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9张PPT)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枣庄考情分析考点 考向 频次 分值 难度 常考题型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023年·T4 2 ** 选择题考点 考向 频次 分值 难度 常考题型化学反应的表示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024年·T72024年·T16(5)2023年·T4(B) 2 *** 选择题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格式、思路 2024年·T20(2)2023年·T142022年·T14 6 *** 计算题单元体系构建①化学反应 ②总和 ③生成 ④种类 ⑤数目 ⑥质量 ⑦密闭 ⑧化学式 ⑨客观事实 ⑩质量守恒定律 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1.[知识填充](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________。(2)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不变,原子的________也没有改变。深化研讨 任务达成任务一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化学反应总和总和种类数目质量2.[教材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实验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红磷燃烧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CO3+2HCl ===CaCl2+H2O+CO2↑2NaOH+CuSO4===Cu(OH)2↓+Na2SO42P2O5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有________产生,固体不断减少,天平___________ 有_________生成,反应前、后天平_________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_,小气球膨胀,冷却后小气球恢复原状,反应后冷却到室温天平__________气体向右偏转蓝色沉淀保持平衡白烟保持平衡实验结论 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左边质量减少,天平指针偏向右边,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________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3.[应用体验]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 ( )(2)化学反应后原子、分子种类都不会发生变化。 ( )(3)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后烧杯中物质减少,说明有的化学反应可以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B [反应前铁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4、4、12,反应后铁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4、3、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X中含有氮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1,故X的化学式为NO,B符合题意。]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甲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C.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7∶25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甲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丁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分析可知: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A正确;甲、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因此甲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B正确;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30 g-14 g)∶(50 g-20 g)=8∶15,C不正确;甲、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D正确。]3.下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B.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A [白磷和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A错误。]4.化学兴趣小组用气密性良好的不同装置进行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一: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1,保持装置密闭。使红磷燃烧,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2,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m1________m2。(2)实验二: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气泡,气球膨胀,电子天平示数减小(3)为克服实验二中气球受浮力的影响。在实验三中利用硬塑料瓶改进实验装置,用电子天平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电子天平示数不变。(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微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倾斜瓶子,使稀盐酸和碳酸钠混合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解析:(1)实验一: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1,保持装置密闭。使红磷燃烧,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2,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m1=m2。(2)实验二: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气球膨胀,电子天平示数减小(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为克服实验二中气球受浮力的影响。在实验三中利用硬塑料瓶改进实验装置,用电子天平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倾斜瓶子,使稀盐酸和碳酸钠混合,待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电子天平示数不变。(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微观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适用范围:“化学反应”规定了研究范围,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2)守恒范围:①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真正参加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同样“生成”各物质质量总和也必须是真正生成的。②参加反应的气体或反应生成的气体、沉淀等不要忽略。(3)应用:①推断物质的组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②确定物质的化学式(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③求某物质的质量或某些物质的质量比,判断反应类型。④解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时要注意的问题(1)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化学变化,不能为物理变化。(2)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进行实验,则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3)使用气球时要考虑浮力的影响。1.[知识填充]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质的方面: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量的方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问题思考]如何正确书写一个化学方程式?书写一个化学方程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①必须以___________为依据。②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即配平)。任务二 化学反应的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质量关系各微观粒子的数量客观事实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等→注①写:首先要正确书写________和________的化学式及反应条件。②配:要使两边_________________相等(配平)。③等:要将短线换成________。④注:注明生成物状态,“↑”表示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反应物生成物各元素原子的数目等号有气体生成有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C [在反应中“+”读作“和”,该反应可读作: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错误;该反应不能描述为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而应读作: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B错误,C正确;从质量的角度,该反应可读作: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质量的水,D错误。]√D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A正确;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反应特征是“多变一”,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得知,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C正确;在点燃条件下,每48份质量的镁跟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D错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A [照明弹是利用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特性制造的,反应条件为点燃,生成物为氧化镁(MgO),A正确;工业制氧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无法写出化学方程式,B错误;碳燃烧时,条件为点燃,C错误;D中化学方程式未配平,错误。]4.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以下问题(1)“长征三号”火箭用液氢和液氧作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运动会上发令枪中含有磷,枪响后,产生白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2↑(4)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中含有硫。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1.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技巧(1)看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化学式是否正确。(2)看是否已配平。(3)看生成物中“↑”或“↓”标注是否规范,反应条件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正确。2.判断反应类型:要根据各类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要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1.[知识填充]计算依据:应根据参与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比,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进行具体求算,而不是简单的加减。2.[应用体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出下面解题过程的错误,并进行纠正。实验室用100 g 34%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任务三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乘以其相对分子质量4解析:(1)错误之一是32应该写在x的上面,错误之二是没有列比例式,错误之三是答案错误,错误之四是没有写出答这一步,故共有四处错误。(2)见答案。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1.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华为检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的实验及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信息: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与稀盐酸接触不产生气体。)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是多少。②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答案:①4.4 g ②见解析2.实际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工业品纯碱的指标等级。国家标准规定工业品纯碱指标等级指标项目 指标Ⅰ类 Ⅱ类 Ⅲ类优等品 一等品 优等品 合格品总碱量(Na2CO3计)%≥ 99.2 98.8 99.1 98.0实践小组成员进行的实验和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1)实验过程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计算判断该品牌工业品纯碱属于哪一指标等级(写出计算过程,结果数值四舍五入精确到0.1%)。检验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解析:(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氯化钠呈中性,酚酞试液不变色,当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恰好完全反应,故实验过程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检验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2)见答案。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题型有如下几种项目 内容 涉及公式类型 基础型 已知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 —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项目 内容 涉及公式类型 结合体积与质量换算的计算 质量=体积×密度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 纯物质的质量=样品总质量×纯度=样品总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2.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1)所设未知数不能带单位。(2)要写对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不要漏掉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4)要注意格式:是谁的量就写在谁的下面,不能错位;化学方程式下第一行写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第二行写质量;计算结果要带单位。(5)答不能漏写。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卫生球”放在衣柜里,质量减少B.将3 g氯化钠固体放入10 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13 g溶液C.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质量D.纸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化为灰烬,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题号13524687910分层评价 即时反馈√题号13524687910D [“卫生球”放在衣柜里,质量减少,是因为物质升华,属于物理变化,A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将3 g氯化钠固体放入10 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13 g溶液,属于物理变化,B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等于参加反应的蜡烛加氧气的质量,C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纸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化为灰烬,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属于化学变化,D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题号13524687910√题号135246879103.(2024·威海中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可以创造出新元素B.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可以通过化学变化探究物质的组成D.化学方程式可以定量表示化学变化中物质转化的质量关系和比例关系题号13524687910√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学变化不能创造出新元素,A符合题意;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不符合题意;可以通过化学变化探究物质的组成,如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C不符合题意;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也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D不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4.(2024·山西中考)在一次实验课上,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对密闭容器中少量小苏打与少量白醋反应的质量测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后小苏打的质量增加B.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都不变C.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D.反应前称量的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总质量题号13524687910√C [小苏打是反应物,反应后小苏打的质量减少,A不正确;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B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C正确;反应前称量的是小苏打和白醋以及整个装置的总质量,D不正确。]题号13524687910题号13524687910√题号135246879106.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下列四种物质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号13524687910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20 12 2 6反应后质量/g 0 2 2 待测题号13524687910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物质C可能是催化剂C.物质D的待测值是30 gD.反应中B、D的质量比是3∶1√B [物质A、B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D的质量为20+12+6+2-2-2=36,该反应是由A、B生成D的化合反应,A错误;物质C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B正确; 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D的待测值是36 g,C错误; 反应中B、D的质量比是 10 g∶30 g=1∶3,D错误。]题号135246879107.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题号13524687910题号13524687910A.该反应体系中共有3种化合物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D.该反应生成物是C2H6O和H2O√题号135246879108.(2024·绥化中考)现将40 g 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 g A完全反应后生成32 g C和22 g 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A.20∶7 B.7∶11C.5∶4 D.16∶11题号13524687910√B [40 g A与足量B完全反应后生成32 g C和22 g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32 g+22 g-40 g=14 g,故参加反应的B和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14 g∶22 g=7∶11。]题号135246879109.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猜想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查阅资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题号13524687910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甲组 产生大量气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不相等。导致甲组方案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号13524687910【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题号13524687910【反思评价】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中进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乙组 天平指针没有发生偏转 相等密封装置题号13524687910【得出结论】甲组同学对装置进行改进后再次探究,亦能得出猜想2正确的结论。经同学们进一步讨论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的反应仪器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题号13524687910【微观解释】下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据此回答: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__没有变化,所以质量守恒。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种类数目质量解析:导致甲组方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的原因是装置不密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造成质量减轻。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为了避免气体进入或逸出,产生质量变化,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封装置中进行,天平才会平衡。反应体系中的反应仪器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由此可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质量守恒。题号1352468791010.(2024·陕西中考A卷)学习小组用一瓶长久放置、标签标示溶质质量分数为5%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用下图所示方法测定实验产生氧气的质量。题号13524687910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1)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实验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 g。(3)通过计算说明实验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标签标示的5%是否一致。题号13524687910不变1.6解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二氧化锰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产生氧气的质量是400.0 g-398.4 g=1.6 g。(3)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利用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计算。题号13524687910题号1352468791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24·北京中考)下列关于Fe在O2中燃烧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出热量[B]生成黑色固体Fe3O4[C]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Fe与生成物中铁元素质量相等限时提能训练(五)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A正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B正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故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Fe与生成物中铁元素质量相等,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2.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青色部分来自蓝铜矿颜料,蓝铜矿主要成分可表示为mCu(OH)2·nCuCO3,加热可分解为三种常见化合物,则加热该物质不可能生成的是( )[A]CuO [B]H2O [C]CO2 [D]CuCl2√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mCu(OH)2·nCuCO3,它由铜(Cu)、氢(H)、氧(O)、碳(C)四种元素组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原则,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也应该由这四种元素组成。D中CuCl2由铜和氯两种元素组成,而蓝铜矿中并不含有氯元素,不可能是加热分解的产物,D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在整个对水的消毒和净化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是科学家公认的绿色净水剂,被广泛应用,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FeO4+10H2O===4Fe(OH)3↓+8X+3O2↑,则X的化学式为( )[A]K [B]K2O [C]KOH [D]FeO√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K、Fe、O、H的个数分别是8、4、26、20,生成物中含K、Fe、O、H的个数分别是0、4、18、1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8个K、8个O、8个H,故X的化学式为KOH。]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4.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物质质量变化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气体总质量减少,但不会变为0,氮气等气体不参加反应,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B错误;氮气不参加反应,质量不变,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质量不变,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5.(2024·南充中考)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强光照射时发生爆炸,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中有甲烷(CH4)和水(H2O),生成物为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其中水和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氢原子个数不变,B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而不是1∶1,C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CH4、H2O的质量比=(12+1×4)∶(1×2+16)=16∶18=8∶9,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7.(2023·枣庄中考)近期,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步骤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无机催化剂(ZnO-ZrO2)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生成的甲醇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反应前后催化剂ZnO-ZrO2的化学性质不变[D]该反应能实现由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8.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丁一定化合物[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D]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反应前:甲的质量分数为17%,乙的质量分数为10%,丙的质量分数为25%,丁的质量分数为48%;反应后:甲的质量分数为19%,乙的质量分数为10%,丙的质量分数为41%,丁的质量分数为30%;甲的质量分数增加,则甲为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则乙为催化剂或者为与反应无关的物质;丙的质量分数增加,则丙为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则丁为反应物,由分析可知:四种物质中丁为反应物,甲和丙为生成物,乙为催化剂或者为与反应无关的物质,则由丁分解生成甲和丙,故丁一定是化合物,A正确;分解反应的定义: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反应,由A选项分析可知,该反应为丁分解生成甲和丙,则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正确;生成甲、丙的质量之比=甲、丙的质量分数变化之比,结合分析可知,生成甲的质量分数=19%-17%=2%,生成乙的质量分数=41%-25%=16%,则生成甲、丙的质量之比=2%∶16%=1∶8,C错误;由分析可知,乙为催化剂或者为与反应无关的物质,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9.(2024·河北中考)当前,氨气(NH3)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A]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8 g[B]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6 g[C]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4∶1√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22∶9, 当6.4 g B与足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 g D。则在此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 )[A]8∶11 [B]2∶11 [C]16∶11 [D]4∶11√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TiO2写在等号的上方,属于催化剂,不是反应物,A错误;该反应的质量比为2×18∶2×2∶32×1=9∶1∶8,B错误;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错误;由题意“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可知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2024·重庆中考)CO2的捕集和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战略方向。如图是CO2的捕集与转化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FeO可以循环使用[B]反应Ⅰ属于置换反应[C]反应Ⅱ固体质量增加[D]铁的氧化物之间转化的条件相同√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反应Ⅰ是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427 ℃下生成碳和四氧化三铁,反应Ⅱ是四氧化三铁在太阳能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氧化亚铁。就整个反应过程而言,最终反应为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和氧气,所以Fe3O4和FeO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可循环使用,A正确;反应Ⅰ是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碳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反应Ⅱ是四氧化三铁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氧化亚铁,氧气逸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质量减少,C错误;反应Ⅰ是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427 ℃下生成碳和四氧化三铁,反应Ⅱ是四氧化三铁在太阳能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氧化亚铁,所以铁的氧化物之间转化的条件不相同,D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将16 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R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B]消耗氧气64 g[C]R中只含碳、氢元素[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3分)16.(2分)“天宫课堂”第四课,航天员演示了蜡烛燃烧的实验。一段蜡烛燃烧前为m g,燃烧一阵后,质量变为n g,同时生成了a g CO2和b g H2O,则生成物的总质量为________ 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g。(a+b)(a+b)-(m-n)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7.(5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许多化学知识、原理及应用。(1)《天工开物》中介绍了烧制青砖的方法,其中记载有“灌水其上”“水火既济”。相关反应为水蒸气与灼热的碳生成一氧化碳和一种单质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工开物》中写到“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指的是石灰石经过烈火煅烧后制成生石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3)明朝诗人王逢的《简任伯温检校(二首)》中“犹比至元无事日,印文铜绿长苔钱”一句体现了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和两种氧化物共同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的过程,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包含的湿法冶铜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CO2+O2+H2O===Cu2(OH)2CO3Fe+CuSO4===FeSO4+Cu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5)磷的最早发现者: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写道:“老槐生火,久血为磷”。描写的是磷燃烧的过程,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6分)“知易行难”,下面是某同学试卷上展示的答题记录,请帮他检查,并帮他纠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完毕后测定的有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发现问题】上述板演中有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填步骤序号)。【交流讨论】有错误的步骤中,其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纠正问题】请你将该题正确的解答过程重新修改填写。2、3、4、5第2步错的原因是未标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未配平;第3步带入的氧气质量错误、第4步比例式书写错误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由于化学方程式条件、“↑”未标注,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步骤2错误。步骤3氧气带入质量错误。氧气代入质量错误及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导致步骤4、5代入数据及计算结果错误。所以错误的步骤是2、3、4、5。纠正问题见答案。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实验与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19.(11分)从定性到定量的角度研究化学,是物质属性的精细化表征的方法。Ⅰ.从定性的角度研究:A是电解水实验,打开活塞,用_____________分别靠近a、b玻璃尖嘴处,检验产生的气体;实验得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其理论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不变。燃着的木条元素种类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Ⅱ.从定量的角度研究: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实验思路】先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再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要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图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2)同学们对甲、乙实验分别进行了两次称量得如下数据,其中一定有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发黄光、冒白烟、放热量③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序号 ① ② ③ ④实验类别 甲实验 甲实验 乙实验 乙实验反应前称量/g 280 283.5 250.3 255.2反应后称量/g 280 283 250.9 254.1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3)为达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目的,小林更换了乙实验中的药品,以下改进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换成双氧水和二氧化锰②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③换成白糖和蒸馏水②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4)为达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目的,小郭更换了乙实验的装置,如图丙所示,此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控制气体的总量 ②盛放、添加固体药品 ③调节装置的压强 ④调节装置的容积改变装置后进行实验,最终发现天平示数变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③④气球膨胀,浮力增大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3)将药品换成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①不符合题意;将药品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②符合题意;将药品换成白糖和蒸馏水,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③不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4)为达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目的,小郭更换了图乙实验的装置,如题图丙所示,此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①控制气体的总量,气体总量是由反应物决定的,错误;②盛放、添加固体药品,由图可知气球可以承装药品,添加药品,正确;③调节装置的压强,气球可以缓冲压强,正确;④调节装置的容积,气球可以变大变小,调节容积,正确;故选:②③④。改变装置后进行实验,最终发现天平示数变小,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在气球中会产生浮力。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6分)(2024·枣庄中考)某兴趣小组开展模拟工业上从海带中制碘(I2)的实验,主要反应为H2O2+2NaI+H2SO4===Na2SO4+I2+2H2O。实验室中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50 g,需稀释成5%的溶液。(1)稀释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2)实验中共消耗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34 g,最终可制得碘单质多少克?15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1)溶液稀释过程,溶质质量不变,设所需要加水的质量为a,则50 g×20%=(50 g+a)×5%,解得a=150 g。(2)实验中共消耗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34 g,则参与反应的H2O2的质量为34 g×5%,据此可通过化学方程式H2O2+2NaI+H2SO4===Na2SO4+I2+2H2O计算出最终可制得碘单质的质量,详见答案。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