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高新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75分)1.(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剪纸 B.刺绣 C.酿酒 D.竹编2.(2024八下·滨城期中)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元素说法中正确的是A.5:00对应元素的质子数是5B.2:00时针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9: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F+D.10:00对应的元素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3.(2024八下·滨城期中)如图是周期表中铁元素的一些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是一种金属元素 B.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6C.铁原子的质量是55.845 D.铁元素的符号是Fe4.(2024八下·滨城期中)钙是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青少年缺钙会影响身高,成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软化症,老年人缺钙易导致骨折。这里的“钙”是指A.分子 B.离子 C.原子 D.元素5.(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元素符号表示氢元素的是( )A.Ne B.K C.H D.Na6.(2024八下·滨城期中)我国古代鎏金工艺中会使用汞,汞的元素符号是A.Ag B.Hg C.He D.Mg7.(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足球烯(C60) B.氧化镁 C.烧碱 D.稀硫酸8.(2024八下·滨城期中)钼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钼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钼原子的质量为95.96gC.的核外电子数为42 D.一个钼原子含42个质子9.(2024八下·滨城期中)茶叶中的硒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茶叶中的“硒”主要指硒单质 B.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D.Se2-中的“2”表示2个硒离子10.(2024八下·滨城期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钙 B.铁 C.铜 D.铝11.(2024八下·滨城期中)我国近代化学的先驱和启蒙者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相对应且正确的是A.贡(Hg) B.锌(Zn) C.金(Cu) D.钡(bA)12.(2024八下·滨城期中)做胃镜服用的“钡餐”为药用硫酸钡,钡元素符号A.Be B.Ba C.Br D.B13.(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组是A.碳、氯 B.氩、银 C.铅、铂 D.钡、锌14.(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粒子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A. B.C. D.15.(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质子数相等 ⑥Na+比Na稳定A.①②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16.(2024八下·滨城期中)科学家在的低温下,通过钢球研磨普通冰制得既不浮于水面、也不下沉的“MDA”(中密度无定形冰),下列关于“MDA”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冰的物理性质不同 B.分子停止运动C.与冰的分子构成不同 D.分子之间无间隔17.(2024八下·滨城期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B.无色透明的水也可能是混合物C.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用淘米的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18.(2024八下·滨城期中)图1、图2分别是水的净化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实验能将硬水软化B.图2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C.图1实验中利用小卵石和石英砂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D.图2实验中a、b两管对应的分别是电源的负极和正极19.(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A.食盐 B.食醋 C.硫酸铜 D.植物油20.(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冰水 B.海水 C.液氧 D.泥浆21.(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形成的微观实质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分散在溶剂中B.洗涤剂去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C.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D.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会降低22.(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春天柳絮飘飞——分子不断运动B.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有间隔D.把氧气压缩进蓝色钢瓶——分子体积变小23.(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C.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固体能形成氯化钠饱和溶液24.(2024八下·滨城期中)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的结构不同B.氯化钠溶解到水中看不见了——氯化钠分子很小C.几度秋意浓,最是桂花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夏天铁轨间缝变小——金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25.(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汽油溶解衣物上的油污B.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软化硬水C.利用石墨的导电性作电池的电极D.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制碳酸饮料二、填空26.(2024八下·滨城期中)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是几种常见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在A、B、C、D四种粒子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序号)。(3)C、D粒子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D粒子中x= 。(4)B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27.(2024八下·滨城期中)某市区自来水的水源地之一是白浪河水库,某化学兴趣小组从该水库中取水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外还有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取适量滤液,经检测是硬水,原因是滤液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 (填元素名称)化合物。随后小组同学对以下四种水样进行实验,记录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用量。实验操作 水样 加入1.5%的肥皂水滴数市售纯净水 2煮沸后的自来水 6自来水 9湖水 14由上可知:①硬度最大的水样是 ,能降低自来水硬度的方法有 。②续实验,发现山泉水的硬度大于自来水的硬度,其实验方案为 (提示:实验方案需要写全操作、现象、结论)。③有人说饮用软水好,有人说饮用硬水好?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并闸述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剪纸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刺绣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竹编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2.【答案】A【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5:00对应元素为硼元素,其质子数=原子序数=5,符合题意;B、2:00时针对应的元素为氦元素,名称中带“气”,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9:00对应的元素为氟元素,质子数=电子数=9,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离子符号为F-,不符合题意;D、10:00对应的元素为氖元素,氖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不易形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由所给各数字及元素符号确定元素名称或类别,结合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不易与其它元素结合分析。3.【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解析】【解答】A、铁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铁原子序数=核电荷数=26,不符合题意;C、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45,不是原子的质量,符合题意;D、铁元素的符号是Fe,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电荷数,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右上角符号为元素符号分析。4.【答案】D【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解答】老年人缺钙易导致骨折。这里的“钙”是指钙元素。故答案为:D。【分析】 根据物质同由元素组成,补充营养成分多指元素成分分析。5.【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解答】氢元素符号为H。故选C。【分析】根据氢元素符号书写分析。6.【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解答】A、Ag为银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B、Hg为汞元素符号,符合题意;C、He为氦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D、Mg为镁的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常见元素符号书写分析。7.【答案】A【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足球烯只由碳元素组成,属于单质,符合题意;B、氧化镁是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烧碱是氢氧化钠,是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D、稀硫酸是硫酸和水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分析】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8.【答案】D【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钼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元素符号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5.96,不是原子质量,不符合题意;C、Mo3+是原子失3个电子形成的,钼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42,则Mo3+的核外电子个数=42-3=39,不符合题意;D、钼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42,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名称带“钅”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分析;B、根据元素符号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C、根据Mo3+是原子失3个电子形成的分析;D、根据钼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9.【答案】B【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物质的元素组成【解析】【解答】A、茶叶中的“硒”是指硒元素,不符合题意;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硒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4,符合题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单位不是“g”,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D、Se2-中的“2”表示1个硒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B、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C、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分析;D、根据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为离子所带电荷数分析。10.【答案】D【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解析】【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顺序为O、Si、Al、Fe,则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分析。11.【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解答】A、Hg为汞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B、锌元素符号为Zn,不符合题意;C、金元素符号为Au,铜元素符号为Cu,不符合题意;D、钡元素符号为Ba,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原则分析。12.【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解答】钡元素符号为Ba;故作案为:B。【分析】根据钡元素符号书写及元素符号书写遵循“一大二小”原则分析。13.【答案】D【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解答】A、碳的元素符号为C,氯的元素符号为Cl,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不符合题意;B、氩的元素符号为Ar,银的元素符号为Ag,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不符合题意;C、铅的元素符号为Pb,铂的元素符号为Pt,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不符合题意;D、钡的元素符号为Ba,锌的元素符号为Zn,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各选项中所给元素的元素符号书写分析。14.【答案】D【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该粒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2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不符合题意;B、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4,在化学反应中既不易得到电子也不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符合题意;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 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不符合题意;D、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除外)时易失电子分析。15.【答案】C【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解析】【解答】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与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相比,Na、Na+核电荷数相同、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等、电子层结构不同、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钠原子变钠离子,原子核没有改变,质量几乎相等,钠原子没有达到稳定结构,钠离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钠原子与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比较分析。16.【答案】A【知识点】水的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MDA”既不浮于水面、也不下沉,说明“MDA”的密度与水相同,与冰的物理性质不同,符合题意;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C、“MDA”是通过钢球研磨普通冰制得的,与冰的分子构成相同,不符合题意;D、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可能不同。17.【答案】A【知识点】电解水实验;保护水资源;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全球总储水量的1%,符合题意;B、无色透明的水中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可能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D、用淘米的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水资源分布分析;B、根据无色透明的水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分析;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D、根据一水多用的节水方法分析。18.【答案】A【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解析】【解答】A、图1中的简易净水装置起到过滤、吸附作用,不能将硬水软化,符合题意;B、图2为电解水实验,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利用该实验可证明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C、图1实验中利用小卵石和石英砂为过滤层,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a管气体的体积约为b管气体体积的两倍,则a管生成的气体为氢气,对应电极为负极,b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对应电极为正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所给净水装置的作用分析;B、根据电解水可证明水的组成分析;C、根据过滤原理分析;D、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分析。19.【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解答】A、食盐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形成无色溶液,不符合题意;B、食醋加入一定量的水中,不能形成蓝色溶液,不符合题意;C、硫酸铜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得到的是蓝色溶液,符合题意;D、植物油难溶于水,加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的溶解性及铜盐的溶液呈蓝色分析。20.【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解答】A、冰水只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B、海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C、液氧只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D、泥浆是难溶性固体颗粒物与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分析。21.【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解析】【解答】A. 溶液形成的微观实质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分散在溶剂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用洗涤剂去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是还可以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错误,符合题意;D.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会降低,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溶液形成的微观实质分析。B、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分析。C、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分析。D、根据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分析。22.【答案】B【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解析】【解答】A、春天柳絮飘飞,是宏观物质的机械运动,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符合题意;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符合题意;D、把氧气压缩进蓝色钢瓶,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及溶液靠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分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3.【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解析】【解答】A、 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不符合题意;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符合题意;C、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从而加速物质的溶解,不符合题意;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固体至不能再继续溶解时,可形成氯化钠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溶解原理分析;B、根据汽油溶解油污分析;C、根据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分析;D、根据不饱和溶液加溶质可转化为饱和溶液分析。24.【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到水中看不见了就由于钠离子和氯离子均匀的分散到水分子之间,符合题意;C、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不符合题意;D、金属由原子构成, 夏天铁轨间缝变小,是由于温度升高,金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B、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溶解时离子分散到水分子间分析;C、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D、根据金属原子间存在间隔,随温度的变化间隔发生变化分析。25.【答案】B【知识点】硬水与软水;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解析】【解答】A、汽油能溶解油污,利用汽油溶解油污原理可除去衣物上的油污,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符合题意;C、石墨具有导电性,则可作电池的电极,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利用该性质可用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分析;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及硬水软化的原理分析;C、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26.【答案】(1)16.00(2)B(3)D;12(4)三【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2)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的结果为稳定结构,B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3)C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D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属于金属;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为原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8+2=12。(4)B粒子对应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3,而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元素周期数,则B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的结果为稳定结构分析;(3)根据多个电子层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为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为非金属元素原子分析;(4)根据元素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析。27.【答案】(1)烧杯;引流(2)钙、镁;湖水;煮沸、蒸馏;取5mL山泉水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5%的肥皂水,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滴数大于9滴,说明山泉水硬度大于自来水;硬水好,硬水是人们补充钙、镁等成分的一种重要渠道;硬水是人们吸收钙元素等成分的主要来源;硬水爽口,多数矿泉水硬度较高,使人感到清爽可口;软水好,用软水沏茶更具口感;用软水沐浴能使头发光滑、皮肤细腻;饮用软水则能降低结石病发率(任选一个角度,阐述理由,合理即可)。【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外还有烧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以防止液体溅出。(2)取适量滤液,经检测是硬水,原因是滤液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天然水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湖水加入1.5%的肥皂水滴数最多,硬度最大的水样是湖水;天然水煮沸时,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蒸馏能除去水中所有杂质,能使硬水变成软水,能降低自来水硬度的方法有煮沸、蒸馏;继续实验,发现山泉水的硬度大于自来水的硬度,其实验方案为取5mL山泉水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5%的肥皂水,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滴数大于9滴,说明山泉水硬度大于自来水;故答案为:取5mL山泉水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5%的肥皂水,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滴数大于9滴,说明山泉水硬度大于自来水。硬水好,硬水是人们补充钙、镁等成分的一种重要渠道;硬水是人们吸收钙元素等成分的主要来源;硬水爽口,多数矿泉水硬度较高,使人感到清爽可口;软水好,用软水沏茶更具口感;用软水沐浴能使头发光滑、皮肤细腻;饮用软水则能降低结石病发率;【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过滤时玻璃棒的引流作用分析;(2)根据硬水是含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利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为硬水,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加热煮沸可硬水软化,硬水和软水的主要区别是钙、镁化合物含量多少,由此确定其各自的优点分析。1 / 1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高新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75分)1.(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剪纸 B.刺绣 C.酿酒 D.竹编【答案】C【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剪纸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刺绣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竹编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2.(2024八下·滨城期中)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元素说法中正确的是A.5:00对应元素的质子数是5B.2:00时针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9: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F+D.10:00对应的元素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答案】A【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5:00对应元素为硼元素,其质子数=原子序数=5,符合题意;B、2:00时针对应的元素为氦元素,名称中带“气”,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9:00对应的元素为氟元素,质子数=电子数=9,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离子符号为F-,不符合题意;D、10:00对应的元素为氖元素,氖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不易形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由所给各数字及元素符号确定元素名称或类别,结合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不易与其它元素结合分析。3.(2024八下·滨城期中)如图是周期表中铁元素的一些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是一种金属元素 B.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6C.铁原子的质量是55.845 D.铁元素的符号是Fe【答案】C【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解析】【解答】A、铁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铁原子序数=核电荷数=26,不符合题意;C、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45,不是原子的质量,符合题意;D、铁元素的符号是Fe,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电荷数,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右上角符号为元素符号分析。4.(2024八下·滨城期中)钙是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青少年缺钙会影响身高,成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软化症,老年人缺钙易导致骨折。这里的“钙”是指A.分子 B.离子 C.原子 D.元素【答案】D【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解答】老年人缺钙易导致骨折。这里的“钙”是指钙元素。故答案为:D。【分析】 根据物质同由元素组成,补充营养成分多指元素成分分析。5.(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元素符号表示氢元素的是( )A.Ne B.K C.H D.Na【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解答】氢元素符号为H。故选C。【分析】根据氢元素符号书写分析。6.(2024八下·滨城期中)我国古代鎏金工艺中会使用汞,汞的元素符号是A.Ag B.Hg C.He D.Mg【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解答】A、Ag为银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B、Hg为汞元素符号,符合题意;C、He为氦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D、Mg为镁的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常见元素符号书写分析。7.(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足球烯(C60) B.氧化镁 C.烧碱 D.稀硫酸【答案】A【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足球烯只由碳元素组成,属于单质,符合题意;B、氧化镁是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烧碱是氢氧化钠,是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D、稀硫酸是硫酸和水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分析】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8.(2024八下·滨城期中)钼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钼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钼原子的质量为95.96gC.的核外电子数为42 D.一个钼原子含42个质子【答案】D【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钼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元素符号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5.96,不是原子质量,不符合题意;C、Mo3+是原子失3个电子形成的,钼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42,则Mo3+的核外电子个数=42-3=39,不符合题意;D、钼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42,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名称带“钅”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分析;B、根据元素符号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C、根据Mo3+是原子失3个电子形成的分析;D、根据钼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9.(2024八下·滨城期中)茶叶中的硒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茶叶中的“硒”主要指硒单质 B.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D.Se2-中的“2”表示2个硒离子【答案】B【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物质的元素组成【解析】【解答】A、茶叶中的“硒”是指硒元素,不符合题意;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硒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4,符合题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单位不是“g”,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D、Se2-中的“2”表示1个硒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B、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C、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分析;D、根据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为离子所带电荷数分析。10.(2024八下·滨城期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钙 B.铁 C.铜 D.铝【答案】D【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解析】【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顺序为O、Si、Al、Fe,则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分析。11.(2024八下·滨城期中)我国近代化学的先驱和启蒙者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相对应且正确的是A.贡(Hg) B.锌(Zn) C.金(Cu) D.钡(bA)【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解答】A、Hg为汞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B、锌元素符号为Zn,不符合题意;C、金元素符号为Au,铜元素符号为Cu,不符合题意;D、钡元素符号为Ba,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原则分析。12.(2024八下·滨城期中)做胃镜服用的“钡餐”为药用硫酸钡,钡元素符号A.Be B.Ba C.Br D.B【答案】B【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解答】钡元素符号为Ba;故作案为:B。【分析】根据钡元素符号书写及元素符号书写遵循“一大二小”原则分析。13.(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组是A.碳、氯 B.氩、银 C.铅、铂 D.钡、锌【答案】D【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解答】A、碳的元素符号为C,氯的元素符号为Cl,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不符合题意;B、氩的元素符号为Ar,银的元素符号为Ag,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不符合题意;C、铅的元素符号为Pb,铂的元素符号为Pt,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不符合题意;D、钡的元素符号为Ba,锌的元素符号为Zn,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各选项中所给元素的元素符号书写分析。14.(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粒子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A. B.C. D.【答案】D【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该粒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2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不符合题意;B、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4,在化学反应中既不易得到电子也不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符合题意;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 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不符合题意;D、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除外)时易失电子分析。15.(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质子数相等 ⑥Na+比Na稳定A.①②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解析】【解答】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与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相比,Na、Na+核电荷数相同、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等、电子层结构不同、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钠原子变钠离子,原子核没有改变,质量几乎相等,钠原子没有达到稳定结构,钠离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钠原子与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比较分析。16.(2024八下·滨城期中)科学家在的低温下,通过钢球研磨普通冰制得既不浮于水面、也不下沉的“MDA”(中密度无定形冰),下列关于“MDA”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冰的物理性质不同 B.分子停止运动C.与冰的分子构成不同 D.分子之间无间隔【答案】A【知识点】水的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MDA”既不浮于水面、也不下沉,说明“MDA”的密度与水相同,与冰的物理性质不同,符合题意;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C、“MDA”是通过钢球研磨普通冰制得的,与冰的分子构成相同,不符合题意;D、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可能不同。17.(2024八下·滨城期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B.无色透明的水也可能是混合物C.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用淘米的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答案】A【知识点】电解水实验;保护水资源;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全球总储水量的1%,符合题意;B、无色透明的水中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可能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D、用淘米的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水资源分布分析;B、根据无色透明的水可能含有可溶性杂质分析;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D、根据一水多用的节水方法分析。18.(2024八下·滨城期中)图1、图2分别是水的净化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实验能将硬水软化B.图2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C.图1实验中利用小卵石和石英砂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D.图2实验中a、b两管对应的分别是电源的负极和正极【答案】A【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解析】【解答】A、图1中的简易净水装置起到过滤、吸附作用,不能将硬水软化,符合题意;B、图2为电解水实验,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利用该实验可证明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C、图1实验中利用小卵石和石英砂为过滤层,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a管气体的体积约为b管气体体积的两倍,则a管生成的气体为氢气,对应电极为负极,b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对应电极为正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所给净水装置的作用分析;B、根据电解水可证明水的组成分析;C、根据过滤原理分析;D、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分析。19.(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A.食盐 B.食醋 C.硫酸铜 D.植物油【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解答】A、食盐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形成无色溶液,不符合题意;B、食醋加入一定量的水中,不能形成蓝色溶液,不符合题意;C、硫酸铜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得到的是蓝色溶液,符合题意;D、植物油难溶于水,加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所给各物质的溶解性及铜盐的溶液呈蓝色分析。20.(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冰水 B.海水 C.液氧 D.泥浆【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解答】A、冰水只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B、海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C、液氧只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D、泥浆是难溶性固体颗粒物与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分析。21.(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形成的微观实质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分散在溶剂中B.洗涤剂去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C.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D.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会降低【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解析】【解答】A. 溶液形成的微观实质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分散在溶剂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用洗涤剂去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是还可以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错误,符合题意;D.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会降低,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溶液形成的微观实质分析。B、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分析。C、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分析。D、根据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分析。22.(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春天柳絮飘飞——分子不断运动B.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有间隔D.把氧气压缩进蓝色钢瓶——分子体积变小【答案】B【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解析】【解答】A、春天柳絮飘飞,是宏观物质的机械运动,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符合题意;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符合题意;D、把氧气压缩进蓝色钢瓶,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及溶液靠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分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3.(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C.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固体能形成氯化钠饱和溶液【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解析】【解答】A、 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不符合题意;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符合题意;C、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从而加速物质的溶解,不符合题意;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固体至不能再继续溶解时,可形成氯化钠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溶解原理分析;B、根据汽油溶解油污分析;C、根据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分析;D、根据不饱和溶液加溶质可转化为饱和溶液分析。24.(2024八下·滨城期中)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的结构不同B.氯化钠溶解到水中看不见了——氯化钠分子很小C.几度秋意浓,最是桂花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夏天铁轨间缝变小——金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到水中看不见了就由于钠离子和氯离子均匀的分散到水分子之间,符合题意;C、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不符合题意;D、金属由原子构成, 夏天铁轨间缝变小,是由于温度升高,金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B、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溶解时离子分散到水分子间分析;C、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D、根据金属原子间存在间隔,随温度的变化间隔发生变化分析。25.(2024八下·滨城期中)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汽油溶解衣物上的油污B.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软化硬水C.利用石墨的导电性作电池的电极D.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制碳酸饮料【答案】B【知识点】硬水与软水;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解析】【解答】A、汽油能溶解油污,利用汽油溶解油污原理可除去衣物上的油污,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符合题意;C、石墨具有导电性,则可作电池的电极,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利用该性质可用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分析;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及硬水软化的原理分析;C、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二、填空26.(2024八下·滨城期中)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是几种常见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在A、B、C、D四种粒子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序号)。(3)C、D粒子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D粒子中x= 。(4)B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答案】(1)16.00(2)B(3)D;12(4)三【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2)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的结果为稳定结构,B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3)C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D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属于金属;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为原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8+2=12。(4)B粒子对应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3,而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元素周期数,则B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的结果为稳定结构分析;(3)根据多个电子层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为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为非金属元素原子分析;(4)根据元素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析。27.(2024八下·滨城期中)某市区自来水的水源地之一是白浪河水库,某化学兴趣小组从该水库中取水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外还有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取适量滤液,经检测是硬水,原因是滤液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 (填元素名称)化合物。随后小组同学对以下四种水样进行实验,记录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用量。实验操作 水样 加入1.5%的肥皂水滴数市售纯净水 2煮沸后的自来水 6自来水 9湖水 14由上可知:①硬度最大的水样是 ,能降低自来水硬度的方法有 。②续实验,发现山泉水的硬度大于自来水的硬度,其实验方案为 (提示:实验方案需要写全操作、现象、结论)。③有人说饮用软水好,有人说饮用硬水好?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并闸述理由 。【答案】(1)烧杯;引流(2)钙、镁;湖水;煮沸、蒸馏;取5mL山泉水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5%的肥皂水,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滴数大于9滴,说明山泉水硬度大于自来水;硬水好,硬水是人们补充钙、镁等成分的一种重要渠道;硬水是人们吸收钙元素等成分的主要来源;硬水爽口,多数矿泉水硬度较高,使人感到清爽可口;软水好,用软水沏茶更具口感;用软水沐浴能使头发光滑、皮肤细腻;饮用软水则能降低结石病发率(任选一个角度,阐述理由,合理即可)。【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外还有烧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以防止液体溅出。(2)取适量滤液,经检测是硬水,原因是滤液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天然水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湖水加入1.5%的肥皂水滴数最多,硬度最大的水样是湖水;天然水煮沸时,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蒸馏能除去水中所有杂质,能使硬水变成软水,能降低自来水硬度的方法有煮沸、蒸馏;继续实验,发现山泉水的硬度大于自来水的硬度,其实验方案为取5mL山泉水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5%的肥皂水,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滴数大于9滴,说明山泉水硬度大于自来水;故答案为:取5mL山泉水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5%的肥皂水,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滴数大于9滴,说明山泉水硬度大于自来水。硬水好,硬水是人们补充钙、镁等成分的一种重要渠道;硬水是人们吸收钙元素等成分的主要来源;硬水爽口,多数矿泉水硬度较高,使人感到清爽可口;软水好,用软水沏茶更具口感;用软水沐浴能使头发光滑、皮肤细腻;饮用软水则能降低结石病发率;【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过滤时玻璃棒的引流作用分析;(2)根据硬水是含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利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为硬水,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加热煮沸可硬水软化,硬水和软水的主要区别是钙、镁化合物含量多少,由此确定其各自的优点分析。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高新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高新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