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各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各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各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
1.(2024八下·张店期中)最早传播和用文字记载并使人们普遍接受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达尔文 C.拉瓦锡 D.道尔顿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不符合题意;
C、拉瓦锡首先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传播和用文字记载并使人们普遍接受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D、道尔顿创立了分子论和原子学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道尔顿创立了分子论和原子学说来解答。
2.(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不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或空气混合会发生爆炸分析
3.(2024八下·张店期中)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
C.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
【答案】C
【知识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解答】解: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故选C.
【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2024八下·张店期中)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A、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的快慢,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方程式的读法及意义进行分析。
5.(2024八下·张店期中)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生活现象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的是(  )
A.水果腐烂 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
C.木炭燃烧 D.动植物呼吸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水果腐烂是因为发生了缓慢氧化,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与氧气无关,符合题意;
C、木炭燃烧,是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了反应,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D、动植物呼吸,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分析。
6.(2024八下·张店期中)生产某阻燃剂(Sb2O5)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Sb2O5+2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H3SbO4 B.HSbO3 C.SbO2 D.Sb2O3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从X+2H2O2=Sb2O5+2H2O看,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Sb原子、4个H原子、7个O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X中含有2个Sb原子、3个O原子,即其化学式为:Sb2O3.
答案:D.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X的化学式的推断.
7.(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完全燃烧,且产物一定有二氧化碳
B.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其原理是通过蒸发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发生森林火灾时,消防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D.有效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
【答案】D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镁条不仅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可燃物燃烧的产物不一定有二氧化碳,如氢气燃烧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B. 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其原理是通过蒸发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
C. 发生森林火灾时,消防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D. 有效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含碳燃烧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不含碳的物质燃烧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B、根据着火点是物质性质,不能改变分析;
C、根据撤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燃烧条件确定防火、防爆炸的方法分析。
8.(2024八下·张店期中)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C+O2CO2 B.2CO+O22CO2
C.2H2+O22H2O D.CH4+2O2CO2+2H2O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A、该反应条件是点燃,但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不是2:1:2,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比(28×2):32:(44×2)=7:4:11,符合题意;
C、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但各物质的质量比(2×2):32:(18×2)=1:8:9,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多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来解答。
9.(2024八下·张店期中)某纯净物稍加热就能分解为氨气(NH3)、CO2、H2O三种物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化合物
B.该物质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
C.该物质由氮、氢、氧、碳四种元素组成
D.该物质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题可知生成物中含有四种元素,则反应物中也含有四种元素,则该物质为化合物,正确;
B.由题意根据元素守恒只能判断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且该物质为一种物质,错误;
C.该物质分解的产物中含有 氮、氢、氧、碳四种元素 ,根据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物质由氮、氢、氧、碳四种元素组成,正确;
D.该纯净物稍加热就会分解,说明该物质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据此分析。
10.(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B.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白光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故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故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有白烟生成;而不是白雾.故错误
故选B
11.(2024八下·张店期中)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燃烧前后蜡烛质量不变
B.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
D.燃烧前蜡烛的质量与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之和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是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即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水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总和。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蜡烛的质量小于反应前蜡烛的质量,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可知,蜡烛减少额质量和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可知,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可知,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之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2.(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使生成物的量增多
B.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发生了改变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会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13.(2024八下·张店期中)“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
A.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实验室不能把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质,应进行处理没有污染后再进行排放,A不符合题意;
B、化工生产中应尽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使原料尽可能的转化为产品,B符合题意;
C、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应回收集中处理,C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按最少量取用,取用药品应遵循节约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实验室废液会污染水、腐蚀下水道分析;
B、根据化工原料的利用会减少污染分析;
C、根据废旧电池有危害分析;
D、根据药品的取用要求分析。
14.(2024八下·张店期中)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对人体皮肤和牙龈的健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由三种元素组成
B.维生素C中含有20个原子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g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题目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符合题意;
B、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即1个维生素C分子中有20个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C中碳、氢、氧(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则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是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5.(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列现象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C.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D.打开盛酒精的试剂瓶瓶盖,酒精质量逐渐变小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A、10g水变成10g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B、纸燃烧后,剩余灰烬的质量小于纸的质量,是因为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符合题意;
C、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微粒之间有间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D、打开盛酒精的试剂瓶瓶盖,酒精质量逐渐变小,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物理变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
16.(2024八下·张店期中)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不会全部是氧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当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到16%以下,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可知,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当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到16%以下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蜡烛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加,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小,氮气不支持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不支持蜡烛燃烧来解答。
17.(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且都含有氧分子
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D.制法:在实验室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氧气中含有氧分子,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氧分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二氧化碳常温下均为气体,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作灭火剂,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均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相同的装置制取,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均是由分子构成,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二者均由固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制取,发生装置相同来解答。
18.(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图是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物中有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中有两种单质
【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分子种类改变,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合物是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由图可知,反应物为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中有两种单质,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化合物是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
19.(2024八下·张店期中)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5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10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Z为化合物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2:9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则5g+2.2g+16.2g+0.9g=ag+4.4g+8.1g+1.8g,解得a=10,故A正确;
B、根据数据可知,反应后Y、X、W的质量均增大,为生成物,Z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则该反应为Z反应生成X、Y、W的反应,符合“一变多”特征,为分解反应,故B错误;
C、Z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则Z一定是化合物,故C正确;
D、Y、W两种物质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4.4g-2.2g):(1.8g-0.9g)=22:9,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
20.(2024八下·张店期中)在反应 2A+B=3C+D 中,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5:1,已知 20gA 与一定量的 B 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 5gD,则在此反应中 B 和 C 的质量比为
A.4:19 B.3:5 C.1:3 D.2:17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反应 2A+B=3C+D 中,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5:1,则A 和 B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0:1, 20gA 与2g的 B 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 5gD,生成C的质量为20gA +2g-5gD=17g,则在此反应中 B 和 C 的质量比为2g:17g=2:17。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和来解答。
21.(2024八下·张店期中)将合适的序号填入下列空中:①氧气②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③氮气④稀有气体⑤红磷⑥镁条⑦硫粉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2)淡黄色粉末的是   。
(3)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   。
(4)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是   。
(5)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是   。
(6)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的是   。
【答案】(1)②
(2)⑦
(3)③
(4)①
(5)④
(6)⑥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②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⑦硫粉是淡黄色粉末;
(3)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③,约占空气体积的78%;
(4)①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5)④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6)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分析】(1)根据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解答;
(2)根据硫粉是黄色粉末来解答;
(3)根据空气中氮气含量最高,越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来解答;
(4)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来解答;
(5)根据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解答;
(6)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阿里将诶点。
22.(2024八下·张店期中)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
(2)氧化铜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
(3)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写出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水煤气法制氢气:用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制得氢气和二氧化碳   。
【答案】(1)
(2)
(3)
(4)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铁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氧化铜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
(3)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
(4)用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制得氢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并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来解答。
23.(2024八下·张店期中)在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中,每   份质量的铝与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氧化铝,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
【答案】108;96;204;化合反应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在化学方程式中,每108份质量的铝与96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04份质量的氧化铝;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就是化合反应来解答。
24.(2024八下·张店期中)2019 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对铟、铱、锗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杰出贡献。锗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
①下图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硫离子的符号为   ;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②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为S+3C+2KNO3 X+3CO2↑+N2↑,X 的 化 学 式 是     。
【答案】72.63;金属元素;6;S2-;不同;K2S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锗元素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①由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变化中硫原子易得到2个电子而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数,即硫离子的符号为;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硫离子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②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为S+3C+2KNO3X+3CO2↑+N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反应前有1个硫原子,3个碳原子,2个钾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3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信息可知,左上角数字表示元素的质子数,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的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来解答;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得失电子数,以及该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
25.(2024八下·张店期中)某兴趣小组按图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的气体主要性质为   。
(2)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水夹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且倒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   ,不用木炭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
【答案】(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中气压减小;五分之一;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造成压强差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后,红磷不再燃烧,说明剩余气体主要性质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中气压减小。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燃烧消耗氧气,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进入的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所以不能用木炭来代替红磷。
【分析】根据空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当温度恢复到室温时,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来解答。
26.(2024八下·张店期中)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若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较大,为了方便控制反应速率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若想收集一瓶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3)若实验室选用如图所示的E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该从   (填“a”或“b”)端进入。
(4)装置B中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应采取的措施为   ,用D装置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
【答案】(1)长颈漏斗
(2)C;;A;F
(3)b
(4)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为了方便控制反应速率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C,可通过注射器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果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若想收集一瓶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应用排水法收集,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F;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实验室选用如图所示的E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该从b端进入;
(4)装置B中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D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用D装置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注射器可以控制滴加液体速度,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放热来解答;
(3)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来解答;
(4)根据固液反应时,液体加入侵漠长颈漏斗形成封液;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集气瓶口,观看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解答。
27.(2024八下·张店期中)实验室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当完全反应后,从装置内提取出固体2g。请回答: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6
(3)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
x=3.4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70g 68.4g=1.6g。
(2)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3.4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装置内的质量的差值是氧气的质量;再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方程式中已知氧气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过氧化氢的质量来解答。
1 / 1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各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
1.(2024八下·张店期中)最早传播和用文字记载并使人们普遍接受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达尔文 C.拉瓦锡 D.道尔顿
A.A B.B C.C D.D
2.(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3.(2024八下·张店期中)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
C.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
4.(2024八下·张店期中)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
5.(2024八下·张店期中)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生活现象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的是(  )
A.水果腐烂 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
C.木炭燃烧 D.动植物呼吸
6.(2024八下·张店期中)生产某阻燃剂(Sb2O5)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Sb2O5+2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H3SbO4 B.HSbO3 C.SbO2 D.Sb2O3
7.(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完全燃烧,且产物一定有二氧化碳
B.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其原理是通过蒸发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发生森林火灾时,消防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D.有效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
8.(2024八下·张店期中)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C+O2CO2 B.2CO+O22CO2
C.2H2+O22H2O D.CH4+2O2CO2+2H2O
9.(2024八下·张店期中)某纯净物稍加热就能分解为氨气(NH3)、CO2、H2O三种物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化合物
B.该物质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
C.该物质由氮、氢、氧、碳四种元素组成
D.该物质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10.(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B.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白光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11.(2024八下·张店期中)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燃烧前后蜡烛质量不变
B.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
D.燃烧前蜡烛的质量与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之和
12.(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使生成物的量增多
B.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发生了改变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13.(2024八下·张店期中)“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
A.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14.(2024八下·张店期中)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对人体皮肤和牙龈的健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由三种元素组成
B.维生素C中含有20个原子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g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5.(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列现象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C.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D.打开盛酒精的试剂瓶瓶盖,酒精质量逐渐变小
16.(2024八下·张店期中)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17.(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且都含有氧分子
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D.制法:在实验室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18.(2024八下·张店期中)下图是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物中有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中有两种单质
19.(2024八下·张店期中)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5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10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Z为化合物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2:9
20.(2024八下·张店期中)在反应 2A+B=3C+D 中,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5:1,已知 20gA 与一定量的 B 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 5gD,则在此反应中 B 和 C 的质量比为
A.4:19 B.3:5 C.1:3 D.2:17
21.(2024八下·张店期中)将合适的序号填入下列空中:①氧气②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③氮气④稀有气体⑤红磷⑥镁条⑦硫粉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2)淡黄色粉末的是   。
(3)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   。
(4)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是   。
(5)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是   。
(6)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的是   。
22.(2024八下·张店期中)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
(2)氧化铜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
(3)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写出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水煤气法制氢气:用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制得氢气和二氧化碳   。
23.(2024八下·张店期中)在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中,每   份质量的铝与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氧化铝,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
24.(2024八下·张店期中)2019 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对铟、铱、锗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杰出贡献。锗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
①下图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硫离子的符号为   ;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②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为S+3C+2KNO3 X+3CO2↑+N2↑,X 的 化 学 式 是     。
25.(2024八下·张店期中)某兴趣小组按图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的气体主要性质为   。
(2)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水夹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且倒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   ,不用木炭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
26.(2024八下·张店期中)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若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较大,为了方便控制反应速率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若想收集一瓶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3)若实验室选用如图所示的E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该从   (填“a”或“b”)端进入。
(4)装置B中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应采取的措施为   ,用D装置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
27.(2024八下·张店期中)实验室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当完全反应后,从装置内提取出固体2g。请回答: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不符合题意;
C、拉瓦锡首先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传播和用文字记载并使人们普遍接受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D、道尔顿创立了分子论和原子学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道尔顿创立了分子论和原子学说来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不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或空气混合会发生爆炸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解答】解: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故选C.
【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A、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的快慢,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方程式的读法及意义进行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水果腐烂是因为发生了缓慢氧化,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与氧气无关,符合题意;
C、木炭燃烧,是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了反应,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D、动植物呼吸,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从X+2H2O2=Sb2O5+2H2O看,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Sb原子、4个H原子、7个O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X中含有2个Sb原子、3个O原子,即其化学式为:Sb2O3.
答案:D.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X的化学式的推断.
7.【答案】D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镁条不仅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可燃物燃烧的产物不一定有二氧化碳,如氢气燃烧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B. 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其原理是通过蒸发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
C. 发生森林火灾时,消防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D. 有效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含碳燃烧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不含碳的物质燃烧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B、根据着火点是物质性质,不能改变分析;
C、根据撤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燃烧条件确定防火、防爆炸的方法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A、该反应条件是点燃,但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不是2:1:2,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比(28×2):32:(44×2)=7:4:11,符合题意;
C、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但各物质的质量比(2×2):32:(18×2)=1:8:9,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多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来解答。
9.【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题可知生成物中含有四种元素,则反应物中也含有四种元素,则该物质为化合物,正确;
B.由题意根据元素守恒只能判断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且该物质为一种物质,错误;
C.该物质分解的产物中含有 氮、氢、氧、碳四种元素 ,根据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物质由氮、氢、氧、碳四种元素组成,正确;
D.该纯净物稍加热就会分解,说明该物质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据此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故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故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有白烟生成;而不是白雾.故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是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即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水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总和。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蜡烛的质量小于反应前蜡烛的质量,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可知,蜡烛减少额质量和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可知,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可知,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之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2.【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会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13.【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实验室不能把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质,应进行处理没有污染后再进行排放,A不符合题意;
B、化工生产中应尽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使原料尽可能的转化为产品,B符合题意;
C、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应回收集中处理,C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按最少量取用,取用药品应遵循节约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实验室废液会污染水、腐蚀下水道分析;
B、根据化工原料的利用会减少污染分析;
C、根据废旧电池有危害分析;
D、根据药品的取用要求分析。
14.【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题目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符合题意;
B、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即1个维生素C分子中有20个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C中碳、氢、氧(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则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是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5.【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A、10g水变成10g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B、纸燃烧后,剩余灰烬的质量小于纸的质量,是因为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符合题意;
C、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微粒之间有间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D、打开盛酒精的试剂瓶瓶盖,酒精质量逐渐变小,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物理变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
16.【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不会全部是氧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当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到16%以下,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可知,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当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到16%以下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蜡烛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加,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小,氮气不支持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不支持蜡烛燃烧来解答。
17.【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氧气中含有氧分子,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氧分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二氧化碳常温下均为气体,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作灭火剂,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均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相同的装置制取,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均是由分子构成,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二者均由固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制取,发生装置相同来解答。
18.【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分子种类改变,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合物是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由图可知,反应物为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中有两种单质,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化合物是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
19.【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则5g+2.2g+16.2g+0.9g=ag+4.4g+8.1g+1.8g,解得a=10,故A正确;
B、根据数据可知,反应后Y、X、W的质量均增大,为生成物,Z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则该反应为Z反应生成X、Y、W的反应,符合“一变多”特征,为分解反应,故B错误;
C、Z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则Z一定是化合物,故C正确;
D、Y、W两种物质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4.4g-2.2g):(1.8g-0.9g)=22:9,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
20.【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反应 2A+B=3C+D 中,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5:1,则A 和 B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0:1, 20gA 与2g的 B 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 5gD,生成C的质量为20gA +2g-5gD=17g,则在此反应中 B 和 C 的质量比为2g:17g=2:17。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和来解答。
21.【答案】(1)②
(2)⑦
(3)③
(4)①
(5)④
(6)⑥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②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⑦硫粉是淡黄色粉末;
(3)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③,约占空气体积的78%;
(4)①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5)④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6)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分析】(1)根据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解答;
(2)根据硫粉是黄色粉末来解答;
(3)根据空气中氮气含量最高,越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来解答;
(4)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来解答;
(5)根据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解答;
(6)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阿里将诶点。
22.【答案】(1)
(2)
(3)
(4)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铁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氧化铜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
(3)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
(4)用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制得氢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并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来解答。
23.【答案】108;96;204;化合反应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在化学方程式中,每108份质量的铝与96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04份质量的氧化铝;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就是化合反应来解答。
24.【答案】72.63;金属元素;6;S2-;不同;K2S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锗元素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①由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变化中硫原子易得到2个电子而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数,即硫离子的符号为;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硫离子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②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为S+3C+2KNO3X+3CO2↑+N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反应前有1个硫原子,3个碳原子,2个钾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3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信息可知,左上角数字表示元素的质子数,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的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来解答;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得失电子数,以及该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
25.【答案】(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中气压减小;五分之一;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造成压强差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后,红磷不再燃烧,说明剩余气体主要性质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中气压减小。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燃烧消耗氧气,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进入的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所以不能用木炭来代替红磷。
【分析】根据空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当温度恢复到室温时,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来解答。
26.【答案】(1)长颈漏斗
(2)C;;A;F
(3)b
(4)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为了方便控制反应速率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C,可通过注射器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果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若想收集一瓶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应用排水法收集,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F;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实验室选用如图所示的E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该从b端进入;
(4)装置B中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D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用D装置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注射器可以控制滴加液体速度,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放热来解答;
(3)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来解答;
(4)根据固液反应时,液体加入侵漠长颈漏斗形成封液;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集气瓶口,观看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解答。
27.【答案】(1)1.6
(3)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
x=3.4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70g 68.4g=1.6g。
(2)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3.4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装置内的质量的差值是氧气的质量;再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方程式中已知氧气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过氧化氢的质量来解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