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北片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北片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1.(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评分标准:每空 1分,错字、漏字不得分。
2.(1)tì(剃) 形容鼻子圆润厚实 形容衣服不合身
(2)外貌特征:圆眼、肉鼻子、光头;性格:朴实、坚韧。
(3)B
解析:选段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祥子的底层形象。
3.(1)青少年对传统节日习俗了解不足。
(2)示例:清明雨落思故人,青柳垂丝寄哀思。
(3)删去“通过”或“使”。
(4)示例:①举办“传统节日手抄报”比赛;②开展“包粽子·话端午”实践课。
二、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4. ①实指奶奶使用的纳凉工具;②象征奶奶的关爱与守护。
5. 视觉(竹篾裂缝)、触觉(凉风)、嗅觉(艾草香),多角度营造夏夜温馨
氛围。
6. 既是童年回忆的载体,也象征亲情的温暖,体现朴素生活中的精神力量。
{#{QQABSQKQogCAAhBAABgCEwGwCEGQkAAACaoOgEAYoAABwBFABAA=}#}
7. 同:均通过细节刻画无私的亲情;异:本文侧重温馨陪伴,《秋天的怀念》
突出隐忍与遗憾。
(二)文言文阅读
8. (1)你 (2)偷偷地 (3)鞭打 (4)又
9. (1)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看待。
(2)听完后,就默默记住。傍晚回家,忘了牵牛。
10. 王冕:勤奋好学;共同点:强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1. 科技助力文化传播,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深层认知不足。
12. 科技与经典结合,如开展“名著+短视频”创作活动,深化理解。
13. 示例:①开设“名著导读”选修课;②组织“经典诵读”社团。
三、写作
1. 评分标准:
一类文(54-60分):主题鲜明,情感真挚,结构严谨。
二类文(48-53分):主题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
三类文(42-47分):主题基本明确,语言通顺。

{#{QQABSQKQogCAAhBAABgCEwGwCEGQkAAACaoOgEAYoAABwBFABAA=}#}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卷面书写5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王维《竹里馆》中“ , ”以明月相伴,体现诗人独处时的超然心境;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 , ”借笛声抒发游子思乡之情;
(3)韩愈《晚春》中“ , ”运用拟人手法,描绘草木争春的景象;
(4)《木兰诗》中“ , ”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木兰从军路途的艰辛;
(5)岑参《逢入京使》中“ , ”以平实语言表达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情。
2.名著阅读(12分)
1.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
【甲】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乙】他的衣服似乎都作得长了些,穿好了,他总得提着裤子,而且屁股那部分特别显着空虚。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剃得发亮( ) 肉鼻子( ) 显着空虚( )
(2)结合选段,分析祥子的外貌特征及其反映的性格特点。(4分)
(3)下列对《骆驼祥子》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质朴
B. 揭示旧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摧残
3.综合性学习(13分)
班级开展“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材料提炼信息:
材料:某校调查显示,60%的学生仅知道春节、中秋等节日名称,35%的学生不了解节日习俗。(数据来源:《青少年传统文化认知报告》)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为“清明节”设计一则宣传语,要求使用对偶或比喻修辞。(3分)
(3)修改病句: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策划两项校园传统文化体验活动。(4分)
二、阅读(55分)
(一)现代文阅读(22分)
奶奶的蒲扇
①夏夜闷热,奶奶的蒲扇是唯一的风。竹篾编成的扇面裂了缝,她用布条细细缠好,轻轻一摇,凉风裹着艾草香,驱散了蚊虫和燥热……
②那年我发高烧,奶奶彻夜未眠,蒲扇的“吱呀”声和她的哼唱交织成摇篮曲。月光透过窗棂,她的白发像落满霜花的草,蒲扇的影子在墙上晃啊晃,晃走了我的病痛……
(文章有删改)
4.分析标题“奶奶的蒲扇”在文中的双重含义。(4分)
5.从感官角度赏析第①段划线句。(4分)
6.结合全文,分析“蒲扇”对“我”的成长意义。(6分)
7.比较本文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形象的异同。(8分)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节选)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8.解释加点词(4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窃入学舍( )
(3)父怒挞之( )
(4)已而复如初( )
9.翻译句子(4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
10.【甲】文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乙】文体现王冕怎样的品质?两者对“学习”的态度有何共同点?(6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6分)
材料一:2024年故宫博物院推出“数字文物”互动展,游客可扫码聆听文物故事,体验虚拟修复。
材料二:调查显示,70%的中学生认为短视频能快速传播传统文化,但45%的人未读过四大名著原著。
材料三:专家建议:“传统文化教育需‘慢火细炖’,既要借助科技,更要深耕经典。”(摘自《文化传承与创新》)
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主要现象。(4分)
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如何有效推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6分)
针对材料二的问题,为学校设计两项具体措施。(6分)
三、写作(55分+卷面5分)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种子破土前,需积蓄能量;雏鹰展翅前,需反复试飞。成长路上,我们也在不断储备力量,等待绽放的时刻。
题目:______,为我积蓄力量
要求:①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②结合自身经历,主题明确;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