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50 分钟 满分: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 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10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人生之路上总有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我们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宽广胸襟,像刘禹锡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重新投入生活。
(2)2024 年国庆档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有”“无”的对比中,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漂泊在外,旅途辛苦,温庭筠只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的梦境中思念家乡。
2. [2025 安徽宣城皖东南六校月考]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 分)
【甲】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lí 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1932 年1 月25 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乙】不错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1938 年2 月4 日潼关 【丙】薄雾在迷蒙着kuàng野啊…………前面只隐现着一条渐渐模糊的灰黄而曲折的道路,和道路两旁的乌暗而枯干的田亩……田亩已经荒芜了——狼藉着犁翻了的土块,与枯死的野草,与杂在野草里的腐烂了的禾根;在广大的灰白里呈露出的到处是一片土黄,暗赭,与焦茶的颜色的混合啊…………1940 年1 月3 日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 分)
lí( )明 kuàng( )野 战栗( ) 薄雾( )
(2)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2 分)
正 在 电 杆 上 战 栗 它 的 最 后 的 时 间
(3)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元素,也是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表达。【甲】【乙】【丙】三首诗中,色彩基调不同于另外两首的是______________。(2 分)
(4)请你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乙】诗中“惶乱的雁群”这个意象的内涵。(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你参加以“走进古诗文里的亭台楼阁”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3 分)
(1)在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亭,四面临风,轻巧玲珑。许多名山好水、园林胜迹,都离不开亭的点缀,故亭有“园林之眼”的美称。在高处筑亭,_________;在山脚边筑亭,可衬托山的高峻;在临水处筑亭,_________;在林木深处筑亭,_________。“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一座空亭,就是盛放在天地间的一眼空灵、通透的泉。
【甲】可取得倒影成趣的效果 【乙】则平添含蓄的情趣
【丙】可供游人统览全景
A. 【甲】 【乙】 【丙】 B. 【丙】 【甲】 【乙】
C. 【乙】 【甲】 【丙】 D. 【丙】 【乙】 【甲】
(2)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有人这样评价:黄鹤楼仙风道骨,旷放飘逸,多有“仙气”;滕王阁瑰伟绝特,神采飞扬,颇具“灵气”;岳阳楼堂堂正正,典重端方,最称“浩气”。请你任选一座楼,并结合学过的古诗文中的句子,简述这样评价它的原因。(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徽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亭”。凡亭台皆有千古楹联题记,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有关“四大名亭”的楹联。请你任选一副判断它是关于哪座名亭的对联,并说明理由。(3 分)
A. 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B.平添枫叶三分艳 难写江天一叶秋
C. 酒洌泉香招客饮 山光水色入樽来 D. 波涌湖光远 山催水色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小安参加完活动后写的活动心得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4 分)
“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甲】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迁客骚人早已赋予《三大名楼》以非凡的品格和神韵。【乙】它们不仅饱含了中国文化对自然、对人生、对自我的叩问与思索,而且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建筑文化。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 分)
(一)[2025 安徽五校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22 分)
琅琊深处访“欧梅”
贺 震
①欧阳修一篇《醉翁亭记》,赋予滁州琅琊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文,醉翁亭成为中国四大名亭之首。琅琊山也因此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②公元1046 年,任滁州太守的欧阳修,为琅琊山优美的山水所动,挥笔写就《醉翁亭记》,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醉翁亭记》是代代传诵的名篇,因醉翁亭而形成的醉翁亭园林,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园林。九个庭院以仰慕欧阳修之意构成有机整体,步移景换,处处引人流连忘返。
③在古梅亭旁,我看到一株老树立于由条石垒成的长方形花坛之中,树高七八米,枝繁叶茂,亭亭如盖。花坛南侧的石块上从左至右刻着“许巢中花”四个大字。由于那次事先没有做足功课,因而对面前的古树,我没有觉得它有什么不平常之处,只是觉得那“许巢中花”四个大字刚劲有力、古意盎然,实在好看,便一边站在花坛前留影纪念,一边望文生义地与同伴笑着说:“这花坛是古代一位许姓名人为这棵花树修筑的‘巢穴’。”
④转身离去时,我听到别的游客说,古树是欧阳修亲手种植的梅花树,人们称之为“欧梅”。
⑤花坛台壁上的题刻,后来经友人提醒,我才知应读“花中巢许”。我听了不由得一愣。原来这四个字正确的读法是从右往左啊!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对欧梅多有赋咏。在众多歌咏、题刻欧梅的作品中,清顺治九年(1652)提督学政李嵩阳题刻的“花中巢许”四字,最富意蕴。巢许,是指巢父和许由,他们皆为上古隐士。尧帝要把天下让位给许由,许由认为这话弄脏了自己的耳朵,便逃到颍水河畔洗耳朵;这时,巢父恰巧准备牵牛饮水,他听说许由洗耳之事后,便把牛牵到上游,不让许由的洗耳水污染牛口。后来,古人便把巢父和许由这样的上古隐士贤人,并称为巢许,以代指品行高洁、隐居不争的高尚情操,所以又有“巢许精神”一说。
⑥李嵩阳为何赞赏欧梅有巢许精神呢?这其中是有说法的。
⑦梅花先于百花开放,独占天下春。通常梅花落后杏花才开。但眼前的欧梅为梅中的晚花品种“杏梅”,花期在梅花方阵中殿后,其不抢蜡梅之先,不与春梅争艳。只有到了杏花开满枝头之际,欧梅才悄然绽放。欧梅不争花期,如同隐士不争名利地位,这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因之,李嵩阳题刻“花中巢许”,既为称颂欧梅是有着巢许精神的花中隐士,更是歌颂欧阳修的品行像巢父、许由一般高洁。
⑧这些名士的故事又让我对《醉翁亭记》的内涵,以及欧阳修在醉翁亭畔择杏梅而植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脑海里不由浮现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句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庆历新政夭折,欧阳修被贬滁州,正值人生低潮,此时他远非到称翁的年岁,其自号醉翁,其实头脑非常清醒。《醉翁亭记》以乐述忧,以醉述醒;择晚花杏梅手植于醉翁亭畔,其实是一种长歌当哭的心境表达。
⑨“千古欧阳手泽在,北枝仿佛岁寒材。”时光荏苒,自欧阳修种下此株梅花,已然九百多年过去。如今,欧梅老干虬枝,年年花开依旧。静静地伫立于欧梅前,我能感受到欧梅那穿越时空、沁人心脾的缕缕暗香。
(摘自《新安晚报》,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开头介绍了醉翁亭之所以成为名亭和琅琊山之所以令人向往,是因为《醉翁亭记》。
B. 欧梅枝繁叶茂,由欧阳修亲手种植,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
C. 文章第⑤段插叙了许由、巢父的故事,交代了“花中巢许”题刻的由来。
D. 文章直接引用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句子,是想表达对陆游的高洁人格的赞赏。
5. 文中写“我”把“花中巢许”读成“许巢中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5 分)
其不抢蜡梅之先,不与春梅争艳。只有到了杏花开满枝头之际,欧梅才悄然绽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李嵩阳题刻“花中巢许”具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如何理解第⑧段中“《醉翁亭记》以乐述忧,以醉述醒”的含义?(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5 安徽芜湖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17 分)
【材料一】①近年来,诸多因素使人们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其中,焦虑是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②事实上,我们对焦虑这一情绪并不陌生,当面对难以预测的事情时,我们往往会在心理上感到烦躁、担忧、恐惧,这就是焦虑的表现。除此之外,焦虑还表现为行为上的回避和社会功能的减退,并伴有生理上的紧张、交感神经功能的兴奋。
③造成生活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很多,这意味着焦虑也有多种类型:完成焦虑,因规划不当或缺乏自制力而未能完成固定任务产生焦虑;定位焦虑,因和他人差距拉大且不知如何赶超而不断自我怀疑;选择焦虑,面临多个选择、多种方法、多个答案时举棋不定、手足无措;环境焦虑,在不同的生活阶段或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面临许多生活烦恼,如上学时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工作时的收入低,感到烦躁;难度焦虑,我们的大脑有严格的路径依赖,对不熟悉的事情会本能地产生抵触,有的书就是难读,有些文章就是难写……越纠结越拖延,越拖延越焦虑。
④很多人抱怨自己常因一些压力而感到焦虑,甚至无法正常工作。但是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其可以充分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机能,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有利于主体应对各种应激源,提高做事效率。焦虑的产生往往还能作为一种信号,因为它反映了我们想要解决某些问题的内在渴求,提醒我们问题的存在。焦虑程度还和我们的认知程度成正比,当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提高时,往往更容易产生焦虑,“书读得越多,就越能觉察到自己的渺小”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焦虑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们的进步。而且,焦虑能逼迫着我们主动去面对威胁和挑战,从而让我们的心智变得更成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我们如果能够学会正视焦虑,理解焦虑,甚至利用焦虑,就可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材料二】右下图的“焦虑环”展示了焦虑产生的机制。举个通俗的例子,你计划4 月份背完英语单词,但4 月末还停留在“D”部分。因未达到既定预期,所以大脑发现威胁并迫切需要消除它,但你却没有办法解决,于是你开始胡思乱想:复习不完怎么办?考不上心仪的学校怎么办?大脑用“灾难性后果”引起你的警惕。你不能忍受自己什么也不做,于是开始看“鸡汤文”为自己“鼓劲”,但这并没有效果,反而让你更加焦虑。于是你又回到起点,被焦虑不断包裹。
因此,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自己设立阶段性的小目标并合理推进计划,通过减小预期和现状之间的落差来消解焦虑。适当做减法也是有用的,如提前做完自己认为最紧要的部分,减掉可以暂时减掉的部分,学会抓重点。
除此之外,还可以给自己适度的奖励,如给自己买喜爱的物品作为达成某一目标时的奖励,这样或许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好,减轻心理压力。家人、朋友、集体往往也可以帮我们分担焦虑。年长的亲友可以引导我们储备更多积极的心理资源,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年纪相仿的亲友可以作为我们倾吐烦恼的对象和学习的对象,给予我们更多的陪伴和帮助,带我们走出焦虑。
【材料三】①人常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压力是创造力的源泉。
②矫健的非洲羚羊因承受着天敌追捕的压力,从而产生无限动力,努力奔跑;樊锦诗因为内心承受着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从而忠贞为国,保护莫高窟遗址;运动员因心中装着国家荣誉,从而艰苦训练,勇夺金牌。世间生命的发展都来自动力,而动力则源于压力。
③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潜能。
④蜀汉丞相诸葛亮,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分天下、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他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他承担着刘备与家国的压力,他穷尽一生,用兵如神,把智慧与谋略合为一体,激发出自身无限潜能,从而开创了新局面。
⑤压力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面对压力,无须胆怯,像巴尔扎克说的:“压力是天才进步的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我们唯有以动力制压,才会走出荆棘,走上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9.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研究表明,焦虑可以充分调动身体机能,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因此其具有积极意义。
B. 近年来,诸多因素使人们更加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C. 焦虑反映了我们想要解决某些问题的内在渴求,是提醒我们问题存在的信号。
D. 由“焦虑环”可知,触发焦虑情绪最直接的因素是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计划或计划未达到预期。
10. 请根据【材料一】第②段,给“焦虑”下一个定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材料三】的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临近中考,焦虑的小文来到校心理咨询室求助:“我的语文成绩很差,马上就要中考了,我每天抱着书本复习到半夜,还是完不成任务。我焦虑得睡不好觉,上课也无法专心听讲,我该怎么办?”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和小文的问题,为他开一张心理处方。(6 分)
姓名:小文 年龄:15 岁 症状:焦虑焦虑类型:□完成焦虑 □定位焦虑 □选择焦虑 □环境焦虑 □难度焦虑 (用“√”勾选,可选择多项,多选、错选均不得分)(3 分)指导建议(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4 安徽淮南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16 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④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有改动)
【注释】①王子猷:名徽之,字子猷。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②眠觉:睡醒。③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学问广博,隐居不仕。④造:到、至。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起彷徨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 分)
吾 本 乘 兴 而 行 兴 尽 而 返 何 必 见 戴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甲】【乙】两文都写了一段奇人轶事,同在雪夜出行,二人性格却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5 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55 分)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经常问问自己“该怎么办啊,该怎么办啊”,我也不知道该拿这样的人“怎么办”了。因为,一个人能够问出“如之何、如之何”,即说明他对自身是有反思的,他在谋求突破和改变,而这正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动力。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出现,请用“×××”代替。
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1. (1)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2)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2. (1)黎 旷 zhàn bó
(2)正在电杆上/ 战栗/ 它的最后的时间
(3)【甲】
【点拨】根据【甲】诗中的“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微黄的灯光”等可知,【甲】诗中以“ 紫蓝”“ 青灰”“ 绿”“ 微黄”等字词渲染出了色彩丰富、充满生命力的景象,体现了一种清新明亮的基调。根据【乙】诗中的“一片暗淡的灰黄”“击着黑色的翅膀”,【丙】诗中的“灰黄而曲折的道路”“乌暗而枯干的田亩……”“到处是一片土黄,暗赭”“与焦茶的颜色的混合啊……”可知,【乙】诗、【丙】诗的色彩描述如“暗淡的灰黄”“黑色” “乌暗”“土黄”“暗赭”等,则营造了沉重、萧条的氛围,与【甲】诗形成鲜明对比。
(4)示例:“惶乱的雁群”象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的流离失所、逃亡他乡的北方人民。
3. (1)B 【点拨】第一空,在高处筑亭,因为位置高,所以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对应【丙】;第二空,在临水处筑亭,水面可以形成倒影,能取得倒影成趣的效果,对应【甲】;第三空,在林木深处筑亭,环境清幽,会增添含蓄的情趣,对应【乙】。
(2)示例: 岳阳楼有“浩气”: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它表现了作者在被贬官、人生处于困境之时的浩然正气,这也使得岳阳楼拥有了“浩气”。
(3)示例一:A 属于陶然亭。陶然亭位于首都北京,由对联A 中的“帝城”一词,可知与陶然亭相对应的对联为A。
示例二:B 属于爱晚亭。湖南长沙爱晚亭,因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而得名,由对联B 中的“枫叶”一词,可知与爱晚亭相对应的对联为B。
示例三:C 属于醉翁亭。安徽滁州醉翁亭,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出名,文中有“泉香而酒洌”一句,可见与醉翁亭相对应的对联为C。
示例四:D 属于湖心亭。浙江杭州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有山有水,可见与湖心亭相对应的对联为D。
(4)①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②它们不仅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建筑文化,而且饱含了中国文化对自然、对人生、对自我的叩问与思索。
二、阅读
(一)4. D(3 分) 【点拨】文章直接引用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句子,并非想表达对陆游的高洁人格的赞赏,而是想通过陆游的词句来进一步阐释欧梅不争花期如同隐士不争名利地位的高尚精神,以及欧阳修被贬滁州、正值人生低潮时自号醉翁、择晚花杏梅手植于醉翁亭畔的心境,与陆游词中所表达的意境有相似之处,从而加深读者对欧阳修和欧梅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5. ①形成文章的波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 分)②引出李嵩阳题刻“花中巢许”的原因和对巢父、许由的相关事迹的介绍。(2 分)
6. 示例: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2 分)“抢”“争”“悄然”等字词使欧梅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欧梅的谦虚低调,表达出作者对欧梅的欣赏、赞美之情。(3 分)
7. ①称颂欧梅是有着巢许精神的花中隐士。(2 分)②歌颂欧阳修的品行像巢父、许由一般高洁。(2 分)
8. ①《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是用“乐”来表达“忧”,用“醉”来表达“醒”的。②欧阳修正值壮年,却因庆历新政夭折被贬滁州,壮志无法实现。③“乐”的背后是悲愤,欧阳修自号醉翁,其实头脑非常清醒。(每点2 分,共6 分)
【点拨】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自号“醉翁”,看似沉醉于山水之间、饮酒作乐,但实际上他的头脑非常清醒。他被贬滁州,处于人生低潮,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他以醉翁之名,行清醒之事。他在治理滁州时,积极为百姓谋福祉,关心民生疾苦。他举办宴会,与民同乐,不仅是为了享受欢乐,更是为了拉近与百姓的距离,了解民生疾苦,为自己的政治抱负寻找新的出路。“以醉述醒”就是指欧阳修以“醉”的表象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清醒,他在看似沉醉的状态下,依然保持着对国家、对百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9. A(3 分) 【点拨】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中的“但是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其可以充分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机能,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有利于主体应对各种应激源,提高做事效率”可知,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充分调动身体机能,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而不是“焦虑”本身具有积极意义。
10. 焦虑是一种因面对难以预测的事情而心理上感到烦躁、担忧、恐惧,行为上回避和社会功能减退,生理上紧张、交感神经功能兴奋的情绪。(4 分)
【点拨】结合【材料一】第②段中的“事实上我们对焦虑这一情绪并不陌生”可知,焦虑是一种情绪;“我们往往会在心理上感到烦躁、担忧、恐惧,这就是焦虑的表现”介绍了“焦虑”的心理表现;“焦虑还表现为行为上的回避和社会功能的减退,并伴有生理上的紧张、交感神经功能的兴奋”描述了“焦虑”在行为上和生理上的表现。从中筛选信息,按照“焦虑是一种……的情绪”的格式可概括为:焦虑是一种因面对难以预测的事情而心理上感到烦躁、担忧、恐惧,行为上回避和社会功能减退,生理上紧张、交感神经功能兴奋的情绪。
11. 举例论证。(2 分)列举诸葛亮激发潜能开创新局面的一系列行为,充当事实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潜能”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2 分)
12. 完成焦虑 环境焦虑 难度焦虑(3 分)
指导建议:①制定阶段性小目标,如一天背完一首诗,完成后再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②适当做减法,如重点复习语文课本知识,拿稳基础分,抓住重点来突破学习困境。(3 分)
【点拨】由题干中的“语文成绩很差”可知,语文学习对小文来说有难度,这是小文的焦虑之源,再结合【材料一】第③段中的“难度焦虑,我们的大脑有严格的路径依赖,对不熟悉的事情会本能地产生抵触,有的书就是难读,有些文章就是难写”,可选“难度焦虑”;由题干中的“马上就要中考了”“睡不好觉”“无法专心听讲”可知,小文面临巨大的压力,由“每天抱着书本复习到半夜”“完不成任务”可知,小文无法实现自己的计划,再结合材料一第③段中的“完成焦虑,因规划不当或缺乏自制力而未能完成固定任务产生焦虑”“环境焦虑,在不同的生活阶段或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面临许多生活烦恼,如上学时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工作时的收入低等,感到烦躁”可知,可选“环境焦虑”和“完成焦虑”。提指导建议时,则要根据小文存在的具体问题从【材料二】中找答案。如根据小文的复习方法和任务完成情况,结合【材料二】第②段中的“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自己设立阶段性的小目标并合理推进计划,通过减小预期和现状之间的落差来消解焦虑”,可建议他设立阶段性目标,完成后给予自己适度奖励,以及做减法,抓住重点来突破学习困境。
(三)13. (1)消失 (2)还 (3)于是 (4)立即,即刻
14. 吾本乘兴而行/ 兴尽而返/ 何必见戴
15. (1)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船行一夜才到达,(王子猷)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反而转身返回(山阴)。
16. 【甲】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突出了作者的遗世独立、卓然不群。【乙】文通过写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兴尽而返的故事,体现了王子猷重视过程而不重视结果的潇洒自适、率性旷达。
【乙文参考译文】
王子猷住在山阴,一天夜里下起大雪,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环视四周,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他)忽然想念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立即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船行一夜才到达,(王子猷)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反而转身返回(山阴)。有人问他这是什么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是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
三、写作
17. 【思路点拨】分析材料可知,反思自己,才会有突破和改变,反思带来的突破和改变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动力。写作时,应围绕反思给自己带来的改变或反思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的积极意义来进行立意。写作要求里有“文体特征鲜明”。据此,可以有两种写作思路。一是写人记事,写一篇记叙文。可从正面选材,记叙自己因为反思而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事,表达自己对反思的理解与感悟。也可从反面选材,记叙自己因为不善于反思而品尝失败苦果的事,表达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对自己的成长进步的重要性。二是议论说理,写一篇议论文。可依次论述什么是反思,为什么要反思,怎样反思。行文中可列举事例,引用名言,正反对比,来增强论证的力量,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例文:携反思一起上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的这则名言深刻揭示了反思在个人修养中的核心价值。的确,人皆有短,通过反思,我们得以不断地审视并提升自我。反思,是自我完善的阶梯,是从过往经历中汲取力量,迈向更高境界的桥梁,它助力我们摆脱失败的束缚,勇敢地向成功的彼岸进发。
反思使人保持谦逊,避免骄傲自满。宋代文学巨匠欧阳修,一生著作等身,但在文学创作上却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他时常反思自己的作品,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正是这种不断的自我审视和反思,让他文学造诣日益增高,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反思促使人明确目标,坚定信念。科学家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和失败。但他从未放弃,而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研究方法,调整实验方案。正是这份坚持和反思精神,让他最终揭示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为科学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反思让人认清自我,找回内心的宁静。音乐家贝多芬,在创作生涯中遭遇了失聪的巨大打击。然而,他并没有沉沦,而是通过深刻的反思,找到了音乐创作的新方向,更加专注于内心的声音,创作出了《命运交响曲》等不朽之作。这次反思不仅让他重拾了创作的热情,更让他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反思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通过反思自我,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学会反思,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
敢于反思、善于反思,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不断超越,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