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河池市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校联体第一次联考
语文 参考答案
1.B(“环礁核污染”的例子并不是将核废料放进金属桶沉入海底)
2.A(“美国制造核‘坟墓’事件”是为了说明美国肆无忌惮的核研究带来的危害)
3.C(比基尼环礁事件性质是人为地、故意地不认真处理核废料。C.超级油轮触礁沉没,是非人为、非故意事件)
4.①践行大国担当: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遵守《伦敦倾废公约》,合理处置核废料。②考虑废料特性:高放核废料放射性极高,固化密封、深埋地下能有效地隔离和储存。③保证安全可靠:深埋地下是目前最安全、最成熟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质影响。(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4分)
5.(1)科学性:①知识性:科普文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本文介绍了大量知识,如核废料处理的三条出路,不认真处理核废料产生的危害等。②准确性/真实性/严谨性:科普文的科学性体现在知识传达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如文中大量使用具体的年份和数据,充分体现知识的准确性。(2)普及性:①通俗性:文章用明白晓畅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深入浅出,专业知识通俗化,实现科学知识普及的目的。②生动性:本文运用具体事例分析让文章生动有趣,普及大众,如文中举出著名的比基尼环礁核污染事件,可以让大众深刻理解核污染对海洋的破坏性和我们付出的代价。(答出两个方面中的三个角度即可满分。概括关键术语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6.D(A.“侧面表明金三儿经常‘光顾’她家偷东西,桃花娘已经对他充满了厌恶之情。”错,从后文内容“金三儿挨家挨户摸,也一个月才能轮到一次吧 ”表明并没有经常偷她们家,也并不表达厌恶之情。B.“体现了金三儿幽默又风趣的人物特点”错,这句话只是对桃花娘的反驳而已。C.“也表明了金三儿对邻居的善意。”错,下文已经“偷吃了月饼”)
7.B(“神不守舍”主要交代的是“桃花娘由于身上带了个一拃长的铁钥匙,一弯腰就硌得慌,心里就不高兴,平日里的开朗活泼不见了,她只是不住气地暗暗骂金三儿”的结果,与后文没有直接关系)
8.①交代金三儿小偷身份,为桃花娘警惕、金三儿偷月饼作铺垫。②交待金三儿的身世和行为习惯,与后文金三儿救火形成对比,凸显出人物善良的性格;③反映了物质匮乏的社会背景,表现出村里淳朴的民风。(评分说明:每点2分,任答2点4分;大意对即可)
9.示例一:金三儿是个性化人物。①他有小偷小摸、懒惰、游手好闲的不良习气,其性格受到特定时代、环境、身世的影响。②他朴实善良、做事有底线,面对与己无关的火灾挺身而出,救火受伤之后竟然还担心桃花娘责怪,体现出他的朴实憨厚。③创作意图: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农村民众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对美好精神的赞美。
示例二:金三儿是类型化人物。①小偷小摸是金三儿的个人行为,也是物质匮乏时代不少村人的恶劣习气,只不过金三儿表现得最为突出,金三儿是这一类人的典型。②金三儿为救火奋不顾身是村子中人持守做人底线、善良朴实秉性的具体体现,金三儿是中国农村底层百姓的代表。③创作意图:作者塑造这一类型化的人物,意在引起读者对农村生活整体状态的关注与反思。(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6分;大意对即可)
10.CDF(句意:都有其他国家抗衡的担忧,于是任命将领出征,对外作战,但是内部不会失去用来安定国家的根本。“皆有”是前句“创业之君”的谓语,“敌国”“相持之忧”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故在C处断开;“命将出师”,“任命将领出征”,表意完整,故D处断开;“兵交”是谓语,“于外”作状语修饰“兵交”,句子结构完整,故F处断开。对1处得1分)
11.A(A.错误。词义和用法不同。名词,疆界/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句意:谨慎地守卫疆界。/在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B.正确。句意:专门等待您的回复。/以俟君子:等待君子的到来。C.正确。搁置却不询问/沛公就丢下车辆和随从人马。D.正确。“夺”都是“改变”的意思。但他们的志气不可以被改变/匹夫不可改变志向)
12.D(D.“是因为执政者未采取恰当措施”错误。原文“而吾君吾相终日皇皇焉应接之不暇,亦窃为执事者不取也”主要表达的是苏轼对国君和宰相整日忧心忡忡、应对不暇的状态持批评态度,认为这种表现并不可取,但并未直接说明这种状态是执政者未采取恰当措施导致的)
13.(1)如今朝廷用来厚待少数民族的付出,不超过汉文帝,而敌人就已经俯首帖耳了。
(“所以”,用来……,或……的方法;“厚”,厚待;“过”,超过;每点1分,句意1分)
(2)用来资助强敌,这是已经发生了(过去所犯)的错误,无法挽回的悔恨。
(“资”,资助,赠给,给予,供给;“咎”,错误,过错,过失;此……也,判断句,1分,每点1分,句意1分)
14.①苏辙的观点:岁币可以满足敌人,使国家安定;②苏轼观点:他认为贡献岁币是鼠目寸光,没有从长远考虑。(得分点:答对1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解析】①苏辙:从材料二“今吾不忍涂炭生民,而以皮币犬马结异类之欢……吾无割地之耻,而独享其利,此则天意,非人事也”等内容可知,苏辙觉得缴纳岁币能够满足敌方的需求,换取国家的安定,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岁币带来的和平稳定的局面,看到了岁币积极的一面。②苏轼:根据材料三“是以岁出金缯数十百万,以资强虏,此其既往之咎,不可追之悔也。而议者方将深罪当时之失,而不求后日之计,亦无益矣”可知,苏轼认为贡献岁币这种做法是短视的行为,只是着眼于当下,没有从长远角度去考虑国家的发展和应对之策,批判了这种缺乏长远谋划的策略。
15.B(“凄清感伤的氛围”错,应该是“澄净清明”的意境)
16.异:甲诗写出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2分)。乙诗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2分)。同: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却无离别诗的悲苦、不舍之情(2分)。
17.(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每空1分)
18.甲:难以发现的微小生物 乙:好比一座精装修的房子(每点2分)
【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甲处需要描述微生物的微小程度,以至于人们无法用肉眼看见,因此可以填入“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之类的表述。乙处则需要与前文关于细菌的“毛坯房”比喻相对应,形容真菌的细胞结构更加完善,因此可以填入“像是一间精装修房”之类的表述。
19.第一处:①修改为“二十碳五烯酸还在调节炎症反应、降低血压、延缓血栓形成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第二处:⑤修改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评分说明:序号正确1分,修改正确1分)
【解析】序号①:“扮演关键角色”通常用于描述人或组织等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在某个事件、过程或系统中起到极为重要的、类似角色承担的作用。这里描述的是二十碳五烯酸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所以应使用“发挥”或“起到”等更合适的动词。序号⑤:“满足市场”搭配不当,修改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更为准确。
20.《“微”生物,“大”作用》《微生物有大用处》(评分说明:关键词“微生物”1分;含有表述“作用”的内容1分;写出“大”的含义,有对比意味1分;贴合要求不超字数,表达流畅1分)
21.整齐美:①对称句(1分),具有节奏美(1分),写出了地坛在破败中依旧充满生机(1分)。灵动美:②长短句结合(1分),使句式富于变化,节奏灵动活泼(1分);③拟人或善于运用动词(1分),赋予地坛景色动态美(1分)。(灵动美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2.①“一个人”的“一”指数量上的单一、单个,强调作者是独自去向地坛。
②“一次次”的“一”与“次”结合,表示动作或事件都是重复的,强调作者去往地坛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
③“一进园门”的“一”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跨度极短,强调地坛对于作者疗愈作用的迅速。(评分说明:每点1分)
23.(1)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并举伴我成长(并列关系)
(2)读万卷书胜于行万里路(比较关系)
(3)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递进关系)
(4)行万里路,见多识广
(5)读万卷书,见众生,见自己
注:(1)(2)(3)为最佳立意;如果只写一个方面(读万卷书或行万里路)虽然符合题意,但最高不超过50分,无论从哪个角度写作,必须要与人生的成长联系起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北宋皇帝向辽国皇帝恭送誓书:共同遵守诚信,虔诚地奉行和维持友好的同盟关系,并依据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实际情况,来资助军队费用。每年提供二十万匹绢,一十万两银,不再特别派遣使者专门前往北朝,而是由三司(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人员负责将岁币(银、绢等财物)送到雄州交割。……从此保障民众中的贤者安全,谨慎守护边疆,对天地神祇和宗庙社稷发誓,子孙后代共同遵守,永远传承下去,如果违背此盟约,将不得享受国运昌盛。明亮的天空可作见证,如有违背天诛地灭。来自远方的誓书已经陈述了其中详尽的内容,专门等待您的回复,不再多言。
材料二:
真宗皇帝亲自率领军队,在澶渊之战中打败了敌人。知道敌人有厌战心理,于是略微用金银财宝安抚他们。敌人欣然接受,每年派遣使者,修复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到现在已一百多年,北边的百姓不知道战争为何物。这种情况在汉唐盛世中也没有出现过。在古代,戎狄(西、北的少数民族)交替着兴盛与衰败,常常有一个族群成为中原(中央)政权的主要敌人。汉文帝采取和亲政策来对待他们,匈奴逐渐变得骄傲自大起来。汉武帝依靠征伐手段来抵御少数民族,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一天天衰弱。人们称他为“天之骄子”,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如今朝廷用来厚待少数民族的付出,不超过汉文帝,而敌人就已经俯首帖耳了。契丹占据了整个燕地,掌握丰富的桑麻枣栗,同时也有丰富的玉帛和人口(也可指年轻的壮丁奴婢),向它的百姓征收重税,占有北海所有的利益,又加上宋朝丰厚的赠予。贾谊所提出的“三表五饵”策略,被同时使用。保持披毡饮乳的习俗,却身穿锦绣华丽的衣服,口中品尝佳酿(美酒)的美味,至于名贵的茶叶药材桔柚之类的果品,没有一样享受不到的,像犬羊一样的心思,已经感到满足,低着头遵守约束,惯常成为了礼义。我朝没有割让土地的耻辱,却单单享受到了这样的好处,这是上天的意旨,而不是人的努力能做到的事情。
从前唐代的天宝之乱,朔方、河陇的军队出发东征,吐蕃也乘虚突袭占领了一些郡县。唐室对内苦于藩镇纷纷割据反叛,却置之而不问,致使上百年间,吐蕃兽心猖狂,没有丝毫的顾忌。物极必反,部族内部秩序崩乱,而唐朝的遗民(唐朝灭亡后残留的百姓)解开发辫向中央政府归顺,中原地区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土地自然得以恢复。现在,我朝不忍心让百姓陷入苦难,用皮、丝织品、犬、马等财物来满足异族的欢心,以此来取悦他们,这种做法推之于天理,也能有唐朝末年吐蕃入侵那样的变故吗?
材料三:
自古以来,作为创业的君主,都有其他国家抗衡的担忧。于是任命将领出征,对外作战,但是内部不会失去用来安定国家的根本。因此他们的军队可以被击败,但他们的国家却不可动摇,他们的力气可以耗尽,但他们的志气不可以被改变。现在天下已经统一,两个敌国还没有大的举动,而我们的国君和宰相整日惶惶然应对不暇,我认为执政者不应该如此啊。从前大臣们的建议,不做长远谋划,却采取最为下等的策略,因此每年花费数十百万的钱财,来资助强敌,这是已经发生了的错误,无法挽回的悔恨。但评论者却仍然要深入追究当时决策者的过失,却不考虑长久之计,也是没有意义的。我虽然不才,私下议论一下当前的弊病。2025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校联体第一次联考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人们以为海洋有着无穷大的容量,因此认为它是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随着化工业、核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洋成了各国有毒废料尤其是具有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倾倒空间。核工业产生的废料,还有核武器和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大量进入海洋。从1946年大约80千克低放射性的核废料在加利福尼亚投入太平洋开始,到1982年约550千克核废料投入大西洋的西欧陆架为止,这36年里投入海洋的核废料,总的放射性活度高达63Bq[注],相当于每秒钟发生6.3亿亿次核衰变的放射性。目前,大多数核废料都是装在金属桶里沉到海底,可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有些核废料不加包装就直接投入海洋。
幸好这种危害全人类的做法,早已被制止。为了控制废物的海洋投放,1972年全球各国在伦敦召开政府间会议并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约定全面禁止放射性废物投放海洋。在公约通过之后,大多数负责任的国家坚决遵守公约。此后虽然“禁而不止”的事件偶有发生,会有极个别国家将核潜艇的核反应堆废物秘密投进海洋,但总的来说,明目张胆往海洋丢弃核废料的时代已经结束。
对于核废料,有的从开始就没有认真处理,有的装入核废料桶后投入海底,但由于遭受生物化学的腐蚀,很多也已经发生渗漏。往往前代人种下的苦果,要留给后代人去品尝。著名的比基尼环礁就是一例。1946年7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进行了战后首次核爆炸试验。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总共在马绍尔群岛进行了67次试验,最大的一次爆炸量达1500万吨,相当于1000多颗广岛原子弹。1954年的一次试验炸掉了比基尼两座珊瑚礁,炸出一个100米深的大坑,这一带的岛礁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统计结果显示,比基尼环礁及其周边海域至少有42种当地原有生物物种消失,其中有28种生物出现了灭绝现象。1977年开始,美国军人在各岛上收集被污染的表层土壤,统统投进被核试验炸出的一个深坑里,上面盖起一个穹隆状的圆顶,修起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核“坟墓”。美国在海洋环境上欠债累累,何止是核废料,更何止一处马绍尔群岛。就在其本土加利福尼亚的帕洛斯弗迪斯半岛外,仅1947-1971年间美国就倾倒了超过100吨的DDT农药,导致该海域成为世界上DDT污染最大的海区。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处理办法是在被污染的海底上铺砂,但是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可想要处理核废料,那其花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无论对高放还是中低放核废料,至今各国的对策都还只是暂时存放。那么最终的出路又在哪里?核废料的最终处理,无非是“上天,入地,下海”三条出路。“上天”是指去太空,将核废料用火箭送上太空,在宇宙里稀释。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惜数量太大、不胜负担,再说万一发射失败,就会给全世界散布放射性物质,过于冒险。“入地”是现在讨论的重点,是目前最安全和最成熟的方法,在地下挖掘500-1000米深的隧道来储存高放射性废弃物,估计能有几十万年以上的稳定性,但是不清楚的是深层地下水的可靠程度,弄不好会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流动。剩下的“下海”很有吸引力,一种办法是送入大洋底里的红黏土层,因为在历史上这里有上百万年的稳定性。世界海洋各不相同,有发生“深海风暴”的洋底,也有地质稳定的红黏土区,如果能在深海找到长期安全和可行的核废料处理方案,将是海洋地质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但我们至今对深海地质的了解过于肤浅,难以应对全人类生命攸关的重大问题。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催马加鞭,尽早拿出合格的答案来。
(摘编自汪品先《深海浅说》)
材料二:
根据放射性的高低,核废料分为高放和中低放两类,处理方式各有不同。中低放核废料主要是指在核设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工具、手套、服装等,以及核电站运行产生的废水和气体。这些核废料的放射性相对较低,一般经过固化或稳定化后,储存在地表或浅层地下的设施中,等待其自然衰变至安全水平。
高放核废料主要是指从核反应堆中取出的已经燃尽的核燃料,以及核废料的再处理产物。这些核废料的放射性极高,需要长期隔离和储存,以防止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目前我国对高放核废料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对其进行玻璃固化后密封在隔离辐射的容器中,然后埋进500到1000米深的地下处置库内,处于这一位置的地下处置库在10万年以内几乎不会因为各种地质条件而受到影响。
目前中国的核废料处理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仍面临着挑战和困难。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需要高昂的成本。据估计中国每处理一吨高放核废料,需要花费约50万美元,而每建设一座深层地下处置库,需要花费约100亿美元。同时,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还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由于核废料的危险性和敏感性,很多人对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持有担忧和恐惧的态度,不愿意接受在自己的附近建设核废料储存库或处置场。
(摘编自《中国每年产生3500吨核废料,是如何处理的?》)
[注] Bq: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简称贝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控制废物的海洋投放,各国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约定禁止放射性废物投放海洋,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B.被装进金属桶沉入海底的核废料仍有泄露和扩散的可能,著名的比基尼环礁核污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C.美国出现了世界上DDT污染最大的海区,可以采取铺砂的措施处理,但所需费用巨大,不是最佳的方法。
D.如何实现对放射性废弃物永久安全存放,目前的“上天,入地,下海”三条出路都存在着不同的风险。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第二段的“禁而不止”事件和第三段的美国制造核“坟墓”事件,旨在说明少数国家依然我行我素,违反约定。
B.为增强说服力,两则材料均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如材料一第三段列举相关数据,直接表明美国大量的核试验带来的危害。
C.材料一认为,人们把海洋当作陆地核废料的天然归宿是有其合理性的,但前提是找到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保证长期安全。
D.材料二中介绍了我国处理核废料的方法,既肯定了我国核废料处理技术的先进性,也客观陈述了目前仍面临的困难。
3.下列污染事件中与比基尼环礁事件性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B.日本调查研究发现,水俣病致病原因是当地一家化肥厂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采用成本低的汞催化剂工艺,把大量含有有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鱼中毒,人和猫、狗吃了毒鱼生病而死。
C.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公里长的海岸带,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
D.2023年8月24日13点,日本政府根据“当天的天气气候、水文条件等因素”将200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大海,预计2023年分4次排放3.12万吨。
4.中国采用“固化密封,深埋地下”的方法处理高放核废料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4分)
5.材料一摘编自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撰写的《深海浅说》一书,该书堪称目前国内最为全面且精准的海洋科普力作。请结合文本分析科普文的“科学性”与“普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金三儿
范子平
桃花顺子姊弟俩背了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了。桃花娘锁了门,钥匙塞砖头下,急匆匆扛起锄头要上工,①忽觉脊背发热,一愣怔,马上明白,是金三儿! 她回过头来,果然见金三儿隔着矮矮的院墙,贼溜溜地看着她。她说,三儿,又看上了俺家啥东西 金三儿说,②说那话!东西在你屋,我看得见吗
桃花娘没心跟他打卦聊嘴,想起是钥匙放得不对了。那时候的锁是老式狭长的黄铜锁,钥匙是一根细长铁板儿,头儿弯一点弯儿。一把锁就一把钥匙,为了自家人开锁方便,上地干活都不带钥匙,都是随意放屋门的近处,或门槛里边———那时屋门不开锁也能往里推一大拃深的地方,或鸡窝里,或窗户下的旧鞋里等。但这些地方,金三儿都能寻摸得到。他们家在村东沿儿白马河边住,金三儿正跟他们隔壁。
俺村左不过三四百口人,人人都知道金三儿是偷儿。金三儿到地里干活偷地里,到村里游荡偷村里,各家各户偷了个遍。地头地脑顺点东西的人,不止金三儿一个,比方裤腰里别穗玉米,抓钩齿带半拉红薯,裤兜里塞一把花生,不少社员都干一点,可金三儿就是家常便饭,次数特多,太经常。最恶劣的是去下蛋的老母鸡肚下摸鸡蛋,金三儿都懒得煮,随即磕开倒嘴里就生喝了。不过,小偷小摸不算贼,那个时代讲究家庭成分,金三儿往上推三代都贫农,两岁死了爹,娘又跟人跑了没踪影,他一个人过,冷锅冷灶的也可怜,大家伙儿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金三儿偷屋里东西最烦人。不过那时都穷,屋里也都没啥值钱东西,再说金三儿偷屋里也算有节制,都是趁没人,寻摸到屋门钥匙,开了门进去拿块饼,或弄个烤红薯等,别的他也不拿。为此金三儿挨过骂,挨过打,但坏习惯改不了。今年中秋节前,在贵州煤矿当工人的桃花姑父过来,带来两包月饼。一包四块。桃花娘要给桃花的姥姥送一包。剩下一包,家里四口人,夫妻俩加桃花和顺子,正好每人一块。桃花娘先是去了桃花姥姥家。剩余的一包桃花娘放馍篮里,高高地挂起来。
可还是遭了贼手,那贼百分之百是金三儿。其实那天下午上晌,桃花娘也是见到金三儿隔了墙斜眼看她。她当时就一惊,但想这次钥匙放屋门上隔板里,金三儿个子低够不着,就放心地扛着锄头往地里走了。到晚上回家看看,家里啥也不少,③想可能是自家患上疑心病了。全队三四十户人家,金三儿挨家挨户摸,也一个月才能轮到一次吧 到晚上全家吃月饼时,桃花娘傻眼了。包裹纸还有上边红盖头都好好的,可拆开里边,四块月饼每一块都被刀子切过,每块月饼去掉五分之一,篮子里还有些许月饼屑末。看来是就着篮子当场就进肚里了。这个金三儿!不知咋想的。他还挺细心挺艺术的,不偏不倚,得跟他们家每口人吃得一样多!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今天又被金三儿盯上,桃花娘心里烦躁。想钥匙放到哪里都能被金三儿寻到,这次不能着了他的道儿,桃花爹被队里派到外地挖渠做工,桃花和顺子放学晚,那干脆就把钥匙带身上吧,但从没在身边带过,搁大口袋里也沉沉的,不时得摸它一下,恐怕丢失。
男的女的一众社员在西北麦田里点豆饼,大家嘻嘻哈哈的。桃花娘由于身上带了个一拃长的铁钥匙,一弯腰就硌得慌,心里就不高兴,平日里的开朗活泼不见了,她只是不住气地暗暗骂金三儿。喜梅平时爱开玩笑,就说,咋了二嫂子,俺二哥才出去几天,你就神不守舍了 桃花娘就骂她。后半晌,一辆绿色的自行车疾驰而来,是邮局送信的,经常从村里村外过,大家都认得他。喜梅想给他来一句笑话。送信的却严肃地吆喝起来,咱这儿谁是桃花娘 人们都一愣。桃花娘赶紧说,就是俺,咋的啦 送信的说,我走出您村时,听到有人吆喝桃花娘家失火了,回头看村东头有冒烟,还有人追着我车子喊,让过来给你捎个信呢!
桃花娘啥也顾不上了,起来就往家跑,跑得丧魂失魄像逃兵一样。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自己家从不富足,那五间房是十几年口挪肚攒才盖起来的,一柱栋檩一根椽木一块砖瓦都是自家的血汗,再说,房子烧毁了,去哪里弄钱再搭窝呢还有屋里的方桌柳椅,床第铺盖,要说都不值钱,可再去购置,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拿出这笔钱的!她又想,好好的咋就失火了呢 想起来了,昨晚洗的单子没有晾干,早晨把它折叠了放在竹熥笼上去熥,熥笼放在煤火口,留的煤眼儿大了,大约火焰蹿上来了,把单子燃着了……
家里的方向还冒着黑烟,桃花娘一气儿跑进院子,腿都软了,一头栽倒在地上。有人把她拉起来,一院子人呢,都在看她。她抬起头看家里,屋门被端掉了,锁扣搭连着一扇门斜挂一边。喂牲口的大伯王增说,桃花娘呀,你要感谢人家金三儿呀,他跟我正在牲口棚里铡草,看到你家院子冒黑烟,连说不好了,去大街上喊“救火了————”又抢先挑起水桶往你家跑。来了好多人,可都进不去门呀,金三儿窝下腰把你家门硬端掉一扇,大家都去泼水,还算及时,没过太大会儿就扑灭了火。桃花娘强撑着精神进屋看,遍地浊水横流,煤火上熥笼连单子早烧成灰了,灶火前木头窗户烧没了,墙壁也黑一大片,房顶也有烟熏的痕迹,要不是及时救下火,后果不堪设想,想着想着目光就不由自主地寻金三儿。
金三儿其实就在她身后,④头发都烧没了,满脸黑乎乎的,额头带着伤;棉袄烧掉半拉,裸露的胳膊也带着伤。金三儿看桃花娘目光往他身上扫描,嘶哑着喉咙喊,桃花娘,天地良心,你家的锁我可没打开,事儿太急,真没找到钥匙呀!
桃花娘感慨万千,嘴里喃喃着“金三儿呀,金三儿呀————”她喊道,“老少爷们儿,我谢谢咱了,再帮点忙,赶紧把咱金三儿送医院救治吧!”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桃花娘“忽觉脊背发热,一愣怔,马上明白,是金三儿”,侧面表明金三儿经常光顾她家偷东西,桃花娘已经对他充满了厌恶之情。
B.句子②“说那话!东西在你屋,我看得见吗?”是金三儿因桃花娘的怀疑而说的一句“玩笑话”,体现了金三儿幽默又风趣的人物特点。
C.句子③“想可能是自家患上疑心病了”的描写,既写出了桃花娘面对金三儿是否拿自家东西心存侥幸,也表明了金三儿对邻居的善意。
D.句子④“头发都烧没了,满脸黑乎乎的,额头带着伤;棉袄烧掉半拉,裸露的胳膊也带着伤”这些细节刻画使金三儿救火的形象深入人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剩下一包,家里四口人,夫妻俩加桃花和顺子,正好每人一块”通过分配月饼的情节,描绘了贫困时代下家庭生活的温馨。
B.男的女的一众社员劳动时嘻嘻哈哈,桃花娘却神不守舍,这是因为她担心家里被偷,也为后文写桃花娘家“失火”作了铺垫。
C.“一柱栋檩一根椽木一块砖瓦都是自家的血汗”一气而下,无任何停顿,突出房屋的来之不易,衬托了人物的焦急心情。
D.桃花娘家里失火内容的描写使用了大量的口语,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体现了邻里间的情谊,有利于增添故事的真实性。
8.小说第三段补充交代了主要情节之外的内容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家笔下的人物有“个性化”和“类型化”的差别。我们熟知的“林冲”性格具有复杂性,属于个性化人物;“别里科夫”性格具有特定时代的典型性,属于类型化人物。请判断本文中“金三儿”的类型,说明判断理由,并解说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意图。(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自此保安黎献,谨守封陲,质于天地神祇,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鉴,当共殛之。远具披陈,专俟报复,不宣。
(节选自叶隆礼《契丹国志》)
材料二:
真宗皇帝亲御六师,胜虏于澶渊。知其有厌兵之心,稍以金帛啖之。虏欣然听命,岁遣使介,修邻国之好。逮今百数十年,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古者戎狄迭盛迭衰,常有一族为中国之敌。汉文帝待之以和亲,而匈奴日骄。武帝御之以征伐,而中原日病。谓之天之骄子,非一日也。今朝廷之所以厚之者,不过于汉文帝,而虏弭耳驯服。契丹据有全燕,擅桑麻枣栗之饶,兼玉帛子女之富,重敛其人,利尽北海,而又益之以朝廷给予之厚。贾生所谓三表五饵,兼用之矣。被氈饮乳之俗,而身服锦绣之华,口甘曲蘖之美,至于茗药橘柚,无一不享,犬羊之心,醺然而足,俯首奉约,习为礼义。吾无割地之耻,而独享其利,此则天意,非人事也。
昔唐天宝之乱,朔方、河陇之兵起而东征,吐蕃乘虚袭据郡县。唐内苦藩镇皆叛,置而不问,百年之间,兽心猖狂,无复顾忌。理极而变,部族内溃,而唐土遗黎解辫内嚮,中原未尝血刃,而壤土自复。今吾不忍涂炭生民,而以皮币犬马结异类之欢,推之天理,倘亦有唐季吐蕃之变乎?
(节选自苏辙《历代论·燕蓟》)
材料三:
自古创业之君,皆有敌国相持之忧命将出师兵交于外而中不失其所以为国者。故其兵可败,而其国不可动,其力可屈,而其气不可夺。今天下一家,二虏且未动也,而吾君吾相终日皇皇焉应接之不暇,亦窃为执事者不取也。昔者大臣之议,不为长久之计,而用最下之策,是以岁出金缯数十百万,以资强虏,此其既往之咎,不可追之悔也。而议者方将深罪当时之失,而不求后日之计,亦无益矣。臣虽不肖,窃论当今之弊。
(节选自《东坡应召集》卷第一策略二)
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3处不给分。(3分)
皆有A敌国B相持之忧C命将出师D兵交E于外F而中不失G其所以H为国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疆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既东封郑”中的“封”词义和用法相同。
B.俟,等待,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以俟君子”中的“俟”词义相同。
C.置,搁置,与《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中的“置”词义不同。
D.夺,抢夺,与《论语》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的“夺”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签订澶渊之盟这件事上,北宋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北宋的皇帝认为两国所签订的盟约应当由后代持续守护,使之永久流传。
B.真宗亲自率领大军,澶渊之战中成功击退了契丹的军队,并最终与敌方达成了和平协议,此后北边地区百数十年间和平无战事。
C.无论是汉文帝、武帝对待匈奴的策略,还是唐朝对吐蕃的纵容,这些历史上对待周边民族的态度都给国家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D.苏轼认为天下已经统一,两个敌对国家尚未有显著动作,国君和宰相却整日忧心忡忡应对不暇,是因为执政者未采取恰当措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朝廷之所以厚之者,不过于汉文帝,而虏弭耳驯服。
(2)以资强虏,此其既往之咎,不可追之悔也。
14.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谈到北宋向契丹等国缴纳“岁币”一事,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苏辙、苏轼在“岁币”问题上的观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甲】送僧往湖南
刘商
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袈裟。
船到南湖①风浪静,可怜秋水照②莲花。
【乙】送濬上人③
刘商
木落前山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④。
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
【注】①南湖:在今湖南岳阳。②照:倒影、照影。③上人:对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人的尊称。④头陀:行脚乞食的和尚。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诗“闲”字统领全诗的基调,写出僧人出东林乃随性而为,犹如白云无心出岫般随心而行。
B.甲诗末句运用了虚写的手法,将秋水、禅僧、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感伤的氛围。
C.乙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将落叶、寒山与老僧等意象相结合,构成了一幅淡远萧疏的画面。
D.乙诗中诗人目送濬上人远去,又看到庭院中的梅花萌发,诗人情不自禁地抒发了感叹之情。
16.这两首诗皆为送别诗,请简要分析二者情感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弟子们的回答态度各不相同,其中“ , ”两句阐明自己哂笑子路的原因,足见孔子对“礼”的高度重视。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年轻时欢快奢华生活的诗句是“ , ”表明琵琶女随着音乐尽情享乐,生活欢愉至极。
(3)中国文化中常有伤春悲秋的情怀,例如:“ , ”两句便是诗人借树木的凋零表达对季节更替、时间流逝的感慨或对人生境遇的悲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面包、酸奶、豆腐、泡菜,这些人们经常享用的食物都与微生物关系密切。顾名思义,微生物是我们瞪大眼睛也(甲)。常见的微生物杆菌宽0.5微米,即使80个杆菌“肩并肩”地排列成行,也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宽度。当然,万千微生物中也有特殊者,并没有那么微小,比如蘑菇、灵芝。
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称得上微小却强大。数十亿年前,微生物就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体。在生物圈中,微生物作为“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归自然,促进物质循环。没有微生物,地球的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三大类。细菌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像是一间毛坯房,没啥家具,但也能维持正常生活。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乙),家具家电齐全。而病毒是非细胞型微生物,和前两种细胞型微生物截然不同,喜欢利用其他细胞来供养自己。动植物患上病毒性疾病,就是病毒利用动植物细胞来快速繁育子子孙孙。不过,我们不必谈“微”色变,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生存是大有裨益,甚至是必要的。人体内微生物数量多达数百万亿个,总重量可超1公斤。
人体里的微生物主要寄居在肠道内,它们和免疫系统不断“对话”,像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有益物质,不仅降低炎症疾病发病率,还时刻维持着人体的健康平衡。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以生产具有多种健康功能的产品。以二十碳五烯酸为例,它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帮助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此外,①二十碳五烯酸还在调节炎症反应、降低血压、延缓血栓形成等方面扮演关键作用。②过去,③二十碳五烯酸主要来源于金枪鱼、鲑鱼等深海鱼的鱼油,④由于资源有限,⑤难以满足市场。借助微生物发酵技术,人们可以从菌类中提取二十碳五烯酸,缩短了生产周期,有利于其稳定供应,还改善了相关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19.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结合材料的主要内容,为材料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嘲哳归巢,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的投靠这处静地,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语言凝练,具体表现在既有整齐之美,又有灵动之妙。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5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出现了三次“一”,但内涵各不相同,请分别解释说明。(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他的《画决》中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用于今天依旧给我们很多启示,甚至很多教师常常跟学生说“你们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你认为成长一定要做到这样吗?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