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5课《无言之美》课时练习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唯妙唯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diān。”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譬如( ) 狗吠( ) 桑树diān(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3)“栩栩如生”中“栩栩”的意思是 。(4)把画线句改为陈述句。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先从事实下手研究。pì_______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shè_______影家把它照一幅( )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 )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yù_______心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 ),不会有丝毫错误。(1)给加点字注音。(2)根据拼音写汉字。(3)解释加点词。尽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处标注恰当的标点。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只见山峦起伏,珍木秀逸,好一派诗情画意的景色,这景色使人顿感心旷神怡。B.经过挑选绒毛、染色、粘贴等工序,一团团五彩绒毛在他手中变为栩栩如生的小雀。C.纸张薄如蝉翼,她只能轻描淡写地作画,生怕一不小心刺穿了这来之不易的“宝贝”。D.这兄弟俩的性格,简直是大相径庭,一个温顺腼腆,另一个耿直刚烈。4.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B.“无言之美”“言不尽意”“风餐露宿”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补充短语。C.“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句中加点部分是定语。D.“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这是个并列关系的复句。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接一点。(径直,爽快,不绕弯子)B.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这里专指绘画)C.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附着,依附)D.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这里指极其美好)6.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我们班的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B.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C.去冬以来,各校开展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广大学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D.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7.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1)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2)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3)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二、综合性学习8.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诗词之美】(1)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为什么?春风知别苦,不遣 青。(A.松枝 B.柳条)这是一句送别诗。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柳”和“留”谐音,常用“柳”来表示“留下来”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2)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为配合大赛宣传写了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下联:【雕塑之美】(3)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 ”与“ ”调换位置。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 ”后加“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选文一】无言之美(节选)朱光潜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儿,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绝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A】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B】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C】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D】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选文二】山水画的意境(节选)李可染①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甲】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②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③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乙】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9.结合文意,把【选文二】中的【甲】【乙】两则事例分别放在【选文一】的相应位置,使上下文衔接自然。【甲】放在 处,【乙】放在 处。(在横线上填上相应位置的字母)10.运用【选文一】或【选文二】相关论述,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白描传神张舟子①北宋画家李龙眠,擅长人物、鞍马和历史故事画。他特别注重写生,追求准确生动的刻画。他的画多不敷色,人称“白描”。金圣叹将这一概念引入小说评论,以“龙眠白画”称赞《水浒传》,认为其语言简洁生动,不多铺张,只抓住主要物象来描写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由此来看,白描即是古代的“白画”,是中国文学中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它不重铺排,不事渲染,力求以素简准确的笔墨描摹形象,勾画神韵。②既为描画,首先在于形似。“描”即是摹写,要以准确的词语使轻重合宜,不失其真。比如描写大海的颜色,午后强光照射,海水略微发蓝,但主要颜色稍显灰白,不妨用“烟蓝”。一艘渔船从港口驶出,行至海天相接之处,一路的颜色亦有区别:近海区的蓝很有意境,如雨过云破,可以用“天青”;海色随船行过渡,“青蓝”也随视线而来;行至深海区,海水其实已呈“靛蓝”或是“深蓝”。此时你会发现,寥寥数字,以简淡写斑斓,将海水随渔船渐行渐远而逐渐深沉的蓝色,真实准确地描画出来。如果草率而笼统地用“蓝色的大海”,让海失去了真实的颜色,那就真的是“白画”了。③当然,得其形似仅为其表,白描的关键还在于传神,即通过精练的词语、贴切的表达,为作品注入神韵。贾平凹说:“如果要描写两山之间有一道细水,‘流’亦可,‘漫’亦可,但若用个‘_______________’字,两山便有了‘窄’的形象,水便有了‘细’的注脚。”再如阿城的《溜索》,写人滑过悬于两岸峭壁的溜索之迅疾,我们常会用“像箭一样飞出去”之类的句子,阿城竟写为“嗖的一下小过去”。一个“小”字,伴着嗖嗖风声,溜出了马帮汉子箭一样的速度和由大而小的身影。④《湖心亭看雪》中的雪景历来为人所称道,皆得益于张岱出神入化的白描。“天”“云”“山”“水”气韵本就相似,加上所处空间交错,让四个词语仅需简单罗列,不必刻意雕琢,便有了界而未界之感。再用三个“与”字便消融了壁垒,只用一个“一”字便浑然而相成,造就了天地无界、恢宏阔大的意境。此时笔锋急转,“痕”“点”“芥”“粒”四个量词一出,便让文字背后仿佛有了一位山水画国手,苏堤水榭,甚则崇山峻岭,似乎都渺小得只需信笔一画,信手一点。短短四十余字,写尽了惟余莽莽的雪景气象,但说到底也只是词语精练之功,表达贴切之效。⑤所以鲁迅先生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而已。”可见,要想写出传神的白描,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11.通读全文,你认为学习白描应做到哪两个层次?12.请说说“白画”一词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各自的含义。13.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一句更能体现第①段中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价?( )A.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B.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智取生辰纲》14.请结合语境,将恰当的选项填写在第③段画横线处( )A.涌 B.窜 C.夹 D.隔15.“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虽是就文学技巧而言,但也可延伸至求学或为人等方面。请结合生活经历,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四、作文16.核心素养“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万事万物,讲究留有缝隙;做人处事,讲究留有退路。再美好的东西,都要有留白。请你以“度”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的小练笔。(不少于450字)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5课《无言之美》课时练习》参考答案1.(1)pì fèi 颠(2)唯妙唯肖 惟妙惟肖(3)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4)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很真切。2.(1)fú bī chèn (2)譬 摄 域 (3)详尽细致,达到极点。(4): ”?3.C4.B5.B6.D7. (1)道理论证 (2)举例论证 (3)道理论证8.(1)B(2)展想象感悟意境(3)①从 雕像②智慧 的感觉9. [甲]放在 B 处, [乙]放在 D 处。 10.结合选文一答题示例:岑参的这两句诗,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依依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事例分析”),具有无言之美(或“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结论”)。(意思对即可)结合选文二答题示例:岑参的这两句诗,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境:路转峰回,行人已无法望见,只有雪地上还留有马蹄的印迹“情境描述”)。这里完全是自然景色的描写,没有一句写诗人的感情如何,然而就在这两句中,使人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意境高远。(意思对即可)11.应做到形似,关键是传神。 12.第①段中的“白画”指白描,第②段中的“白画”指白费功夫,也可以指描画得不真实、不准确。 13.B 14.C 15.(示例一)在学习中,既不要卖弄,也不要不懂装懂,要求真务实。(示例二)在交际中,要为人真实,不自夸,真诚待人。(示例三)在生活中,要低调、质朴,寻找生活最本真的美好。16.例文:“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说到底,是盛极而衰的意思。因此我们需要把握好“度”。在古人眼里,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如过山车,到了顶点,必然会往下掉,所谓物极必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都是没有把握好“度”的代价。我们要把握好“度”就必须保持谦虚的态度,同时凡事要留有余地,做人留有退路,做生活的智者。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