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浙江省北斗星盟高三三模语文试题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俄乌冲突之后,欧洲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暴涨。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小型风机、储能系统,成为欧洲日常用电的重要来源,有效降低了用能成本,中国生产的热泵更是供不应求。2023 年,中国外贸“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合计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900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事实上,中国新能源产品走向全球之前,新能源在很多国家都是“奢侈品”,完全无法与煤炭、油气等传统能源竞争。随着中国新能源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已成为欧洲对抗油气价格高涨的法宝,更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无电人口赖以生存的基础。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中国不仅在国内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还通过大规模部署清洁能源,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让可再生能源利用变得实惠、可及。物美价优的新能源产品走出国门,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贡献。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估算,中国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碳减排的贡献度达41%,分别相当于美国、加拿大、印度、德国的2.5倍、4.1倍、7.0倍、8.6倍。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引领全球能源结构调整,有力推动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长期以来,中国不断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很多核心技术都是由中国企业率先推出或投入大规模使用。在光伏领域,中国光伏发电技术快速迭代,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在风电领域,中国在大容量机组研发,长叶片、高塔架应用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大功率风机、超低风速风机、深远海风电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装备制造领域,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出一批国际一流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正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规模效应,大幅降低了成本和新技术普及时间,助力全球加速创新。在2023 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外资企业占比接近三分之一,涵盖风电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德国、丹麦、挪威企业也纷纷组团到中国寻求合作机会。中国风电产业链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链。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合作态度,支持欧洲企业深度参与中国风电发展。中国风电产业在国际合作中受益,也为外资企业成长提供了大量市场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目前,中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清洁、高效、质优的绿色能源项目和新能源产品,有效解决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助力当地产业发展,为消除能源贫困、落实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全球发展目标作出贡献。(节选自徐涵、杨忠阳、王轶辰《新能源产业调查》)材料二: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颠覆传统的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中国的换电重卡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范例。换电重卡是指通过“裸车销售+电池租赁”模式分离车辆与电池所有权。这种模式解决了新能源重卡初期购置成本高的痛点,用户仅需支付车辆费用,电池以租赁形式按需使用,大幅降低初始投入(电池成本占整车40%以上)。同时换电站实现电池集中管理,延长电池寿命并提升梯次利用价值,形成“电池银行”新业态。所以商业模式的颠覆关键在于合理分配整个价值链,使新型生产关系适应新的生产力。然而,目前中国的新能源轿车似乎还没有出现真正改变商业模式的成功典范。因此,轿车要实现电动化、智能化和低碳化的“三化”一体化才有可能改变商业模式。一方面,汽车企业不仅依靠销售汽车盈利,还可以从低碳化中获益,例如,特斯拉在2023年通过碳积分交易收入达到17.9亿美元。另一方面,车-网互动将电动化(电池储能)、智能化(车联网)和低碳化(新能源电力)三者结合成一个闭环。例如,比亚迪的V2G技术使车辆可反向向电网输电,开创能源交易新场景。从燃油汽车到电动汽车,类似于座机电话到手机电话的转变,仍然是通信功能;从电动汽车到智能化电动汽车,类似于智能手机的出现,增加了娱乐和社交功能;再加上低碳化,就是真正的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成为“人员-信息-能源”三位一体的多功能移动终端,既是信息终端,也是能源终端,同时也是人员物流的终端。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具有交通、娱乐和盈利的完整功能。总之,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和低碳化分别是新能源革命过程的上、中、下场。(节选自欧阳明高《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10年周期性和结构性趋势展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欧洲后,通过光伏组件和小型风机的规模化应用,降低了欧洲对天然气的依赖,这种替代效应终结了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B.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数据显示,中国创新使全球光伏发电成本十年下降80%,这意味着其他国家会因过度依赖低成本的能源而丧失自主研发能力。C.中国企业掌握的新能源核心技术吸引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开展绿色能源合项目合作,有效解决了这些合作国家和地区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D.换电重卡采用“裸车销售+电池租赁”模式,降低了购车成本,增加了“换电站”,这种价值链重构与中国新能源产业链规模化降本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风电产业链吸引德、挪企业合作,既因中国广阔的市场规模优势,以及开放包容的合作态度,也因中国风电产业链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链。B.特斯拉在2023 年通过碳积分年获利17.9亿美元,这表明材料二中“低碳化盈利”模式与材料一“中国贡献全球41%碳减排”存在数据关联。C.撒哈拉以南非洲使用中国光伏产品解决用电难题,正如欧洲依赖中国储能系统应对能源危机,两个案例共同印证物美价优新能源产品正走出国门。D.中国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但若不能像新能源汽车领域那样构建“三化一体”闭环,则难以实现从技术优势到商业模式颠覆的跨越式发展。3.以下哪一项论据最能支持材料一中“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降低了全球清洁能源使用成本”这一论点( )(3分)A.德国政府自2020年起对进口中国光伏组件实施补贴政策,推动本土分布式光伏装机量年均增长 35%。B.2024 年宁德时代与南非政府合作建设光伏-储能一体化电站,为30万偏远地区居民提供全天候稳定供电。C.光伏行业通过“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全链条精益管理,将每瓦成本压缩至0.3美元以下,为全球提供了成本基准参考。D.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具备“72小时交付”的响应能力,全球50%的风电零部件在中国生产,并通过“一带一路”输出供应链。4.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对全球能源转型的主要贡献。(4分)5.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可为材料二中提出的“新能源汽车未来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变革”提供哪些基础支撑 (6分)(二)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想看星星遇到雨徐元锋朋友发来一段宁夏西吉震湖的星空视频:黑黢黢的山梁之上,星汉灿烂,每颗亮闪闪的星星,都是一个遥远的未知,无数颗星星隐现,打望着西吉偏远而多情的土地。繁星又“落”在湖面,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星河辉映,令人赞叹。去年夏天,我曾在宁夏采风游走,去了银川闽宁镇、吴忠红寺堡和固原隆德、西吉等地。未出发前,就寻思可以在西海固看星星了。宁夏文旅有张牌,叫“星星的故乡”,尤以中卫的沙漠旅游名气大,腾格里沙漠腹地的酒店常一房难求。沙漠观星固然令人向往,但“西海固”3个字似有魔力,当年左宗棠一句“苦瘠甲于天下”让它刻在了众人心头,其实这里还是萧关故地,古丝绸之路也经过。我按捺不住憧憬:于沧海桑田、烽烟故道的西海固看星星,别有风味。在西吉住龙王坝,一个离县城10多公里的山村。印象深的,是“窑洞宾馆”外墙上数不清的牌子。原来,这里的乡村旅游闯出了条当培训基地的路子:观山景与道问学齐飞,既提干部人才素养又助农民增收。龙王坝四周皆山,飘荡在一片绿海里,当时雨水洗尘,更觉葱茏鲜亮。那雨不紧不慢的,由云朵而至树梢、庄稼,滋润着焦黄的大地,烟雨蒙蒙,水墨氤氲,竟生出几分江南之感。村里的带头人焦建鹏自诩: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日氧吧秋满果,龙王坝是个好地方!蓦然抬望眼,只见旱作梯田层层叠叠,村落星散。眼前的天台上,几顶旅行帐篷中,果真都架着望远镜。不过观星望远镜用不上了一入夜,雨还淅淅沥沥不停。一行人就围炉“捣罐罐茶”,天南地北地“谝闲”。别看龙王坝现在是明星村,10多年前穷得叮当响。这里地势高,村里几个组缺水厉害,路也烂。缺水敢叫龙王坝 这不稀奇,曾经西海固人缺啥盼啥,电视剧《山海情》不是有个水花姐嘛,缺水却叫涌泉村。焦建鹏说:许多人见牌子多,以为村里的国家补贴多,其实龙王坝是靠自己干出来的,为了甩掉祖辈的穷帽子,先探路林下养鸡,鸡多了创办农家乐,农家乐再渐渐蝶变成培训基地,眼下正张罗做线上直播带货……我在窑洞里的农产品展示中心,见到了正在理货打包的杨建琴。杨建琴是40多公里外的马建乡杨路村人,30年前顶着舆论压力嫁进龙王坝一人往高处走,她偏往穷山沟里钻。日子一直过得穷搜搜。改变是从龙王坝办农家乐开始的。那时她在宾馆当服务员,踏实肯干,一步步做到了前台接待,如今又转战商品部。杨建琴是带孙子的人了,形象气质却不像“农村妇女”。她略施粉黛,身姿轻盈,面色如三月里的山花,活脱脱一个城里俏佳人。建琴姐一笑:年岁变了,田里的脏活累活都让机器干了,这工作风不打头雨不打脸,外头来的人都羡慕咱龙王坝呢!千百个龙王坝正在成长。如今去西海固,你难免意外:这是那个“苦瘠甲于天下”的地方 连绵无尽的旱海呢 “剖开一粒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呢 到处都是比肩全国的美丽新农村呐!拿生态说,焦建鹏回忆,小时候为了烧火做饭取暖,山要被扒三层皮:树砍了,草割了,连地面的“草胡子”都耙一遍,荒芜绝望不堪回首。如今呢 人努力、天帮忙,西海固好多地方降雨量翻了一番!怎么个努力法 西海固脱贫过程也是一部移民史,120多万人搬出西海固,不再向大自然母亲无休止地索取;加之史无前例的封山禁牧、植树造林,绿染西海固真真切切地付出了不少汗水。我专门去有“西吉水塔”之称的月亮山看了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不见牛羊。封山禁牧嘛,何况还是保护区。护林员马荣华拉着我,一口气看了几处泉眼,那流水潺潺汇聚,晶莹跳跃可爱。他说,几眼泉都是这几年自己冒出来的,四季不断流,“源头活水越来越多,下游的‘葫芦河’活得更滋润了。”啊,月亮山!曾几何时,这里连绵无尽的山脊承载荒凉让人绝望,来考察的吉普车都跑不出它的忧伤。月亮山地处西吉西北地势高处,缺水少地无门路,是西海固中的“西海固”。月亮山的名字来自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是片水草丰美的牧场,牧羊的少年一次丢了一只小羊,晚上他看到一个银盘驮着小羊徐徐升上天空。村民说,小羊成仙了,在天庭过好日子呢!后来一个路过的江湖术士施法,收走小羊和银盘,月亮山变得暗淡无光。那术士来到东海边,和龙王斗了300个回合,输了小羊和银盘,银盘又高悬夜幕,海上明月共潮生,月亮山亦得名。我沉醉于这个传说,把它当作西海固人古已有之的浪漫“山海情”。云遮雾罩的绿水青山,既是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还是想象力的泉源,让每个劳作之人浸润着美,碧波清流汇出西吉人的文思之河:葫芦河。要知道,西吉县可是我国首个“文学之乡”呢!在月亮山,我还采风收集到一首“花儿”民歌:西吉有个月亮山,盘盘路儿上哩,维了个花儿赛貂蝉,一天么三回浪哩!微风起处绿波漾,花儿漫过月亮山。护林员马荣华不会唱花儿,但他也有歌。临走时,月亮山林场的职工们给我哼起一首歌:云岚雨露,山清水秀,扶苗护林、排险除忧,忙碌不停的身影,装扮这人间锦绣……歌的名字叫《春风知道我》,旋律悠扬歌词上口。“春风知道我,大山拥抱我,勤劳尽职的护林人,守护着山川的脉搏;春晖知道我,晚霞陪伴我,无私奉献的护林人,兑现对祖国的承诺。”西海固三天之行,绵绵雨水相伴,始终没看到星星。可颇有“穿越感”,离别时心中甚慰。绵绵细雨,对于干旱少雨的宁夏来说,何尝不是黄土地上人们心中的“江南烟雨”风景呢。而大地上劳作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大地上的星斗:他们灿若繁花,他们熠熠生辉……(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2月26日第20版)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旱海变绿洲的今昔对比,揭示西海固生态改善的原因:移民搬迁、封山禁牧、植树造林,强调“人努力”与“天帮忙”的协同。B.江湖术士与龙王斗法的情节,象征西海固人与自然抗争的艰辛历程,“银盘高悬”的结果与西海固生态改善形成历史呼应。C.作者月亮山采风引用“花儿”民歌,将自然景观(月亮山)与人文情感(民间爱情)交织,凸显了西北的地域文化色彩。D.护林员哼唱《春风知道我》,以现代歌曲呼应传统民歌,象征生态保护精神的代际传承,凸显劳动者“守护山川”的崇高。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友人拍摄的震湖星空视频开篇,描绘星汉灿烂的奇幻景象,引出作者对西海固观星的向往,为后文“遇雨”的转折铺垫。B.关于地名的围炉闲谈“缺水敢叫龙王坝”这点,呼应电视剧《山海情》的“涌泉村”,反映曾经西吉人愿望与现实的矛盾。C.本文现实见闻与历史传说穿插,虚实结合,展现西海固从“苦瘠甲天下”到“绿水青山”的蜕变,增强文本纵深感。D.本文使用双线叙事,暗线是围绕“去西海固看星星”串联游记进程,明线是“生态破坏一修复一新生”的历史变迁。8.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强调杨建琴“不像农村妇女”的写作意图。(4分)9.结合全文分析散文标题“想看星星遇到雨”的作用。(6分)(三)阅读III(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材料一:山遇名惟亮,元昊从父也。与弟惟永分掌左右厢兵①,其从弟惟序亦亲近用事。元昊数窥边,山遇谏曰:“中国地大兵多,关中富饶,环庆,延州据诸边险要,若此数路城池尽修攻守之备,我弓马之技无所施,牛羊之货无所售,一二年间必且坐困,不如安守藩臣,岁享赐遗之厚,国之福也。”元昊不听,心恶其不从己,语惟序曰:“汝首山遇反,吾以山遇官爵与汝。不然,俱族灭矣。”惟序不忍,更以告山遇。山遇欲内降,惟永曰:“南朝无人,不知兀卒所为,将不信兄,兄必交困。”山遇曰:“事至此,不得已也。若南朝有福,则纳我矣。”遣人持诰敕诣金明巡检李士彬所,欲自将兵扼黄河南渡,以珍宝名马内奔。是月,至保安军。知军朱吉以告知延州郭劝,劝与钤辖李谓议,自德明②纳贡四十年,有内附者未尝留,因遣山遇还。山遇不可,谓等疑其诈,令人执之,山遇与惟永、惟序等号哭称冤,劝等不听,命监押韩周将兵卫送于夏州。山遇还至宥州,杀之。山遇有勇略,其死也,国人哀之。按:山遇手掌西夏军政,其初至延州时,即言元昊精兵才八万人,余皆老弱,不堪战斗,盖深悉国中虚实者。若留以为西蕃屏翰,则用其手足,制其心腹,较之中朝将佐冒昧操戈,其效当不啻倍蓰。乃遣使执送,不特阻戎人向化之心,而宋室寡谋,早被元昊窥见一斑矣!富弼曰:“西界地多带山,马能走险,瀚海弥远,水泉不生。王旅徂征,军需不给。穷讨则遁匿,退保则袭追。今元昊自负强盛,有逾往时,而为之羽翼者,又皆狡焉多谋,愤然思逞。山遇虽欲遏之,得乎 然其一心向化,为庸奴所败,遂致身死族灭,遇亦穷矣!冬十月,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节选自吴广成《西夏书事》卷十三)材料二:党项首领赵德明卒,其子元昊嗣立,朝廷遣郎官杨告入蕃吊祭。告至其国中,元昊迁延遥立,屡促之然后至前受诏,及拜起,顾其左右曰:“先皇大错!有国如此而乃臣属于人。”既而飨告于厅其东屋后若千百人锻声告阴知其有异志还朝秘不敢言。未几,元昊果叛。其徒遇乞③先创造蕃书,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弥岁,虏之战士益少,而旧臣宿将如刚浪唆遇、野利辈多以事诛,元昊力孤,复奉表称蕃,朝廷因赦之,许其自新,元昊乃更称兀卒曩宵④。(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西夏事略》)【注释】①厢兵:负责杂役的部队。②德明:李德明(赵德明)西夏第二任君主,李元昊之父。③遇乞:西夏文字的创造者。④兀卒曩宵:曩宵是李元昊的名字,兀卒是其称号,意思与单于、可汗相似。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既而A飨告B于厅C其东屋后D若千百人锻声E告阴知F其有异志G还朝H秘不敢言。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哀,与《报任安书》“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中“死”字用法相同。B.特,仅,《答司马谏议书》中“非特朝廷士大夫”中的“特”意思不同。C.弥,满,与《六国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中的“弥”意思不同。D.以,因为,与《谏太宗十思书》中“振之以威怒”中的“以”词性相同。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山遇曾劝元昊勿侵宋,认为宋军若坚守,则骑兵战术受阻,边境贸易不利,但元昊忌恨他手握军政大权却违背自己的心意,威逼利诱惟序诬告他谋反。B.宋朝延州的官员因德明归顺后,就未曾有接纳降者的惯例,且怀疑山遇是来诈降的,打算将其遣返;在劝返无效后,只得派兵押送并于途中将其杀害。C.编者认为,若宋朝留用山遇,借其熟知西夏虚实之便,可牵制元昊势力,效果远胜中原将领冒然用兵;但宋廷遣返山遇的行为反暴露自身的短视。D.元昊在杨告吊祭时已显露反心,不仅受诏傲慢,更暗中囤兵;富弼认为西夏地势险峻,元昊自负国力强盛,山遇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止其叛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一二年间必且坐困,不如安守藩臣,岁享赐遗之厚,国之福也。(4分)(2)然其一心向化,为庸奴所败,遂致身死族灭,遇亦穷矣!(4分)1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从西夏内部策略上分析元昊最终成功称帝建国的原因。(5分)(四)古代诗歌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5~16题。留题水北杨郎中园亭二首(其二)北宋·邵雍洛下谁家不买居,买居还得似君无。风光一片非尘世,景物四时成画图。后圃花奇同阆苑,前轩峰好类蓬壶。人生能向此中老,亦是世间豪丈夫。【注释】①郎中:官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15.下列对这一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3分)A.首联通过和洛阳城中普遍的居住环境进行对比,凸显了杨郎中园林的独特价值。B.颔联以“非尘世”和“成画图”,总写园林超凡脱俗的意境和四季如画的特点。C.颈联将后圃奇花比作“仙界阆苑”,前轩山峰喻为“海上蓬壶”,将现实园林虚化。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暗含对追求功名富贵的否定。16.宋代文人的题留诗本质上是社交场合的酬赠应景之作。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含蓄地赞美了友人杨郎中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师讲解“安贫乐道”精神时,引用《归去来兮辞》“ , ”来说明陶渊明虽居狭小的陋室却心怀傲岸、心安理得的人生态度。(2)某爱国主题演讲中,主讲人呼吁当代青年效仿古人的担当精神,引用刘克庄《贺新郎》中“ , ”两句,激励大家投身实践、摒弃空谈。(3)“芙蓉”在古典诗词中常指莲花,古人以“芙蓉”二字入诗,或咏其清丽之姿,或喻人之高洁品格,如“ ,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成语,作为汉语言文字的“活化石”,吟唱着数千年的智慧,今天仍在人们的口头与笔下绽放芬芳。①这种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②也是当前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③在这样的背景下,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打造了综艺节目《成语探华夏》应运而生,⑤其目的旨在以成语为切入点,⑥在历史长河中探寻中华文明的智慧。为凸显成语和古人生活的联系,节目围绕物华天宝、金戈铁马、人间烟火等6个主题,将内容解读延伸至科技、医药、饮食、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语犹如津梁,循之可以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古代世界,那里展示着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深层逻辑。以“探”为线索,上下五千年,既是 A ,追寻典故源头的本义,也是“探”赜索隐,廓清历史隐秘的迷雾,更是“探”骊得珠,在令人有获得感的同时,理解中华文化的内在气质。节目尝试构建历史映照现实的精神内核。海纳百川、求同存异、亲仁善邻, (甲) ,也是当代中国睦邻友好、合作互助的理念;仁者爱人、浩然正气、从善如流,既是古代君子品格的体现,也是现代公民道德修养的追求;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举案齐眉,则是古往今来中国百姓对安定详和生活的共同向往。正如《金戈铁马》一期中所说,我们讲述战争故事,是为了呕歌英雄的碧血丹心,珍惜和平的 B ,这也是全人类共通的思想情感。(乙) ,就在于它没有停留在书本上,而是深植于人民生活。《成语探华夏》的选手来自各地,他们中有天真烂漫的孩童,有饱经风霜的老人,还有风华正茂的在校大学生,尽管从事的行业不同,却都展现出对成语的热爱。正是这种被传统文化浸润着的日常人生,让成语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活力,让文明的瑰宝成为文化传承的纽带。18.分析文段中划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效果。(6分)19.文中第3段有两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20.请在文中横线A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1.文中第1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出修改,使得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请在文中甲乙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社会人们的焦虑主要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自己的能力的怀疑。王阳明一句“山高万仞,只登一步”点醒无数人,不管山多高,路多险,我都只专注于脚下的这一步就能登顶。人生如登山,行动才是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一步一世界,一心一境界,在攀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从容与快乐。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D项,正确。材料二指出“裸车销售+电池租赁”模式,不仅降低了用户的购车成本,也形成“电池银行”新业态,“所以商业模式的颠覆关键在于合理分配整个价值链”。材料一指出“正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规模效应,大幅降低了成本和新技术普及时间”,两者在降本增效的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都属于“合理分配整个价值链”。A项,太过绝对,材料一只提“有效降低用能成本”,未提及“终结了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B项,无中生有,“因为过度依赖低成本能源而丧失自主研发能力”属过度推断,材料一认为中国新能源“助力全球加速创新”。C项,范围扩大,材料一原文“有效解决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选项中“这些合作国家和地区”指的是“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张冠李戴,选项“新能源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了……问题”,材料中是“清洁、高效、质优的绿色能源项目和新能源产品,有效解决了……问题”。2.【答案】B【解析】B 项,错误。材料一“41%碳减排”指可再生能源发电减排量,与材料二特斯拉“碳积分交易”无直接关联,属强行嫁接概念。A项,材料一,“中国风电产业链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链”,“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合作态度”,以及“为外资企业成长提供了大量市场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可以推导出这些都是外资愿意来中国投资的原因。C 项,根据材料一“中国新能源产品……已成为欧洲对抗油气价格高涨的法宝,更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无电人口赖以生存的基础”得出。D项,第一句见材料一“中国光伏发电技术快速迭代,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后两句,如果不改革就无法突破现有的商业模式,属于根据材料二的合理推断。3.【答案】C【解析】C项,规模效应对应光伏行业的“全链条精益管理”,成本降低结果对应“将每瓦成本压缩至0.3美元以下”。A项,虽涉及中国产品出口,但强调政策补贴而非成本降低机制,且未建立与中国技术创新的因果关系,属于“政策效果”层面的论据。B项,体现中国新能源项目的国际合作价值,但属于“应用成果”范畴,未直接论证“成本降低”。D项,论证的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强大的产能效应”。4.【答案】①丰富全球新能源供给,降低技术成本。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碳减排贡献最大。③引领全球技术进步,加速普及和创新。④推进全球能源合作,助力当地产业发展。(1点1分共4分,得分点:降低成本、碳减排、技术创新、合作)【解析】材料一可以分为4个层次。1-4段为第一层,讲的是中国的新能源丰富了煤炭、油气等传统能源,并大大地降低了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第5段为第二层次,根据第5段“新能源产品走出国门,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贡献”和“中国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碳减排的贡献度达41%”这两句话,概括可得答案。如果抄段尾“引领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不给分。因为题目问的是“对全球能源转型的贡献”。第6段是第三层,“中国不断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强调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引领作用,段尾“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规模效应”就是指“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7-9 段为第四层,通过“2023 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的例子,以及“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合作态度,支持欧洲企业深度参与中国风电发展”,概括可得答案。5.【答案】①核心技术创新的支撑。材料一提到中国有领先全球的新能源核心技术,可为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变革提供技术保障。②完整的产业链的支撑。材料一提到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完整且规模化,可降低新能源汽车“三化”一体化的技术成本。③广阔市场前景的支撑。材料一显示中国新能源产品已出口200多国并获认可,可为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全球推广积累渠道与口碑。④低成本的清洁能源支撑。材料一显示中国大规模发展可再生新能源,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低价优质清洁能源。(得分关键词,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市场,能源,1点1分,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1点1分,技术保障、降低成本、渠道口碑(销售市场)、能源来源。任意3点6分)【解析】材料二认为“轿车要‘三化’一体化才有可能改变商业模式”,而“三化”一体化有两条技术路线,这个学生很容易从材料二中找到。题目要求综合了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如何为新能源汽车商业变革提供基础支撑”,这就须要考生转换思维,而不是直接摘抄出材料二中的两点。而新能源车作为一种商业产品,它的商业模式要变革,根本上无非就是技术研发、工厂生产、产品销售三个环节,所以从这三个角度去材料一中找“基础支撑”就可以得到答案。6.【答案】B【解析】“江湖术士与龙王斗法的情节,象征西海固人与自然抗争的艰辛历程”错。月亮山的传说隐喻了西海固的生态变迁。首先“少年寻羊”隐喻先民以放牧为生的传统生活方式;“术士施法”导致“小羊丢失、月光不再”隐喻因过度放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龙王斗法”后“明月高悬”隐喻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江湖术士”在传说中是反面角色,不能象征“西海固人”的抗争,用术士来象征“自然”,龙王象征“西海固人”逻辑上又难以自洽,而且“人与自然的抗争”并不是本文的主题。7.【答案】D【解析】D项,错误。明线是游记,暗线是历史变迁。8.【答案】①展现乡村振兴成果:杨建琴“略施粉黛”“身姿轻盈”的外貌变化,是因为脏活累活都让机器干了,以小见大,折射出龙王坝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②凸显精神面貌蜕变:通过“穷搜搜”到“俏佳人”的转变,体现农民在参与现代服务业过程中获得自信与尊严,打破传统农村妇女的刻板印象。(1点2分,共4分。得分点:以小见大(折射),乡村振兴(生活品质提升、农村新面”、脱贫攻坚的胜利),精神面貌蜕变,自信尊严(幸福快乐),1个点1分,共4分)【解析】杨建琴这个人物的设定,是为了以小见大体现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生活环境和品质的变化;二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这两种变化都指向文章的主题:一是产业升级带来的乡村振兴,这是物质层面的成果。二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农村妇女的传统形象被颠覆,这是精神层面的成果。9.【答案】①构成反差,吸引读者探究。“想看星星”代表“我”计划去西海固欣赏的自然美景,“遇到雨”指去后三天的绵绵阴雨。(1分)②具有象征意义。“雨”象征西海固生态改善后生命力,还象征乡村振兴使西海固在时代浪潮中迎来新生。“星星”象征大地上劳作的人们。(3分)③与结尾呼应,升华主旨。作者将自然奇观转化为人文光辉,凸显了劳动创造美的主题。(2分)(得分点:“反差(对比)”或者“吸引读者”1分,“生态改善,乡村振兴,劳动人民”三个象征意义,1点1分,“与结尾呼应”或者“升华主旨”1分,“劳动创造美”的主题,1分)【解析】首先分析星星和雨这两个意象的本义,然后分析其深层含义,曾经是“旱海”的西海固能够降下绵绵细雨,说明生态环境好转,也还可以深度解读为乡村振兴的“及时雨”。星星这一意象在结尾段明确点出了是劳动人民的象征,虽然没有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观,但是作者心中甚是欣慰,因为大地的星斗一-劳动者,正是他们勤劳、无私创造了今天一片绿洲的西海固。10.【答案】CEG【解析】不久在厅堂上宴请杨告,厅堂东屋后有好像千百人打铁的声音,杨告私下知道元昊有叛逆的念头,回到朝廷后却隐瞒消息不敢向上报告。11.【答案】B【解析】A项,“国人哀之”的“哀”是为动用法,为之哀痛;《报任安书》“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中“死节”的意思是“为(坚持)气节而死”,两者用法相同。B项,“不特阻戎人向化之心”中“特”,仅、但、只、独;“非特朝廷士大夫”中“特”,只。注意:“仅、但、只、独”翻译不同,都属于同一个义项。C项,“弥岁”满一年,“弥”,满。“奉之弥繁”中“弥”,更加,意思不同。D项,因为事情被诛杀,“因为”在这句中作介词,《谏太宗十思书法》“振之以威怒”的意思是“用威风怒气来恐吓人民”,“以”也是介词,因此词性相同。12.【答案】B【解析】B项,“并于途中将其杀害”错,文中延州官员只是“命监押韩周将兵卫送于夏州”。山遇还至宥州,被杀害,并非延州官员所为。13.【答案】(1)一两年内必将陷入困境,不如安守臣属的礼节,每年享受丰厚的赏赐,这才是国家的福气。(2)然而他一心归顺,却被昏庸无能的边臣毁了,最终落得被杀且全族覆灭的下场,山遇实在是窘迫啊!【解析】(1)且:将。安守藩臣:“不如安心做一个藩臣”也对。赐遗之厚:定语后置。国之福也:判断句。1点1分。(2)向化:归顺。败:毁,害,这句不翻译成被动,意译成“却毁在了昏庸无能的边臣手里”也行。致:落得,以至于,以致。穷:窘迫,穷途末路。1点1分。14.【答案】①文化上,创制有别于宋朝的蕃书、胡礼,推行改革。②政治上,重用谋士,广收党羽,削弱反对势力,如山遇等亲宋派,加强集权,巩固统治。③军事上,利用西夏地理优势,采取灵活战术,消耗宋军。(1点2分,2点4分,3点5分)【解析】第①点根据材料二“其徒遇乞先创造蕃书,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得出。第②点根据材料一“今元昊自负强盛,有逾往时,而为之羽翼者,又皆狡焉多谋,愤然思逞”以及“山遇还至宥州,杀之”得出。第③点根据材一“西界地多带山,马能走险,瀚海弥远,水泉不生。王旅徂征,军需不给。穷讨则遁匿,退保则袭追”得出。【文言译文】材料一:山遇名惟亮,是元昊的叔父。他与弟弟惟永分别掌管左右厢兵,其堂弟惟序也在皇帝身边任职。元昊多次图谋侵犯边境,山遇劝谏道:“中原疆域辽阔兵马强盛,关中地区富饶,环庆、延州占据于边境险要之处,若这些地方的城池都加强攻守防备,我们的骑射战术将无法施展,牛羊贸易也无处经营,一两年内必将陷入困境,不如安守臣属的礼节,每年享受丰厚的赏赐,这才是国家的福气。”元昊不听,反而忌恨他不顺从自己,对惟序说:“你若能揭发山遇谋反,我就把他的官爵给你。否则,你们全族都要被诛灭。”惟序不忍心,反而将此事告知山遇。山遇打算归降宋朝,惟永劝阻道:“宋朝朝中无人,不了解元昊的作为,将不会信任兄长,兄长必会两边都陷入困境。”山遇说:“事已至此,由不得自己了。若宋朝有福运,就会接纳我们。”他派人带着文书前往金明巡检李士彬处,准备亲自率军扼守黄河南岸渡口,携带珍宝名马投奔宋朝。当月抵达保安军。知军朱吉报告延州知州郭劝,郭劝与钤辖李谓商议:自德明(元昊之父)称臣纳贡四十年来,从未收留过归附者。于是决定遣返山遇。山遇不愿返回,李谓等人怀疑有诈,命人将他拘捕。山遇与惟永、惟序等痛哭喊冤,郭劝等仍不理会,命监押韩周率兵押送他们回夏州。山遇回到宥州后,被杀害。山遇素有勇略,他死后,西夏百姓都为他哀痛。编者按:山遇掌握西夏军政大权,初到延州时即透露元昊只有八万精兵,其余都是老弱病残,可见他深知西夏虚实。若宋朝能留用把他作为西边的屏障,用西夏人制约西夏,比中原将领冒然用兵的效果不止好数倍。但宋朝不仅遣返,更派兵押送,不仅阻断了异族归顺之心,宋朝缺谋略的事实,也早被元昊看透了。富弼评论道:“西夏多山地险要,骑兵灵活,沙漠广袤,水源稀缺。王师远征时,粮草补给难以补给。若深入追击,敌军便逃跑隐匿;若退守防御,又遭其突袭追击。如今元昊自恃国力强盛远超以往,麾下又都是些狡诈多谋、急于立功的党羽。山遇即便想阻止他,又怎么可能成功 然而他一心归顺,却被昏庸无能的边臣毁了,最终落得被杀且全族覆灭的下场,山遇实在是窘迫啊!冬季十月,元昊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夏”,改年号为“天授礼法延祚”。材料二:党项首领赵德明去世,他的儿子元昊继位,朝廷派郎官杨告到党项去吊唁致祭。杨告到了那儿,元昊态度迟疑站得远远的,经再三催促才到杨告面前接受诏书,等跪拜后起身,元昊回头对他的臣僚,说:“先皇大错特错了!有这样的部众却去向别人称臣。”不久在厅堂上宴请杨告,厅堂东屋后有好像千百人打铁的声音,杨告私下知道元昊有叛逆的念头,回到朝廷后却隐瞒消息不敢向上报告。不久,元昊果然反叛了。他的部下遇乞事先创制了文字,于是元昊就改换年号,制订了服饰礼乐制度,下令国中都使用自己的文字和礼仪,自称大夏国。朝廷调派军队前去问罪,仗打了满一年,西夏的士兵越来越少,而旧臣老将如刚浪嗦遇、野利这些人都因故被杀,元昊感到力量不足,再次上表称臣,朝廷于是赦免了他,允许他改过自新,元昊于是改称兀卒曩霄。15.【答案】D【解析】尾联“人生能向此中老,亦是世间豪丈夫”并非单纯表达作者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亦未暗含对追求功名富贵的否定。通过标题“留题水北杨郎中园亭二首”可见此联的核心意旨在于赞美杨郎中居室的园林之美,以及他作为官员,能在仕宦生涯中通过营造园林实现“仕”与“隐”的平衡,而无须真的归隐山林,这也算得上是“世间豪丈夫”。16.【答案】①首联通过与他人的园林对比体现了主人的眼光与众不同,品位独具一格。②颔联和颈联通过宛如仙境的景物,侧面烘托主人的超凡脱俗的高雅境界。③尾联借抒发游园后的感慨,用“世间豪丈夫”暗夸友人仕隐兼得理想人格。(1点2分,共6分。得分点“与众不同”或者“独具一格”2分,“超凡脱俗”或者“情趣高雅”2分。“仕隐兼得”或者“吏隐”2分。)【解析】首联“洛阳城谁家不置办宅院,可哪一处的居所能与您比肩 ”把杨郎中的宅院和其他宅院对比,凸显宅院的别致,进而说明主人眼光与众不同。颔联总说“这一片风光不似人间应有,四时景致更如同画中流转”,颈联分说“后园奇花堪比瑶池阆苑,前庭秀峰恰似海上蓬壶”,属于用主人家的居住环境来侧面烘托主人公的形象。最后尾联“若能将余生托付于此地,便称得上人间真豪杰!”看似抒发了诗人自己游览以后的感慨,其实赞美杨郎中身为官员(“郎中”),既能履职仕途,又能借园林涵养心性,体现宋代文人推崇的“仕隐兼得”的理想人格。17.【答案】(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2分)(2) 快投笔,莫题柱(2分)(3) ①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③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④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解析】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指地名,不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句比喻箜篌声,不对)。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不是莲花,不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没有以“芙蓉”两个字入诗,不对)。18.【答案】①暗喻:将成语比作“活化石”,凸显了其历史悠久和在当下的实用性。②拟人:把成语比作“歌者”,表现了成语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③拟物:把成语比作“花朵”,“绽放”体现了成语当下活跃的传播效果,“芬芳”体现成语的文化魅力。(1点2分,修辞1分,效果1分。3点6分。“暗喻”的效果答“历史悠久”“实用性”“有活力”任意1个词,都可以得1分。“拟人”的效果答“蕴藏智慧”也对,1分。“拟物”的效果答“活跃”和“魅力”任何一个词都可以得1分)【解析】暗喻指有本体、喻体,没有比喻词的比喻。这里本体是“成语”,喻体是“活化石”,没有比喻词,符合暗喻的标准。喻体“化石”说明其古老,“活”说明其鲜活,所以效果是表现了成语的“历史悠久”和“实用”。比拟包含拟人拟物两种手法。“吟唱”一词说明把成语比作了“歌者”,“吟唱着数千年的智慧”,其实就是在说成语的文化功能。“绽放”一词说明把成语比作了“花朵”,“今天仍在人们的口头与笔下绽放芬芳”让人联想到百花齐放情景,形象地描绘成语在当下语境中的活跃。“芬芳”给人以嗅觉美好感受,也表现了成语的文化魅力。19.【答案】详(祥)和、呕歌(讴)(1空一分,共2分)20.【答案】A“探”本溯源B来之不易(1空一分,共2分,不加引号,不扣分)【解析根据原文:抓住以“探”为线索和“探”赜索隐、“探”骊得珠。那么中间这个成语应该以“探”字开头,且符合“追寻典故源头的本义”的意思。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因为和平是英雄用生命换来的。21.【答案】④“了”改成“的”;⑤“其目的旨在”改成“其目的是”或者“其旨在”(一点2分,共4分。)【解析】④谓语“应运而生”缺主语,把“了”改成“的”以后,“综艺节目《成语探华夏》”成了主语,“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打造”成了定语修饰主语。⑤“其目的旨在”语义杂糅。22.【答案】甲:既是古代中国的邦交礼仪乙:成语之所以能够永葆生机(1句2分,共4句。得分点:甲句“既是”1分,中国古代的外交礼仪,1分。乙句,之所以1分,永葆生机(历久弥新),1分)【解析】甲:根据这一段的三个排比句中的第二句“既是古代君子品格的体现,也是现代公民道德修养的追求”,推导出排比句的第一句也应该是“既是……也是”个句式,而且“既是”后面接这三个成语对“古代”而言的意义,根据“也是当代中国睦邻友好、合作互助的理念”,说明应该从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角度去概括这三个成语,那就只能是“邦交礼仪”。乙:根据下文的语境,“就在于它没有停留在书本上,而是深植于人民生活”,前一句应该在阐述原因。什么原因呢 根据下文“正是这种被传统文化浸润着的日常人生,让成语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活力”推导出是“成语没有被遗忘到历史的故纸堆中,而是在新时代仍然能换发活力的原因”。23.写作【审题】关键词:目标焦虑、行动、专注当下、从容快乐材料分析:现代社会很多人习惯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就对目标产生了焦虑,脑补出多种失败的可能,以及可能遇到的重重障碍,而且基本都是负面的,想得越多,把事情看得就越复杂。事实却是,行动起来后会发现,原来自己很多的担心都没有发生。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我一生中充满了可怕的灾难,而其中大部分从未发生过。”王阳明的话为我们破解焦虑提供的很好的帮助。一言以蔽之“行动才是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如何行动呢 根据材料,首先要专注于当下,不要总是为未来忧心忡忡。其次是把目标细化,分步完成,这样更容易实施。最后还应该在每一步的实践中保持从容快乐的心态,悟不同的心境,获得人生的成长。另外,可以补充讲一讲不要太在意一时的得失,享受过程,眼光放长远。这才是我们真正能战胜焦虑,以从容之资攀登人生高峰的办法。立意:用一步步踏实的行动去战胜目标焦虑,以从容快乐的心态在行动中成长。【参考例文】拾级而上见千山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前,游客们举着手机争相拍摄佛陀的庄严法相,却鲜有人注意到洞窟角落的斑驳字迹:“大中七年,画工张和子造像一铺”。千年之前的无名画工,在幽暗洞窟中一笔一画勾勒着信仰,他们或许从未想过要让自己的名字流传后世,却在专注描绘每一道线条时,完成了生命最壮丽的修行。王阳明“山高万仞,只登一步”的箴言,恰似敦煌壁画中的青金石粉末,在时光长河中愈发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时,面对的何尝不是改革路上难以逾越的群山 但他选择从整饬吏治、兴办义学等具体事务入手,如同将巍峨的秦岭切割成可攀援的栈道。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永无止境地推石上山,加缪却在其荒诞中看见存在的诗意:当巨石每次滚落时,他都在重复中创造着新的可能性。这种将宏大命题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智慧,恰似江南园林的“移步换景”,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意境。人生路上的重峦叠嶂,从来都不是要我们仰望其巍峨,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将万仞高山切割成可丈量的台阶。苏轼在黄州东坡耕种时写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这种专注当下的智慧。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唐代《习字本》,稚拙的笔迹重复着“上大人孔乙己”,让人看见文明传承最朴素的样态。当代“燃灯校长”张桂梅,在滇西大山里日复一日地劝学、办学,用数万次家访铺就了改变命运的阶梯。正如海德格尔所言:“真理的本质在于行动”,每个具体的行动都在重构着世界的可能性空间。当我们凝视敦煌壁画中飞天飘带的每道弧线,会发现永恒就藏在工匠专注刻画的瞬间。王维在终南山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道出了中国哲学最深邃的智慧。敦煌壁画中那些未完成的线描,反而成为最动人的艺术语言,印证着过程本身的价值。日本茶道“一期一会"的精神,将每一次奉茶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永恒。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山顶的风景,便会发现:脚步与山石的每一次碰撞,都在雕刻着生命的年轮;呼吸与山风的每一次应和,都在谱写着存在的诗篇。就像莫高窟第158窟的涅槃佛像,佛陀安详的面容启示我们:真正的从容不在终点,而在行走的姿态;至高的快乐不在征服,而在攀登的韵律。站在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重构世界的今天,王阳明的智慧愈发显现出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当我们将生命的维度从对结果的执着转向过程的经营,便会发现:每一步都是完整的宇宙,每个当下都是永恒的入口。这或许就是中国哲学“道在瓦甓”的真谛,也是对抗时代焦虑的终极解药一毕竟,那些改变世界的力量,从来都藏在普通人专注前行的脚印里。【阅卷建议】阅卷均分控制在44 分左右。第一档(60-55分)紧紧围绕“目标焦虑和当下行动”展开,从问题(焦虑根源)→方法(行动破局)→升华(境界提升),符合“起承转合”的论述逻辑。语言表达有一定的文采和感染力,论证材料引用贴切,结构思路严谨。第二档(54-49 分)能够围绕“目标焦虑和当下行动”展开,解决焦虑的方法源于材料且逻辑自洽,但内容深度一般,语言表达流畅却缺少文采,论证缺少材料佐证。第三档(48-40分)能够围绕“目标焦虑和当下行动”展开,能够阐释如何解决目标焦虑,但是方法单一,方案没有形成逻辑闭环。语言表达基本通顺,但内容空洞,泛泛而谈。第四档(39-31分)大体与“目标焦虑和当下行动”相关。但是偏离成“珍惜当下”“保持从容的心态”等对材料断章取义的立意。语言表达不通顺,内容单薄,逻辑不清,思路混乱。第五档(30-0分)套作、严重偏题、内容与“目标焦虑和当下行动”无关、字数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