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学校准备开展“千载家国情,悠悠复兴梦”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活动开始前,小西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帮他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回望历史,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以炽热的家国情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篇。现如今,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沥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铭记历史,湎怀先烈,追思英魂,让我们向革命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1. 请确认材料中加点字的读音。(1)炽热______(A.chì B.zhì) (2)功勋______(A.xūn B.xīn)2. 校对材料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1)激沥______ (2)湎怀______3. 下面是“爱国诗文人人诵”活动的开场白,请你将下面的诗文补充完整。自古以来,家国情怀一直被文人们所传诵。何为“家国”?家是一缕散不去的乡愁,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的愁绪,亦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苦楚。国是壮丽秀美的璀璨山河,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边塞奇景,亦是“野芳发而幽香,(4)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山林野趣。家国情怀是舒婷“(5)____________,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真情呼唤。下面是小西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①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要树立远大志向,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走稳走实人生的每一步。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深入实践、苦干实干的结果。④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以矢志不渝的精神牢记______,守住______,践行______。4. 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请结合语境,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第④句的三个横线上。(只填序号)A.内心的志向 B.远大的抱负 C.最初的梦想7. 为深切感受诗人艾青对祖国深沉又真挚的情感,学校组织了阅读《艾青诗选》活动。下面是活动中展示的两首诗歌,请你补全下面内容。诗句 “土地”的内涵 探究发现中国的痛苦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节选自《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___________ 两首诗歌都充满(2)_______(情感),但并不给人以消极悲观之感。他的诗歌总是蕴含着催人奋进的力量。——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节选自《我爱这土地》) 表达出诗人对大地母亲和祖国真挚爱二、阅读(共13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计3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①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现代医学证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睡眠有关。健康睡眠可以防范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还可以防止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意外创伤的发生。②规律的睡眠有利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缓解疲劳、恢复体力,还可以促进青少年身体成长。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睡眠质量对其有着不同的影响。老年人长期睡眠不好,会引起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以及心烦、急躁等情绪问题。成年人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学习及身心健康,还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生物钟紊乱、衰老加速等问题。③在各种出现睡眠问题的人群中,青少年的睡眠问题尤其要引起重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且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④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睡眠。人体的生长激素大多在深睡眠过程中释放。青少年的深睡眠时间足够长,生长激素才能得到充分释放,个子才会长高。如果青少年睡眠出现问题,会出现体能储备不足、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还会增加成年后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帮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建立相对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避免其睡前过度玩耍和使用电子产品。(选自《陕西日报》2024年3月22日,有删改)【材料二】①何谓“健康睡眠”呢?首先要能按时规律睡眠,入睡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其次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其中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10—12小时,青少年为9—10小时,成年人为6—8小时,老年人为5—6小时,睡觉时不会频繁醒来,不被多梦困扰,醒来后精力充沛,没有嗜睡、乏力、头晕等现象。因此,评估睡眠是否健康主要包括3个方面:睡眠时长、睡眠质量、睡眠节律。②睡眠时长:虽然成年人的最佳睡眠时间为6—8小时,但也因人而异。有些人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我们称之为“短睡者”;也有一些人每天需要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才能缓解疲劳恢复体力,我们称之为“长睡者”。只要白天精力充沛,无困倦感,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健康的睡眠。因此,我们不要单纯纠结于睡眠时间长短,关键是白天的精力是否充沛。③睡眠质量:评估睡眠质量主要看睡眠结构、睡眠效率和睡眠连贯性。正常成人的睡眠结构以浅睡眠—深睡眠—浅睡眠—快动眼睡眠(REM),循环4—5个周期,每周期60—90分钟。如果出现深睡眠或快动眼睡眠减少或缺失,或反复觉醒,就会导致睡眠结构紊乱,睡眠效率降低、睡眠连贯性差,不论睡眠时间有多长,白天依然会疲乏犯困。④睡眠节律:正常的睡眠节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出现昼夜颠倒(晚上不睡、白天睡),或者睡眠时相延迟(凌晨1—3点入睡),或睡眠时相提前(傍晚7—8点入睡),均为睡眠节律异常。睡眠节律改变与工作时间相关,如长期晚夜班工作人员、倒时差者,还与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选自“红网”2024年3月21日,有删改)【材料三】①推动中小学生睡眠保障行动不断深化,需要有科学化的制度安排,立足于睡眠的科学规律,同时又契合中小学的运行常规。②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长,重点从保障晚间早睡着力。研究显示,影响孩子睡眠时长的主要因素是学校作业量和家庭作息习惯。对于前者,应借助“双减”政策东风,进一步优化校内作业和课外辅导的任务量。对于后者,应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面向家长群体普及科学的睡眠知识,同时引导家长自身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进而做好家庭作息管理,实现父母工作、子女学业与家庭生活的有效协调,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长。③保障学生的睡眠质量,重点从保障在校午休质量入手。在学生的一日生活中,午休可谓承上启下,一则补充上午学习活动所消耗的体力和精力;二则清空大脑“内存”,为下午及晚间的运转留足空间。由于午休的时间通常较短,因此对睡眠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午休相比于晚休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成为睡眠中的薄弱环节。学校应当对硬件设施(如午休垫和多功能课桌椅等)、人员安排和作息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为学生创造“躺平睡”的条件,保障集体午休的睡眠质量。④保障中小学生睡眠的时长和质量,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应当家校社协同,形成合力。学校作为家校社联动的支点,可借助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与社会机构进行协同,如引入医学健康领域的专业机构及人员,面向家长群体开设公益讲座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并建立中小学生睡眠监测评估体系,以推动学生睡眠保障工作长效化。应因校制宜探索“1+1+1>3”的家校社联动合作机制,共同为中小学生创造理想的睡眠条件。(选自“教育资讯网”2024年3月21日,有删改)8. 下面是小西的睡眠档案,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劝说他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姓名 小西 年龄 14 年级 九年级睡眠习惯 凌晨1点左右睡觉,早晨7点起床某日睡眠数据 夜间睡眠时间:6小时15分 夜间醒来次数:5次9. 请结合【材料三】,为推动中小学生睡眠保障行动不断深化提三点建议。10.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只要保持充足、健康的睡眠,让生长激素得到充分释放,个子就会长高。B. 对于成年人来说,判断睡眠是否健康不能仅依据睡眠时长,只要白天精力充足,其睡眠状态就可视为健康的。C. 长期上晚班的人会出现睡眠节律异常现象,长此以往,必然会患上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D. 研究显示,学校作业量和家庭作息习惯是影响青少年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二)(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母亲的戏曲人生张海新①母亲一生痴迷戏曲,而中国戏曲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滋养了她的一生。②小时候,家里有一台老式的收音机,银灰色,方方正正的。从早到晚,它都热热闹闹地播放着戏曲。母亲一边听戏,一边干活儿,做饭、洗碗、喂猪、织毛衣……甚至下田干活儿,她也用小布袋装着收音机,把它背在身上,农活儿干得不知疲倦,戏词也唱得欢天喜地。③母亲常常边听戏边给我讲:“戏如人生,戏里讲的都是我们这辈子的大道理,知识多着呢!”虽然母亲只读了几年书,但戏曲里蕴含着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成了她为人处世、教育子女的最生动教材。④母亲听的戏曲中,有替父从军、英勇无畏的花木兰,也有保家卫国、敢爱敢恨的穆桂英,还有智勇双全的抗战烈士阿庆嫂、坚贞不屈的革命战士江姐……这一个个巾帼不让须眉的鲜活形象,浸润着母亲的心田,丰富着她的精神世界。⑤母亲不仅喜欢听戏,也喜欢看戏。虽然我们生活在偏远的农村,但附近村子里哪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戏班子唱戏,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赶去捧场。到了农闲季节赶庙会,也有戏班子搭台唱大戏。每逢此时,母亲就会早早地把家务活儿做完,把家禽家畜安置好,打扮得清清爽爽的,带我们去看戏。⑥别人去看戏,都是看个热闹,母亲却是看门道。回来的路上,她总会眉飞色舞地给我们讲解当天看的那场戏,从演员造型、妆容,到唱词韵律、节奏,俨然成了戏剧评论家。⑦父亲有时候调侃道:“人家专业演员唱得不好,你能唱得好?”母亲则神采飞扬地回答:“当然!如果我上台,照样唱得好。”父亲笑而不语,我却深信不疑。因为,有好几次,我从梦中醒来,看到母亲一个人在院子里练习唱戏。那时,夜凉如水,月色撩人,母亲姿态优美,声音轻曼悠扬。那是一个和平日里完全不一样的母亲,月光在她的周身镀上一层银白,闪闪发光。⑧有一次,戏班子到村里来唱戏,就住在我家。第二天下了一点小雨,戏班子休息半天。班主是父亲的老相识,知道母亲喜欢唱戏,就想趁机帮母亲圆梦。化妆师开始给母亲装扮——扑粉、涂胭脂、画眉眼、涂口红、贴片子、束发、戴头面、插花,每一道工序都细致入微。⑨开场锣鼓一响,巾帼女英雄穆桂英闪亮登场了。母亲手中花枪一耍,雉鸡翎一甩,飒爽英姿,晃云手,开唱:“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我保国臣……”母亲唱腔圆润悦耳,眼波流转。无论是台步、云手、水袖、眼神,招招式式都散发出巾帼豪气。⑩这是属于母亲一个人的舞台。此时的她,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而是保家卫国的女将军,痴爱戏曲半生的母亲,终于圆梦了。 台下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站在雨中默默无言,注视着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母亲。我看到一旁的父亲激动得流下两行热泪。虽然没有相机,不能记录下当时的情景,但那天的一幕幕永远镌刻在我记忆的相册里,熠熠生辉。 母亲在五十六岁时因病早逝,她下葬前一天,父亲特意请了戏班子到我家,热热闹闹唱了一天一夜,一生痴爱戏曲的母亲可以含笑九泉了。 母亲的一生都在追求并守护她的戏曲梦想,戏曲充盈了她的精神世界,又滋养、陪伴了她一生。而她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出精彩的戏曲呢?(选自《青年文学家》2024年第13期,有删改)11. 文章开头说“母亲一生痴迷戏曲”,第②—⑦段中哪些事件体现了母亲对戏曲的痴迷?请简要概括。12. 请根据括号里提示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1)母亲听的戏曲中,有替父从军、英勇无畏的花木兰,也有保家卫国、敢爱敢恨的穆桂英,还有智勇双全的抗战烈士阿庆嫂、坚贞不屈的革命战士江姐……(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2)母亲则神采飞扬地回答:“当然!如果我上台,照样唱得好。”(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13. 文中的母亲除了痴迷戏曲,还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14. 阅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曾巩)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①。神宗②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③,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节选自《宋史·曾巩传》)【乙】初,范文正公④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⑤,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⑥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⑦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节选自《渑水燕谈录》)【注释】①异:不同的看法。②神宗:宋神宗,公元1067年—1085年在位。③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④范文正公:北宋名臣范仲淹。⑤朋党: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⑥王侍制质:王质,北宋名臣,侍制是其官职名。⑦赐:给予的好处。15. 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意思。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神宗尝问 课内迁移法: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1)__________以吝故不及 语境分析法:联系上句“不减扬雄” (2)__________朝廷方治朋党 查阅词典法:①方法,办法。②比拟,相比。③正在。(摘自《古汉语常用字》) (3)__________闻者为之缩颈 成语推断法:闻鸡起舞 (4)__________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 遂与之异 天与云与山与水B. 谓其勇于有为 其如土石何C. 顾质何敢望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若得为范公党人 若为佣耕17.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石轻富贵,何吝也?(2)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18.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获得了关于对待朋友方面的什么启示?请你写出一点,并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四)(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9.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简要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现的画面。20. 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中,你读出了将士们怎样的心理?三、作文(5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成长,是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在这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旅程中,我们不断摸索前行,逐渐学会直面生活的风雨。正如电影里的那句台词:“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无路可走,我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书写成长的篇章吧。你可以写一篇散文,讲述成长故事;可以写一篇演讲稿,分享你的思考;也可以写一封书信,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困惑。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九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学校准备开展“千载家国情,悠悠复兴梦”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2题答案】【答案】1. ①. A ②. A2. ①. 励 ②. 缅【3题答案】【答案】 ①. 日暮乡关何处是 ②.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③. 夕阳西下 ④. 断肠人在天涯 ⑤. 大漠孤烟直 ⑥. 长河落日圆 ⑦. 佳木秀而繁阴 ⑧.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4~6题答案】【答案】4. 将“登高望远”后的逗号(或“,”)改为分号(或“;”)5. 删去“的结果”(或把“源于”改为“是”) 6. CAB【7题答案】【答案】 ①. 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②. 忧郁二、阅读(共13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计30分)(一)(9分)【8~10题答案】【答案】8. 示例:小西,你现在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充足且规律的睡眠对你来说特别重要。你现在睡眠时长不够,睡眠质量也不高。睡眠出现问题,会让体能储备不足、免疫力下降,还可能增加成年后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从现在起,你要建立相对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睡前也别过度玩耍和使用电子产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吧!9. ①优化校内作业和课外辅导的任务量,引导家长自身建立良好的家庭作息习惯,做好家庭作息管理,从而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长。②学校优化提升硬件设施、人员安排及作息管理等,保障学生在校午休质量。③建立家校社联动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为中小学生创造理想的睡眠条件。 10. B(二)(21分)【11~14题答案】【答案】11. ①母亲一边听戏,一边干各种活,下田干活也背着收音机听戏;②母亲将戏曲里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为人处世、教育子女的生动教材;③每逢村里戏班子唱戏,母亲都会早早干完活,带“我们”去看戏,并给“我们”讲解门道;④夜晚,母亲一个人在院子里练习唱戏。12. (1)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罗列出母亲所接触的戏曲中所包含着的众多丰富且具有鲜明性格和高尚品质的女性形象,增强了语势和语言感染力,凸显了母亲对戏曲的热爱。(2)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展现出母亲对自己唱戏功力的充分认可和自信,体现出母亲对戏曲的深入了解与深厚功底,从侧面反映出母亲对戏曲的痴迷。13. 示例:①勤劳能干。母亲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和农活,无论是日常家务还是田间劳作都能兼顾,且不知疲倦。②自信执着。面对父亲的调侃,母亲自信回答,母亲常常夜晚在院子里练习唱戏,体现了她的执着努力。③富有教育智慧。母亲用戏曲里蕴含的文化来教育子女。④精神丰富。戏曲文化丰富着母亲的精神世界,她即使生活在偏远农村,也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14.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对前文关于母亲听戏、唱戏等内容进行了收束。内容上:强调了戏曲在母亲生命中重要地位,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把母亲的人生比作一出精彩的戏曲,表达了对母亲平凡而又精彩人生的赞美之情;以问句结尾,为文章营造了一种余韵悠长的氛围,增强了文章感染力和启发性。【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12分)【15~18题答案】【答案】15. ①. 曾经 ②. 比得上 ③. 正在 ④. 听到 16. A17. (1)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他)哪里吝啬了?(2)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处(为范仲淹)饯行。18. 示例一:我们既要看到朋友的优点,也要敢于指出朋友的缺点。就像甲文中的曾巩一样,他对朋友王安石有一说一,既指出王安石在文学上的成就,也不避讳地指出王安石的缺点。示例二:真正的朋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不离不弃。就像乙文中的王质一样,在朋友范仲淹落难,其他人都避之不及时,他却不离不弃,抱病为范仲淹送行。(四)(4分)【19~20题答案】【答案】19. 示例:群山重重叠叠,连绵不绝。红日西沉,余晖中,一座孤城紧闭,尽显边塞黄昏的雄浑与孤寂。20. 我读出了将士们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因为家国未定,功业未成而不甘无功而返的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三、作文(50分)【21题答案】【答案】例文:破茧之舞,成长之章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待破茧的蝶,于无声处积蓄力量,只为那一瞬间的绽放。成长,这场漫长而又艰辛的旅程,恰似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它教会我们如何在风雨中舞蹈,在挑战中绽放。曾几何时,我也是那个躲在壳里的孩子,害怕外界的风雨,畏惧未知的挑战。每当遇到困难,我的第一反应总是逃避,仿佛只要躲起来,所有的问题都会自动消失。然而,生活总不会因我的逃避而停下脚步,它用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教会了我一个道理: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得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午后,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丝,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困惑。那时的我,正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挑战——学校的演讲比赛。我从小性格内向,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言,更别提演讲了。每当想到要站在台上,面对那么多双眼睛,我的双腿就会不由自主地颤抖。报名截止日期一天天临近,我的内心也越发挣扎。放弃吧,我告诉自己,你做不到的。但另一个声音却在心底响起:逃避,你就永远无法突破自己。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句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无路可走,我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那一刻,我仿佛被电击中了一般,突然意识到,我一直在逃避的,正是那些让我成长、让我变得坚强的机会。于是,我鼓起勇气,决定报名参加演讲比赛。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了艰苦的准备。每天放学后,我都会躲在房间里,对着镜子一遍遍地练习演讲,纠正自己的发音,调整自己的语气。每当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我就会想起那句话,它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继续前行。终于,比赛的日子来临了。当我站在台上,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观众,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但当我开始演讲,那些曾经反复练习过的词语从口中流出时,我渐渐忘记了紧张,忘记了恐惧。我沉浸在自己的演讲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我和我的声音。最终,我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评委的认可。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和自豪。我知道,我完成了从茧到蝶的蜕变,我学会了如何在风雨中舞蹈,在挑战中绽放。成长,是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它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不断地摸索前行,就一定能够完成这场蜕变,成为那只在风雨中翩翩起舞的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