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科训练题
1阅读(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10分)
“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为什么被反感
①在互联网世界里,人们似乎很难躲开被“熟人凝视”。
②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测评发现,当前基于通讯录等个人信息向用户推送“你可能认
识的人"已经成为不少APP的标配。个别平台还会通过算法向用户推送关注信息、关联
好友感兴趣的内容等。虽然不少APP都在相关协议当中赋予了用户选择权,让用户自行
选择是否关闭熟人推荐功能。但有些APP步骤过于繁琐,让用户操作起来并没有那么的
方便,使得关闭推荐功能形同虚设。对于社交平台设置的“熟人推荐"”机制,不少网友表
示感觉被冒犯。
③APP试图了解用户的社交关系,并推荐可能认识的人形成熟人圈子,这背后其实
有一套固定的产品逻辑。平台总是渴望吸引和留存更多的用户,争抢到他们更多的停留
时长,“熟人社交”显然有着天然的优势。比如刷到有趣的内容,一键转发分享给几个好
友,或是在聊天窗口里互动交流,都会让你的使用时长和活跃度呈几何倍数的增加。同
时社交关系也让平台的推荐算法更多样和精准了,这无形之中就提高了用户的粘性和平
台的价值。通讯录、地理位置、共用的网络、时常点赞收藏的内容…这些数据都在让
平台的推荐算法不断优化更新。简言之,平台掌握了用户越多的信息,就越能推荐到到
让其感兴趣的内容。在这个被算法构造的信息茧房里,用户沉浸的时间也大都会相应增
加。
④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确定的满足一部分人的社交需求和软件使用需求。但这显然
不等同于所有的用户都愿意将现实中的熟人关系延伸到互联网之中,甚至有很多人还会
因为这种被动推荐而困扰。
⑤在社会传播学领域中有个“拟剧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人会根据社会不同场合的需
要来管理自己的角色形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设。人们其实大都是有着多重角色和多
重性格的,在不同的场景下就会变幻不同的人设。人们在多重身份间来回切换,但或许
并不想每一面都让熟人或者朋友知晓。但熟人推荐机制难免会让另一面的自己被动曝光
,这就会让很多人有一种被窥探的不适感,个人在互联网中匿名选择性交友的权利也在
无形中被剥夺。
⑥很多时候,人们只是想在社交平台上轻轻松松地冲个浪,不用受到社会角色的束
缚,也不需要顾忌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可以惬意地做最真实
的自己。而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年轻人也更容易结交到更多拥有同样兴趣爱好的朋友
,彼此成为兴趣搭子。这种无压力的兴趣社交,是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区别开来的。这
也是人们愿意在网络展示出与熟人社交场域中截然不同一面的根本要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