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永定区2025年春季学期八年级期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 文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考生注意:本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20分,时量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进一步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班级学习小组决定开展“寻迹山河诗行,对话典籍春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为“寻山觅诗”“品文悟理”“抒情悟志”三个板块,邀请你一起参加,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活动一:寻山觅诗
为了带领组员顺利地开展活动,组长小文安排了以下任务,请你共同完成。
任务一:撰写活动开场白。完成1—2题。
同学们,欢迎大家踊跃参加“寻迹山河诗行,对话典籍春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A活动的主要参与对象是张家界市的中学生及爱好文学活动者组织的一次实践。如何开展活动呢?B我们要制定计划、设计方案、组织活动、总结成果。春天来了,草木萌发,各种花cì dì开放。去临海的平桥村,这里是迅哥儿的乐土;或者去一趟革命圣地——延安,C欣赏气势磅礴的一场安塞腰鼓……无论是青山绿水,还是民俗文化,当它们遇到了你的一双慧眼,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D看到大家期待的眼神,使我很受鼓舞。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2分)
cì dì( ) 磅礴( )
2.请从画横线的四句中找出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活动的主要参与对象是张家界市的中学生及爱好文学活动者组织的一次实践。
B.我们要制定计划、设计方案、组织活动、总结成果。
C.欣赏气势磅礴的一场安塞腰鼓。
D.看到大家期待的眼神,使我很受鼓舞。
任务二:搜集素材。完成3—5题。
3.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的材料,请你指出有误的一项(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汉代以后被奉为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蒹葭》《式微》《子衿》均属风。
B.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地域风情,表达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C.回忆性散文《社戏》中写了鲁迅小时候看社戏时铁头老生,没有翻跟斗,有点失望,小丑出场大家笑着看,老旦出场唱个没完没了,大家很扫兴。这里提到的老生、小丑、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D.《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
4.搜集古诗文,涵养文化。请你完成名句填空。(7分)
主题:漫游诗文,涵养文化
青绿衣领,心之所系 ① ,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
天涯海角,心意相通 ② , ③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水波浩渺,波澜壮阔 ④ , ⑤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穿秋水,逆流追寻 ⑥ ,道阻且长。(《蒹葭》)
山水相依,芬香满径 芳草鲜美, ⑦ 。(《桃花源记》)
5.选择性阅读《经典常谈》中的篇目,从中找素材。(共7分)
(1)小华组摘选了以下部分经典内容,想通过阅读《经典常谈》了解相关作品的文学价值。请你为其推荐相对应的名著篇目。(2分)
经典内容 《经典常谈》篇目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同学们收集了关于对《经典常谈》相关内容解说的语段,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C.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叫作“连横”。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D.《<春秋>三传第六》中“三传”为《离骚》《公羊传》《榖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
(3)读经典,会运用。《天问》是《楚辞》中的一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的名字“天问一号”,便取自屈原的《天问》。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相关内容,参考以下示例,简要分析探测器这样命名有何妙处。(3分)
月球探测器“嫦娥”命名示例:月球探测器以“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关于月球想象的优美神话传说,嫦娥奔向月球,月球探测器也是从地球奔向月亮进行探测,因而用“嫦娥”命名非常合适。
答:
任务三:策划宣传活动。完成6—7题。
6.请你根据以上搜集到的资料,紧扣“寻迹山河诗行,对话典籍春秋”主题,制作成宣传材料。从展板、海报、标语等形式中任选一种。(2分)(要求:主题鲜明、文化深度与实践性并重)
7.撰写活动情感历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社戏》中,“我”看社戏的情感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细细探知,发现作者采用描写(如行为动作刻画、景物描写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对比等方法呈现人物心理变化。在本学期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你有哪些心理历程呢?请写下来,至少运用两种方法来表达你的情感历程。不少于200字。(4分)
100
200
二、阅读与理解(44分)
活动二:品文悟理
任务一:欣赏古诗,品诗悟理。(5分)
【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桃夭
《诗经 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8.两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都采用了什么形式 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分)
9.《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比,即比喻。细读《桃夭》,结合诗句分析其手法。(2分)
任务二:阅读材料,辨析明理(9分)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10.作者说: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请你阅读文本,筛选主要信息,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单。(6分)
研究目的 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研究诗词 诗句 物候知识



研究结论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11.掌握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可助快速理解文本。下面语段应放在哪两段之间,请阐述你的推理过程。(3分)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任务三:赏读美文,品情悟理(15分)
咬人的夏天
①春暖花开的时候,爸爸突然买回一只羊。我看那羊的肚子挺大,说:“爸,这羊够肥的!”爸爸看都不看我一眼:“这不是肥,是怀羊羔了。”
②夏天时,这只母羊竟下了四只小羊羔。爸爸天天围着羊转圈。“从明天开始,放羊的活儿就交给你了!听见了吗?”我没有吭声。
③你们知道放羊是怎么回事吗?爸爸在母羊脖子上系了一根很长的绳子,有六七米长的样子,另一头拴在一根带尖的铁棍上,然后找一块嫩草地将铁棍插在地上,不让它跑掉。小羊羔也不会跑,因为还离不开母羊。它们玩一会儿后,就会拱到母羊的身子下,贪婪地吃一阵奶,有时吃得嘴角往下滴白色的乳汁。
④我没心思去找一块长满嫩草的草地。我给母羊随随便便找了一个地方,就去干我喜欢的事了。
⑤傍晚,等我去牵羊回家时,不管我怎么叫、怎么吼、怎么拽,母羊都不肯跟我走,因为它没吃饱。母羊的四条腿顽固地撑住地面,形成四个锐角,身子向后倾斜。那时,傍晚的蚊子堆成团往我脸上扑。我火了,就像爸爸吼我一样,吼了一声,把铁棍举起来,又像爸爸拎着扫帚抽我一样,照准母羊来了一下。母羊凄惨地叫了一声,乖乖地跟我走了。
⑥回到家,爸爸问我:“羊吃饱了吗?”他一边问,一边伸手去摸母羊的肚子。他能摸出来。而且,母羊完全仗势欺人,添油加醋地直叫唤。我等着爸爸转身去抓扫帚。但他没有,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明天要把羊喂饱,知道吗?”
⑦第二天,我准备去河里洗澡。所以还是随便找了一块草地,匆匆插上铁棍,拍了拍母羊的头:“你这讨人厌的家伙,吃吧!”我跑走了,老远还能听见母羊的叫唤。我心想,它正高兴地吃草呢!
⑧那一天,我玩得异常快活,天暗下来时,我才想起该把母羊和四只小羊羔牵回家了。
⑨黄昏的野地真可怕,天边一团暗云被夕阳的最后一束光亮涂抹成了凝固的血色,黑压压的蚊子撞得人脸上生疼。我老远就听见母羊凄凉的嘶叫,它的嗓子好像叫哑了。我跑到跟前一看,傻眼了。母羊饿得绕着铁棍转,绳子就缠在了铁棍上,结成了一个大疙瘩。小羊羔拱在它身上,大概吸吮不出奶汁,也揪心地叫着。
⑩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才发现这地方的草是羊根本不吃的草。我怎么把羊拴在这个地方了?我真恨自己。
我赶紧把拴在母羊脖子上的绳子解开:“你吃吧!”母羊向前跑去,低着头,贪婪地啃吃着它喜欢的嫩草。
我跟着它们。我的脸被蚊子咬得满是疙瘩,但我任由蚊子在我脸上叮咬,去吸我的血。
大概小羊羔没有在灰暗的夜色中走过路,就拼命地呼唤母亲。我把它们一齐抱起来,跟着它们的母亲。
当母羊吃饱了,往回走的时候,我就默默跟着母羊走。那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我的脸上全是包,我只感到脸大了、胀了,我的脑袋像放在烤炉里烤过一样。
回到家,我不管妈妈的惊呼,只是说:“妈,告诉爸,羊吃饱了!”说完,我就回到自己的小屋去了。
我听到妈妈跟爸爸说:“今天雷方真怪,说话也变了。”爸爸说:“今天母羊吃得真饱!”
我没吭声,什么都不想说,只是躺在床上,像大人一样把双臂枕在脑袋下。
12.梳理文章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时间 我 父亲
春暖花开时 不知道羊怀孕了 看都不看我一眼
第一天 随便找个地喂羊 ①
第二天 随便找地喂羊,去河里洗澡 ╱
第二天(黄昏) ② ╱
回到小屋后 ③ 说“母羊吃得真饱”
13.文章以“咬人的夏天”为题,有何作用?(3分)
14.赏析第 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我的脸上全是包,我只感到脸大了、胀了,我的脑袋像放在烤炉里烤过一样。
15.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父亲看都不看我一眼”,是父亲看不惯“我”只知道贪玩,连农村人最起码的常识都不知道。
B.第⑥自然段加点的两个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羊因为没吃饱而拼命叫唤的情形,体现了我当时的悔恨和懊恼之情。
C.文末,爸爸说:“今天母羊吃得真饱!”其实是对“我”的一种表扬和肯定。
D.文中的父子关系一开始有些紧张,从父亲以前用“吼”和“拎着扫帚抽”的方法对我能够看出来。
16.比较选文第⑨自然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说说他们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点。(3分)
链接材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描写方法的相同点(1分):
表达效果的不同点(2分):
任务四:欣赏古文,对比悟情(15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余既谢两龙君①,将解维②,而君超③忽来,盛称花源一带之胜。余曰:“此名迹,不必佳山水,固佳也。”遂命舟逆而上君超从陆。是夕会于河洑山。次日重九,登高兹山之颠,溪边两霞石,映绿潭甚丽,下而席之,迫午乃行。夜泊桃源县,山光散目,溪水激鱼梁④甚怒。起步学宫前,石砌百尺,平滑如水,月光照之,光景⑤清澈。楼阁阛阓⑥,吞烟吐雾,是亦山县之绝胜也。夜中与诸衲⑦闲谭。余生长水乡,百里无片石,见似丘者而喜矣,是邑何缘,偏占丘壑,岂山水报缘,亦有定业邪 诸衲不对,乃就枕。
(选自袁宏道《由河洑山至桃源县记》)
【注释】①两龙君:指龙襄、龙膺两兄弟,作者的朋友。②解维:解缆,开船。③君超:龙襄的字。④鱼梁: 用以捕鱼堆砌的石堰。⑤景: 同“影”。⑥圜阓(huán huì): 街道, 街市。⑦诸衲: 众僧。
17.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遂 命 舟 逆 而 上 君 超 从 陆。
18.根据下面的探究单, 完成填空。(13分)
探究: 游记的基本要素
内容 过程
所至 (1)参考括号中提示的方法,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 水尤清冽(语境推断法) ② 乃就枕(课内迁移法:乃记之而去) ③ 余既谢两龙君(查阅词典法: A.道歉; B.辞别; C.感谢; D.告诉) ④ 迫午乃行(参考成语法:迫在眉睫) (2)用原文语句,梳理【乙】文中袁宏道的游踪(行踪)。(2分) 会于河洑山——( )——下而席之,迫午乃行——( )——起步学宫前——夜中与诸衲闲谭
所见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夜泊桃源县,山光散目,溪水激鱼梁甚怒。
所感 (4)柳宗元游小石潭,感到“不可久居”;袁宏道游桃源,发出“是邑何缘,偏占丘壑”的感慨,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3分)
探究 小结 游记在内容上至少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所至,即作者的游踪;第二,所见,即作者在游途中所目睹的风貌;第三,所感,即作者在游途中所见所闻后的所思所想。从结构上说,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
三、表达与写作(50分)
活动三:抒情悟志
19.校刊公众号拟针对此次综合性活动出一篇推文,现向你征文,邀请你来投稿。
“春至江南,书香沁心”,读书、读自然,都是为了让大家热爱生活、热忱生活。春回大地,鸟鸣蓝天,花灿窗前。恍惚间,枯萎换新装,处处泛春光,人人暖融融。在这样的春天里,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美丽的文字。
请你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在这个春天生活中的美好点滴,以《春光里的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抄袭。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永定区2025年春季学期八年级期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次第 páng bó 2.B 3.C
4.① 青青子衿 ②海内存知己 ③天涯若比邻
④气蒸云梦泽 ⑤波撼岳阳城 ⑥溯洄从之 ⑦落英缤纷
5.(1)①《诗经》第四 《文》第十三 (2) D
(3)示例:从《经典常谈》中可知屈原在《天问》中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诸多现象发问,表现出他寻求真理的探索精神。用“天问一号”命名中国火星探测器,一语双关,既表明了中国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又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6.评分标准:展板——主题鲜明,插图贴合主题;海报——主题鲜明,插图贴合主题;标语贴合主题,语言精简(不超过20个字)根据要求,紧扣主题1分,符合选择形式的宣传要素1分。
示例展板示例海报
标语示例一:山河藏诗韵,典籍话古今
示例二: 诗行漫卷山河色,墨韵长书春秋魂
7.评分标准:1.表述情感历程有起伏,1分;2.至少运用两种方法,2分;3.语句通顺连贯,表述符合心理表现,1分。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8.重章叠句。(1分)反复咏唱,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渲染气氛,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关雎》真挚地表现了君子对淑女的思念、执著追求却求而不得的曲折情感;(1分)《桃夭》热烈真挚的表达了对新娘的赞赏和祝福。(1分)
9.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天,其叶蓁蓁。”以桃作比,(1分)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1分)
10.(得分要求:每组诗句与物候知识要匹配正确才给2分。满分6分)示例:
研究目的 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研究诗词 诗人诗句 物候知识
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芳草有一年一度的循环,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
②“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或绿是春天来临的标志)
③“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物候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或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
研究结论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11.应放在第②③段之间。(1分) 此语段的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观察原文,语句“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前一句所写的内容承接第②段前文黄宗羲说的话,(1分)后一句又引出下文第③段对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说明。(2分)所以应该放在②③段之间。
12.①要求我“明天要把羊喂饱” ②顶着蚊子让母羊吃饱(解开绳子让母羊吃饱) ③什么都不想说,像大人一样躺下
13.运用拟人(比拟)手法(1分),用“咬人”来修饰“夏天”,充满陌生感和新奇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咬人的夏天”是文章内容的概括,指我在这个夏天因为放羊被蚊子咬的故事,获得了特别深刻的成长体验(1分)。
14.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写我被蚊子叮咬得厉害(1分),为下文写“我”的成长“像大人一样”做铺垫(1分)。
15.B
16.描写方法的相同点:都运用了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的方法(或“都从视觉角度进行了描写”)。(1分)
表达效果的不同点:选文描绘出了黄昏野地里的恶劣环境,表明天色已晚,羊受饿的时间之长,也为下文写我的悔恨作了铺垫(1分);链接材料写出了月夜乡村的美景,写出了船行速度快,表达了我前往看戏时的轻松愉悦的心情。(1分)
17.遂 命 舟 /逆 而 上/ 君 超 从 陆。
18.(1)① 清澈 ②于是,就 ③ B ④ 接近,逼近
(2)登高兹山之颠 夜泊桃源县
(3)①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②夜晚停泊在桃源县,山光照在眼里,溪水很猛烈地冲激着捕鱼堆砌的石堰。
(4)小石潭周围凄凉冷寂的自然环境,触发了柳宗元内心因贬谪而暗藏的哀伤情绪,因而他感叹“不可久居”。袁宏道生长水乡,见到有山的地方就觉得欣喜;他看到桃源县占有这么多优美的山林丘壑,感慨这是桃源县自有的缘分,其中包含着对桃源美景的赞美和喜爱。
三、表达与写作(5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