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延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北京延庆高三一模
化 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 -14 O-16 Na-23 Ca-40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我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操控方法,从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原子,实现了对的灵敏检测。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长达10万年,是的17倍,可应用于地球科学与考古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钙元素的一种核素
B. 的原子核内有21个中子
C. 的半衰期长,说明难以失去电子
D. 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比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长
2.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A. 乙炔的结构式:H-C≡C-H
B. 顺-2-丁烯的分子结构模型:
C. Na2O2的电子式:
D. 基态Si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 由氨基乙酸形成的二肽中存在氨基、羧基和肽键
C. 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少量鸡蛋清溶液会发生盐析
D. 磷酸、戊糖和碱基结合而成的核苷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
4. 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 利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
B. 食醋去除水垢中的:
C. 用5%溶液能有效除去误食的:
D. 海水提溴过程中,用氯气氧化苦卤得到溴单质:
5. 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收集 B.实验室制
C.验证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 D.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A. A B. B C. C D. D
6. 硝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工业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取硝酸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成塔中合成氨的反应条件都是为了提高平衡转化率
B. 氧化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A物质可以是空气或氧气,目的是使尽量充分的转化为
D. 生产过程中吸收塔产生的尾气可用碱液吸收
7. 关于和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室温下,的溶解度比的大
B. 在饱和溶液中通入会有晶体析出
C. 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沉淀,促进了的水解
D. 两种物质的溶液中都存在:
8. 下列依据相关数据作出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 一定温度下,若可逆反应的Q小于K,可推断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B. 室温时,若一元弱酸大于,可推断同浓度稀溶液的大于
C. 依据F、Cl、Br、I电负性依次减小,可推断它们与氢原子形成氢卤键的极性依次减弱
D. 依据Li、Na、K、Rb、Cs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可推断它们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9. 铅酸蓄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关于该电池及其工作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向电极方向移动
B.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 充电时,电极应与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D. 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0. 离子化合物和与水的反应分别为:①;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均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B. ①中水没有发生化合价变化,②中水发生还原反应
C. 中阳、阴离子个数比为,中阳、阴离子个数比为
D. 当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时,产生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利用为原料可以合成新型可降解高分子P,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X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B. Y的化学式为
C. P完全水解得到的产物与Y的分子式相同
D. P可以利用碳碳双键进一步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12. 可采用Deacon催化氧化法将工业副产物制成,实现氯资源的再利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图所示为该法的一种催化机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
B. 反应制得,理论上放出的热量
C. 降低反应温度,被氧化制的反应平衡常数增大,正反应速率减慢
D. 图中转化涉及的反应中有两个非氧化还原反应
13. 过渡金属氧化物离子(以表示)在烃类的选择性氧化等方面应用广泛。与反应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步骤Ⅰ步骤Ⅱ
B. 分子中,键角:
C. 若与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有3种
D.
14. 不同条件下,当与按照反应①②的化学计量比恰好反应,结果如下。
反应序号 起始酸碱性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
① 酸性 0.002 x
② 中性 0.001 y
已知:的氧化性随酸性减弱而减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
B. 随反应进行,①②溶液的均增大
C. 对比反应①和②,在较高的溶液中易被氧化为高价
D. 对比反应①和②,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 H、C、N、O是中学化学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关于几种元素及其化合物回答:
(1)基态C原子价电子层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
(2)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O元素的大,试解释原因_______。
(3)C与H形成的常见有机化合物、。
①分子的模型名称是_______。
②的键是由碳的_______杂化轨道与氢的轨道重叠形成键。
③、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
(4)石墨相氮化碳是一种新型光催化材料,具有和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其中一种二维平面结构如图所示。晶体中存在的微粒间作用力有_______。
(5)碳单质的一种共价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①每个C原子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C原子有_______个。
②若该立方晶胞边长均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
16. 利用白云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碳酸镁)制备碳酸钙的工业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
(1)煅烧白云石生成的主要固体产物是_______。
(2)用化学用语表示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
(3)溶解时,其他条件相同,反应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如图一所示;其他条件相同,煅烧后白云石灰与的投料比对、转化率的影响如图二所示。转化率 (溶解出的质量/煅烧得到的质量)(M代表或)。
①80~100℃时,转化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
②从工业生成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投料比为_______。
(4)分离过程中分离出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
(5)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通入和形成碳酸钙沉淀的原因_______。
(6)该工业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
17. 金属钛(Ti)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目前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转化为,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回答下列问题:
(1)转化为有碳氯化法和直接氯化法。在1000℃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数如下:
Ⅰ碳氯化: ,。
Ⅱ直接氯化: ,。
①对于碳氯化反应:增大压强,平衡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_______(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②平衡常数远远大于,说明碳氯化的反应趋势远大于直接氯化,其原因是_______。
③反应的为_______,平衡常数_______。
(2)在时,将、、C以物质的量比进行反应。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的四条线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填“”或“”)。
②图中显示,在200℃平衡时几乎完全转化为,但实际生产中反应温度却远高于此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
(3)碳氯化是一个“固-固-气”反应,实际生产中有利于三种反应物接触的措施是_____。
18. 抗癌药物吉非替尼合成路线如下。
(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醚键、_______。
(2)写出两种符合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_______。
a.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b.不能电离出氢离子
(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的制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依据平衡移动原理,加入过量的甲醇有利于提高B的转化率
b.可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后混合物中的有机化合物
c.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分离混合物中的B和C
(5)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6)由F合成吉非替尼的过程:。
已知:。
①G中含有3个六元环,含,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②写出H结构简式:_______。
19. 是常见的氧化剂,能与许多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
(1)实验室可利用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快速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固体可以将氧化为,从原子结构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
(3)探究的用量对氧化产物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在4支干燥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溶液,15滴溶液,然后分别加入固体,充分振荡15分钟,结果如下。
实验编号 固体用量/g 实验现象
1 0.0047 无沉淀
2 0.0128 大量棕色沉淀
3 0.0188 少量浅棕色沉淀
4 0.0500 无色溶液,无沉淀
查阅资料:一定条件下,和都可以被氧化为。
①实验2中产生的棕色沉淀是:_______。
②对照实验2,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3中沉淀量减少的原因_______。
③实验小组补充实验证实了②中的分析,继续检验实验3中的含碘微粒。取实验3的上层清液于干燥洁净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无明显现象,继续逐滴滴加溶液,溶液变蓝。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变化的原因_______。
(4)小组同学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发现,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表现出氧化性,于是探究不同硫酸用量对氧化性的影响。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称取7份固体,分别加入到7份盛有1滴溶液的7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不加酸,另外6支试管加入不同量的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实验结果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7
用量/滴 0 5 7 9 11 13 15
实验现象 无色溶液 颜色呈浅棕黄色 颜色棕黄色加深 颜色呈深棕黄色 溶液无色,有沉淀产生 溶液无色,有少量沉淀产生 溶液无色,无沉淀产生
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答案】C
2. 【答案】D
3. 【答案】B
4. 【答案】B
5. 【答案】A
6. 【答案】A
7. 【答案】C
8. 【答案】B
9. 【答案】D
10.【答案】A
11. 【答案】C
12. 【答案】D
13.【答案】C
14. 【答案】D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 【答案】(1) (2)N的2p轨道呈“半充满”,电子排布较为稳定,使得其失去外层第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更高
(3) ①. 直线形 ②. sp2 ③. 、都含有π键,π键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易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共价键、范德华力
(5) ①. 4 ②.
16.【答案】(1)CaO、MgO
(2)
(3) ①. 80~1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且会导致氨气逸出,平衡正向移动,利于提高Ca2+和Mg2+的溶解度 ②. 1:4.2
(4)Mg(OH)2 (5)
(6)NH3、CO2、NH4Cl
17. 【答案】(1) ①. 向逆反应方向 ②. 降低 ③. 碳氯化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加,小于0,是熵增、放热过程,熵判据与焓判据均是自发过程,而直接氯化的体系气体分子数不变、且是吸热过程 ④. -223 ⑤. 1.2×1014
(2) ①. ②. 提高反应速率,在相同时间内得到更多的产品
(3)将、C粉碎后混合,同时鼓入Cl2,使固体粉末“沸腾”,增大接触面积
18. 【答案】(1)羟基、醛基
(2)(任写两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CH3OH+H2O
(4)abc (5)取代(硝化)反应
(6) ①. ②.
19. 【答案】(1)
(2)氯的电负性大于碘,更容易获得电子
(3) ①. ②. ③.
(4)酸性越强,的氧化性越强,但过量酸可能抑制反应
【分析】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控制。探究的用量对氧化产物的影响,除了的用量不同,其余条件均需相同;探究不同硫酸用量对氧化性的影响,除了硫酸用量不同,其余条件均需相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