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测评B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测评B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素养测评B卷
素养提升与思维创新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本单元学习了小说,六年级(1)班借此举办了“读小说,乐分享”活动。
活动序言
一、读一读活动序言,完成练习。(12 分)
在小说中,我们总能淘到闪闪发光的金子——受人拥戴的老dǎng yuán( )在xiōng yǒng péng pài( )的洪水中,用shā yǎ( )却不失坚定的sǎng yīn( )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
生活kùn nan( )的yú fū( )和他的妻子在hōng míng( )的海浪声中,用发自本能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善良;和蔼可亲的老班长在草地茫茫中,用锈迹斑斑的鱼钩告诉我们什么是奉献……
1. 根据拼音写词语,把活动序言补充完整。(7 分)
2. 典典在读活动序言的时候不知道加点的“拥”字的意思,他在字典中查到了“拥”字的解释(见下图),并用不同的意思造了句。请你为下面的“拥”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 分)
(1)这位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受到了全村人的拥戴。 ( )
(2)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 )
(3)一群学生拥着敬爱的老师走进了美丽的校园。 ( )
(4)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 )
3. 序言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1 分)
活动一:自由阅读
二、同学们在阅读中遇到了很多陌生的字词,请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6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淋湿(lín) 咆哮(páo) 蜷缩(juǎn)
B. 糟糕(zāo) 皱眉(zhuò) 忐忑(tǎn)
C. 揪着(qiū) 吞没(mò) 呻吟(yín)
D. 魁梧(kuí) 掀开(xiān) 瞪眼(dèng)
2. “ 望着他(老班长)那十分______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严峻 B. 严厉 C. 严重 D. 严格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饭店老板不听劝告,食材以次充好,如今落得关门整顿的下场,真是自作自受。
B. 比赛就要开始了,龙龙忐忑不安地想:“这次我一定能拿到冠军。”
C. 看到外出多年的叔叔回来了,爷爷喜出望外,又是准备饭菜,又是问长问短。
D. 叔叔出海捕鱼的经历惊险刺激,听得我们心惊肉跳。
三、同学们通过活动复习了阅读小说的方法,请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8 分)
1. 读小说时,要思考人物说话时语气中表达的意思。下列对语段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A. 思考 解释安慰 认同 B. 解释安慰 认同 思考
C. 认同 思考 解释安慰 D. 思考 认同 解释安慰
2. 读小说时,我们要关注描写方法。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环境描写)
B.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语言描写)
C.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心理描写)
D.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外貌描写)
3. 读小说时,要读出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下列对省略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语意未尽)
B.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表示省略递增的数目)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表示思绪被打断)
D.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 读小说时,正确的朗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同学们对下面的语段作了朗读批注,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A. 典典:读张飞的话时,要读出他的粗犷豪迈之气。
B. 华华:读“睁圆环眼”“厉声大喝”时,要读得顿挫有力,读出气势,表现张飞的神勇威猛。
C. 龙龙:读“料得是曹操心疑”时,语气要加重,让人感觉疑虑恐惧。
D. 同同:读“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时,略作停顿,读出震慑的感觉,表现出曹军对张飞的畏惧。
活动二:小组共读
四、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读一本书。(7 分)
1. 典典所在的小组读的是《童年》,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童年》讲述了阿廖沙的成长故事。投奔外祖父的阿廖沙经常被毒打,家里还有两个整日争吵、打架的舅舅,他的童年一片灰暗。
B. 要想了解阿廖沙的人物形象,可以先快速阅读整本书,找到具体情节梳理事件,再仔细阅读,必要时多读几遍。
C. 《童年》中的众多人物都是围绕着阿廖沙塑造的,理清人物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了解阿廖沙的人物形象。
D. 要想了解阿廖沙的人物形象,可以关注写阿廖沙语言、动作、心理等的内容。
2. “书中叙述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使人读了觉得理想世界的情味应是如此……”聪聪用这段话来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共读的作品。我知道他们读的是( )(2 分)
A. 《童年》 B. 《爱的教育》C. 《小英雄雨来》 D. 《闪闪的红星》
3. 龙龙向组员们诉说了自己的苦恼:他的妈妈认为《童年》是闲书,不让他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如果你是他的组员,请结合《童年》一书的特点,用上“一是……二是……三是……”的句式,帮龙龙表达观点,让妈妈不但同意龙龙阅读这本小说,而且还愿意与他共读。(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完成练习。(7 分)
1. 同学们在阅读中发现了不少优美的语句,请完成下列各题。(5 分)
(1)有人把古诗《_______________》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前两句诗分别组合,变成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少小离家为异客”,那么下联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仿照画线部分的内容补全句子。(3 分)
关爱如同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关爱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关爱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天天在和组员们交流《穷人》一文的写作特色时总结说:“通过揣测人物心理可以很好地理解人物形象。”请你根据下面的情境,试着写一写弟弟的心理活动。(2 分)
弟弟不小心打碎了爷爷最喜欢的花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经典分享
六、活动进行到了高潮部分,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完成相关练习。(30 分)
(一)善士于令仪(9 分)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①也。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尔素寡过②,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③足以资④衣食。”如其欲与⑤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⑥。”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
(选自《渑水燕谈录》,有删改)
【注释】①市井人:生意人。②寡过:很少犯过错。③十千:指十贯铜钱。④资:供给,提供。⑤与:给。⑥诘:询问,追问。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尔素寡过 素:一向,平时。B. 语之曰 语:告诉。
C. 问其所欲 欲:欲望。 D. 卒为良民 卒:最终。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一个小偷到于令仪家偷东西,被于令仪的几个儿子抓住了。
B. 到于令仪家偷东西的小偷是于令仪的邻居。
C. 小偷是因为家里贫穷才迫不得已出来偷东西的。
D. 于令仪留小偷在自己家里住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才让他离开,小偷既感恩又惭愧。
3.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于令仪的“善”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9 分)
材料一: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每日读纸质书、接触手机和观看短视频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材料二:国外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对话而不是和心智对话。阅读时,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0. 5秒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0. 5秒。有专家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刊物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材料三:阅读时,你会感觉自己像一条游泳的鱼,自由自在,任思想驰骋!读书赋予人的快乐是任何美食、锦衣和华屋绝难比拟的——吃一道佳妙的菜,美味一会儿;穿一件漂亮的衣服,神气一阵子;读一本有益的书,受用一辈子。
1. 根据材料一可以知道,2023 年我国成年国民每日接触手机的时间比读纸质书的时间多了大约( )(1 分)
A. 30 分钟 B. 80 分钟 C. 100 分钟 D. 130 分钟
2. 材料二中提到,书籍是与我们的( )交流。(1 分)
A. 左脑 B. 右脑 C. 心智 D. 身体
3. 下列哪一项不是材料三所表达的意思?( )(1 分)
A. 阅读时思想自由。 B. 读书赋予人的快乐更长久。
C. 书籍比美食更加美味。 D. 书籍比锦衣华屋更有价值。
4.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1 分)
A. 2023 年我国成年国民花在观看短视频上的时间最长。
B. 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对话而不是和心智对话。
C. 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刊物也是适应的、愉悦的。
D. 读有益的书赋予人的快乐不是短暂的,而是一辈子的。
5.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说电视和阅读对我们有不同的影响,你更喜欢阅读还是看电视呢?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电视和手机常常会影响我们阅读,怎样克服这种影响,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呢?请结合你的生活谈一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谎 言(12 分)
刘洪文
①洪水肆虐,像咆哮的野兽一般,步步逼近。脚下的小树在湍急的洪流中吱吱作响,随时都有被折断的危险。李皓想,这棵小树坚持不了多久,必须做出选择。
②“小朋友,不要怕,一会儿会有和我一样穿军装的叔叔来救你,你只要坚持在这里等着就行,好吗?”李皓说。
③“那你要去哪里?我不让你走,这里到处都是水,你会死的,我怕……”小女孩哭着说。
④“我能在水里潜伏三天三夜呢。你听说过《水浒传》里的‘浪里白跳’张顺吗?我比他还厉害呢!”李皓朝小女孩眨眨眼,故作轻松地说,“其他叔叔一会儿就到,你一定要等着他们!”小女孩露出勉强的笑容。
⑤李皓听见远处隐隐约约有马达的轰鸣声,知道是战友们在搜寻遇险群众,或者也是在寻找自己,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一定会找到这儿的。李皓抬头看一眼灰蒙蒙的天空,雨还没有停下的意思,好像这里的天真的漏了。他深吸一口气,纵身一跃,跳进滚滚洪流之中……
⑥李皓是一名入伍不到一年的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里,他认真好学,专心训练。就在前不久的训练考核中,李皓的膝关节受伤,他本可以不参加此次抗洪抢险任务的,可是考虑到灾情严重,他主动请缨,要求参加。
⑦战友们已经奋战了两天两夜,可是还有部分群众被困在村庄没有找到。李皓在搜救过程中和战友们走散了,当他准备游过洪水包围的街道往回走时,发现一名小女孩被困在村后的一小块高地上,正无助地哭泣。
⑧李皓赶忙游过去,可是当他想要带着小女孩再游回来时,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洪水已经淹没了整条街道。李皓只好托着小女孩爬上附近的一棵小树,等待救援。于是,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⑨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雨水扯天扯地地下着,似乎要激荡起五湖四海之水。洪水打着漩涡快速地向远处流去,一泻汪洋。
⑩半个小时过后,小女孩被赶来救援的战士从树上救下来,她焦急地问:“先前救我的那位叔叔呢?他怎么还不出来?他不会真要在水里潜伏三天三夜吧?”
听着小女孩的追问,大家都知道意味着什么。望着滚滚奔流的洪水,每个人的心里都那么沉重,仿佛被一块巨石压着,无法释怀。
一名解放军战士强颜欢笑地对小女孩说:“他……他游到别的地方去救更需要帮助的人了。”
小女孩这才破涕为笑,高高兴兴地上了战士们的冲锋舟,说:“我就说嘛,他一定是骗我的,哪有人能在水里待三天三夜的。”
在场的战友们转过身,泪水滚滚而下……
几天后,抗洪任务结束了,部队返回营区。每天晚上点名时,永远少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李皓! (有删改)
1. 文中出现了两次谎言,分别是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第③段,思考:李皓听到小女孩的话后会想些什么?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将李皓的心理活动写下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洪水肆虐,像咆哮的野兽一般,步步逼近”突出了李皓和小女孩的处境危急,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B. “雨还没有停下的意思,好像这里的天真的漏了”为李皓跳入洪水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C. “洪水已经淹没了整条街道”间接地表达了李皓救出小女孩后喜悦的心情。
D. “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雨水扯天扯地地下着”突出了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李皓的命运。
5. 文中的李皓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李皓的言行或相关情节,写出理由。(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趣味创编
七、活动最后,同学们还想自己创作故事。请根据下面的开头,续写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吧。(30 分)
那天,下着毛毛雨,在人来人往的公交车站台上,一位戴着老花镜、身体佝偻、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正拿着手机焦急地找着什么……
要求:①根据以上情境提示,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②把故事写完整,情节要吸引人;③题目自拟,不少于500 字。
参考答案
一、1.党员 汹涌澎湃 沙哑 嗓音 困难 渔夫 轰鸣
2.(1)③(2)④(3)②(4)⑤
3.
二、1.D 2.A 3.B
三、1.C 2.D 3.A 4.C
四、1.A 2.B
3.妈妈,《童年》不是闲书,它对我的成长和学习都有帮助。一是它以孩子的视角讲述故事,充满童趣;二是它的语言生动活泼,场面栩栩如生;三是它教会了我勇敢和坚强。所以,我希望你能支持我阅读这本书,并且愿意与我一起阅读,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分享彼此的感受。
五、1.(1)回乡偶书 乡音无改倍思亲
(2)夏日里的一阵清风 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2.这下糟了,爷爷要是发现花瓶碎了,肯定会很难过,还会生气的……他会揍我一顿吧……要不就说是小猫打碎的?不行不行!说谎可不好……哎呀,我该怎么办呀?
(一)1.C 2.B
3.你非常贫穷,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会被人追问。
4.于令仪的“善”表现在:他没有惩罚偷东西的邻家之子,还询问并满足其需求;小偷离开时又担心他带钱回去会被人追问,留他到天亮后才让他离开,用善良感化小偷,使他成为良民。
(二)1.B 2.A 3.C 4.C
5.我更喜欢阅读。从材料二可知,电视主要是与身体对话,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而书籍与左脑交流,左脑负责理智,阅读能锻炼我们的理智。从材料三可知,阅读能让人的思想自由驰骋,读书带来的快乐比美食、锦衣和华屋带来的快乐更长久、更有价值。
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这样能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减少被电视和手机吸引的可能性。
(三)1.李皓为了安抚小女孩,对小女孩说他能在水里
潜伏三天三夜。
解放军战士不想让小女孩知道李皓去世的消息,对小女孩说李皓游到别的地方去救更需要帮助的人了。
2.小女孩自己等在这里还能坚持到战友们来救她,我如果在这里,小树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被折断,我一定要保证小女孩的安全。
3.文章主要写了李皓为了保证小女孩的安全,纵身跳进滚滚洪流,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4.C
5.李皓是一个舍己为人、英勇无畏的英雄。他为了救小女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体现了他高尚的品格和无私的精神。
七、思路:要把故事的经过、结果交代清楚;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要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环境描写可以突显人物形象,因此在续写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例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