系示意图。(1)A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草坪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 :(2)图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3)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4)草坪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32.(2024九上·东阳期末)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的装置。下表是小东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某一天在阳光照射下的相关信息,太阳辐射功率是指1h内投射到1m2面积上的太阳能。太阳照射时间:t/h 装水量m/kg 吸热板面积S/m2 水升高的温度△t/℃ 太阳辐射功率P/J·(m2·h)-110 100 2.5 50 1.68×106结合表中信息解答:(1)该热水器中的100千克水理论上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热量水温才能升高50℃;(2)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3)若某款燃气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为70%,将上述水量升高相同的温度至少需要消耗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提示:Q=cmΔt;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天然气的热值为3×107J/m3]33.(2024九上·东阳期末)小东用过量的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得到了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了探究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小东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00克混合溶液于烧杯中,将240克碳酸钠溶液分6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相关质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加入碳酸钠溶液的总质量/g 40 80 120 160 200 240产生气体的总质量/g 4.4 8.8 11 11 11 11产生沉淀的总质量/g 0 0 5 m 25 25(1)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第3次加入碳酸钠溶液并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 ;(3)m的数值为 。34.(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某家用多功能电炖锅,它有三段温控功能:高温炖、中温煮和低温熬。图乙是它的简化电路图,下表是该电炖锅的部分参数。项目 参数电源电压(V) 220低温档功率(W) 500中温档功率(W) 1000高温档功率(W)(1)开关S1断开、S2接A时,电炖锅为 (选填“高”、“中”或“低”)温档;(2)若某次炖排骨时,电炖锅中温档工作30分钟,低温档工作30分钟,求电炖锅1小时内消耗的总电能是多少千瓦时 ;(3)电炖锅商温档功率是多少瓦 ?35.(2024九上·东阳期末)船停泊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容易腐蚀生锈,查阅资料得知食盐水能够促进铁的生锈。铁生锈的速率与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有什么关系呢?请你利用提供的装置、器材和药品完成实验方案设计。装置、器材与药品:如图实验装置若干套(含烧瓶、带刻度的导管、止水夹、烧杯和红墨水)、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蒸馏水、无锈铁屑、电子秤、烧杯若干、计时器、胶头滴管等。温餐提醒:1.20℃时,饱和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26.5%;2.装置气密性已检查。(1)装置图设计。请在实验装置图中的烧瓶里画出要放入的物质并标注物质名称 。(2)实验步骤设计。请补充完成其余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6套气密性完好的实验装置,编号为A、B、C、D、E和F;……(3)实验反思:选择铁屑而不选择铁钉作为实验材料的好处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人体的健康成长需要摄入均衡的营养,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解答】清炒豆腐主要为我们提供蛋白质。A.粗粮面主要提供糖类,木耳炒山药和猪油炒青菜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等,此食谱中蛋白质含量较少,最需要增加富含蛋白质的清炒豆腐,故A正确;B.食谱中的牛奶富含蛋白质,不需要增加清炒豆腐,故B错误;C.清炖牛肉富含蛋白质,不需要增加清炒豆腐,故C错误;D.清炒大虾富含蛋白质,不需要增加清炒豆腐,故D错误。故选A。2.【答案】D【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简单的有机物【解析】【分析】A.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B.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CD.酸由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构成,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解答】A.硫酸钙中只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B.硫酸钙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B错误;CD.根据化学式CaSO4可知,硫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答案】C【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基本类型。【解答】由化学方程式 H2C2O4+CaSO4=CaC2O4↓+H2SO4 可知,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C。【答案】4.A5.C【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热机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1)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大小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机械能=动能+势能。(2)根据热机的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4.雾炮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速度不变;向天空喷水时,质量不断减小,因此它的动能减小,故A正确,B错误;雾炮车的高度不变,质量减小,则重力势能变小,故C错误;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的和,所以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A。5. 雾炮车在喷出水雾时,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额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吸气和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选C。6.【答案】B【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解析】【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判断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可将A点看作杠杆的支点,作用在O点的重力为阻力,而乙对木料的支持力为动力;由杠杆平衡条件得:解得:;当乙向O点靠近,G与AO不变,而咸小, 则变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答案】D【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据此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解答】A.血液流经肺时,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则若B表示肺,那么C内的血液中含氧量增加,故A错误;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时,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则B表示小肠,那么C 内的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加,故B错误;C.若B代表心脏,若A是上、下腔静脉,则C 是肺动脉,那么A 和C 内血液也是静脉血,故C错误;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等废物形成尿液排出,则若B代表肾脏,所以 C 内血液中尿素含量小于 A 内血液中尿素含量,故D正确。故选 D。8.【答案】A【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酸的通性,结合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解答】A.稀硫酸显酸性,无色酚酞溶液遇到稀硫酸不变色,故A错误符合题意;B.蓝色溶液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可由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B正确不合题意;C.稀硫酸与丙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是由金属离子(钡离子)和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故C正确不合题意;D.活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则丁属于单质,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9.【答案】D【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A.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同一的化学式和固定的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物质组成;B.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化学变化的本质为有新物质生成;D.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才能将弱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①获得的胆矾具有固定组成,有统一的化学式,因此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B.②中加热时,高温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生成的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C.③溶解时,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但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故C错误;D.④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铁比铜活泼,故D正确。故选D。10.【答案】C【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 是胃、D 是小肠。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中开始被消化。图中X 曲线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Y 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Z 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 A表示口腔,C表示胃,D表示小肠,故A正确不合题意;B.淀粉口腔中开始消化,则X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故B正确不合题意;C.胃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初步分解为多肽,在小肠中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故C错误符合题意;D.脂肪在小肠中开始消化,则Z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胆汁、胰液和肠液,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1.【答案】B【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是左心房、②是右心房、③是左心室、④是右心室。(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气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瓶①与肺泡相连,则为肺循环,根据肺循环的路线可知,①是左心房,故A错误;B.②与组织细胞相连,应该为体循环,根据体循环的路线可知,血液在身体各处毛细血管网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会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所以流回②的血液是静脉血,故B正确;C.①左心房流的是动脉血,含氧高,④右心室流静脉血,含氧少,故C错误;D.静脉注射时,药液随着体循环先到达心脏的②右心房,故D错误。故选B。12.【答案】B【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压表所测的物理量,根据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结合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以及电功率的公式P=UI对各个选项分析即可。【解答】根据电路图可知,压敏电阻Rx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闭合开关S,当Rx上方压力增大时阻值减小,根据R总=Rx+R0可知,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故C错误;根据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故A错误‘根据U总=Ux+U0可知,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变小,故D错误;电源电压不变,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可知,电路的总功率变大,故B正确。故选B。13.【答案】A【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在不同地层中化石的分布情况能够反映生物进化的历程,根据题目描述的信息分析判断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水生生物,且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化石越多,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清晰地表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而无法判断得出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以及低等到高等的变化,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 A。14.【答案】A【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生成物的种类;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解答】 通过对比反应前后的粒子变化,该反应生成了气体或水。A.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的离子个数比是2:1,故A正确;B.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的离子个数比是1:1,故B错误;C.酒精加入适量的水中,不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Ba(OH)2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NO3溶液,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15.【答案】B【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A.比较AB段弹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确定合力方向,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确定速度的变化即可;B.根据动能的变化规律与图像对照即可;C.根据AB段小东的动能继续增大判断;D.根据BC段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减小分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小东同学从O点开始下落,AB阶段小东受到弹性绳的拉力小于G,则做加速运动;B点时拉力和重力相等,此时合力为零,加速停止,则此时速度最大,故A错误;B.OB段对应的动能始终在增大,且B点之后开始减速运动,动能减小,故OB对应图乙0到t2时间段,故B正确;C.综上所说,AB段小东的速度仍然变大,则动能变大,没有转化为弹性势能,故C错误;D.从B到C,弹力大于重力,则合力向上,与运动方向相反,那么做减速运动,则动能减小,因此动能和重力势能都转化为弹性势能,故D错误。故选B。16.【答案】基因;自然选择【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遗传物质的传递【解析】【分析】(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不同的基因决定了不同的性状表现。(2)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那些能够适应温暖环境的石榴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而不适应温暖环境的个体逐渐被淘汰。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它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生物的各种性状表现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软籽石榴的皮薄、籽软、汁多、香甜等性状是由其特定的基因组合所决定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在自然界中,生物面临着各种生存压力,包括环境因素的影响。【解答】(1)软籽石榴具有皮薄、籽软等优良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2)该品牌的石榴适宜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7.【答案】万寿菊;玫瑰花【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解析】【分析】(1)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中会发生颜色的变化;(2)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万寿菊的汁液在酸碱性以及中性溶液中的颜色一样,不能作酸碱指示剂;(2)玫瑰花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显浅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绿色,故与无色酚酞最相似的是玫瑰花。18.【答案】(1)A(2)内能→机械能【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解析】【分析】(1)重核分裂为轻核的变化为裂变,轻核结合生成重核的变化为聚变;(2)根据核电站的能量转化过程解答。【解答】(1)核电站核反应堆利用的是裂变反应,故选A;(2) 根据核电站的发电原理,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1)核电站核反应堆利用的是A所示的核反应,是裂变反应,不是聚变反应,B是聚变反应。(2)核电站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19.【答案】(1)舂在使用过程中,O点为支点,阻力为F2,动力为脚踩的力,则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2)5【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分类【解析】【分析】(1)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2)根据G=mg计算舂的重力,根据计算1min内碓头重力做功,最后根据计算克服碓头重力做功的功率。【解答】(2)根据题意可知,舂的重力为G=mg=10kg×10N/kg=100N1min内人克服碓头重力做功;那么人克服碓头重力做功的功率。(1)舂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2)不计横木的重力和摩擦,1min内人克服碓头重力做功做功功率20.【答案】培养皿;载玻片;低倍镜;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在进行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观察实验时,需要为小鱼提供适宜的环境,并使用合适的工具来固定和观察;(2)初次观察时应选择低倍镜,以便获得较大的视野,便于找到观察对象。(3)细血管的特点是管径最小,红细胞呈单行通过且血流速度较慢。【解答】(1)实验验时应取尾鳍色素少的小活鱼,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将小鱼放在培养皿中,并用载玻片轻轻盖住鱼尾,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2) 显微镜观察时选择的物镜是低倍镜;(3)根据图片可知,血管②中细胞单行通过,那么血管②是毛细血管。21.【答案】(1)<(2)=(3)<【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斜面及其工作特点【解析】【分析】(1)斜面倾斜角度越小,拉动物体通过的距离越大,则越省力;(2)首先根据W=Gh比较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大小,再根据斜面光滑不做额外功比较拉力做的总功大小;(3)首先根据图像分别计算出甲和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大小,再根据P=Fv比较拉力做功的功率大小。【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左侧斜面的倾斜角度小,则更省力,即;(2)根据题意可知,两斜面都是光滑的,那么不克服摩擦力做额外功,所以拉力所做的总功都等于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而两物体的重力相等、上升高度也相等,由可知,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相等,则拉力做的功也相等,即。(3)由图甲、乙可知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那么且;根据可知,拉力做功的功率。(1)由题意和图示可知,两物体的重力相等,左侧斜面的倾斜角度小,则更省力,即(2)已知两斜面都是光滑的,则额外功为零,所以拉力所做的功(总功)都等于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有用功),而两物体的重力相等、上升高度也相等,由可知,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相等,则拉力做的功也相等,即(3)由图甲、乙可知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因为且所以根据可知22.【答案】吸水;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能够吸收水蒸气,溶于水放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1)图乙中曲线AB下降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水蒸气,具有吸水性;(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图乙中C点湿度比A点湿度高的原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23.【答案】(1)做功(2)比热容(3)叶轮处【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比热容【解析】【分析】(1)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2)根据公式分析判断即可;(3)叶轮处的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转化成的内能越多,则现象越明显,测量精度越高。【解答】(1)摩擦可以产生热,压缩气体可以产生热,导体通电也会产生热,都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则都属于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2)根据题意可知,重物做的功转化为水和油的内能相等,即;由于水和油的质量相等,且;根据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油的比热容,(3)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叶轮克服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做功转化为液体的内能,如果增大此处的摩擦,重物做的功转化为液体的内能将增大,即可提高实验精确度,故该摩擦力为叶轮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力。(1)摩擦可以产生热,压缩气体可以产生热,导体通电也会产生热,属于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2)忽略误差不计,重物做的功转化为水和油的内能相等,即由于水和油的质量相等,且根据可知(3)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叶轮克服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做功转化为液体的内能,如果增大此处的摩擦,重物做的功转化为液体的内能将增大,即可提高实验精确度,故该摩擦力为叶轮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力。24.【答案】碳酸钙、硫酸铜(或CaCO3、CuSO4);取B试管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硝酸钡过量。【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2)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钠和硝酸钡不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步骤①中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也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碳酸钙、硫酸铜(或CaCO3、CuSO4);(2)判断加入的硝酸钡已过量的方法是:取B试管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硝酸钡过量。25.【答案】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较快,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短,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锌产生的氢气更多,两支试管中加入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足量),所以锌和铁完全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2HCl = ZnCl2 + H2↑、Fe + 2HCl = FeCl2 + H2↑ 可知,每65份质量锌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每56份质量铁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硫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更多;锌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的大致曲线如图:。【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图像的倾斜角度反映了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判断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的大小,进而画出对应的图像即可。【解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较快,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锌产生的氢气更多,那么反应阶段锌的图像的倾斜角度大于铁的图像的倾斜角度。稀盐酸(足量),则锌和铁完全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2HCl = ZnCl2+ H2↑、Fe + 2HCl = FeCl2+ H2↑ 可知,每65份质量锌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每56份质量铁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则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硫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更多,那么当氢气的质量不变时横线的高度铁大于锌,如下图所示:。26.【答案】专一;37℃;在五组不同pH中,pH=8时,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故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可能在6~10之间,应该在pH6~10之间进一步缩小浓度梯度范围进一步进行实验,而小东的实验只在pH6~8之间缩小浓度梯度进行实验【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1)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2)温度也会影响酶的活性;(3)要想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则减小溶液的pH时,应该在淀粉酶活性最强的pH=8左右进行,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但不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这体现酶具有专一性。(2)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根据实验可得出结论:在37℃的条件下,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pH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3)分析实验记录表数据可知,在五组不同pH中,pH=8时,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故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可能在6~10之间,应该在pH6~10之间进一步缩小浓度梯度范围进一步进行实验,而小东的实验只在pH6~8之间缩小浓度梯度进行实验,故实验不严谨。27.【答案】高于;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碳酸钠微溶于酒精,从而出现白色沉淀;增加【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碳酸钠微溶于酒精分析;【实验反思】根据实验的内容分析。【解答】(1)实验中若观察到U型管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大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3)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根据题目中的信息,Na2CO3微溶于酒精且不与酒精反应,因此乙装置中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碳酸钠微溶于酒精,从而出现白色沉淀;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获得发生化学反应证据的两种方法,方法一: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减少。方法二:通过方案二可知,观察生成物的增加。28.【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大螺母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即;由式③和④可得;解得:‘’由于、、OA都是定值,故与BC成正比,那么液体密度秤刻度是均匀的。(2)大螺母放入烧杯时候有错误操作(3)增大大螺母的体积,或者减小小螺母的质量(4)见解析【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1)根据③和④推导液体密度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分析液体密度和BC的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1)中得到的表达式,结合液体密度的变化分析判断;(3)根据(1)中得到的表达式分析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4)根据铁和稀盐酸的反应解答。【解答】(2)根据可知,由、OA是定值,已知密度为0.7g/cm3的液体进行测量验证,发现测量值为0.9g/cm3,密度偏大了,故偏小,故大螺母未完全浸没液体中。那么错误的操作是:大螺母放入烧杯时候有错误操作。(3)由可知,增大大螺母的体积,或者减小小螺母的质量可以提高精确度(4)若大螺母是铁铁块制作,那么盐酸,硫酸等都能与其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测盐酸等液体密度。(1)由图可知由式③和④可得则由于、、OA都是定值,故与BC成正比,液体密度秤刻度是均匀的。(2)排查是大螺母放入烧杯时候有错误操作。由、OA是定值,已知密度为0.7g/cm3的液体进行测量验证,发现测量值为0.9g/cm3,密度偏大了,故偏小,故大螺母未完全浸没液体中。(3)由知,增大大螺母的体积,或者减小小螺母的质量可以提高精确度(4)若大螺母是铁铁块制作,那么盐酸,硫酸等都能与其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测盐酸等液体密度。29.【答案】(1)C(2)0.75(3)(4)闭合开关S和S2,断开S1,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不动,读出此时电压表示数为(5)【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解析】【分析】 (1)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不用更换灯泡,也不用检查电路是否断路,可能是连入电阻太大,电路中电流太小所致,分析电阻过大的原因,然后进行下一步操作;(2)利用P=UI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3)要测灯的额定功率,应先使灯正常发光,将R与电流表串联后再与灯并联,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I1时,由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灯正常发光;保持滑片位置不变,通过开关的转换,使电流表测灯与R并联的总电流,因电路的连接关系没有改变,各电阻的大小和通过的电流不变,灯仍正常发光,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出灯的额定电流,根据P=I2R写出灯的额定功率的表达式;(4)测灯泡功率需要测出灯泡额定电压对应的额定电流,首先使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灯正常发光,再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和欧姆定律,通过开关的转换计算出R的电流,从而得到灯泡电流,根据P=UI写出额定功率的表达式;(5)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是:P=UI。【解答】(1)闭合开关后,电流表和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路连接正常,只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太大所致,那么下一步操作: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故选C。(2) 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伏,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3)①先闭合开关S、S1,断开S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1(I1=0.25A);②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闭合开关S、S2,断开开关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流表测灯与R0并联的总电流,因电路的连接关系没有改变,各电阻的大小和通过的电流不变,灯仍正常发光,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出灯的额定电流;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4)①闭合开关S、S1,断开S2,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此时L、R和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故灯泡正常发光;②闭合开关S和S2,断开S1,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不动,读出此时电压表示数为,电路的连接方式没有发生变化,电压表测L与R的总电压,所以;③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5)综上分析可知,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基本原理都是、(1)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灯泡没坏,也不是断路,可能是连入电阻太大,电路中电流太小所致,下一步操作: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小灯泡的额定功率(3)①先闭合开关S、S1,断开S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1(I1=0.25A);②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闭合开关S、S2,断开开关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流表测灯与R0并联的总电流,因电路的连接关系没有改变,各电阻的大小和通过的电流不变,灯仍正常发光,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出灯的额定电流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4)①闭合开关S、S1,断开S2,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此时L、R和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故灯泡正常发光;②闭合开关S和S2,断开S1,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不动,读出此时电压表示数为,电路的连接方式没有发生变化,电压表测L与R的总电压,所以③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5)综上分析可知,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基本原理都是30.【答案】C;C;将E装置出来的气体通入装有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的装置中,若氯化钯试纸变蓝,证明废气中含有CO;B【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CO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2)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该让气体从短管进入分析;(3)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到CO2不变色,但遇微量CO立即变为蓝色;(4)氢氧化钡溶液的作用是检验和除去二氧化碳,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哪组试剂组合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实验方案中,装置C的作用是将可能存在的CO和H2转化成CO2和水;(2)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密度比水小,应从短管进气,水从长管排出图2中适合接在E装置之后的尾气处理装置是C;(3)小东在不更换E装置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操作”并判断气体中含有CO,“一定的操作”是指将E装置出来的气体通入装有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的装置中,若氯化钯试纸变蓝,证明废气中含有CO;(4)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氢氧化钡溶液的作用是检验和除去二氧化碳;A.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与NaCl不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不能用于检验和除去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CaCl2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用于检验和除去二氧化碳,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和NaCl、CaCl2均不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不能用于检验和除去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1.【答案】分解者;生物群落;呼吸作用;草→兔→鹰;自我调节能力【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2)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过程;(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能够恢复平衡。【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A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草坪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2)根据图片可知,②释放二氧化碳,应该是动物的呼吸过程;(3)根据图片可知,其中的食物链:草→兔→鹰;(4)草坪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32.【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2×103J/(kg·℃)×100kg×50℃=2.1×107J;答:该热水器中的100千克水理论上至少需要2.1×107J的热量。(2)10h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Q总=1.68×106J/(m2·h)×2.5m2×10h=4.2×107J;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答: 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是50%。(3)需要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需要消耗天然气的体积答:至少需要消耗1立方米的天然气。【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Q吸=cmΔ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2)首先计算出10h内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再根据计算太阳能的转化效率;(3)根据计算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再根据计算消耗天然气的体积。(1)水吸收的热量(有用能量)Q吸=cmΔt=4.2×103J/(kg·℃)×100kg×50℃=2.1×107J(2)10h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总能量)Q总=1.68×106J/(m2·h)×2.5m2×10h=4.2×107J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3)若某款燃气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为70%,将上述水量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需要消耗天然气的体积答:(1)该热水器中的100千克水理论上至少需要2.1×107J的热量;(2) 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是50%;(3)至少需要消耗1立方米的天然气。33.【答案】设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x。x=27.75%答: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27.75%。;钠离子、钙离子(或Na+、Ca2+);15【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写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碳酸钙的质量计算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可;(2)根据表格数据确定第3次实验时的反应进度,进而确定此时溶质种类,进而确定阳离子的种类即可;(3)根据第1、2组数据计算每40g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质量,据此推算第3次实验中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得到碳酸钠溶液和碳酸钙沉淀的数量关系,据此推算生成沉淀的质量即可。【解答】(2)第3次加入碳酸钠溶液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切产生沉淀,说明盐酸完全反应。根据后面沉淀质量增大可知,此时氯化钙有剩余,溶液中存在的溶质为反应产物氯化钠和剩余的氯化钙,则溶液中阳离子为钠离子(Na+)和钙离子(Ca2+);(3)由第1、2数据可知,每40g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4.4g气体,则第3次实验中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质量为:;那么第3次实验中产生5g沉淀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是:120g-10g=20g,那么第4次比第3次多加入碳酸钠溶液40g,则多产生沉淀质量是:;那么沉淀质量m的数值为:5+10=15。34.【答案】(1)低(2)0.75千瓦时(3)2000W【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比较开关在不同闭合情况下总功率的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工作状态;(2)根据图片确定低温和中温功率,根据W=Pt分别计算出二者消耗的电能,然后相加即可;(3)根据计算出R1的阻值,根据计算串联时的总电阻,根据计算R2的阻值,最后根据计算高温档功率。【解答】(1)根据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电阻、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当开关S1断开,S2接A时,电阻、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由可知,前者功率小为低温档,后者功率大为高温档;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被短路,只有电阻接入电路,电炖锅处于中温挡。(2)电炖锅1小时内消耗的总电能(3)电阻、串联的总电阻;电阻的阻值;;那么电阻的阻值高温挡的功率。(1)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电阻、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由可知,总功率最大,所以此时电炖锅为高温挡;当开关S1断开,S2接A时,电阻、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由可知,总功率最小,所以此时电炖锅为低温挡;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被短路,只有电阻接入电路,电炖锅处于中温挡。(2)电炖锅中温挡工作30分钟,低温挡工作30分钟,电功率电炖锅1小时内消耗的总电能(3)电阻、串联的总电阻电阻的阻值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电阻的阻值高温挡的功率35.【答案】;取5支试管分别放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另取一支试管放入和食盐水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分别放入洁净无锈的相同规格的铁钉,浸入一半,静置相同时间,看带刻度导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数值;;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的内容分析分析;(2))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对照实验变量唯一,该实验的变量是食盐水的浓度,其它量都要相同;(3)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解答】(1)要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可设计不同浓度的食盐水与等体积水中放入相同规格的铁钉,看在相同时间内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数值,故烧瓶中放上食盐水和无锈铁屑,如下图所示:;(2)要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可设计不同浓度的食盐水与等体积水中放入相同规格的铁钉,看在相同时间内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数值,因此实验步骤为: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取5个烧瓶分别放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另取一个烧瓶放入和食盐水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分别放入洁净无锈的相同规格的铁钉,浸入一半,静置相同时间,看带刻度导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数值;(3)实验反思:选择铁屑而不选择铁钉作为实验材料的好处是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1 / 1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1.(2024九上·东阳期末)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物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适合处于青春期生长阶段的青少年多摄入。从膳食平衡的角度考虑,以下食谱中最需要增加清炒豆腐这道菜的是( )A.粗粮面 木耳炒山药 猪油炒青菜B.馒头 牛奶 蔬菜沙拉C.米饭 清炖牛肉 素炒豆角D.南瓜饭 清炒大虾 炒娃娃菜【答案】A【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人体的健康成长需要摄入均衡的营养,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解答】清炒豆腐主要为我们提供蛋白质。A.粗粮面主要提供糖类,木耳炒山药和猪油炒青菜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等,此食谱中蛋白质含量较少,最需要增加富含蛋白质的清炒豆腐,故A正确;B.食谱中的牛奶富含蛋白质,不需要增加清炒豆腐,故B错误;C.清炖牛肉富含蛋白质,不需要增加清炒豆腐,故C错误;D.清炒大虾富含蛋白质,不需要增加清炒豆腐,故D错误。故选A。2.(2024九上·东阳期末)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物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豆乳凝固是豆腐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凝固过程需要加入硫酸钙(CaSO4)等凝固剂。按物质的组成分类,硫酸钙(CaSO4)属于( )A.混合物 B.有机物 C.酸 D.盐【答案】D【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简单的有机物【解析】【分析】A.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B.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CD.酸由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构成,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解答】A.硫酸钙中只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B.硫酸钙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B错误;CD.根据化学式CaSO4可知,硫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2024九上·东阳期末)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物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豆腐不宜与菠菜同食,因为豆腐中的硫酸钙会和菠菜里的草酸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沉淀,其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aSO4=CaC2O4↓+H2SO4,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答案】C【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基本类型。【解答】由化学方程式 H2C2O4+CaSO4=CaC2O4↓+H2SO4 可知,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C。(2024九上·东阳期末)雾炮车利用高压装置向天空喷水,使灰尘快速沉降,净化空气。在高温天气时,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如图所示是雾炮车在马路上工作的情景。请回答下列小题:4.雾炮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并向天空喷水时,雾炮车的( )A.动能减小 B.动能不变 C.势能不变 D.机械能不变5.雾炮车在喷出水雾时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四个冲程中能量转化相同的是( )A.压缩冲程 B.排气冲程C.做功冲程 D.吸气冲程【答案】4.A5.C【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热机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1)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大小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机械能=动能+势能。(2)根据热机的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4.雾炮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速度不变;向天空喷水时,质量不断减小,因此它的动能减小,故A正确,B错误;雾炮车的高度不变,质量减小,则重力势能变小,故C错误;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的和,所以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A。5. 雾炮车在喷出水雾时,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额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吸气和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选C。6.(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在A点和B点共同扛起均质木料并恰好水平,其中AO=BO,O为木料的中点。当乙的作用点从B点向O点靠近时,乙对木料作用力将(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答案】B【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解析】【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判断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可将A点看作杠杆的支点,作用在O点的重力为阻力,而乙对木料的支持力为动力;由杠杆平衡条件得:解得:;当乙向O点靠近,G与AO不变,而咸小, 则变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为人体内某器官的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器官,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B表示肺,则C内的血液中含氧量减少B.若B表示小肠,则C内的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减少C.若B代表心脏,则A内血液是静脉血,C内血液是动脉血D.若B代表肾脏,则C内血液中尿素含量小于A内血液中尿素含量【答案】D【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泌尿系统【解析】【分析】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据此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解答】A.血液流经肺时,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则若B表示肺,那么C内的血液中含氧量增加,故A错误;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时,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则B表示小肠,那么C 内的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加,故B错误;C.若B代表心脏,若A是上、下腔静脉,则C 是肺动脉,那么A 和C 内血液也是静脉血,故C错误;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等废物形成尿液排出,则若B代表肾脏,所以 C 内血液中尿素含量小于 A 内血液中尿素含量,故D正确。故选 D。8.(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是稀硫酸与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反应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B.乙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稀硫酸与丙生成的白色沉淀属于盐类D.稀硫酸与丁产生的无色气体可能是单质【答案】A【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酸的通性,结合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解答】A.稀硫酸显酸性,无色酚酞溶液遇到稀硫酸不变色,故A错误符合题意;B.蓝色溶液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可由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B正确不合题意;C.稀硫酸与丙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是由金属离子(钡离子)和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故C正确不合题意;D.活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则丁属于单质,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9.(2024九上·东阳期末)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解释合理的是( )A.①获得的胆矾属于混合物 B.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C.③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D.④说明金属活动性铁比铜活泼【答案】D【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A.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同一的化学式和固定的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物质组成;B.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化学变化的本质为有新物质生成;D.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才能将弱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①获得的胆矾具有固定组成,有统一的化学式,因此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B.②中加热时,高温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生成的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C.③溶解时,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但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故C错误;D.④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铁比铜活泼,故D正确。故选D。10.(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曲线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依次用A、B、C、D、E表示)中被消化的过程。表述不合理的是( )A.A表示口腔,C表示胃,D表示小肠B.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C.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胃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D.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答案】C【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 是胃、D 是小肠。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中开始被消化。图中X 曲线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Y 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Z 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 A表示口腔,C表示胃,D表示小肠,故A正确不合题意;B.淀粉口腔中开始消化,则X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故B正确不合题意;C.胃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初步分解为多肽,在小肠中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故C错误符合题意;D.脂肪在小肠中开始消化,则Z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胆汁、胰液和肠液,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1.(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四个瓶子分别模拟心脏的四个腔。对该模型的分析合理的是( )A.瓶①表示心脏的右心房B.流回到瓶②的血液是静脉血C.瓶①中血液的含氧量低于瓶④D.手臂静脉注射时,药液先进入瓶③【答案】B【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是左心房、②是右心房、③是左心室、④是右心室。(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气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瓶①与肺泡相连,则为肺循环,根据肺循环的路线可知,①是左心房,故A错误;B.②与组织细胞相连,应该为体循环,根据体循环的路线可知,血液在身体各处毛细血管网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会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所以流回②的血液是静脉血,故B正确;C.①左心房流的是动脉血,含氧高,④右心室流静脉血,含氧少,故C错误;D.静脉注射时,药液随着体循环先到达心脏的②右心房,故D错误。故选B。12.(2024九上·东阳期末)某电子秤的简化电路如图所示,R0是定值电阻,Rx是压敏电阻,其阻值随着压力增大而减小,电源电压恒定不变,闭合开关S,当上方压力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B.电路的总功率变大C.通过Rx的电流变小 D.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变大【答案】B【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电压表所测的物理量,根据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结合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以及电功率的公式P=UI对各个选项分析即可。【解答】根据电路图可知,压敏电阻Rx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闭合开关S,当Rx上方压力增大时阻值减小,根据R总=Rx+R0可知,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故C错误;根据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故A错误‘根据U总=Ux+U0可知,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变小,故D错误;电源电压不变,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可知,电路的总功率变大,故B正确。故选B。13.(2024九上·东阳期末)考古发现: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水生生物,并且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的进化趋势是(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 D.以上三者都是【答案】A【知识点】化石【解析】【分析】在不同地层中化石的分布情况能够反映生物进化的历程,根据题目描述的信息分析判断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水生生物,且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化石越多,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清晰地表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而无法判断得出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以及低等到高等的变化,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 A。14.(2024九上·东阳期末)“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中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反应后减少的离子恰好变成水或气体等分子物质,能用该示意图来表示的是( )A.Na2CO3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H2SO4)B.NaOH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HCl)C.酒精加入适量的水中D.Ba(OH)2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NO3溶液【答案】A【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生成物的种类;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解答】 通过对比反应前后的粒子变化,该反应生成了气体或水。A.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的离子个数比是2:1,故A正确;B.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的离子个数比是1:1,故B错误;C.酒精加入适量的水中,不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Ba(OH)2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NO3溶液,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15.(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甲是蹦极运动过程示意图,小东从O点开始静止下落,OA段的长度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B点小东所受拉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蹦极过程中动能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忽略空气摩擦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点小东的速度达到最大B.OB段对应图乙0到t2时间段C.AB段动能转化为弹性绳的弹性势能D.BC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绳的弹性势能【答案】B【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A.比较AB段弹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确定合力方向,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确定速度的变化即可;B.根据动能的变化规律与图像对照即可;C.根据AB段小东的动能继续增大判断;D.根据BC段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减小分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小东同学从O点开始下落,AB阶段小东受到弹性绳的拉力小于G,则做加速运动;B点时拉力和重力相等,此时合力为零,加速停止,则此时速度最大,故A错误;B.OB段对应的动能始终在增大,且B点之后开始减速运动,动能减小,故OB对应图乙0到t2时间段,故B正确;C.综上所说,AB段小东的速度仍然变大,则动能变大,没有转化为弹性势能,故C错误;D.从B到C,弹力大于重力,则合力向上,与运动方向相反,那么做减速运动,则动能减小,因此动能和重力势能都转化为弹性势能,故D错误。故选B。16.(2024九上·东阳期末)某品牌的软籽石榴,皮薄、籽软、汁多、香甜,深受人们喜爱。(1)软籽石榴具有皮薄、籽软等优良性状由 决定。(2)该品牌的石榴适宜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这是 的结果。【答案】基因;自然选择【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遗传物质的传递【解析】【分析】(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不同的基因决定了不同的性状表现。(2)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那些能够适应温暖环境的石榴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而不适应温暖环境的个体逐渐被淘汰。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它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生物的各种性状表现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软籽石榴的皮薄、籽软、汁多、香甜等性状是由其特定的基因组合所决定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在自然界中,生物面临着各种生存压力,包括环境因素的影响。【解答】(1)软籽石榴具有皮薄、籽软等优良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2)该品牌的石榴适宜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7.(2024九上·东阳期末)许多植物花瓣浸出液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常用作酸碱指示剂。下表是几种植物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据表回答:植物花瓣浸出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紫卷心菜 浅紫色 蓝色 黄绿色玫瑰花 浅红色 浅红色 绿色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1)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植物花瓣浸出液是 。(2)植物花瓣浸出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显色效果与无色酚酞试液最相似的是 。【答案】万寿菊;玫瑰花【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解析】【分析】(1)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中会发生颜色的变化;(2)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万寿菊的汁液在酸碱性以及中性溶液中的颜色一样,不能作酸碱指示剂;(2)玫瑰花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显浅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绿色,故与无色酚酞最相似的是玫瑰花。18.(2024九上·东阳期末)核电站的发电原理是利用核反应堆反应释放能量,使水变成蒸汽,再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机旋转,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如图所示是两种核反应示意图。(1)核电站核反应堆利用的是 所示的核反应(填“A”或“B”);(2)根据核电站的发电原理,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核能→ →电能。【答案】(1)A(2)内能→机械能【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解析】【分析】(1)重核分裂为轻核的变化为裂变,轻核结合生成重核的变化为聚变;(2)根据核电站的能量转化过程解答。【解答】(1)核电站核反应堆利用的是裂变反应,故选A;(2) 根据核电站的发电原理,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1)核电站核反应堆利用的是A所示的核反应,是裂变反应,不是聚变反应,B是聚变反应。(2)核电站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19.(2024九上·东阳期末)我国古代记录传统手工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一种捣谷用的眷,“横木穿插碓头,硬嘴为铁,足踏其末面舂之”,如图甲所示。(1)图乙为脚用力向下踩舂时(脚踩在最右端)在某一位置的示意图,O点为支点,F2为阻力,小东判断:此时舂属于费力杠杆,理由是 ;(2)若碓头质量为10kg,每次碓头上升的高度为0.3m,1min撞击臼中的谷粒10次,则人克服碓头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W。(不计横木的重力和摩擦)【答案】(1)舂在使用过程中,O点为支点,阻力为F2,动力为脚踩的力,则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2)5【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分类【解析】【分析】(1)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2)根据G=mg计算舂的重力,根据计算1min内碓头重力做功,最后根据计算克服碓头重力做功的功率。【解答】(2)根据题意可知,舂的重力为G=mg=10kg×10N/kg=100N1min内人克服碓头重力做功;那么人克服碓头重力做功的功率。(1)舂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2)不计横木的重力和摩擦,1min内人克服碓头重力做功做功功率20.(2024九上·东阳期末)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如图所示。结合实验过程回答:(1)实验时应取尾鳍色素少的小活鱼,用浸湿的纱布把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把小鱼放在 中,用 盖住鱼尾。(2)用显微镜观察时选择的物镜是 (填“低倍镜”或“高倍镜”)。(3)图中①②③表示血管,判断血管②是毛细血管,理由是 。【答案】培养皿;载玻片;低倍镜;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在进行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观察实验时,需要为小鱼提供适宜的环境,并使用合适的工具来固定和观察;(2)初次观察时应选择低倍镜,以便获得较大的视野,便于找到观察对象。(3)细血管的特点是管径最小,红细胞呈单行通过且血流速度较慢。【解答】(1)实验验时应取尾鳍色素少的小活鱼,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将小鱼放在培养皿中,并用载玻片轻轻盖住鱼尾,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2) 显微镜观察时选择的物镜是低倍镜;(3)根据图片可知,血管②中细胞单行通过,那么血管②是毛细血管。21.(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所示,将A、B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分别在拉力F1、F2的作用下沿着光滑斜面的左右两边从底部拉到顶端。A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甲,B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关系如图乙。据图分析:(1)F1、F2的大小关系为:F1 F2(填“>”“<”或“=”,下同);(2)若F1、F2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W1 W2;(3)若F1、F2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P1 P2。【答案】(1)<(2)=(3)<【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斜面及其工作特点【解析】【分析】(1)斜面倾斜角度越小,拉动物体通过的距离越大,则越省力;(2)首先根据W=Gh比较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大小,再根据斜面光滑不做额外功比较拉力做的总功大小;(3)首先根据图像分别计算出甲和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大小,再根据P=Fv比较拉力做功的功率大小。【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左侧斜面的倾斜角度小,则更省力,即;(2)根据题意可知,两斜面都是光滑的,那么不克服摩擦力做额外功,所以拉力所做的总功都等于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而两物体的重力相等、上升高度也相等,由可知,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相等,则拉力做的功也相等,即。(3)由图甲、乙可知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那么且;根据可知,拉力做功的功率。(1)由题意和图示可知,两物体的重力相等,左侧斜面的倾斜角度小,则更省力,即(2)已知两斜面都是光滑的,则额外功为零,所以拉力所做的功(总功)都等于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有用功),而两物体的重力相等、上升高度也相等,由可知,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相等,则拉力做的功也相等,即(3)由图甲、乙可知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因为且所以根据可知22.(2024九上·东阳期末)研习小组进行氢氧化钠固体和湿润的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搭建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玻璃管连接有连接湿度传感器,并向其中充满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迅速从另一口处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固体,测出一段时间内湿度变化(可表示水蒸气含量)如图乙所示。(1)图乙中曲线AB下降说明氢氧化钠具有 性。(2)请解释图乙中C点湿度比A点湿度高的原因: 。【答案】吸水;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能够吸收水蒸气,溶于水放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1)图乙中曲线AB下降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水蒸气,具有吸水性;(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图乙中C点湿度比A点湿度高的原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23.(2024九上·东阳期末)在科学发展不同时期,人们对“热”有不同的认识。材料一:18世纪末,普利斯特利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热质说”,认为热是一种称为“热质”的物质,是一种无质量的气体。自然界热质的总量不变,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热质会由高温物体流到低温物体。材料二:19世纪中期,焦耳提出: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热质,热只是一种能量的形式,其它形式的能量也可以转化为热能。如燃烧能产生热,导体通电也会产生热。材料三:焦耳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重物下降时通过定滑轮和转轴带动水中的叶轮转动,使容器中水的热能增大,温度升高,并计算出水增加的热能约等于重物做的功。改用水银、油重复实验,最终确认热与其它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1)其它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内能,如摩擦可以产生热,压缩气体可以产生热,导体通电也会产生热。以上情况都是属于 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2)焦耳实验中,重物做的功使水温升高t1℃,将水改为等质量的油,重复相同实验,油温升高t2℃,t1<t2,这是由于水比油的 更大;(3)焦耳的实验中存在多处摩擦,其中一处的摩擦力增大有利于提高实验精确度,此处为 (填“定滑轮处”“转轴处”或“叶轮处”)。【答案】(1)做功(2)比热容(3)叶轮处【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比热容【解析】【分析】(1)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2)根据公式分析判断即可;(3)叶轮处的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转化成的内能越多,则现象越明显,测量精度越高。【解答】(1)摩擦可以产生热,压缩气体可以产生热,导体通电也会产生热,都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则都属于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2)根据题意可知,重物做的功转化为水和油的内能相等,即;由于水和油的质量相等,且;根据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油的比热容,(3)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叶轮克服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做功转化为液体的内能,如果增大此处的摩擦,重物做的功转化为液体的内能将增大,即可提高实验精确度,故该摩擦力为叶轮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力。(1)摩擦可以产生热,压缩气体可以产生热,导体通电也会产生热,属于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2)忽略误差不计,重物做的功转化为水和油的内能相等,即由于水和油的质量相等,且根据可知(3)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叶轮克服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做功转化为液体的内能,如果增大此处的摩擦,重物做的功转化为液体的内能将增大,即可提高实验精确度,故该摩擦力为叶轮与液体之间的摩擦力。24.(2024九上·东阳期末)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东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粉末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步骤①: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步骤②:将步骤①得到的溶液分别取少量装入A、B两支试管中;步骤③:在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发现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步骤④:在B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后,再向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银溶液。(1)由步骤①可知,原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2)小东进行步骤④的操作时,如何判断加入的硝酸钡已过量 。【答案】碳酸钙、硫酸铜(或CaCO3、CuSO4);取B试管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硝酸钡过量。【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2)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钠和硝酸钡不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步骤①中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也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碳酸钙、硫酸铜(或CaCO3、CuSO4);(2)判断加入的硝酸钡已过量的方法是:取B试管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硝酸钡过量。25.(2024九上·东阳期末)取相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根据实验测定:铁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锌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的大致曲线,并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答案】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较快,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短,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锌产生的氢气更多,两支试管中加入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足量),所以锌和铁完全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2HCl = ZnCl2 + H2↑、Fe + 2HCl = FeCl2 + H2↑ 可知,每65份质量锌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每56份质量铁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硫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更多;锌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的大致曲线如图:。【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图像的倾斜角度反映了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判断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的大小,进而画出对应的图像即可。【解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较快,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锌产生的氢气更多,那么反应阶段锌的图像的倾斜角度大于铁的图像的倾斜角度。稀盐酸(足量),则锌和铁完全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Zn + 2HCl = ZnCl2+ H2↑、Fe + 2HCl = FeCl2+ H2↑ 可知,每65份质量锌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每56份质量铁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则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硫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更多,那么当氢气的质量不变时横线的高度铁大于锌,如下图所示:。26.(2024九上·东阳期末)研习小组利用“比色法”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目的】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人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实验试剂】50mg/mL淀粉溶液、50mg/mL人唾液淀粉酶溶液、蒸馏水、pH不同的缓冲液。【实验器材】试管、恒温箱、麦芽糖试纸、麦芽糖含量标准比色卡等。【实验步骤】①取一支试管,依次加1mL淀粉溶液、1mL人唾液淀粉酶溶液和4mLpH=2的缓冲液;②振荡试管,在37℃恒温箱中反应10分钟后,用麦芽糖试纸进行检测,将所显示的颜色与麦芽糖含量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麦芽糖含量并记录;③换用pH不同的缓冲液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表】编号 pH 麦芽饱和量(mg/mL)1 2 0.0462 4 0.0943 6 0.5664 8 0.7455 10 0.176【交流与讨论】(1)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体现了酶具有 性。(2)根据实验可得出结论:在 的条件下,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pH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3)为了寻找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小东继续探究。记录的实验组别及缓冲液的pH如下表所示。组别 A B C D E F GpH 6.1 6.4 6.7 7.0 7.3 7.6 7.9根据小东选取的缓冲液的pH,小阳认为小东的实验方案不够严谨,原因是 。【答案】专一;37℃;在五组不同pH中,pH=8时,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故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可能在6~10之间,应该在pH6~10之间进一步缩小浓度梯度范围进一步进行实验,而小东的实验只在pH6~8之间缩小浓度梯度进行实验【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1)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2)温度也会影响酶的活性;(3)要想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则减小溶液的pH时,应该在淀粉酶活性最强的pH=8左右进行,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但不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这体现酶具有专一性。(2)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根据实验可得出结论:在37℃的条件下,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pH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3)分析实验记录表数据可知,在五组不同pH中,pH=8时,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故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可能在6~10之间,应该在pH6~10之间进一步缩小浓度梯度范围进一步进行实验,而小东的实验只在pH6~8之间缩小浓度梯度进行实验,故实验不严谨。27.(2024九上·东阳期末)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因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但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能否“制造现象”获得CO2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实验一】小东设计了如方案一所示的实验,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U形管左侧液面 右侧液面,由此证明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实验二】小阳查阅资料后设计了如方案二所示的实验,也获得了化学反应的证据。查阅资料:NaOH易溶于酒精,Na2CO3微溶于酒精且两者都不与酒精反应。实验步骤:步骤一: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的石灰石,分液漏斗中装入适量的稀盐酸,按方案二连接装置,甲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10%NaOH水溶液,乙试管中装入等量的10%NaOH酒精溶液。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a、b,分别向甲、乙两试管通入CO2气体。步骤三:观察甲、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发现甲试管没有明显现象,乙试管有白色沉淀析出。(2)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解释乙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 。实验结论: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实验反思】研习小组通过“制造现象”获得发生化学反应证据的两种方法:方法一: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减少。方法二:通过观察生成物的 。【答案】高于;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碳酸钠微溶于酒精,从而出现白色沉淀;增加【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碳酸钠微溶于酒精分析;【实验反思】根据实验的内容分析。【解答】(1)实验中若观察到U型管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大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3)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根据题目中的信息,Na2CO3微溶于酒精且不与酒精反应,因此乙装置中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碳酸钠微溶于酒精,从而出现白色沉淀;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获得发生化学反应证据的两种方法,方法一: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减少。方法二:通过方案二可知,观察生成物的增加。28.(2024九上·东阳期末)研习小组制作了一个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液体密度秤”,并制作了一份“制作说明书”,如图所示。“液体密度秤”制作说明书步骤①:按图甲制作好杆秤,提起提纽,移动秤砣(小螺母),当杆秤水平平衡时,用笔将此时秤砣悬挂点B标记为“0”刻度(单位:g/cm3)。步骤②:按图乙将大螺母没没在水中但不能碰到烧杯底部,提起提纽,移动秤砣,当杆秤再次水平平衡时,用笔将此时秤陀的悬挂点C标记为“1”则度。步骤③:将BC两刻度之间均匀分为10等份,并标上相应的刻度。步骤④: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待测液体,按照步骤②的方法操作,当杆秤水平平衡时,秤砣悬挂点的刻度即待测液体的密度。【原理探析】为探究“液体密度秤”刻度是均匀的,小东进行了推论:根据步骤①和②,由杠杆平衡原理可得:………………①……………②①②两式相减,可得:…………………③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④由③④可得:(1)根据推理结果,液体密度秤刻度是均匀的原因是 ;(2)【制作与应用】小东根据说明书制作了“液体密度秤”,并对已知密度为0.7g/cm3的液体进行测量验证,发现测量值为0.9g/cm3,经排查是大螺母放入烧杯时候有错误操作。其错误操作可能是 ;(3)【评价与改进】制作“液体密度秤”评价量表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刻度均匀、量程大 刻度较均匀、量程一般 刻度不均匀、量程小指标二 测量精确程度高 测量精确程度一般 测量精确程度低根据评价量表该小组制作的密度秤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合格”。为使指标二达到“优秀”,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意见 ;(4)若大螺母是铁块制作,对测量的液体种类有所限制,请举出一种不能测量的液体名称,并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大螺母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即;由式③和④可得;解得:‘’由于、、OA都是定值,故与BC成正比,那么液体密度秤刻度是均匀的。(2)大螺母放入烧杯时候有错误操作(3)增大大螺母的体积,或者减小小螺母的质量(4)见解析【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1)根据③和④推导液体密度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分析液体密度和BC的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1)中得到的表达式,结合液体密度的变化分析判断;(3)根据(1)中得到的表达式分析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4)根据铁和稀盐酸的反应解答。【解答】(2)根据可知,由、OA是定值,已知密度为0.7g/cm3的液体进行测量验证,发现测量值为0.9g/cm3,密度偏大了,故偏小,故大螺母未完全浸没液体中。那么错误的操作是:大螺母放入烧杯时候有错误操作。(3)由可知,增大大螺母的体积,或者减小小螺母的质量可以提高精确度(4)若大螺母是铁铁块制作,那么盐酸,硫酸等都能与其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测盐酸等液体密度。(1)由图可知由式③和④可得则由于、、OA都是定值,故与BC成正比,液体密度秤刻度是均匀的。(2)排查是大螺母放入烧杯时候有错误操作。由、OA是定值,已知密度为0.7g/cm3的液体进行测量验证,发现测量值为0.9g/cm3,密度偏大了,故偏小,故大螺母未完全浸没液体中。(3)由知,增大大螺母的体积,或者减小小螺母的质量可以提高精确度(4)若大螺母是铁铁块制作,那么盐酸,硫酸等都能与其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测盐酸等液体密度。29.(2024九上·东阳期末)研习小组利用实验室的器材设计并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器材:电压恒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导线等。(1)【方案一】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均有较小角度的偏转。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A.更换小灯泡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灯泡发光情况(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伏,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3)【方案二】利用定值电阻R0代替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方案的电路图如图乙所示,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S、S1,断开S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1(I1=0.25A);②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闭合开关S、S2,断开开关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③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4)【方案三】利用定值电阻R0代替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方案的电路图如图丙所示,实验步骤如下,请你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闭合开关S和S1,断开S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额=2.5V;② ;③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5)【交流与讨论】分析以上三种方案,归纳出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基本原理都是P额= 。【答案】(1)C(2)0.75(3)(4)闭合开关S和S2,断开S1,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不动,读出此时电压表示数为(5)【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解析】【分析】 (1)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不用更换灯泡,也不用检查电路是否断路,可能是连入电阻太大,电路中电流太小所致,分析电阻过大的原因,然后进行下一步操作;(2)利用P=UI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3)要测灯的额定功率,应先使灯正常发光,将R与电流表串联后再与灯并联,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I1时,由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灯正常发光;保持滑片位置不变,通过开关的转换,使电流表测灯与R并联的总电流,因电路的连接关系没有改变,各电阻的大小和通过的电流不变,灯仍正常发光,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出灯的额定电流,根据P=I2R写出灯的额定功率的表达式;(4)测灯泡功率需要测出灯泡额定电压对应的额定电流,首先使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灯正常发光,再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和欧姆定律,通过开关的转换计算出R的电流,从而得到灯泡电流,根据P=UI写出额定功率的表达式;(5)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是:P=UI。【解答】(1)闭合开关后,电流表和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路连接正常,只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太大所致,那么下一步操作: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故选C。(2) 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伏,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3)①先闭合开关S、S1,断开S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1(I1=0.25A);②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闭合开关S、S2,断开开关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流表测灯与R0并联的总电流,因电路的连接关系没有改变,各电阻的大小和通过的电流不变,灯仍正常发光,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出灯的额定电流;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4)①闭合开关S、S1,断开S2,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此时L、R和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故灯泡正常发光;②闭合开关S和S2,断开S1,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不动,读出此时电压表示数为,电路的连接方式没有发生变化,电压表测L与R的总电压,所以;③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5)综上分析可知,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基本原理都是、(1)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灯泡没坏,也不是断路,可能是连入电阻太大,电路中电流太小所致,下一步操作: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小灯泡的额定功率(3)①先闭合开关S、S1,断开S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1(I1=0.25A);②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闭合开关S、S2,断开开关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流表测灯与R0并联的总电流,因电路的连接关系没有改变,各电阻的大小和通过的电流不变,灯仍正常发光,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出灯的额定电流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4)①闭合开关S、S1,断开S2,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此时L、R和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故灯泡正常发光;②闭合开关S和S2,断开S1,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不动,读出此时电压表示数为,电路的连接方式没有发生变化,电压表测L与R的总电压,所以③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5)综上分析可知,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基本原理都是30.(2024九上·东阳期末)某工厂排放的废气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中或几种。为了探究该废气的组成,研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经气密性检查后,将气体通入装置(假设每一步都充分反应)。实验中观察到A中溶液变浑浊,C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D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1)实验方案中,装置 (填字母)的作用是将可能存在的CO和H2转化成CO2和水。(2)本实验可能存在污染空气的气体。适合接在E装置之后的尾气处理装置是 。(3)由于E装置没有明显现象,所以还不能确定废气中是否含有CO。小东在不更换E装置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操作”并判断气体中含有CO。“一定的操作”是指 。(4)装置A中的钡离子是重金属离子,会污染环境。以下混合液可以代替氢氧化钡溶液的是 。A.NaOH和NaCl的混合液B.NaOH和CaCl2的混合液C.NaCl和CaCl2的混合液【答案】C;C;将E装置出来的气体通入装有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的装置中,若氯化钯试纸变蓝,证明废气中含有CO;B【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CO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2)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该让气体从短管进入分析;(3)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到CO2不变色,但遇微量CO立即变为蓝色;(4)氢氧化钡溶液的作用是检验和除去二氧化碳,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哪组试剂组合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实验方案中,装置C的作用是将可能存在的CO和H2转化成CO2和水;(2)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密度比水小,应从短管进气,水从长管排出图2中适合接在E装置之后的尾气处理装置是C;(3)小东在不更换E装置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操作”并判断气体中含有CO,“一定的操作”是指将E装置出来的气体通入装有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的装置中,若氯化钯试纸变蓝,证明废气中含有CO;(4)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氢氧化钡溶液的作用是检验和除去二氧化碳;A.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与NaCl不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不能用于检验和除去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CaCl2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用于检验和除去二氧化碳,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和NaCl、CaCl2均不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不能用于检验和除去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1.(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是某草坪生态系统的成分关系示意图。(1)A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草坪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 :(2)图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3)写出图中的食物链: ;(4)草坪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答案】分解者;生物群落;呼吸作用;草→兔→鹰;自我调节能力【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2)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过程;(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能够恢复平衡。【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A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草坪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2)根据图片可知,②释放二氧化碳,应该是动物的呼吸过程;(3)根据图片可知,其中的食物链:草→兔→鹰;(4)草坪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32.(2024九上·东阳期末)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的装置。下表是小东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某一天在阳光照射下的相关信息,太阳辐射功率是指1h内投射到1m2面积上的太阳能。太阳照射时间:t/h 装水量m/kg 吸热板面积S/m2 水升高的温度△t/℃ 太阳辐射功率P/J·(m2·h)-110 100 2.5 50 1.68×106结合表中信息解答:(1)该热水器中的100千克水理论上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热量水温才能升高50℃;(2)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3)若某款燃气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为70%,将上述水量升高相同的温度至少需要消耗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提示:Q=cmΔt;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天然气的热值为3×107J/m3]【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2×103J/(kg·℃)×100kg×50℃=2.1×107J;答:该热水器中的100千克水理论上至少需要2.1×107J的热量。(2)10h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Q总=1.68×106J/(m2·h)×2.5m2×10h=4.2×107J;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答: 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是50%。(3)需要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需要消耗天然气的体积答:至少需要消耗1立方米的天然气。【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Q吸=cmΔ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2)首先计算出10h内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再根据计算太阳能的转化效率;(3)根据计算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再根据计算消耗天然气的体积。(1)水吸收的热量(有用能量)Q吸=cmΔt=4.2×103J/(kg·℃)×100kg×50℃=2.1×107J(2)10h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总能量)Q总=1.68×106J/(m2·h)×2.5m2×10h=4.2×107J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3)若某款燃气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为70%,将上述水量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需要消耗天然气的体积答:(1)该热水器中的100千克水理论上至少需要2.1×107J的热量;(2) 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是50%;(3)至少需要消耗1立方米的天然气。33.(2024九上·东阳期末)小东用过量的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得到了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了探究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小东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00克混合溶液于烧杯中,将240克碳酸钠溶液分6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相关质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加入碳酸钠溶液的总质量/g 40 80 120 160 200 240产生气体的总质量/g 4.4 8.8 11 11 11 11产生沉淀的总质量/g 0 0 5 m 25 25(1)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第3次加入碳酸钠溶液并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 ;(3)m的数值为 。【答案】设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x。x=27.75%答: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27.75%。;钠离子、钙离子(或Na+、Ca2+);15【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写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碳酸钙的质量计算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可;(2)根据表格数据确定第3次实验时的反应进度,进而确定此时溶质种类,进而确定阳离子的种类即可;(3)根据第1、2组数据计算每40g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质量,据此推算第3次实验中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得到碳酸钠溶液和碳酸钙沉淀的数量关系,据此推算生成沉淀的质量即可。【解答】(2)第3次加入碳酸钠溶液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切产生沉淀,说明盐酸完全反应。根据后面沉淀质量增大可知,此时氯化钙有剩余,溶液中存在的溶质为反应产物氯化钠和剩余的氯化钙,则溶液中阳离子为钠离子(Na+)和钙离子(Ca2+);(3)由第1、2数据可知,每40g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4.4g气体,则第3次实验中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质量为:;那么第3次实验中产生5g沉淀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是:120g-10g=20g,那么第4次比第3次多加入碳酸钠溶液40g,则多产生沉淀质量是:;那么沉淀质量m的数值为:5+10=15。34.(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某家用多功能电炖锅,它有三段温控功能:高温炖、中温煮和低温熬。图乙是它的简化电路图,下表是该电炖锅的部分参数。项目 参数电源电压(V) 220低温档功率(W) 500中温档功率(W) 1000高温档功率(W)(1)开关S1断开、S2接A时,电炖锅为 (选填“高”、“中”或“低”)温档;(2)若某次炖排骨时,电炖锅中温档工作30分钟,低温档工作30分钟,求电炖锅1小时内消耗的总电能是多少千瓦时 ;(3)电炖锅商温档功率是多少瓦 ?【答案】(1)低(2)0.75千瓦时(3)2000W【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比较开关在不同闭合情况下总功率的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工作状态;(2)根据图片确定低温和中温功率,根据W=Pt分别计算出二者消耗的电能,然后相加即可;(3)根据计算出R1的阻值,根据计算串联时的总电阻,根据计算R2的阻值,最后根据计算高温档功率。【解答】(1)根据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电阻、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当开关S1断开,S2接A时,电阻、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由可知,前者功率小为低温档,后者功率大为高温档;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被短路,只有电阻接入电路,电炖锅处于中温挡。(2)电炖锅1小时内消耗的总电能(3)电阻、串联的总电阻;电阻的阻值;;那么电阻的阻值高温挡的功率。(1)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电阻、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由可知,总功率最大,所以此时电炖锅为高温挡;当开关S1断开,S2接A时,电阻、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由可知,总功率最小,所以此时电炖锅为低温挡;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被短路,只有电阻接入电路,电炖锅处于中温挡。(2)电炖锅中温挡工作30分钟,低温挡工作30分钟,电功率电炖锅1小时内消耗的总电能(3)电阻、串联的总电阻电阻的阻值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电阻的阻值高温挡的功率35.(2024九上·东阳期末)船停泊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容易腐蚀生锈,查阅资料得知食盐水能够促进铁的生锈。铁生锈的速率与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有什么关系呢?请你利用提供的装置、器材和药品完成实验方案设计。装置、器材与药品:如图实验装置若干套(含烧瓶、带刻度的导管、止水夹、烧杯和红墨水)、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蒸馏水、无锈铁屑、电子秤、烧杯若干、计时器、胶头滴管等。温餐提醒:1.20℃时,饱和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26.5%;2.装置气密性已检查。(1)装置图设计。请在实验装置图中的烧瓶里画出要放入的物质并标注物质名称 。(2)实验步骤设计。请补充完成其余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6套气密性完好的实验装置,编号为A、B、C、D、E和F;……(3)实验反思:选择铁屑而不选择铁钉作为实验材料的好处是 。【答案】;取5支试管分别放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另取一支试管放入和食盐水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分别放入洁净无锈的相同规格的铁钉,浸入一半,静置相同时间,看带刻度导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数值;;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的内容分析分析;(2))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对照实验变量唯一,该实验的变量是食盐水的浓度,其它量都要相同;(3)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解答】(1)要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可设计不同浓度的食盐水与等体积水中放入相同规格的铁钉,看在相同时间内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数值,故烧瓶中放上食盐水和无锈铁屑,如下图所示:;(2)要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可设计不同浓度的食盐水与等体积水中放入相同规格的铁钉,看在相同时间内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数值,因此实验步骤为: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取5个烧瓶分别放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另取一个烧瓶放入和食盐水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分别放入洁净无锈的相同规格的铁钉,浸入一半,静置相同时间,看带刻度导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数值;(3)实验反思:选择铁屑而不选择铁钉作为实验材料的好处是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