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梳理含变式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统编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梳理含变式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梳理
1、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尊重和保障人权。
2、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3、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4、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
5、宪法 ≠ 普通法律的总和。宪法≠商法+民法+刑法……
6、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7、政治权利与自由包括: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
8、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条件: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9、①违反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支付违约金。
②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如:警告、罚款、拘留、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③违反刑事法律,承担刑事责任,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没收财产等;
10、 监督权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 。
11、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14、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①立法权、②决定权、③任免权、④监督权。
15、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注: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6、注意区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7、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国家主席的职权有: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事权、授予荣誉权。
18、平等的含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19、公平包括:权利公平(主体是个人)、规则公平、机会公平(主体是社会)。
20、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改革的核心是:司法公正。
21、我国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22、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23、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4、我国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易错陷阱
)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公民 ;(×)
陷阱:分不清“权利”与“权力”,“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纠正: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行政;(×)
陷阱:分不清行政与执政的区别。
纠正: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
3、人民幸福生活是首要的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大的人权。(×)
陷阱:把“首要的人权”与“最大的人权”混淆起来。
纠正: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人权,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4、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陷阱:把“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混为一谈。
纠正: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5、宪法=义务教育法+环境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陷阱:故意把宪法等同于所有普通法律的简单相加。
纠正: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 ≠ 普通法律的总和。
6、政治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 )
陷阱:把“人身自由”与“政治自由”混淆起来。
纠正: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7、我国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陷阱:故意忽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纠正:在我国,凡年满十八周岁的、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8、罚款、拘役、没收财产是刑事责任。( × )
陷阱1:把刑事责任等同于法律责任。
陷阱2:混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陷阱3:混淆“拘留与拘役”,“罚金与罚款”,“没收非法财物与没收财产”。
纠正:罚款、拘留、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责任;拘役、罚金、没收财产是刑事责任。
9、某医院为偏远地区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属于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 × )
陷阱:忽视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纠正:某医院为偏远地区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属于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
10、任何公民违反法定义务,都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 × )
陷阱:把刑事责任与法律责任等同,忽视不同的违法行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纠正:任何公民违反法定义务,都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触犯刑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11、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
陷阱:对生活中出现的“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理解有误。
纠正: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12、在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陷阱:混淆直接或间接行使国家权利或权力。
纠正:在我国,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13、人民政府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领导地位。(×)
陷阱:混淆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政府的性质、地位。
纠正: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人民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
15、全国人大听取、审议通过“一府两院”上年度的工作报告,体现了全国人大具有决定权;(×)
陷阱:分不清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纠正:全国人大听取、审议通过“一府两院”上年度的工作报告,体现了全国人大具有监督权。
批准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将要执行)属于决定权。
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陷阱: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混淆起来。
纠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陷阱:把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混淆起来。
纠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7、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陷阱:把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混淆起来。
纠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8、监察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
陷阱:故意把监察机关的性质与人民政府的性质混淆。
纠正:人民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监察机关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
19、法院严把案件质量关体现了严格执法。(× )
陷阱:故意把“执法”与“司法”混为一谈。
纠正:法院严把案件质量关体现了公正司法。
20、国家为每个孩子接受教育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体现了权利公平。(×)
陷阱:分不清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
纠正:国家为每个孩子接受教育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体现了机会公平。
21、从法律意义上看,老人乘坐公交车得到特殊关照,体现了平等含义中的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陷阱:故意弄混“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纠正:老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体现的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22、严格执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
陷阱:把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责与司法机关的职责混淆。
纠正: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
举一反三
)
【易错精讲1:】权利与权力,人民与公民
【例题1】.(24八年级下·河南南阳)每年3月是我国“两会”召开的日子,它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会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建言献策,共商国是。这充分反映了( )
我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B.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C.人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题干中全国两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故D符合题意;
A: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是公民,故A说法错误;
B: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与题意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故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变式1-1】
1.(24八年级下·江苏盐城)“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权力之保障书也。”这句话说明( )
A.宪法就是一个国家的整体法律体系
B.宪法规定并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人民可以通过宪法来直接管理国家
D.国家一切权力都属于我国全体公民
【变式1-2】
2.(23八年级下·江苏盐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下列宪法规定的内容,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②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③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
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公民当家作主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变式1-3】
3.(23八年级下·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表明在我国( )
A.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B.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可以随时罢免人大代表
C.各级人大代表都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D.人大代表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大代表
【易错精讲2:】违反义务需担责
【例题2】.(23八年级下·吉林长春)下侧漫画《欠条》中侵权的公民应依法承担( )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道德谴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侵权责任。
A: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民事义务应当依法承担的不利后果。漫画《欠条》中侵权的公民欠他人钱不还,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右侧漫画《欠条》中侵权的公民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故A正确;
B:行政责任,是指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漫画《欠条》没有体现行政责任,故B不符合题意;
C: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漫画《欠条》没有体现刑事责任,故C不符合题意;
D:漫画《欠条》没有体现道德谴责,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变式2-1】
1.(24-25八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2024年6月10日,乘客郭某,违反规定随身携带一只宠物蜜袋鼯登上飞机,导致航班因安全问题延误。郭某也因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秩序的违法行为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由此可见( )
①郭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②民警是保障公民权益的最后屏障
③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能做 ④自由不能随心所欲,规则是边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变式2-2】
2.(23八年级下·湖北黄冈)某市公安消防支队在执行任务途中,遭到一辆白色面包车阻挡。无论消防鸣笛还是喊话,面包车车主就是不让路。为此,警方对面包车司机处以行政拘留8日、罚款550元、驾驶证记2分的处罚。面包车车主的行为是( )
①行政违法行为 ②刑事违法行为
③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变式2-3】
3.(24八年级下·江苏徐州)如图《偷税》中的孩子还应该对爸爸说( )
①不交税可以,但要用履行服兵役的义务来代替
⑨偷税是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③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要自觉纳税
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要自觉履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易错精讲3:】基本政治制度与根本政治制度
【例题3】.(2024·广东茂名)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这表明( )
A.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故A说法错误;
B:题文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故B说法正确;
C: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故C说法错误;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题文无关,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变式3-1】
1.(24九年级下·江苏宿迁)我市某居委会始终本着“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原则和方法去为居民服务,逐渐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这条“新路径”反映的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分别是( )
A.协商民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民主监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协商民主、基层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管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变式3-2】
2.(2024年湖南省跨区域联考)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全面启动“我有‘金点子’——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意见建议征集”活动,活动持续到2024年湖南省“两会”召开前。这一活动( )
A.表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B.扩大了我国公民的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等权利
C.能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进政府依法执政
D.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变式3-3】
3.(24-25九年级上·山东青岛·期末)2024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制度保障。这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
①是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
②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③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易错精讲4:】概念之间的关系:等同关系、并列关系、包容关系、递进关系
【例题4】.(24九下·辽宁本溪)寒假中有很多同学认真阅读教材,理清概念间的关系。下图表述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身边的规则、国家核心利益。
①: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①说法错误;
②:规则包含法律、法律包含教育法,故②符合题意;
③:国家核心利益包含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包含资源安全,故③符合题意;
④:司法机关包含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监察委员会是监察机关,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变式4-1】
1.(2024·河南)图示是用图形来表示或说明某种关系,这类说明往往比较直观,便于理解。下列图示关系正确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变式4-2】
2.(23八年级下·浙江温州)图示法有利于我们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
A. B C D.
【变式4-3】
3.(24八年级下·陕西西安)下面是图示法梳理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易错通关
)
1.(24八年级下·江苏盐城)“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权力之保障书也。”这句话说明( )
A.宪法就是一个国家的整体法律体系 B.宪法规定并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人民可以通过宪法来直接管理国家 D.国家一切权力都属于我国全体公民
2.(2024·河南周口)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小组成员经常用图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B CD.
3.(23八年级下·山西晋中)小强喜欢用图示法学习道德与法治。下列关系能用右图表示的是( )
A.公民和人民
B.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
C.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D.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
4.(2024·辽宁沈阳)小新等同学在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后,围绕“公民基本权利”展开了激烈讨论。下列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小刚: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小新: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③小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④小成:行使监督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4八年级下·山东济宁)2023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 )
①国家权力机关受国家行政机关监督 ②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立法权 ④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23八年级下·辽宁沈阳)某地人大代表在社区的小广场上,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等热点问题,与群众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人大代表的这一做法有利于( )
A.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诉求 B.扩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C.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实现人民群众的一切愿望
7.(24九年级下·北京西城)在民族团结演讲比赛中,小京讲了一个故事:“在青海拉面的制作过中,汉族、土族群众种的小麦磨成了面粉,藏族、蒙古族群众养的牦牛熬成了鲜汤,撒拉族群众栽的花椒、辣椒做成了调料,回族群众用双手拉出了一碗碗致富面、和谐面、幸福面。”青海拉面的故事告诉我们( )
A.消除民族差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B.各民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8.(2024·山西晋城)某校九年级(1)班组织同学们到附近的村里进行走访研学活动。下面是小丽同学对村民的部分采访记录及据此作的总结,其中总结正确的是( )
村民甲:“我在村办养殖生态园工作,收入可观,生活越来越幸福了。” 村民乙:“我女儿在深圳的华为公司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收入挺可观。” 村民丙:“我有疾病不能工作,多亏了政府发的社会救济金,我特别感激政府。” 村民丁:“我儿子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县里的公务员,现在在县教育局工作。”
A.村民乙女儿的工作单位属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B.村民甲的收入和村民丁儿子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C.村民丙领取社会救济金,体现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D.村民甲就职的生态园和村民丁儿子所在工作单位的性质是一样的
9.(24九年级下·江苏泰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这表明( )
A.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B.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
C.民营经济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主导力量
D.民营经济的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所有
10.(24九下·吉林长春)通过学习国家机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③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监察权
④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法治政府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3八年级下·山东泰安末)2023年5月11日上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张波、叶诚尘故意杀人上诉一案进行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对张波、叶诚尘的死刑裁定,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这说明人民法院( )
A.人民法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B.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C.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要服从于最高人民法院,要对最高人民法院负责
D.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国家监察权、惩办犯罪分子,捍卫公平正义
12.(23-24九年级上·福建福州)生活中设置无障碍设施(如图),体现了(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C.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特殊群体享有特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