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 分钟 满分: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 分)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诗歌世界,缤纷多彩。九年级语文组开展“走进诗歌”主题学习活动。让我们相约诗歌世界,共赴诗意的语文之旅!【任务一】探寻古诗词1. [2024 安徽合肥期末] 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10 分)【任务二】品味现代诗2. [2025 安徽合肥月考改编]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12 分)手推车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选自《艾青诗选》)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yǒng 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选自《艾青诗选》)(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凝冻( ) 辙迹( ) sī( )哑 汹yǒng( )(2)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意象也是诗歌的生命。体会下列意象的象征意义。(4 分)①《手推车》中的“手推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我爱这土地》中的“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组合作朗诵《我爱这土地》时,对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朗读设计,小安和小徽产生了分歧。(4 分)小安:我认为应该读得深沉一些,语调下抑。小徽:我觉得应该读得激昂一些,语调上扬。你更赞同谁的朗读设计?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三】开展诵读活动3. 九年级(3)班准备开展“魅力诗词,经典诵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3 分)(1)请你为系列活动设计三个活动项目。(3 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班级准备举办“诗词朗诵会”,班主任贾老师邀请了语文王老师于本周四下午两点到班级进行指导。因学校临时有其他活动,贾老师把指导的时间改成了本周五下午三点,并请小语同学向王老师转述这一情况。小语周三见到了王老师,他该如何转述?(3 分)小语的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这首词的配乐朗诵,引发了同学们的争议。对此,你怎么看?(4 分)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小安:我认为应配以伤感激愤的音乐。因为“空悲切”一句太令人忧愤了。小徽:我认为应配以慷慨激昂的音乐。因为该词生动刻画了一位叱咤风云、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是小文总结的有关诗歌朗诵的部分心得,需要你帮他修改。(3 分)诗歌的诵读要注意语速、重音、语气和语调等。A. 让语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节发展与感情的表达灵活处理。B. 一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昂扬时快、情节舒缓、情绪忧郁悲伤时慢。重音的处理,要结合诗句找出规律,以便更好地表情达意。至于语气、语调,只要理解了作品中的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的作用,灵活处理,就一定会为诵读添彩。① A 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② B 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1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55 分)(一) [2025 安徽淮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 分)诗歌创作课明前茶①文老师被分配到这所乡镇中学刚满一学期,校长就要求3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要开一门选修课。学校分配给文老师的,是诗歌创作课。为了备课,文老师买了很多有关诗歌创作入门的书。然而,一到课堂上,看到这些乡下孩子亮晶晶的黑眼睛中,有质疑,有期待,又有一丝不解,文老师满腹的大道理就怎么也说不出来了。她只好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我的奶奶”,然后交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诗歌创作的标题。”②下面传来一片嗤笑声。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难道要写一首诗,歌颂祖孙情深?这太没劲了……”文老师笑着说:“不,我要让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奶奶发脾气的时候……”这一下,孩子们有话说了。③有人举手,声称奶奶这会儿准在集市上跟人吵架呢。“那些不知足的买菜人,会把翠生生的蔬菜剥掉一层,才肯称重,那可是奶奶千辛万苦才种出来的菜。奶奶会一手抓住顾客的马甲袋,一手拽着他们猛掰菜帮子的手,非要讨个说法,问剥下的菜叶能不能吃,这是不是浪费?等到卖完菜,奶奶会挑着一筐买菜人剥下的菜叶回家烧菜粥、煮面条,一样好味道。奶奶总说,不要认为只有菜心才甘甜细嫩,浓霜、露水都落在外面的这层菜叶上,这几片叶子,味道真不赖呢。”④文老师抬起手,隔空点了点那个孩子的额头说:“就写这一段,多好的诗,多美的道理。”⑤另一个孩子说:“这会儿,我奶奶正在练签名呢,签不好,就打自己的右手,骂右手笨,不争气。”他说爸爸妈妈和叔叔婶婶都在外地打工,他和堂弟、堂妹一直被托付给爷爷奶奶。“之前,我们三个孩子的作业本和试卷,都是爷爷签名的,我奶奶不识字。每次爷爷签名时,她只负责端茶递水,在一旁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可是,爷爷去年冬天去世了,奶奶必须学习自己签名了。是我教会了奶奶写自己的名字。”他说,奶奶拿着笔照猫画虎,不免有些急躁:“这笔怎么拿起来比铁耙子还重?”奶奶虽嘴上这么说,但还是每天坚持认认真真写100 次“倪学仙”三个字。大冷天的,奶奶写字写得左手如冰,右手如火,出了一头汗。“但我觉得,学写字这件事,把奶奶从痛失爷爷的悲伤中拔了出来,让她对学习新事物有了自信。”⑥文老师抬手,也隔空点了点那个孩子的额头说:“就写这一段,多好的诗,多倔强的心性啊。”⑦还有一个孩子说:“今年奶奶种的橘子大丰收,这会儿,果贩子正在地头压价呢。”他说奶奶会跟他们吵嘴、来回掰扯,只为了橘子的收购价能涨两毛钱。但最大最甜的上百斤橘子,奶奶不肯卖给果贩子,她要给在外地的儿孙们各邮寄一箱,还要留下一部分,专做橘子香膏。香膏做起来可麻烦了。奶奶给儿媳妇做,给大孙女做,也给出嫁的女儿做,还留一罐给自己。每天,梳头洗脸后,奶奶都用小勺儿舀出一点儿香膏,在手腕和脖子后面点抹开,空气里都会有橘子的清爽香气。邻居们还会取笑奶奶,说她臭美,70 岁了还用香膏。⑧孩子们听到这里,哄堂大笑,但接着也许是因为被触动了某根心弦,所有的人都静默了。讲故事的孩子的脸上也浮起一丝羞愧。这帮粗心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从没这样仔细地观察过留守乡村的奶奶……奶奶也许仍像少女一样,会打心底里渴望能戴花,能爬树割蜂蜜,能摸鱼捞虾吧?因此,她才固执地保留了古法制香膏的手艺。⑨文老师想再次点化面前这个动情讲述的孩子,忽然,她把手收了回来。她觉得,诗歌创作课讲技巧不重要,让孩子们张开眼睛,去审视长辈的内心世界,去审视乡村大地上“万物有情”的本能,才重要。⑩不一会儿,教室里响起了一片蚕吃桑叶般的书写声。文老师意识到,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诗歌的泉眼本来就在,她只不过拨开落叶、清理乱石,让这些泉眼重见天日,使泉水汩汩流淌而已。(选自《中学生阅读》2024 年第1 期,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文章中文老师为教好孩子们的诗歌创作课,购买了很多诗歌创作入门的理论书籍用来备课。B. 文老师买了很多有关诗歌创作入门的书,却又改变教学计划,说明她教学经验不足。C. 文章中几个孩子对奶奶的介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突出表现了孩子们观察细致的特点。D. 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5. 文章中写了三个奶奶,她们分别因什么事而发脾气?(6 分)(1)第一个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个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个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 分)大冷天的,奶奶写字写得左手如冰,右手如火,出了一头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诗歌创作课上,文老师为什么没有讲诗歌创作的理论知识 请简要分析。(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文章标题《诗歌创作课》改为《拨开诗歌的泉眼》好不好?为什么?(5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24 安徽改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7 分)【材料一】五一假期期间,众多小城市受到游客青睐。不少游客竞相“逆向奔赴”,回归小乡村、小城镇,到山乡田野里走一走、住一住。据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出行目的地中,小城市更受欢迎,三线以下城市旅游订单的增幅高于一、二线城市。(摘编自《“小城故事多” 宝藏小城旅游为经济增长添活力》,人民网2024 年5 月7 日)【材料二】①如今的游客更在意体验一种有趣有益的生活方式。对于常年处于快节奏都市生活中的人来说,他们更加向往可以让自己慢下来的地方。亲近自然的县域地带,无疑是另一方治愈心灵的小世界,诸如登山、漂流、骑行、露营等户外运动的开展,也更容易实现。据不完全统计,2023 年12 月以来,10 个省份共新增127 家4A 景区,其中65% 分布于县或县级市。县域旅游,在经济上更有性价比,在体验上更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再加上诸多“宠客”措施,县城和游客的双向奔赴也就顺理成章了。②当然,相比大城市,县城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些“后起之秀”还应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厕所等配套设施,积极营造透明、诚信的旅游消费环境。迎得进人,也要留得住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相信更多的县城,也已经在路上。(摘编自《小县城跑赢大都市!旅游“出圈秘籍”是啥?》,央视新闻网2024 年5 月9 日)【材料三】(以上数据来源于《县域热!宝藏小城也能有文旅大作为》,新华网2024 年5 月15 日)【材料四】①“小地方”旅游要有“大作为”,取决于两个关键的基础条件。②一是旅游需求持续、大规模爆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加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需求开始向更高的精神层面拓展。旅游需求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最直接有效的形式,迎来快速扩张区间。如此巨大的需求,显然不是几个老牌知名景区、景点所能消化的,也不是几个大城市或核心城市所能承载的,这为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发展机会。③二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与出行方式的变革,为拓展旅游出行空间、探索更多未知可能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内高等级公路里程的拓展以及自驾游出行方式的盛行,过往依靠火车、飞机和大巴等的主流出行方式逐渐被自主可控的自助出行方式所取代。服务于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基础设施,逐渐向不知名地区、县城或乡村扩展,一些过往不被关注、交通不便的地区逐渐被挖掘、追捧。“小地方”的舒适、松弛和新奇感,更容易让人满足,进而让这些地方“出圈”。(摘编自《下沉式旅游为“宝藏小城”提供出彩机会》,《中国旅游报》2024 年5 月7 日)9.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2024 年五一假期期间,一、二线城市旅游订单的增幅要低于三线以下城市。B. 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安徽省占有三席,数量位居全国前十。C. 县域地带之所以能成为治愈心灵的小世界,主要是因为这里可以开展户外运动。D. 随着国内高等级公路里程的拓展和自驾游的盛行,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10. 结合【材料二】,写出加点词语“双向奔赴”在文中的含义。(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下图是对【材料四】第②段行文思路的梳理,请在图中(1)、(2) 处填入相应内容。(4 分)12. 请根据以上材料,就如何发展县域旅游提出三点建议。(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25 安徽淮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 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②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释】①羌:中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之一。②元昊:西夏开国皇帝。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④固:坚定,坚决。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1)或异二者之为 异:____________________(2)微斯人 微: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罢举正用仲淹 罢:____________________(4)会王伦寇淮南 寇:____________________14.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 分)平 时 讳 言 武 备 寇 至 而 专 责 守 臣 死 事 可 乎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阅读以上两段文字,分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在【乙】文中的表现。(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55 分)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 分)假如有人问我:你努力了这么久,似乎并没有获得什么。我会这样回答:我虽然没有获得什么,但我失掉了懈怠、浮躁、怯懦、无知……结合上述材料,以“努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 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答案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 (1)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4)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5)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2. (1)níng zhé 嘶 涌(2)①象征着在苦难中挣扎的北国人民。②象征着遭受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大地。(3)示例一:我更赞同小安的朗读设计。因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深沉的爱,这种爱是深沉而内敛的,读得深沉一些,语调下抑,更能体现出这种情感。示例二:我更赞同小徽的朗读设计。因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中,“常含泪水”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读得激昂一些,语调上扬,更能体现出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3. (1)示例:①经典诗词朗诵比赛 ②经典诗词故事会③经典诗词书法比赛(2)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九年级(3)班的小语。我们班主任贾老师让我转告您,原来邀请您明天(或:“周四”“周四下午两点”皆可)到我们班为“诗词朗诵会”进行指导,因为学校临时有其他活动,贾老师把时间改在了后天(或:周五)下午三点,您看时间方便吗?期待您的光临。(3)示例:我认为应配以慷慨悲壮的音乐。因为该词以“怒发冲冠”的肖像描写起笔,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凭栏处、潇潇雨歇”感情由盛怒转为略带忧郁。“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感慨不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期许未来,心情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4)①语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节发展与感情的表达灵活处理 ②将“情绪欢快昂扬时快、情节舒缓”中的顿号改为逗号。二、阅读(一)4. B(3分) 【点拨】根据文章第①段中的“然而,一到课堂上,看到这些乡下孩子亮晶晶的黑眼睛中,有质疑,有期待,又有一丝不解,文老师满腹的大道理就怎么也说不出来了”可知,文老师改变教学计划,是因为她觉得讲这些理论的东西,学生也听不懂,没有什么课堂效果。B项中的“说明她教学经验不足”说法有误。5. (1)买菜人把翠生生的蔬菜剥掉一层才肯称重。(2分)(2)练签名,却总也签不好。(2分)(3)果贩子压橘子的收购价。(2分)6. 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地再现出奶奶练签名时的艰难情形,表现出奶奶的刻苦勤奋,也显示了奶奶倔强、不认输的性格。(2分)7. ①刚上课时,文老师看到孩子们的表情后认为,讲诗歌创作理论无法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达不到理想的效果;(2分)②课堂上孩子们的生动表达,让文老师认为诗歌创作课讲技巧不重要,让孩子们张开眼睛去观察和发现更重要。(2分)8. 示例一:不好。(1分)因为文章围绕文老师的诗歌创作课展开,讲述了课堂上文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过程。(2分)《诗歌创作课》这个标题简洁明了,直接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浅显易懂。(2分)示例二:好。(1分)因为《拨开诗歌的泉眼》更富有诗意,更生动形象,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同时,这个标题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2分)(二)9. C(3分) 【点拨】C. 根据【材料二】第①段可知,县域地带之所以能成为治愈心灵的小世界,是因为县域地带亲近自然,能让游客慢下来,C项中的说法表述有误。10. 一方面,游客主动奔赴县城,体验不一样的生活。(2分)另一方面,县城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游客。(2分)11. (1)旅游需求迎来快速扩张区间(2分)(2)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获得发展机会(2分)【点拨】【材料四】第②段为“总—分”结构,先总写“旅游需求持续、大规模爆发”这一基础条件,再针对这一条件具体分析。“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始向更高的精神层面拓展”对应第二句,“巨大的旅游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对应第四句前半部分。据此可知,(1)、(2)空所要填写的内容分别对应第三句和第四句后半部分。根据“旅游需求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最直接有效的形式,迎来快速扩张区间”可概括出第(1)空答案:旅游需求迎来快速扩张区间。根据“这为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发展机会”可概括出第(2)空答案:不同区域、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获得发展机会。12. ①加强县域旅游资源的开发。②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③完善基础设施。④积极营造透明、诚信的旅游消费环境。⑤加大宣传力度。(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三)13. (1)不同于,与……不同 (2)如果没有 (3)罢免 (4)侵犯14.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点拨】句意:平时忌讳谈论军备之事,敌人来了却专门责求守臣死于战事,可以吗?因此应断句为: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15. (1)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忧虑。(2)范仲淹担任将领,号令清楚,对士卒爱护有加。16. 示例:①范仲淹治军有方,让敌人不敢扰乱边境;②不愿意接受举荐得来的高官,甘愿去巡视边境为朝廷分忧解难;③王伦叛乱时,范仲淹指出朝廷弊端,劝说不要处罚未能守住城池的州县官吏。(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乙文参考译文】范仲淹担任将领,号令清楚,对士卒爱护有加,对那些前来归附的羌族部落,他诚心诚意地接纳他们,从不怀疑,因此敌人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管辖的边境。元昊请求议和,朝廷召回范仲淹并任命他为枢密副使。王举正懦弱昏庸,不能胜任,谏官欧阳修等人上言范仲淹有宰相才能,请求罢免王举正,任用范仲淹,于是范仲淹被改任为参知政事。范仲淹说:“执政大臣可以通过谏官得到吗?”(他)坚决推辞不就职,(而是)愿意和韩琦出京到边境去巡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陕西宣抚使,没有出行,又改任他为参知政事。恰逢王伦侵犯淮南地区,有的州县官员没有守住,朝廷想要查办惩处他们。范仲淹说:“平时忌讳谈论军备之事,敌人来了却专门责求守臣死于战事,可以吗?”(因此,)那些守城的官员都得以不受处罚。三、写作17. 【思路点拨】本次写作旨在探讨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虽然外在看似没有获得显著的物质或名利回报,但内在却经历了深刻的改变与成长。写作时,可记述个人经历或讲述相关故事,展现自己是如何在努力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自身缺点,获得内心的成长与蜕变的;也可发表看法,阐述努力对于个人品质提升的重要性。例文:努力,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在不断努力着。努力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曾经的我,是一个怯懦的人。面对困难,我总是选择逃避;面对挑战,我常常犹豫不决。我害怕失败,害怕被嘲笑,更害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然而,一次偶然的经历,却悄然改变了我。那是一次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当老师宣布这个消息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与不安。我想要逃避,但看到同学们积极报名的身影,我又觉得自己不能如此懦弱。于是,我鼓起勇气报了名。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了紧张而充实的准备工作。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认真撰写演讲稿,并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发音和语调。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有时,我会因紧张而忘记演讲词;有时,我会因发音不准确而感到沮丧。但我没有放弃,我告诉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终于,比赛的日子到来了。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台下的观众和评委时,我的心跳得异常厉害。我深吸一口气,勇敢地开始了我的演讲。在演讲的过程中,我逐渐忘记了紧张,沉浸在自己的演讲世界中。我用坚定而有力的声音,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和感悟。当我的演讲结束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和自豪。我不仅成功地完成了演讲,更重要的是,我战胜了自己的怯懦。从那以后,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我不再害怕困难和挑战,而是勇敢地面对它们。我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我努力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我努力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克服了许多缺点,变得更加勤奋和自律,学会了沉稳和冷静。努力,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它让我明白,只要我们敢于挑战自己,勇于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更好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前行,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纷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