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5课《孔乙己》课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5课《孔乙己》课时练习

资源简介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5课《孔乙己》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语段,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②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让我们看到这一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③他好吃懒做,胡子乱蓬蓬,脸上常带伤疤,(kuò chuò)时来酒店便会    (掏 付 排 拿)出九文大钱,要一(dié)茴香豆,温两碗酒;他最落魄时,双腿被打折,用手“走”来,被取笑时,却说是跌断的。④他是一位在科举制度下落败的迂腐可笑的知识分子,鲁迅用“孔乙己”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主人公的名字,既是对人物性格的嘲弄,又是对封建社会的蔑视和讽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
一(dié) (kuò chuò)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打折( ) 跌断( )
(3)语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你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病句:第 (填序号)句,有 的语病。
修改意见: 。
(4)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语段横线处。
(5)找出第④句画波浪线句子的定语部分。
2.下面的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乡》中的闰土,代表了中国封建农村因贫穷、落后的生活重压而变得麻木、愚昧的农民形象。
B.《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琐记》《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和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3.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语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标示引文中内容的省略
B.标示欲言又止,断断续续
C.标示余意未尽
D.标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不屑置辩道:“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
B.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
C.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D.本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5.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下面句后括号内对该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B.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仍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说明掌柜没有丝毫同情心。]
C.孔乙己道:“跌断,跌,跌……”,他的脸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断断续续的回答主要说明孔乙己屡遭折磨,因身体衰弱而说话有气无力。]
D.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我”毕竟入世未深,不像别人那样冷漠,表现了“我”对孔孔乙己的怜悯。
6.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①到店,所有喝酒的人②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文中画线句子把“偷书”说成“窃书”,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偷书”必须说成是“窃书”,因为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B.酒店的人没文化,说错了,需要纠正。
C.读书人“偷书”与一般人不一样,要用“窃书”才好。
D.显示自己是读书人,与众不同,表现了他卖弄斯文,自欺欺人。
二、综合性学习
7.为引领同学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小说世界,学校拟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一:以书为乐】请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小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表现现代生活比建筑、绘画、诗歌、音乐表现得更好。
——[美国]弗兰克·诺里斯《小说家的责任》
(2)【活动二:拟写标语】为烘托活动气氛,请你参考对联的格式要求,仿照上半句,完成标语的拟写。
上半句:沉醉小说世界
下半句:
(3)【活动三:设计活动】为丰富活动形式,请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项目一:介绍小说知识
项目二:
项目三:
(4)【活动四:畅说人物】请从“杨志、孔乙己、范进、于勒”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孔乙己》和《范进中举》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乙]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8.请各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9.一“笑”一“哭”见人心。甲文中,“举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乙文中,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你从“笑”和“哭”中分别感受到什么?
10.比较下面几个句子,探究作者在描写人物装束上的异同。
①“众人看周进时,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纲旧直级,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纲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儒林外史》
②“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缀,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儒林外史》
③“他又不修边幅,穿着一件稀烂的直缀,趿着一双破不过的蒲鞋。”《儒林外史》
④“孔乙己……穿得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
⑤“穿一件旧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着。”《孔乙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②……
③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④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⑤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1.对孔乙己给酒客所带来的欢笑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性格随和,人们喜欢和他开玩笑。
B.孔乙己迂腐不堪,是人们生活中的笑料。
C.孔乙己的言谈举止引人瞩目,令人感到新奇。
D.孔乙己有幽默感,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12.“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一句中的“仍然”一词表现出掌柜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13.叶圣陶评价《孔乙己》一文时说:“小说中最妙的文字是‘孔己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最妙的文字”妙在何处。
14.“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用意。
四、语言表达
15.鲁迅先生在小说中用简朴清晰的笔触勾勒人物形象,刻绘细腻传神的细节。如写孔乙己的脸色,最先是“青白脸色”, 临终是“黑而且瘦”,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命运悲惨的老书生形象。
请你仔细观察父亲的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1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5课《孔乙己》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1.(1) 碟 阔绰
(2) shé diē
(3) ① 搭配不当 应删去“和强烈的呐喊”
(4)排
(5)一位在科举制度下落败的迂腐可笑的
2.D
3.B
4.C
5.C
6.D
7.(1)小说之所以重要
(2)示例:品味人物悲欢
(3) 示例:项目二:表演小说剧情 项目三:猜想小说中的经典人物
(4)示例一: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示例二: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自命清高。
8.[甲]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乙]范进因中举而发疯。 9.笑,透着掌柜的冷漠,揭露了社会的冷酷;哭,则是母亲对儿子发疯以后的担忧与伤心,充满着爱。 10.同:都是描写落魄文人的装束,都写到了“破”“旧”“烂”的特点;异:孔乙己的装束在前述的基础上增加了“脏”这一特点。(具体分析:①②③是《儒林外史》三个读书人周进、范进、季遐年的服饰描述,都穿着“直缀”(即长衫),都是同一性质特点,即“破”“旧”“烂”。例④⑤是孔乙己日常着装,不仅破旧,而且脏。很显然鲁迅将前三个落魄文人的装束“镶嵌”进《孔乙己》的文本,几乎没有过多的改动,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了一个“脏”的特征,形成了孔乙己的独特装束。)
11.B 12.掌柜听说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有可能死了的消息后,并没有震惊和同情,而是继续慢慢地算他的账,表现了他麻木与冷漠的心理。意思对即可。 13.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既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更巧妙地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意思对即可。 14.掌柜的对孔乙己的命运不关心,只记得十九个钱,且反复提起,表现了掌柜的唯利是图、自私、冷酷。揭露社会的世态炎凉。意思对即可。
15.答案(示例):时光飞逝,如今,我已同父亲一般高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端详父亲的脸,工作的繁忙,身体上的病痛让他身体消瘦,面容憔悴,充血的眼,两个大大的眼袋,父亲已不再年轻。尽管太多的外界纷扰会令他略显疲惫,但他的眼里总会闪烁着坚定与不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