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小题必刷第03讲 病句辨析与修改 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部分小题必刷第03讲 病句辨析与修改 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新中考 精准施策略
2025年《小题必刷与专题精练》
第一部分 小题必刷
第03讲.病句辨析与修改
1.(2024·山东泰安·中考真题)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截止2023年年底,包括风电、太阳能、水电等在内的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已达47%左右,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
B.被称作“中国人的存在与时间”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它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C.由AI创作的诗歌,不过是一种浅表的类型化文本,丰富生动的审美体验无法让读者实现,只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D.在2023年10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相关视频,展示了一段未来在月球上建造基地的构想。
2.(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创造了端午的浓厚氛围,让市民感受到岭南龙舟文化魅力。
B.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控制下,使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C.数字技术应用于广泛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现文化遗产永久保存和高效管理。
D.专家指出,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3.(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有没有亲身实践,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热播电视剧《庆余年》受到广大观众追捧,原因是因为制作精良、演员演技在线。
D.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当然,也有必要思考随之而来的问题。
4.(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沱江船工号子是船工们在拉纤中即兴创作的号子,一般没有固定的唱词。②他们大多以滩名、地名和眼前的风景为内容,唱出心中的愿望。③旋律来源于民歌、山歌和川剧高腔等音乐元素为融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④其主要演唱方式是一领众和,行腔自由灵活,不受约束。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5.(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将于8月23日至28日举办,有近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比赛。
B.“乐山味道”不断火出圈,“舌尖上的乐山”已成为外地游客看得见、吃得到、又带得走的城市味道。
C.以深受村民们喜爱的农家书屋为载体,四川省深入推进乡村全民阅读,让书香浸润乡村大地。
D.峨眉山秀甲天下的原因,是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
6.(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执行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样品采集任务,相关采样工作持续大约两天时间。
B.四川省妇女儿童中心在“六一”儿童节正式对外开放,推出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亲子游泳馆、亲子阅读馆。
C.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左右的人死于因饮用不干净水而产生的腹泻,超过2亿人因为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受污染的鲜食而患病。
D.5月10日至14日,围绕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国货潮牌,品筑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办,中国品牌集体亮相,新品首秀精彩纷呈。
7.(2024·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主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传播能力建设。
B.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突破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一艾特背盆地”预选区,实施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以和为贵、立己达人的中华传统文明,践行于波澜壮阔、砥砺前行的中国实践,契合世界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共同理想。
8.(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要实施和制定绿色生态校园规划方案,为学生提供学习场域和教育资源。
B.能否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C.我们要在学习红色历史中筑牢初心使命,传承革命先辈优良传统。
D.长江代表站大通水文站2013年至2022年的平均输沙量约为1.13亿吨左右。
9.(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有理想抱负,刻苦努力。
B.黑龙江以她厚积薄发的气势、不同凡响的底蕴和豪放洒脱的性格,在八方来客面前, 展现出她独有的魅力。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改造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D.从零起步,从领跑到跟跑,我国光伏行业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0.(2024·天津·中考真题)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极端气候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极端气候仍将频繁出现。③我国气候类型复杂,气候风险交织,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有待增强。④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水平。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11.(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一环,①6月2日6点23分嫦娥六号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②在降落后的48小时内,它将完成样品采集和封装任务。③随后,嫦娥六号的上升器将从月面起飞,完成历时五十余天的地月往返之旅。④这将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执行的样品采集。
A.① B.② C.③ D.④
12.(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下列语境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学生安全是否得到保障,关键在于思想认识到位。②严禁不要忽视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③只有遵守各项安全制度,就能更好地成长。④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32次飞行任务,计划于2024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B.十五年后,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获救的“敬礼娃娃”郎铮,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收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C.2024年春节黄金周,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共接待游客近45万余人次,成为全省门票收入排名第一的景区。
D.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让一批又一批的新农人正“跳回农门”,成为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14.(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5月9日,旨在纪念泸州籍画家蒋兆和诞辰120周年为目的的“为民写真,时代高峰——蒋兆和艺术与传承展”在泸举行。
B.端午节期间,不少地方有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涂雄黄等习俗,有的还会举行赛龙舟活动,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C.近年来,“课间十分钟”问题引发广泛关注,能否保证课间休息时间,对学生缓解视觉疲劳、放松身心、促进交流都有积极作用。
D.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15.(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发射的“智慧天网一号”宽带通信卫星,将承担为多个应用领域提供更精准数据。
B.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全球各地不同风情的园林景观,吸引广大市民前往参观的热情。
C.成都市旨在以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目的,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多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D.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成都市教育局大力建设全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16.(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B.乡村旅游,不仅满足着人们对“诗和远方”,也日益成为推动乡村“蝶变”的新引擎。
C.近年,各地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安宁”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D.承载着共同历史记忆的文物遗存,已成为促进文化交融、民心相通、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
17.(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经典作品,一般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到全篇内容的把握,再到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
B.在《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现场,选手们信手拈来一句句古典诗词,让我们发自内心由衷的敬佩。
C.运动让人快乐。长期久坐,不仅影响体能,还容易导致作息紊乱,引发负面情绪。
D.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为他们有更坚定的恒心和更为顽强的毅力的原因。
18.(2024·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今信息时代,使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阅读是人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人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重要方式。阅读好书就像跟历代名贤圣哲促膝长谈,他们高尚的节操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大量阅读是________自我的必由之路。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频率更新越来越快。
B.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C.当今信息时代,更新的知识频率越来越快。
D.当今信息时代,产生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19.(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面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养”折射出一个人对社会和自然,乃至对自己和家人的态度。(修改:将“折射”改为“反映”)
B.组委会决定,每位选手的演讲发言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左右。(修改:删掉“左右”)
C.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凭借憨态可掬的造型取得了人们的喜爱。(修改:将“取得”改为“博得”)
D.为解决网络不稳定,我校教师提前录制了许多教学视频,以供学生下载观看。(修改:在“不稳定”后加“的问题”)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日游让旅游市场热度不减,风景宜人的海滨城市将成为国内游客暑假游。(修改:在“暑假游”后加“的胜地”)
B.中医药学包含着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修改:“几千年”移至“中华民族”的后面)
C.电商的兴起,加快了商品销售的速度和质量,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修改:把“加快”改为“加速”)
D.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本着以利国利民为原则,提出多项可行性高的建议。(修改:删去“本着”或“以...为”)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提倡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简单的家务抢着做,复杂的家务帮着做”,旨在培养他们每天劳动。(修改:将“培养”改为“养成”)
B.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修改:在“崇德向善”前加上“能否”)
C.随着博物馆越建越多,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修改:把“目前的”删掉)
D.在“新时代城市家居”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提出了智慧城市家居的明确设计理念。(修改:把“明确”移至“提出”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法制课堂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学生要知法、学法、用法、懂法、守法
B.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C.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
D.北京冬奥会展现了和平、团结、进步的时代强音,凝聚了“一起向未来”的澎湃力量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客要文们旅游,对于不遵守游园秩序,损坏文物古迹,警方将依法查处。(修改:在“损坏文物古迹”后加“的行为”)
B.对于这次公益项目,公司本着“覆盖广,保障多”为原则,在全省多个地级市开展了公益活动。(修改:将“本着”改为“秉承”)
C.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修改:将“之一”去掉)
D.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重点打造非遗传承特色学校,提高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参与感、自豪感。(修改:将“参与感”和“自豪感”互换位置)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深受读者喜爱的朱自清先生,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B.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C.“健步行”不但有助于磨炼孩子们的意志,而且能增强孩子们的体质。
D.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和骄傲。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C.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深度参与三星堆青铜器纹样复原课题,使得四川师范大学考古系学生对古蜀文明有了突破性认知。
B.蜀绣、绵竹年画等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巴蜀人民世代相传的精神密码,更展现了巴蜀匠人的精湛技艺。
C.川剧社团在校园艺术周首演了一部融合现代声光电技术的全新实验性剧目《鱼凫王城》,该剧改编自《华阳国志》史料。
D.都江堰水利工程之所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是因为它完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治水智慧。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核舟记》的过程中,我们被匠人的精湛技艺所深深佩服。
B.通过阅读《回延安》这首诗,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老区的深厚情谊。
C.语文老师在讲解《灯笼》一课时,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让我们受益匪浅。
D.核舟长大约8分左右,高约1厘米左右,这么小的体积却容纳了如此丰富的内容,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日常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B.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
C.我们会不会用心观察,能否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D.通过这次新冠疫情,使我们明白了只要团结一心,没有什么难关是攻克不了的。
1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成功经验,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B.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我国南极考察队员无疑不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榜样。
C.事实证明,当代青年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是勇挑重担、堪当大任的一代。
D.中国古代经典作品,语言凝炼含蓄,内容博大精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参考答案】
1.(2024·山东泰安·中考真题)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已”和“左右”语意矛盾,应删去“已”或“左右”;
C.语序不当,将“丰富生动的审美体验”和“无法让读者实现”调换顺序;
D.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画面”;
故选B。
2.(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A.搭配不当,可将“创造”改为“营造”;
B.成分残缺,可将“在”和“下”删去,或将“使”删去;
C.语序不当,可将“广泛的”的“的”删掉,并移到“应用于”前面;
故选D。
3.(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
B.两面对一面,去掉“会不会”“能不能”“有没有”或者“是”后加上“能否”;
C.句式杂糅,去掉“因为”或“原因”;
故选D。
4.(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C.第③句“旋律来源于民歌、山歌和川剧高腔等音乐元素为融合”句式杂糅,既使用了“来源于”又包含了“为融合”的表述,使得句子结构混乱。应去掉“为融合”,改为“旋律来源于民歌、山歌和川剧高腔等音乐元素”;
故选C。
5.(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不合逻辑,“近”与“多”矛盾,去掉其中一个;
B.搭配不当,后一句的主语“乐山”与宾语“味道”不搭配,应删去“舌尖上的乐山”,让“乐山味道”作前后两句话共同的主语;
D.句式杂糅,“……的原因”和“是以……”杂糅,可删去“的原因”和“是”;
故选C。
6.(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成分残缺,在句末应可添加“等服务项目”;
C.语义矛盾,“超过”与“左右”任删其一;
D.句式杂糅,应去掉“围绕”;
故选A。
7.(2024·四川雅安·中考真题)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能力建设”后面加上“的迫切要求”,以补全句子结构;
B.句式杂糅,“根据……显示”和“……数据显示看”两种句式混杂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应去掉其中一个;
C.语序不当,应把“实施”与“首次”对调;
故选D。
8.(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语序不当,将“制定”与“实施”互换位置;
B.两面对一面,删掉“能否”,或者在“拥有”前添加“能否”;
D.语意重复,删掉“约”或“左右”;
故选C。
9.(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A. 两面对一面,应在“有理想抱负”前加上“是否”;
C. 搭配不当,应将“改造”改为“推动”;
D. 语序不当,应将“领跑”与“跟跑”互换位置;
故选B。
10.(2024·天津·中考真题)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D.第④句中“推进”与“水平”搭配不当,应将“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水平”改为“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治理水平”。
故选D。
11.(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D.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样品采集”后增添“的任务”。
故选D。
12.(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①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或者在“到位”前添加“是否”;
B.②语义重复,删去“严禁”或“不要”;
C.③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就”改为“才”,或者将“只有”改为“只要”;
故选D。
13.(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
A.搭配不当,在“飞船”后添加“的发射”
C.语意矛盾,删去“近”或“余”;
D.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让”;
故选B。
14.(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句式杂糅,“旨在……”和“以……为目的”表意重复,可删去其一;
C.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D.成分残缺,“随着”和“让”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随着”或“让”;
故选B。
15.(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数据”后加“的任务”;
B.搭配不当,“吸引”与“热情”搭配不当,可把“吸引”改为“激发”;
C.句式杂糅,“旨在”和“以……为目的”杂糅,可删去“旨在”或“以……为目的”;
故选D。
16.(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B.成分残缺,可在“‘诗和远方’”的后面加上“的需求”;
C.句式杂糅,可将“目标”前面的“为”改为“的”,或将“紧紧围绕”改为“以”;
D.语序不当,应将“文化交融、民心相通、人文交流”改为“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
故选A。
17.(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语病。
A.语序不当,应是先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再到重点词语的理解,最后到全篇内容的把握。把“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到全篇内容的把握,再到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改为“从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到重点词语的理解,再到全篇内容的把握”;
B.语意重复,“发自内心”与“由衷”重复,可删去其中一个;
D.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或者将“之所以”改为“能”,将“因为”删去;
故选C。
18.(2024·江西·中考真题)
【答案】(1 ).B
【解析】(1).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因此去掉“使”。因此原句修改为: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
故选B。
19.(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
【答案】示例一: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示例二:把“只要”改为“只有”。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只要”和“才”不是一对关联词,根据句中的“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和“真正学好语文”之间是属于条件关系,判断应该把“只要……才”改为“只有……才”。
1.【答案】 A
【解析】: 本句语序不当,"乃至"表明前后两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应将“对社会和自然"与"对自己和家人"五换位。
【答案】C
【解析】: 本句的病因是搭配不当,应删去"和质量”。
【答案】A
【解析】:本句的病因是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劳动"后加上”的习惯”。
【答案】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把"知法、学法、用法、懂法、守法"改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造成的"或"发生的原因"。
D项搭配不当,应把“展现“改成“奏响”。故选C。
【答案】A
【解析】:B项句式杂糅,应把"本着"改成“以”,或把。"为"改成"的"。C项两面对一面,应删掉"能否"。D项语序不当,应将“”认同感”与"参与感”互换位置。故选A。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B.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C.语序不当,改为“不但能增强孩子们的体质,而且有助于磨炼孩子们的意志”;
D.缺少宾语,句末添加“的心理”;故选A。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或“使”;B.否定不当,可删去“不”;C.搭配不当,可将“改进”改为“提高”;故选D。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得”;
B.语序不当,“展现了巴蜀匠人的精湛技艺”与“承载着巴蜀人民世代相传的精神密码”是递进关系,二者应调换位置;
D.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故选C。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
A.搭配不当,“佩服”改为“折服”;B.缺少主语,应去掉“使”;
D.语义重复,“核舟长大约8分左右”中“大约”“左右”应去掉其中一个,“高约1厘米左右”中“约”“左右”应去掉其中一个;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搭配不当,将“传统”改为“作用”;C.两面对一面,改为“是能否提高”;
D.成分残缺,将“使”去掉;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否定不当。该句中“无疑不是”使用不当,应改为“无疑是”。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